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声 >

第681章

官声-第681章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给自己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问了问其他市委领导出席的情况。

从秘书那里得知除了他之外,所有的市委常委都去那边出席会议,宋迎春面色一变,心里本已平息下来的怒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太过分了!简直是太过分了!在这房山,不仅安在涛那个小子不把他看在眼里,现在就连其他的普通常委也开始不把他这个市委书记当回事了……宋迎春狠狠地咬紧牙关,目光凶狠地扣了电话,扭头望着窗外愤愤不语。

不多时,市委办主任皇甫刚就匆匆敲门走进来,低低急道,“宋书记,您是不是赶紧去市政府那边看看……”

宋迎春心情本就非常糟糕,还没等皇甫刚把话说完,就冷冷地打断了他,“我身体不舒服,就不去了,有老宋和其他几个常委去参加会议,就代表市委了。”

皇甫刚苦笑了一声,“宋书记,不是这样的……我刚得到消息,说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龚明君要来参加会议了……”

“什么?!”宋迎春大惊,霍然起身紧盯着皇甫刚,“快说,怎么回事?怎么省领导来参加活动,市政府那边也不向市委汇报一声?安在涛到底是想要干什么?他要造反吗?”

情急之下,宋迎春根本就顾不上“修饰”自己的言辞,直接就把自己对于安在涛的某种愤恨带了出来。而愤怒中,他手里的一支红蓝铅笔噗嗤一声被他狠狠地用力折断。

皇甫刚有些尴尬地扫了宋迎春一眼,轻轻道,“宋书记,听那边说,之前安市长去省里邀请龚省长参加活动,但是龚省长并没有确定一定会来,只是今天早上省府办才临时通知市府办,说是龚省长抽空要来!”

宋迎春的脸色陡然变得有些苍白。他抬头看了看表,匆匆摆了摆手,沉声道,“好了,我马上赶过去,龚省长来了,我这个市委书记居然还不知道……这不是扯淡嘛!走,我们抓紧过去!”

第621章 安市长上美国周刊封面

庆功大会本来是定在上午9点举行,但因为龚明君突然决定要来,所以安在涛就当机立断,将会议推迟到了十点钟,以便于龚省长到会。会议可以晚一点开,但省领导的时间必须要给充分,这是对领导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官场森严的规则。

跟龚明君的秘书通了几次电话,知道龚明君已经下了高速,安在涛赶紧让常务副市长杨华带人带开道的警车去高速公路路口处迎接,而自己,便带着房山市委常委和房山市政府的一众领导,等候在了市政府机关大院门口。

安在涛与宋子临并肩站在了人群的最前面,身后则依次站着其他的常委和几个副市长以及三个市长助理。宋子临抬头看了看秋高气爽的天空,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安在涛轻轻道,“在涛同志,龚省长要来,这不是一件小事,你是不是向市委宋书记汇报一下?省领导来,宋书记作为市委书记不出面,显然是有些不太合适。这样,对于我们这个班子的影响不好……”

宋子临的话虽然说得很含蓄,但安在涛又怎么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呢。那意思无非是说,你跟宋迎春怎么争都是家务事,关起门来咋争都行,但在省领导面前,却不宜把矛盾公开化,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领导对一个班子的评价。

安在涛抬眼望着门口已经被交警“清理”好的马路,淡淡一笑道,“老领导,昨天宋书记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说是他身体不舒服,今天要去医院看看病……加上龚省长来的突然,可能宋书记一时间还没来得及赶过来。”

说完,安在涛又笑笑,“好,我这就再给宋书记打一个电话。”

其实,安在涛早就让秘书李平通知了皇甫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安在涛是不会犯低级错误的。

不过,安在涛还是掏出手机来给宋迎春的办公室打了过去,没有人接。然后安在涛又给宋迎春的手机打了过去,还是没有人接。

他皱了皱眉,“宋书记办公室电话和手机都没有人接,是不是宋书记现在人在医院呢?——彭军,你马上联系一下市委办,让市委办赶紧通知宋书记。”

安在涛回头来扫了一眼站在一侧的彭军,喊了一声。彭军赶紧应下,跑到一边去打电话。

彭军打电话的当口,安在涛却已经发现了宋迎春的车正飞速向市政府大院这边驶来。他的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向宋子临点点头,“老领导,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不,宋书记已经来了!”

宋子临向宋迎春车开来的方向扫了一眼,微微笑了起来压低声音道,“我就说嘛,他可以不给你面子,但怎么敢不给省领导面子?我可是听说,省里的这位龚省长强势得很呢,如果龚省长来了宋迎春不到,嘿嘿……”

宋子临的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因为宋迎春的车已经到了近前,皇甫刚率先下来打开车门,宋迎春阴沉着脸从车上跳了下来。

宋迎春下了车,有意识地站在原地停顿了一会,无非是想等待安在涛等人主动过去迎接。但令他难堪的是,在这一瞬间,不仅安在涛没有动弹,其他的常委也没有动弹,仿佛当他不存在一样。

宋迎春轻轻干咳了一声。

安在涛这才转头来望去,笑着迎了过去,“宋书记!我给你打了电话过去,但是没人接哟,不成想你已经过来了!”

安在涛一动,其他的市领导也就都跟着动了起来,跟在他的背后一起向宋迎春围拢了过去。

……

……

两辆警车呼啸开道而至,杨华的黑色桑塔纳3000前面带路,后面是一辆黑色的新款奥迪,挂着省里的7号车车牌,应该就是常务副省长龚明君的专车了。最后面,还有一辆面包车,车上显然是坐着跟龚明君从省里来的省各大媒体的记者。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出行,媒体派人跟随情理之中。

还没等龚明君的车停稳,安在涛就和宋迎春一起带着众人围了过去。

宋迎春抢先一步,替龚副省长打开了车门。

片刻间,一个身材高大梳着油亮分头的50出头的威严男子缓缓下了车,站在那里向众人环视一眼,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宋迎春立即恭声笑道,“您好,龚省长!”

龚明君瞥了宋迎春一眼,呵呵笑了起来,主动伸出软绵绵的手来跟宋迎春握了握,“迎春同志!呵呵,同志们都不要拥堵在门口了,都赶紧进去,都堵在这里,像什么样子?嗯?”

龚明君旋即又笑着跟走过来问好的安在涛握手,朗声道,“在涛同志。”

“欢迎龚省长,感谢龚省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来我们房山检查指导工作……”安在涛笑着恭声道。

龚明君呵呵一笑,松开手,摆了摆手,“在涛同志跑到省里去请我,我不能不来哟!今年云兰集团的资产重组操作成功,不要说对于房山,就是对于省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替省里保住了一个壳资源,盘活了一个大企业,解决了数万职工的吃饭问题……你们是功臣!所以,不管我多忙,我都该来一趟,代表省委省政府为同志们庆功!”

龚明君意味深长地瞥了安在涛一眼,“我来之前,近南省长再三嘱咐我,要我替他感谢在涛同志和房山的同志们,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喜可贺啊!”

……

因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龚明君到房山来参加云兰集团资产重组的庆功大会,所以第二天省内外各大媒体就旋即对此展开了狂轰滥炸一般的宣传报道,而这新一轮的舆论导向就渐渐地将因为赵辉言论而引发的舆论漩涡给遮蔽了过去。

9月7日上午,房山市突然来了几个美国记者,找上了房山市新闻办,点名要专访房山市长安在涛。新闻办的人不敢怠慢,立即跟市委宣传部的人联系了一下,又直接给市府办打了电话,通知了安在涛的秘书李平。

安在涛正在办公室里上网。赵辉留下的关于市南棚户区改造的建议方案,他其实很感兴趣,只是因为担心再次引起舆论的敏感反应,就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施行。这两天他一直在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李平匆匆走进来,恭声道,“安市长,新闻办和宣传部通知,说是有几个美国来的记者——什么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要来采访您。”

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我?安在涛吃了一惊。他当然知道《时代周刊》这本杂志,《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1923年3月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面向全世界发行。许多世界知名的新闻周刊,例如美国的《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德国的《镜报》甚至国内的《三联新闻周刊》、《东方新闻周刊》等等在封面设计、内部新闻的分类上都借鉴了《时代周刊》的方式。

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来采访……安在涛吃惊之余,也渐渐定下神来,接受采访不是问题,但作为一个国内的市长,正厅级领导干部,他是断然不能擅自接受境外媒体记者采访的。

想到这里,安在涛立即让市府办请示省委宣传部和省外宣办,征求上面的意见。半个多小时以后,省宣打回电话来,说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欧阳介于批示同意房山市市长安在涛接受采访,但要求安在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要讲政治讲原则云云。

折腾了半天,等李平带着那三个美国记者来到安在涛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1点多。安在涛迎出了办公室,站在走廊里迎接。

来人是两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是金发碧眼的美国人,而另外一个斯斯文文拥有一张东方面孔的年轻男子,看上去像是翻译。

……

……

女记者叫凯瑟琳,是时代周刊这次派到华夏国来做这一次专访的采访组长,而男子叫汉斯,是一个摄影记者。那个斯斯文文的年轻男子则是翻译邓拓,燕京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

李平搬了三把椅子,一字并排放在了安在涛办公桌的面前,凯瑟琳居中而坐,邓拓则坐在她的旁边,摄影记者汉斯则站在那里摆弄着自己的照相机,分不同角度给安在涛拍照。

身材火爆姿容艳丽的女记者凯瑟琳笑了笑,掏出自己的采访本,叽里咕噜说了一通英语。安在涛的英语水平虽然还可以,但凯瑟琳这原汁原味的、语速很快的美式口语他却几乎是听不懂。

邓拓笑了笑,翻译道,“尊敬的安市长,我是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凯瑟琳,感谢您同意接受我们的专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关于最近华夏国学者赵辉提出的‘房山要建设贫民区’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虽然媒体的报道很多,争议也很大,但房山官方却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对此发表意见……请问安市长对此有何见解?”

安在涛沉吟了一下,朗声道,“首先请允许我更正一下,赵辉教授的本意不是建设贫民区,而是建设经济适用房片区。或者,凯瑟琳小姐可以理解成这样:由政府牵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成片的供给城市穷人居住的低层次廉价住房。”

“赵辉教授的设想自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领悟到学者的一番深意。赵辉说:所谓的城市贫民,并不是单纯指原来城市中的既有居民,那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移民,才是构成城市贫民的主要部分……最穷的农民和无单位者,不仅完全没有分房资格,自己盖个简易房也被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