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为
实施对欧洲的援助,杜鲁门给前总统胡佛配备了一个庞大的工作班子,委托
他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专门调查。1947 年春天,胡佛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
胡佛的报告对德国是有利的,他真实地反映了德国的困境和它对欧洲的
影响。报告指出:德国由于割地给波兰以及萨尔区的经济脱离德国,使它与
1936 年相比,丧失了粮食生产的25%,煤碳生产的30%和消费品生产的20
%,而德国人口却在增长: 1936 年德国的人口总数为6800 万, 1949 年
的德国人口(包括苏占区)将会上升到约7100 万。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目
前欧洲的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及英国的粮食状况几乎已达到战争爆
发前水平,而德国人的粮食供应水平却明显低于欧洲其它国家。
胡佛说,美国的战略迫需复兴欧洲,并要将此作为维护和平的首要手段,
而复兴欧洲只有一条途径:生产。但是,欧洲的整个经济是通过原料和成品
的交换而同德国经济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而,“没有德国作为一个成员的
经济力量的恢复,就不可能有整个欧洲经济力量的恢复。”胡佛警告美国人,
说人们可以继续把德国拴在铁链上,但必须估计到,这样,欧洲也就将是衣
衫褴褛!
胡佛的报告促使美国政府下决心将德国的复兴纳入“马歇尔计划”,并
将其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阿登纳欣喜异常,对胡佛的人道主义大加褒扬,
从各个方面充分肯定了这个报告对德国取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意义。
从这时候起,人们感到基民盟与社民党的分歧不仅是在两党的党纲原则
上,更在两党对变化形势的看法及对形势机遇的把握上。阿登纳和舒马赫这
两位战后德国杰出的政界人物,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他们各自代表
了一条原则路线,为捍卫各自的原则,他们注定了要在政治上进行殊死较量。
这是他们政治生涯中相当重要、且命运攸关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谁能指引
今后德国的发展方向。
最初阿登纳与舒马赫是站在一起的,他们都批评盟国的占领政策和做
法,但是,胡佛的报告一出,阿登纳敏锐地嗅出盟国对德占领政策即将发生
改变。这位老练而精明的莱茵人立即得出结论:第一,在西方政策发生改变
之际,再坚持德国的东西两部分合为一体显然已是不太可能的事了。苏联一
方决不会放弃它在东部的权益,西方也要坚持在西部的利益,因此,德国目
前的分裂是必须正视的事实。第二,西部地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
现德国政治和经济复兴的,要复兴,就必须利用西方。由于在战略上需要,
西方必须对德实施支持和帮助政策,因此,阿登纳一方面呼吁占领国停止分
割肢解德国的政策,取消对德工业设备的拆迁和经济恢复的限制政策,另一
方面又强调基民盟将和西方盟国一起,为把德国西部建设成为反苏重要阵地
而作出努力。他多次发表声明,欢迎并支持西方对德占领政策的转变。
舒马赫的表现正好相反。这位容不得反对意见的社民党理论家仍然固执
地公开蔑视西方国家的占领政策,咒骂盟国占领当局是“傻子”、“恶棍”。
在形势已然变化的情况下,舒马赫仍然坚持要在德国人中培养强烈的民族主
义思想,走一条独立于东西方之间的自主的“中间道路”。他要建设“社会
主义”的德国,不愿把德国战后的命运与西方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讲,民主
社会主义才是理想。舒马赫的观点和做法令社民党在英国工党政府面前感到
为难:英国当然希望能在德国建立起一个亲英的社会党政府,但舒马赫僵硬
的立场却引起美法等的大大不快,英国工党一向宣传要使“社会民主党成为
反共堡垒”,这种说法现在连工党说来也感到为难,更难指望美法支持。英
国不能不考虑它对社民党过分公开的支待是否会引起西方盟友的不愉快和反
对。
在盟国对德问题分歧演至白热化的同时,阿登纳的基民盟与舒马赫的社
民党的权力之争也全面展开。竞争最初是在人口最多的英占区进行的。阿登
纳和舒马赫都看到英占区拥有的优势地位,这里有巨大的北海港口和人口稠
密、素有欧洲工场之称的鲁尔工业区,这决定了它将左右德国今后政治和经
济发展。
起初,由于英国人的偏袒,基民盟在英占区居于劣势。成立北莱茵——
威斯特代伦州时,英国当局分配的州议会席位是:
德国社会民主党71 席
基督教民主联盟66 席
德国共产党34 席
中央党18 席
自由民主党9 席
无党派人士2 席 共200 席
对英国人的这种忽视基民盟影响的分配方式,阿登纳多次向英国占领当
局提出抗议。阿登纳要求基民盟拥有的席位必须和两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在
一起的席位相等。英占领当局拒绝了他的建议。为了表示抗议并进一步扩大
基民盟的影响力,阿登纳断然放弃在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政府当部长,
甚至当州政府总理的机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州内各县议会的竟选工作。英占
领当局曾声明,作为使战后德国民主化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各州政府和各州
议会组成人选上必须符合人民自由表答的意愿。这样一来,各县议会的竟选
便举足轻重。
实践证明,阿登纳的这一做法颇具远见,基民盟取得了在各县议会选举
的辉煌胜利,并在整个占区内扩大了影响。英国当局不得不放弃原来分配给
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议会的各派议席,重新做出如下调整:
基督教民主联盟92 席
德国社会民主党66 席
德国共产党19 席
中央党12 席
自由民主党9 席
无党派人士2 席
这是基民盟在英占区的议席数第一次超过社民党。
1946 年10 月13 日,在各县议会选举结果对基民盟明显有利的情况下,
阿登纳乘胜前进,以英占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的身份致函祉民党中央执行
委员会,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是两个最强大的政党,因此
也对德国人民负有最大部分责任,两党应该为德国人民的前途为重进行合
作。阿登纳向社民党提出了两个具体建议性的问题:第一,是否打算与基民
盟按照力量对比进行相应合作;第二,是否准备对所属的下级组织作出这样
的指示。
阿登纳狠狠地戳中了舒马赫的痛处。因为在此之前社民党一直是英占区
和全德最强大政党,并在英国人的占领当局中占据了大部分要职。阿登纳此
举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算准了恼羞成怒的舒马赫必定会拒绝他的提议,这样他
就可以明正言顺地反击社民党不顾民族大义。八九天之后,见没有回函,阿
登纳又电请复函。又过了四五天,舒马赫果然被激怒,复函表示拒绝,提出
社民党与基民盟合作的前提必须是基民盟承认社民党的社会主义纲领。复函
的内容早在阿登纳的预料之中,阿登纳立即将这次信函往来的内容向新闻媒
介公开并大加渲染。他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基民盟为使基民盟与社民党联
合一致作出了巨大努力而遭社民党拒绝;二是社民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纲领
将会给德国的未来带来危害。阿登纳把舒马赫塑造成俯首听命于苏联、会使
德国社会主义化的奴从形象。
舒马赫恼羞成怒,亦决心全力以赴。1947 年1 月,双占区成立,两党政
见之别伴随权力之争,拉开鏖战帷幕。
自1946 年以来,经济论战一直是基民盟与社民党论战的焦点。基民盟主
张自由经济,而社民党力陈实行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化的必要。1946 年起,
英国工党政府在国内大搞了一次国有化运动,因此,英国占领当局支持舒马
赫的主张,计划在德国最重要的鲁尔工业区进行大规模国有化,以防止关键
性的工业部门再度落入如希特勒这样的野心家及其支持者之手。
阿登纳和他在经济委员会中的同伴们早已领会舒马赫的意图,他们相信
实行计划经济将为德国带来危险。阿登纳先发制人,他利用基民盟在议会中
占有稳定多数的优势,控制了经济委员会,否决了舒马赫的建议。舒马赫在
遭抵制以后,拒不参加经济委员会。这样,作为经济委员会少数派反对党的
社民党更大受打击。基民盟进一步着手完善自己的经济纲领。阿登纳起用了
一些著名的商人、银行家、工业家以及经济学家,邀请他们在双占区委员会
工作,准备将英国占领当局迄今实行的经济政策实行彻底改造,目标是尽可
能缩小政府在私人经济部门的权力和影响,以建设一种“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是由当时一名叫做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经济学
教授提出来的。理论初出时,并没有能马上为德国政界和公众所接受。阿登
纳不是经济学专家,可他对经济却有一种直觉,艾哈德的一句著名告诫给他
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要约束金钱和人民,他们就可以使国家强盛起来。”
这正是阿登纳所赞同的主张。他信任并重用文哈德,让他放手搞经济改革,
这在后来被证明是他一生中最明智的决策之一。艾哈德当上法兰克福经济委
员会的主任。
舒马赫在对待“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态度上,再次严重脱离实际。按照
当时货币价格的估算,“马歇尔计划”中美国人将向停滞的西德经济提供近
四十亿美元的现金和物资。没有哪一个德国人不知道美国的这项救济计划,
报刊和其它宣传媒介对这件事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这对于生活在贫困之
中,经历了1946—1947 年严冬困难的德国人来说,是一线希望。装有马歇尔
计划援助物品的盒子、箱子、火车车皮和火车上贴满了马歇尔计划的图案和
标记,被运到德国各地。德国民众没有理由对美国人送来的“札品”吹毛求
疵,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肚皮生计”。与阿登纳公开作出的欢迎姿态形成
强烈对比,倔犟的舒马赫将马歇尔计划视为“美帝国主义”渗透的洪水猛兽
大作抨击。这或许是他本能地感到美国人是社民党实现东西德建立民主社会
主义国家宿愿的最大障碍,但是,他却因此开罪于美国人,也引起了法国人
的戒心。最糟糕的是,德国公众对他的做法也深感不可理解,为什么要拒绝
美国人的好意呢?刊登在1949 年3 月1 日纽约《先驱论坛报》上的一封短信
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寄出的,上面写道:
“亲爱的先生:
如果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主人,那么他最好选择一个
富主人、而不是选穷主人。
诚挚的
德国—读者
从这封信所反映的情绪来看,舒马赫在这时候强调民族自尊,显然是违
背了民意。失去了盟国的支持,又表现出不关心民众的生计,这种失误对政
治家来说后果是严重的。舒马赫很快就看到了这一点。
1948 年7 月,西方三国占领区总司令和西德各州(共十一州)政府的总
理在法兰克福会谈,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会议决定,伦敦协议所规定的制宪
会议(即议会委员会)将由各州议院根据每七十五万名居民选出一名代表的
方式组成,制宪会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