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795章

唯我独裁-第795章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希特勒并没有认识到,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在这方面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精干许多,中华帝国积极展开太空探索行动,令德联通往太空至高地位的路变得非常漫长,德联不得不面对对手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中华帝国太空总署新任指挥官钱深学于光华五十五年正式上任后,标志着中华帝国在太空方面将全力以赴,既要巩固中华帝国在太空方面的霸主地位,又要将德联远远的甩在后面。

 德联人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竞赛还在继续,中华帝国还在前面。

 到光华七十年止,中华帝国在太空争霸战当中一直处于百战百胜态势。中华帝国太空总署于光华五十四年首次实现中华2号卫星搭载动物进入太空(玉兔莹莹),同年第一颗科学卫星升空,光华五十五年实现物体首次脱离地球轨道,光华五十六年夏天月球1号探测器升空,宣告中华帝国在探月工程领先德联。

 同年中华帝国实现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侦查卫星升空,德联被迫展开气象卫星和侦查卫星研究。

 光华五十七年三月五日,中华帝国火耀星君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目标将于两年后飞抵火星轨道拍摄首张火星图片传回地球,宣告中华帝国星际探测计划开始实施,德联再次被迫加入星际探索竞赛当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15章 计算机时代

 在中德冷战初期,德联因为资金和硬件技术的不足,使其在跟中华帝国争夺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百书斋 baishuzhai。)

 直到中德进行太空争霸后,德联高层才意识到这种巨大差距短时间内无法赶上。

 可是,争强好胜的希特勒不甘心这样一直跟在中华帝国的屁股后面。在他的号召下,德联上下继续扬艰苦奋斗的风格,勒紧裤腰带同中华帝国进行争霸斗争。

 尽管德联科学家在空间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真正应用到太空飞行中时,德联的硬件设施就不堪负重了。反倒被硬件设施极为达的中华帝国先将这些先进的空间理论进行实际应用。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德联科学家们将其归咎于缺乏大型计算机系统上。

 原来,空间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火箭、卫星、探测器等轨道计算等出人类计算能力的太空中时,单靠纸笔脑算已经很难做到了。在这方面,中华帝国在二战期间便拥有了全球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到了战后五十年代时,中华帝国的计算机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代。而德联因为资金的严重匮乏和领导层对计算机的展不重视等因素,导致德联在计算机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连中华帝国的第一代计算机都制造不出来。

 面对这种局面,希特勒终于着急了,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德联研计算机设备,以支持德联的太空展。

 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德联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华帝国的计算机相关情报,于1957年第一个用于空间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箭”计算机研成功。该计算机有72oo个电子管和6oooo个晶体二极管,每秒运算2ooo次。“箭”机的成功岭德联上下一片振奋,设计者更是获得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和颁奖。

 不过,跟中华帝国的级计算机相比,德联的箭型计算机实在落后太多了。第一台箭型计算机甚至还不如中华帝国十五年前制造的银河甲型计算机的性能好。

 作为第一代计算机,其硬件方面的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这些设备体积庞大,重量惊人,功耗特别高、可靠性非常差。运算度慢实际上并不高,却价格昂贵。

 德联制造出来的箭型计算机总重高达425吨。造价82o万龙币,比中华帝国的第一款计算机整整重了两百吨,价格高了四倍。

 当然,这跟德联的硬件制造水平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华帝国早在二战前就进入了电子产业时代,电子工业经过二战得到了蓬勃展。而德联却因为战争耽误了其进入电子时代的脚步。最终导致落后中华帝国至少十年水平。

 而中华帝国在计算机领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代水平,代表性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使用的级计算机银河丙型11号已经实现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和使用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控制计算机,每秒钟计算次数突破3oo万次,造价却只有第一代计算机的三分之二,体积更是缩小了七倍。

 虽然中华帝国的第二代计算机依然以科学计算和军事事务处理为主,但在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的支持下,北洋科技重工集团成为第一个将银河丙型计算机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

 科学不承认第二。除非你更先进。按这个惯例,德联人从起步那天就落在后面,直到冷战结束时,从来没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赶过中华帝国。

 不过。德联人最终放下了面子,通过商业途径秘密从英国获得了一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虽然这些电子计算机只是小型的无法满足空间运算所需,但德联人很快将这些小型计算机的零部件拆解,重新组装成大型计算机。这期间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和困难。但却比德联人自己研计算机快的多。

 但德联的工业制造能力不如中华帝国,很多关键性的电子元件还得依靠从中华帝国及其盟国的商人手中秘密走私。这严重阻碍了德联自身在计算机领域的展,使其最终都无法战胜中华帝国。

 不过,计算机的作用就是计算。德联虽然在研方面落后中华帝国,甚至吃中华帝国吐掉的技术,但对于德联而言,他们只需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行了,只要能够进行大型的空间轨道计算,为德联的太空火箭提供准确的轨道数据就足够了。

 有了自己的级计算机系统,德联军方在太空方面的进度明显加快了。

 在中华帝国实现探测火星和金星的探测后没多久,德联便使用大力神火箭射了颗探月卫星,并且积极展开载人上天和登月计划。

 太空争霸是相当消耗国力的,即便是富裕的中华帝国,每年进行上百次火箭射也有些吃不消,何况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德联。

 德联被中华帝国拖上太空争霸的战车,导致德联每年的财政开支都在激增却难以满足庞大的军费预算。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希特勒有时候也不得不杀鸡取卵,令刚刚有些起色的欧洲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太空争霸德联奋起直追,但短时间内却难以过中华帝国。希特勒于是将注意力再次放到德联传统优势上,即庞大的坦克生产能力。

 计划经济体制下,德联6军装备的主战坦克成本低,数量庞大。虽然在外高加索战争中,德联的t5o坦克败给了中华帝国的m43,但在战场上t5o的数量和廉价优势却凸显了出来。

 不甘心的希特勒暂时放弃了在东欧的军事行动,将目光瞄准了非洲广阔的土地。

 由于中华帝国垄断了全球的主要核燃料生产基地,为了跟德联进行核武军备竞赛,中华帝国禁止其控制下的核燃料生产基地向德联和北约国家供应。而德联本身的核燃料产量有限,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所需。

 不过,在战后的第三年,德联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沙漠深处现了铀矿,这使得德联的核力量得到快壮大。

 中华帝国对此忧心忡忡,在战略布局上,中华帝国派出秘密部队多次袭击法属核燃料基地,破坏其铀开采设备。甚至为了颠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中华帝国支持阿尔及利亚政府反对派动政变和武装暴动,意图驱逐法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德联对此极为重视,希特勒决定在非洲再同中华帝国进行一次对抗。希特勒命令德联军工企业大规模向非洲各国输出t5o等主战装备,扶植亲德的非洲国家攻击亲华的非洲国家,同样也颠覆中华帝国和华约成员国的非洲殖民地统治。

 德联的t5o坦克在非洲有着无比的价格优势,对于非洲各**队来说,中华帝国的m43坦克固然先进,但太贵了,在非洲用不上。反而德联的t5o坦克更适合贫困的非洲国家军队装备。

 因此,德联凭借t5o坦克对非洲出口,打开了非洲的大门。而中华帝国也试图控制非洲,阻止德联在非洲的影响力,双方于是在非洲的军事行动逐年升级,最终双方支持的势力爆战争,非洲一片战火连连。

第716章 卫士导弹防御计划

 在国际社会和北约看来,中华帝国拥有强悍的核力量,却最终跟德联妥协,长时间被指怕死。【百书斋最新更新 baishuzhai。】实际上,只有中华帝国国民们的心中才明白,中华帝国政府之所以妥协,全都是为了帝国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致。

 “中华帝国的核力量是完全可以将整个德联和北约集团从地球上抹掉,但为此中华帝国也需付出几个甚至十几个大中城市被毁灭的代价。显然帝国政府认为这是不划算的,我们的人民都是万金之躯,没有必要跟亡命徒们决斗。”

 十几年前,中华帝国用这个宣言诠释了帝国政府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最高宗旨,受到帝国人民们的拥戴。

 但随着中德冷战规模不断扩大,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德联锐意展的核力量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中华帝国本土的安全,这令中华帝国政府寝食难安。

 光华五十五年,随着德联向月球射了探测器,其用于运载探测器的大推力火箭即表明德联的洲际弹道导已经能够覆盖中华帝国本土全境了。这对中华帝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国防威胁。

 针对德联的长程洲际弹道导弹能力,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特别召开了御前会议。在王晨浩的指导下,中华帝**方成立了导弹防御计划委员会,专门研究拦截德联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防御计划。

 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华帝国导弹预警系统和太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工作在光华四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中华帝国和德联都开始拥有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头,从那时起,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研中华帝国部用于监视北约的核导弹袭击、远程战略轰炸机和航天器飞行的早期预警雷达—“哨兵”的研制工作。

 光华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五,“哨兵”雷达在中华帝国国防部北疆战区第十二试验场进行了次试运行。在距离中华帝国都2ooo公里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分别设立了这种雷达系统。哨兵雷达系统是一种工作在vhf波段的电扫描雷达,方位扫描采用调频方式。无俯仰角扫描能力。雷达天线高约3o米,宽25o米,天线的两面阵天线成45°角,各覆盖3o°的方位,最大探测距离达到6ooo—8ooo公里。主要用于对德联和北约各国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太空飞行物的监测和跟踪。

 不过,哨兵雷达系统成本过高,预警时间比较短,中华帝**方仅仅将其用于拱卫京畿安全之用。由于中华帝国国土广袤,覆盖四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系统亟待研更多低成本高效率的预警雷达系统才行。

 光华五十七年三月。中华帝国皇家科学研究所开始研制一种能够监测弹道导弹从德联基地射的预警雷达系统,远程无线通信科研所也开始了地平线外探测系统的研制工作。到光华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