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主公 >

第96章

主公-第96章

小说: 主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是识趣之人,当然不会往跟前凑合,冷徵和李勤在前面并骑而行,他们则远远地在后面跟着。

冷徵回头看了眼众人,这才小声道:“李勤,怪不得魏刺史看重你,你果然有过人之处。会打仗这不算啥大本事,会做人才叫大本事,你年纪不大,却老于世故,这很好,我很喜欢,就真的收了你做学生吧!”

李勤忙道:“多谢恩师的栽培,其实在学生心中,早就将您当成是恩师一样看待了!”

冷徵笑了笑,心想:“有多少人想拜在我的门下,我都不收,你第一次见面,无人引见,上来就叫我恩师,我便收了,这可是给足了你面子,要不是看在你送来一份天大的功劳,就算是你跪在我的马前哭求,我也是不会答应的!”

李勤则心想:“我送你功劳,主要是看你岁数不小了,不知哪天就要解甲回家,那时你还得多照顾照顾我这个学生,要是能让我当上护羌校尉,那也不枉我叫了你一声恩师!”

几句客套话说完,冷徵立即问起战况。李勤并没有夸大,而是实话实说,没掺什么水份,反正这种事情,冷徵会问别人的,看他的样子又是个谎报战功的老手,怎么吹嘘战功,由他来办就好,没准比自己吹,还要吹得更大。

冷徵听完之后,又问了几个关键问题,一一弄明白之后,他才道:“李勤,你的校尉之职,我听刺史大人说过,这事既然京中已有定论,那为师自然要让你稳稳当当地做校尉。不过呢,打仗和写战报,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战报之事,便由我来作主,由我来写吧!”

“有劳恩师了!”李勤忙道。

一路话说不停,进入了县城。果然如李勤所料,冷徵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话,而是又找了裘盛和张奣,单独问话,直到天快黑时,才算问完,又让人打着火把,他出城四下查看,看看曾经的阵地,又去士兵那里询问,直到后半夜,才算忙乎完。

第二天一早,冷徵把李勤叫去,道:“我已写好了几份战报,是交给刺史大人由他转呈长安的,再由司隶校尉呈送京城,你看看吧,有什么想法,现在就提出来!”

李勤坐到案边,拿起战报来看,他道:“恩师,为何写了几份战报,学生一直以为,战报只写一份就成呢!”

冷徵嘿嘿笑了两声,道:“这你就不懂了,写战报可是有讲究的,要第一份战报,让朝中大臣们感觉战情是小事一桩,无需挂怀,而第二份要让他们感觉,怕是要出大事,第三份则是让他们料事如神,真的出大事了,让他们着急,而第四份要让他们感觉,怕是要完蛋,匈奴兵要攻下凉州了,第五份嘛,要等个十来天后,再给他们送去,说胜了,这样朝中大臣们才会又惊又喜,但惊的多,喜的少,搞不清到底怎么胜的,互相议论,互相猜测!”

李勤“恍然大悟”,弄了半天,写战报是要连载啊,要铺垫的!

冷徵笑道:“至于最后一份战报,才要为他们说明,到底是怎么胜的,如此一来,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京里的大臣们早被拖得筋疲力尽,此时才会放松下来,大忧过后的大喜,那才叫大喜,咱们的功劳才算最大!”

他拿起几份战报,冲李勤晃了晃,道:“你看着吧,我定要让天下震惊,说不定,你因为此功,还能封上侯呢!”

第118章救了高顺

李勤听了冷徵的话,脸上露出大喜的神色,道:“恩师,此战功真的能让学生封侯吗?不瞒恩师说,学生祖上乃是飞将军……”他赶紧把自己家的族谱报了出来。

冷徵听完之后,微有惊讶,道:“原来是名将之后。不过,你们李家可是犯过事的,虽然年头久了,朝廷也不追究了,可是你李家的门第之辉也弱了许多,已不复当年了呀!”

他顿了顿,道:“听说有个叫李傕的人,也说他是飞将军之后,现在好象是在并州那里为官,也是富平人,你可认得他?”

李勤一咧嘴,赶情儿大家都知道李傕啊,他道:“倒是不曾相识,估计李傕离开富平的早,所以我们没有相识,学生的家是从外地迁来的,并非富平本地人。”

冷徵哦了声,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飞将军之后这个名头,是很好用的。如果那李傕不如此自称,怕是在并州也是待不下去,就象他在富平待不下去一样!”

他的意思很明显,李傕有可能是假冒的,李广之后的名头,在凉州本地不好使,估计有人知道李傕的底细,所以他没法在本州求官,但一离了老家就不同了,去了并州那里,{WRsHU}他的底细可就没人会去查询了,有了飞将军之后这块敲门砖,先在并州站稳脚跟,只要有些真本事,边疆地带,总比京师要好当官的得多,李傕的钻营之道是正确的,而历史证明,他也的确是叱诧风云了一段时间,人只要一出名,真实的身份,别人也就往往不去在意了,他是不是真的飞将军之后,谁在乎呢?

李勤道:“如果以后有机会,学生一定要和他好好认识认识,好歹也是一家人嘛!”

冷徵微微笑了笑,心想:“要是你当上了校尉,封了侯,那不用你去认识他,他自然会来认识你的!”

冷徵道:“廉县的事,无需你我师生在此,自有裘盛打理。为师明天也就要回去了,这几份战报要派人快马送回陇县,交给刺史大人,有些事情,瞒别人可以,瞒自己人就不必了。战报由刺史大人安排时间,分批送去司隶校尉那里,这些你不必管了。”

李勤点头道:“学生省得,一切听恩师吩咐!”

冷徵又道:“我估计着,庆功之事,最快也要两个月之后才能开始,主要是送信往来的路上要耽误时间。那时你再去陇县拜见刺史大人吧,为师会为你说好话的,这段时间,你好好整编一下军队,然后带着兵去陇县,让刺史大人和百姓看看你扶角军的精气神儿!”

顿了顿,他又道:“这场战功委实太大,所以你一定要拿出最好的一面,让别人看看,到时京里也会来人的,而且……而且一定会有人挑你的刺儿,不管你有多好,都一定会有人挑刺儿的,这点你要牢记在心。如果真有人找你的毛病,你要豁达一些,不要争吵,这样反而显得你有大将之风,为师的脸上也有光采!”

李勤自然一一答应,两人又说了好些别的,休息了一天。

第二天一早,冷徵便领兵回去,而李勤也和裘盛张奣告别,和汤介一起返回富平。

廉县的事告一段落,汤介身为富平县县令,暂时还算是李勤的上司,他这次也是分了很大的功劳,当然居中指挥的功劳是轮不着他的,那是刺史大人的工作,他可不能替人家刺史去做,可如实贯彻刺史大人的吩咐,派李勤去支援廉县,并给了强而有力的后勤支援,这个功劳却是稳稳当当地跑不掉的!

汤介心中盘算着,凭这次的功劳,自己能不能当上郡守啊?估计着北地郡应该有个郡守了吧,而人选除了自己,也想不出别人啊!

李勤骑马走在他的身侧,见一路上汤介神情恍惚,心中明白,这是想着升官的事儿呢他道:“汤大人,汤表的事你已知晓,虽然他和末将有些过节,却也没给末将造成什么损失,所以末将是不恨他的,他被刘九杀了,末将心中也是很难受的!”

汤介一愣,回过神来,哈了声,道:“那个畜生,死了就死了,有什么好可惜的,李郎不用为他难过,他早被我汤氏家族除名了,我再不当他是侄子了。”

李勤没吱声,心想:“你不在乎就好,你都不在乎,我就更不在乎了!”

隔了一会儿,汤介有点不太好意思地道:“李郎,我以前倒不知你是冷将军的学生,你有这样的好师父,为啥从没听你提起过啊?”

李勤哪可能和他说实话,他一见面就认冷徵当恩师,而冷徵立即就答应了,这种事情玩的是互相利用,两个心照不宣,可既然是不宣,当然就不会宣给汤介听了。

李勤道:“是恩师不让末将说的,倒不是末将有意欺瞒汤大人!”

“这个……算不上欺瞒的!”汤介干笑两声,还以为李勤和张久说过啥,所以才要当上校尉,弄了半天李勤真正的靠山是冷徵啊,现官不如现管,有护羌校尉给他当靠山,那再凉州当个校尉,还不是正常么!

不好意思的表情更甚,汤介试探着问道:“李郎,冷将军有没有和你透露点儿啥出来,比如说咱们北地郡的……的某些变动?咱们北地郡可是多年没有郡守了呀!”

李勤心想:“这是想探我的口风呢,可这种话最不好回答,说不知道人家肯定不信,会认为我敷衍,不肯帮忙,可要是说我知道,那就真的要帮忙了,帮不上更麻烦!”

正想着该怎么能含糊过去,忽然后面有人叫道:“李郎,在后面发现个人,受伤了!”

李勤赶紧道:“我这就过去看看。”冲汤介告了声罪,往队后奔去。

汤介叹了口气,心里想着回富平后,要不要设宴款待李勤,酒桌子上好探探口风。

李勤跑到了队后,就见乌蛋子他们围着一个人,他上前问道:“是谁受了伤?”他以为是自己队中的人呢,或者是带着走的羌氐族人,可等众人分开,他看向受伤的人,却是一愣,见竟是那个当初帮着自己追杀匈奴兵的大汉。

赶紧上前,李勤蹲在这人的身边,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在哪里发现他的?”

受伤的这人是高顺。高顺那日带着手下弟兄藏了起来,本以为李勤必败,如果李勤被匈奴人杀了,那么他打算抢回李勤的尸首,进行安葬。可高顺在附近村落里等了一段时间后,竟发现李勤打败了匈奴兵,迫使匈奴兵退走。

高顺对这件事相当地惊讶,实难相信李勤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大名鼎鼎的刘九给吓跑了。匈奴兵撤走之后,他又等了几天,这才往返回并州,可路上却和小股的匈奴兵遭遇,那领兵的匈奴将领正是披索。

披索的父亲和兄弟都在战斗中阵亡了,他想方设法地报复,带着手下在匈奴大军的后方游弋,偏巧碰上回并州的高顺,上次是高顺暗中偷袭他,这回变成了他暗中偷袭高顺,一场厮杀之后,高顺大败,手下全被杀死,只有高顺一人逃了出来,逃回廉县,幸亏披索不敢再回来,停止追击,要不然高顺也得遇害!

乌蛋子和扶角骑兵负责断后,发现了被战马驮着的高顺,将他救下,但众人尚不知高顺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一个曾经帮助过扶角军的侠义之士。

李勤见高顺伤在腿部,背上也有箭伤,但幸好都不致命,之所以昏迷不醒,估计是因为伤势再加上过度劳累所致,他不知此人就是高顺,但自己有困难时,别人帮了自己人,别人有困难时,他当然也要全力相助。

李勤为高顺处理伤口,进行包扎,又让景春好好照顾他,等高顺醒了之后,再详细询问,如果愿意留在扶角堡,那他自然是非常欢迎。

路上,汤介倒是再没探过他的口风,他们带着兵马和羌氐胡人,返回了扶角堡。汤介回了城,而李勤刚在扶角村和扶角堡之前来回忙乎。

这次他带回了上千的羌氐胡人,镔部的人就不用说了,一个都没拉下,全数带回,而牢姐羌的族人失了家园,裘盛又不待见他们,他们无处可去,见李勤有意收留,便一起跟着来到扶角堡,以后便要在这里生活了。

回到扶角村后,李勤见着李田和何氏,把这次出征的事说了出来,李田和何氏极为后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