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宋 >

第167章

乱宋-第167章

小说: 乱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十八章 钦宗谋和

李纲在旁边忍不住拱手道:“皇上,金兵如今并没有退去,不能相信其一面之言啊。若这是对方使出的奸计,我们岂非中计了吗?”

钦宗脸色一变,怒哼道:“朕乃是为了宗庙社稷不被破坏,为了历代先皇不被惊扰,怎么能说是中计呢?完颜宗望乃是堂堂金国的王爷,朕有亲笔书信在此,如何能说是奸计呢?何况,眼下虽然侥幸胜了几场,可是大宋在兵事上,远远不是金兵的对手。这些,难道右丞大人不清楚?”

李纲脸色一变,还是拱手道:“皇上,眼下金兵尚未退兵,虽然大宋有火炮相助,可是想要守住已经很难,若是……”

不等他说完,钦宗立刻点头道:“正是如此,朕才决定早些答应金国的谈和,这样,才能保住汴梁。”

宗泽看了一眼李成,上前拱手道:“皇上,李大人所言极是,万一金兵不守承诺而……”

这时,李成才看到站在钦宗身边的李邦彦正满脸冷笑地望着宗泽,殿内尚有张邦昌、孙傅、何栗等人。

看到李邦彦的示意,张邦昌笑嘻嘻地拱手道:“大人,金人一向远居塞外,历次南下也不过是图些财物。既然如何,何不花费一些钱财呢?孙子兵法不是也曾经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兵伐谋之计吗?你们这些人只知道上阵杀敌,如何知道杀敌原不必非要动刀动枪的!”

李成自然知道,钦宗自从登基之后,最信任的就是投降派的领袖人物李邦彦,他如果能答应宗泽的建议,就不会有后面的靖康之耻了。

想到这里,不觉冷笑道:“张大人,杀敌的确不必非要真动刀枪,但是国家的军队难道不是为了打仗而设置的吗?若是任何事情都只想着花钱解决,那么如果金兵每年都来一次,大宋又有多少钱去给金国呢?”

宗泽急忙拱手道:“皇上,种师道所率十万精锐已经从西夏返回,只要种帅大军一到,我们便可夹击金兵,金兵必然可败。”

李邦彦这时淡淡笑着摇头道:“宗大人,你觉得汴梁在这样下,能坚持多久?万一金兵增兵十万,区区汴梁无险可守,即便有忠义侯文武双全,火炮威力巨大,但是就真的能保证金兵可败?这几日,城中谣言肆虐,前日太上皇夜梦先帝惊恐打雷,可见,火炮已经惊扰了先帝的英灵,理应不再使用才是。”

李成听得真是满腹怒火,可是想起几次下狱,素娥所遭受的惊吓。家人所面对的绝境,虽然自己有义务为国家做点事情。但是,家人的安危也是自己的责任,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安危对于家人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也只能忍着怒火,勉强皱眉道:“若是不用火炮,金兵恐怕早已破城而入了。”

李邦彦这时忽然拱手道:“微臣听说民间流传有金甲天将可灭金兵,今有殿前亲军司小卒郭京自称便是金甲天将下凡,能召请六丁六甲天神相助,微臣已经亲眼看过其法术果然高明。”

钦宗双目一亮,转身望着李邦彦,惊讶地道:“朕前日曾经梦到太后被一位金价神将护着前来见朕,莫非当真是上天之意?”

李邦彦更加得意,急忙上前一步,郑重地拱手道:“微臣已经亲眼见过郭神将的厉害,的确有些神通。若果真能不用一兵一卒退去金兵,便可让金兵看到天佑大宋,必然不敢再有异心,而皇上能得到天神称臣,于天下更是威临八方,才是天子气象!”

李成看着眼前的一幕,真是无语至极,本来还想再尝试劝说钦宗继续抗金,可是看到这一幕,满腹的话,却消失的一干二净。

这样国家危难,兵临城下的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竟然只想着不劳而获,而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这样的皇帝,被金兵俘虏,未尝不是最好的回报,阶下之囚的生活,不知道会不会让这年轻的皇帝后悔今天的决定?

想到历史上,钦宗被死在金兵的马蹄之下,也未尝不是历史的嘲讽。

看到李成没有说话,李纲还想再说,却看到眉头紧皱的宗泽,也没有开口的意思,也不知该怎么劝说,便也只好望着李成和宗泽苦笑一声不再多说。

或许是被李纲的笑容惊醒,宗泽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还没说话,钦宗这时忽然皱眉道:“如今幸好有火炮支撑,可是火炮使用起来未免惊扰神明,若是惹来天下反对,朕不知该如何面对历代先皇,此事朕再想想吧。至于,前面所言,众卿不必再吵。朕已经决定,接受金国所提出的议和,也好让战事早些结束。宗爱卿毕竟年事已高,暂时不用再领军中事物,朕见过那郭神将之后,再行决定将领人选吧。今日便议到这里,众卿且退下吧。”

宗泽和李纲都脸色大变,李纲立刻抢着扬声道:“便是宗将军年高,李成乃是少有的少年人才,皇上为何不用?”

钦宗这时已经走到了偏殿门口,闻言,停下脚步冷冷地道:“李成所制火炮惊扰百姓,惊扰先帝陵寝,朕已经不再追究,卿不要再说了!”说毕,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看到眼前这一场闹剧,李成只觉心中说不出是喜还是悲,心里仿佛堵着一块看不见的巨石让他只觉得窒息。

走出宫门的时候,正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些暖洋洋的感觉,李成这才慢慢地回过神来,脑海中却不断地闪出张宪和张明义在敌军中冲杀的兴奋笑容,又不断地闪过钦宗那冰冷的笑容和李邦彦得意的嘴脸。

无力的感觉,让他有些无奈,看来一切的尝试都难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或许,平平安安地陪伴在亲人身边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

“李少侄,李少侄,你醒醒,你醒醒……”想得出神时,忽然只听耳边传来宗泽关切的低呼,抬眼看去时,才发觉宗泽一脸紧张,旁边张宪和孙园都焦急地望着自己。这才发觉自己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在宫门外站了许久。

干笑了一声,这才发觉喉咙里竟然干涩的发不出声音,只能以笑容示意。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向松了一口气的宗泽声音沙哑地拱手道:“宗大人,李成……让大人失望了,如此下去,汴梁恐怕……”

宗泽拍了怕他的肩膀,长叹一声,眼中泪光点点,低声道:“贤侄不要被眼下这些弄得意志消沉,大宋将来还需要你啊!算是老夫求你了!”说毕,竟要给李成躬身行礼。

李成猛地一惊,急忙扶着宗泽道:“大人不可如此,李成不过尽力而为罢了,事情还没有遭到那种程度,皇上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

说到这里,这样的谎言他说不下去了,正不知道怎么安慰宗泽,只听宗泽摇头道:“朝中多是不愿抗金之辈,如今老夫既然已经被削去兵权,李纲大人的相位恐怕也是难保。李少侄一定要保住自己,将来也好再有机会抗击金兵!”

李成握着宗泽温热的手,看着他颤抖的雪白胡须,灰暗的脸色,迷茫的眼神,心中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可叹,宋朝从来不缺名将,却软弱的一如没有骨头的软体动物,只想着借助别人的力量寻求保护。李成忽然想起了那个更加年少的赵构,那个同样不愿抗金的少年。他不知道自己今天做的这些,究竟是在重复历史,还是在创造历史。或者,和家人相伴,不去理会这些风云变幻,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第十九章 抱病在家

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便看到素娥含笑迎了上来,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看到李成脸色不好,素娥小心地打量着他,低声道:“官人,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成想笑一笑,安慰下素娥,却还是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摇头道:“宗大人已经被皇上特旨,不再过问军中事物。我也不能再继续督造火炮了。今日起算是要安心在御史台做事了。”

素娥自然也十分清楚眼下汴梁城中的局势,闻言不觉惊讶地道:“宗大人不再抗金了?那金兵如何退去?”

李成苦笑一声摇头道:“罢了,我有些累了,先回去休息,你帮我弄点吃的吧。”

素娥闻言也不再多问,只好点头道:“午膳已经准备好了,官人若是累了,那就回房躺躺吧。”

李成看到素娥眼中真切的关心,心中温暖,急忙摇头道:“算了,我先回房换了公服,我们一起吃了饭再休息吧。”

素娥点了点头,跟在李成身后走进上房,亲自替李成换上在家的便服,又服侍洗了脸。这时,午膳也已经摆了上来。

素娥亲自给李成添了饭,这才微微笑道:“刚接到玉娘捎来的书信,她们已经到了苏州,玉娘看着苏州风景优美便想买下几处院子先住着,官人南下之后再把杭州那边的院子再收拾出来不迟,所以……”

李成这时哪里把这些事放在心里,听到行程顺利,玉娘和孩子们平安无事,便点头道:“一切你看着安排吧,这些事都交给你去办了。我就不过问了。”

素娥闻言,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还是让她们暂时留在苏州吧,就当多一处田庄也是好的。”

李成点头道:“家里的玻璃作坊天气转暖之后就拆了,皮蛋暂时也减少数量吧,家里的田庄除了皇上赏赐的,都卖掉,换到苏杭一带多买一些。这些事,一定要在天气转暖之前办好。”

说到这里,看着素娥,点头道:“这些事办妥之后,你也早些动身吧,宝儿没有母亲在身边,我也不放心,皮蛋的生意也都渐渐转到了南方,你不过去,也不行。”

素娥看着李成,知道事情可能根本不是李成说的这样,她很想问清楚,可是每当看到李成眼中疲惫的目光,她就不忍心再追问。她总是知道,眼前的夫君,每做一件事都会照顾到她的感受,即便有困难,他也不会告诉自己的。

想到这些,心中的感激只能化作脉脉温情。低声道:“官人,放心吧,妾身明白。”

看着素娥眼中的温柔,李成只觉自己的心正在一点点融化,心里虽然无数压力,可是却不忍心有半点被素娥知道。家庭和国家,对于人生来说都一样重要。所有的这些责任和重担,就让自己来抗吧。

想到这些,不觉点头笑道:“我有些累了,吃了饭就去休息,若是有人来见,就说我身体不好,暂不见客。”

素娥点了点头,低声道:“官人先去休息吧,妾身知道怎么应对。”

李成闻言,点了点头这才回到卧室倒头大睡起来。这些天的疲惫,和这次大殿内的较量,都让他身心俱疲。加上十分清楚北宋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自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无力挽回。这种失落的心情也带给他十分巨大的打击,这时便觉身体有些支撑不住了。

一觉醒来,屋子里红烛摇曳,竟然已经睡到了晚上,正要起身,只听素娥低声道:“官人别动,身上烧着,还是不要再受了风寒。”

李成闻言,这才扭头望去,却看到素娥正坐在自己脚边,手里还拿着一件衣服,上面的绣了一半的翠竹在烛光中显得十分耀眼。

看到素娥,他心中惊讶,抬手向额间摸去,这才发觉额头上果然有些烫手,想来是这段时间压力太大,陡然之下的变化,加上先前狱中的一段日子,让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这才会忽然病倒。

看他醒来,素娥亲手端了一碗粳米粥和几碟小菜放在床边,低声道:“官人,御医已经看过说是先前旧伤未愈加上急火攻心,这才会忽然病倒,幸好官人身子一向强健,吃几剂药就没事了。”

李成苦笑一声,摇头道:“外面可有什么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