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宋 >

第47章

乱宋-第47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吧。”说毕,便起驾退入后宫而去。

这样一件看似紧急的事情,在李成的禁言中结束。蔡京待徽宗离开后,立刻拂袖而去。其余众人也都纷纷离开。

倒是何栗上前向李成拱手道:“李大人虽然先前所为使人误会,今日何栗却甚为感激!”

李成急忙还礼道:“不过是肺腑之言,只是自觉不是领军之人,所以不敢轻动国器,招安之法实在是无奈之计。”

何栗点头道:“李大人能够为国为民实在叫人佩服,只是希望今后能谨慎言行。下官今日说的鲁莽,还望见谅!”

李成知道,这些自命清高的言官肯定看不惯自己举荐童贯和给徽宗进献皮影的事情。只是他们的这些人往往喜欢空想,就如刚才的进言,说来说去都是一些需要缓慢实行才能见效的政策。而徽宗急需解决的平定宋江起义的事情却置若罔闻,难怪徽宗会无视他的进言了。

想了想,不觉笑道:“在下所为,有时的确不大合适。可是皮影也是让皇上娱乐轻松的东西,一件玩具,本身并不会造成坏的影响。何大人也应当自省一下,为何皇上不肯采纳大人的意见呢?”

何栗不满地冷哼一声,怒道:“下官一番好意,李大人不领情那就算了!”说毕,闷哼一声怒冲冲地转身而去。

这时,刚刚服侍在徽宗身边的内侍李彦上前笑道:“李大人慢走,皇上请您在后殿相见。

李彦这时是徽宗身边除了梁师成和童贯之外最得宠的内侍,权势丝毫不下于蔡京等五人。有“隐相”之称。

第三十章 君臣之间

李成不知道徽宗召见会有什么事情,想起刚才商议的朝政,觉得可能是和平定宋江起义有关,忙随着李彦向后殿走去。

李成这时也知道李彦在宫里的地位,不觉小心地笑道:“劳烦公公亲自前来,李成倒是有些惶恐。”

李彦淡淡一笑,点头道:“李大人的皮影不但皇上喜欢,就是宫里的其他人也都十分喜欢,老奴也是托了李大人这皮影的福分,才能后宫的几位主子那里脸上有光。何况李大人和童大人的关系,老奴自然明白李大人的难处。皇上正在后殿准备皮影,大人尽量不要提及乱匪的事情,免得扫了皇上的兴致。”

李成急忙躬身道:“多谢公公提醒。”嘴上说的客气,心里却为徽宗在这种时候还能继续玩乐,着实暗自佩服他的胆量。不过,这种胆量的来源多少都是十分盲目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成也只能叹气。

两人这时已经转入后殿,隐隐地可以听到丝竹管弦之声,李彦停下脚步,向李成笑了笑,点头道:“李大人若是已经准备好了,老奴就前去通报。”

李成急忙小心地拱手道:“有劳公公一番心意,李成回去一定不敢忘记。”

李彦会意地笑道:“都是自家人,童大人当日对老奴照拂有加,李大人和童大人的情意老奴自然之道。李大人又百般维护童大人,老奴这么做权当报答公公当日的提携了。”

对于童贯,李成其实并没有什么偏见,童贯领兵多少还是有些才学的,比起朝中的一些文官,总是强了不少。只是几次维护童贯,却不过是为了历史在这时不能发生偏转,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过既然大家这样误会,李成也无法说破。只能任由他们去猜测,同时也是希望童贯胜利平定方腊之后,晋封王爷,自己能躲在童贯身后继续自己的发财大业,为将来金兵南下做准备。

看到李成含笑无语,李彦轻轻一笑,向殿内朗声道:“皇上,老奴已经将李大人带来,请皇上示下!”

他话音刚落,便听徽宗那好听的男中音,淡淡地道:“李爱卿进来吧,无需多礼了!”

李成闻言,忙小心地上前行礼道:“微臣见过陛下!”

只听徽宗笑道:“爱卿先坐下,看看朕新制的皮影戏究竟如何。”

李成听徽宗语气轻松,便放心一些,急忙站起来,举目望去。这才发觉,徽宗早已换了一身天蓝绣龙锦袍,头上裹着黑色的金丝网巾,看起来气色红润,面带笑容。旁边的铜架上摆着数种新制的皮影人物。比起李成先前制作的更加精美,颜色也更加艳丽。有的皮影身上还镶嵌着一些珍贵的宝石和珍珠。看样子,即便在不适合演皮影的白天,这些皮影也可以继续表演而不影响美观,倒是有点木偶戏的感觉了。

看到李成仔细打量那些皮影,徽宗得意地笑道:“这些新制的皮影,乃是朕亲自监制的,李爱卿看,如何呢?”

李成忙小心地笑道:“这些皮影比起微臣所制,更见精巧。看样子,皇上一定又有了新的戏目。”

徽宗笑着点头道:“原本的皮影戏只有两个故事,虽然十分有趣,但是看的多了未免生厌,朕便依照爱卿的方法从新编制的了戏目。只是爱卿未能看得完全。”

李成看着眼前越来越全面的皮影,真有一种戏剧即将出现的感觉,只是他却不敢再做下去,万一引起蝴蝶效应,那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不觉点头笑道:“陛下才思令李成佩服,虽然闲暇之余娱乐一下无可厚非,只是若陛下玩的太多,恐怕言官会多有微词。”

徽宗闻言,脸色一沉,微微点头道:“爱卿所言不差,这些言官既无良策治理朝政,也不能领兵打仗,只能做些表面的文章,朕实在不厌其烦啊!”

说到这里,他放下手里的一只皮影,点头叹道:“爱卿刚刚也看到了,蔡京虽然颇有才华,但是朝中势力太大,近些年有些事情便不肯十分出力,其他人虽然忠心耿耿,但是却无良策。今日还是爱卿这招安的计策令朕眼前一亮!”

说着。回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一名小内侍,那内侍立刻捧着一只朱漆托盘上来。李成看那托盘用红绫盖着不知道是什么。

正自猜测,只听徽宗笑道:“宫里的皮蛋令爱卿负担不小,今日又替朕接了燃眉之急。这尊黄金八宝尊算是朕的一点心意。待将来张叔夜顺利招安宋江,朕再重重赏赐你罢!”

说着,那小内侍将托盘送到李成面前,将红绫掀开。果然看到一只大约半尺高,直径三寸的金樽赫然呈现在眼前。金樽整体以浮雕的手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形制古朴。金龙的间隙则镶嵌着红蓝宝石和珍珠珊瑚等珍宝。

李成以前看过故宫里的国宝展,对故宫里的那只金樽很有映像。这时看到徽宗所赐的这件金樽形制虽然略小,,但是比起故宫那件更加华丽,工艺水平居然也不相上下。

有徽宗那郑重的神情也可以看出,这件宝贝的价值绝对不凡。看着眼前璀璨夺目的金樽,李成请在不禁地想到:若是把这金樽拿到二十一世纪去,恐怕更是罕见的国宝!

正自浮想联翩之际,只听徽宗点头道:“爱卿在想什么?”

李成闻言,这才回过神来,急忙跪在地上,小心地道:“皇上,这件东西实在太过贵重,李成恐怕用不起,这实在太珍贵了!”

徽宗看着跪在地上。惊恐不安的李成,摇头笑道:“算起来这是爱卿第二次抗旨不尊了。放眼世间,恐怕没有几人能有爱卿这样的胆子了!”

李成闻言,猛地一窒,想不到徽宗会忽然再提起那天的事情,难道是徽宗又想治罪了不成?可是看他语气轻松,又有些不象。

不觉小心地想了想,硬着头皮叩头道:“李成冒犯皇上,请皇上治罪!”

徽宗看了一眼周围的内侍,点头道:“李成你实在很聪明,忽然知道朕并不愿意吧公主下嫁给你。但是你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应承了婚事呢?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朕总是不能反悔的。莫非,你真的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李成没想到徽宗竟会坦然相问,这种事,既然皇帝能亲自来问,至少说明这是一种难得的信任。或者在眼下的朝政格局上,李成并没有太多的背景,才是他得到徽宗信任的重要原因吧。

想了想,李成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只是说话的方式稍微婉转一点:“不瞒皇上,微臣抗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李成已经娶妻,虽然妻子的身份远不如公主高贵,甚至在有些人眼中还有些低贱。但是李成既然已经娶妻,就不能违背当初的承诺,为了荣华富贵而抛弃糟糠。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了一下,看到徽宗并没有动怒的样子,才继续道:“二来,李成挚爱妻子,所以没法答应皇上的旨意。而且皇上当时也并没有说要把公主下嫁,一切都是太师误会了。”

徽宗闻言,定定地看着李成,经沉默起来。李成不知道徽宗究竟会不会接受自己的解释,只好心神不定地等待着徽宗开口。殿内原本轻松的气氛,竟开始悄悄沉重起来。

第三十一章 济王赵栩

许久,才听徽宗感慨地点头道:“爱卿能够如此不为荣华所动,不弃糟糠,实在是世间难得之事!你能如此忠义,朕总算没有看错。”

说到这里,望着李成淡淡笑道:“越是如此,朕反而真的想把公主下嫁于你了!”

李成大吃一惊,弄不清楚徽宗为什么会这样说,正要辩解,只听徽宗摆手道:“这件事就罢了,朕不会再提。只是你也知道,太师对你似乎心有顾及,所以才会那样反对于你。你倒不必放在心上!”

李成急忙拱手道:“陛下放心,太师不过只是误会罢了,只要解释清楚自然没事。”

徽宗看着李成大有深意地笑了笑,摇头叹道:“你下去吧,今日的事情总算圆满解决,朕已经放心了。”

李成闻言,忙跪谢了圣恩,退了出来。

出了崇宁殿,便看到李彦笑嘻嘻地上来道:“李大人,老奴给您道喜了!得此赏赐,百官之中都属罕见,大人果然前途无量!”

李成看他忽然跑出来向自己恭喜,心中一动,立刻笑道:“多亏公公美言,李成先拜谢了!”

李彦打量着李成,点头笑道:“难得大人的皇上看重,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自然是应该的!”

李成忙笑道:“下官得公公助力,实在感激,只是家里没有什么贵重之物,只有些皮蛋虽然并不贵重,也是稀罕之物,晚间一定着人送些给公公尝个新鲜。”

李彦摆手道:“这倒不必,宫里的皮蛋咱家也倒是吃过,并不十分对胃口。只是内府的银钱,已经交到老奴手中掌管,皮蛋之事还想请大人能多进一些。”

李成闻言倒是吃了一惊,没想到李彦这么快就把内府的财政弄到手中,看来那位张公公还是没能够争得过李彦去。反正都是内府,谁做都无所谓,只是增加皮蛋数量的事情,李成在没有拿到足够的好处前还是不能轻易松口,同时不能破坏皮胆现在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贵族食品的形象。

从宫里出来,已经接近中午,经过一上午的小心应对,李成有些疲惫。上了马车,便靠在车厢尚假寐起来。

刚出了皇城,进入内城,就听见前面渐渐喧闹起来。李成并没有在意,只是思索着刚才在宫里徽宗的那番话。李成可以肯定徽宗向自己说这番话一定不是忽发奇想的,至少应该是徽宗与蔡京等人的关系已经有了裂痕。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徽宗退位以后,可以完全无视钦宗对六贼的诛杀。

若是这样,自己就应当暂时保持同蔡京、童贯等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康王赵构,自己恐怕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好在这时所担任的职位都是文官,在一定程度上还暂时不会引起别人的侧目。只要自己小心一点,应该可以躲过钦宗继位时的那场政治风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