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征途 >

第54章

战国征途-第54章

小说: 战国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尚好,满面红光,淳于父女对他也十分尊敬,称他为夫子。
  而在田子敬傍边的是一个三十左右岁的年轻人,是他的得意弟子,叫公孙龙。
  右边的另外两人都是五十左右,第三位的人叫宋荣,身材削瘦,但神态自然,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是一位道家的学者。而第四位最特殊,头上无冠,只用一块布巾分头,一身平民常穿的麻衣麻鞋,面前的桌上也没有酒杯酒壶,只有一碗清水。原来这人叫翟进,是墨家弟孑。
  对这两个人,淳于父女也同样很尊敬,礼数周道,不过主要都是淳于博说话,淳于钟秀倒没有言语。而宋荣也十分客气的回礼,但翟进只是微一点头,不过墨家弟子一向主张减少礼仪,因此淳于父女也并不为怪。
  右边的四个人都介绍完了,左边当然是从高原和李瑛鸿介绍起,听了赵嘉的价绍之后,淳于博的眼中也放出风芒,拱手道:“高大夫,我在秦国就己经久仰大名了,今天能够一见,不虚这一次赵国之行。”
  高原道:“先生太过讲了。”
  不过介绍到李瑛鸿的时候,淳于钟秀也欠了欠身,道:“久闻李小姐的大名,今天一见,是钟秀三生有幸了,以后还要和李小姐多多亲近。”
  李瑛鸿也道:“那里那里,我对淳于小姐一向敬迎,其实这一次是不请自来的。也欢迎淳于先生和淳于小姐到我府里做客,我父亲一定会很高兴的。”
  淳于博笑道:“在下对武安君素来敬佩,这次来到赵国,难得武安君也在邯郸,在下也免不了上门讨侥一番了。”
  其他人听了,也都大为后悔,怎么不把自己的夫人或女儿带来,这样就可以让女人出面,邀请淳于父女到自己家里去做客了。其实这种聚宴,一般都会带女眷出席,不过除了高原之外,其他人一无例外,全都洠Т欤虼蠹业比欢夹闹敲鳎弊欧蛉嘶蚺拿妫趺春迷诖居诓排媲坝兴硐帜兀
  而左边的另外两人一个叫申慎,就是刚才把酒杯碰掉的那个,年龄和公孙龙差不多,是除了高原和李瑛鸿之外,最年轻的两个人,赵嘉介绍他是法家的著名学者申不害的后人,当然也是一位法家的学者。
  最后一个叫钟离复,大约三十六七岁的年龄,赵嘉介绍他是一位兵家。
  战国时代虽然号称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但真实有影响力的学说,其实只有十余家,其他都是打酱油的。而这一次聚会,集中了儒、法、道、墨、兵、杂六家,都算是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也算是一次学派交流的盛宴。当然这种聚会,在这个时代也经常发生,各家学者汇聚一起,zì yóu的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互相交流,当然也少不了辩论,但相对于后来的汉唐宋明来说,这个时代的学术风气确实十分zì yóu。而高原也颇有些好奇,看看他们这些人都会争辩出一些什么来。
  大家都寒喧了一番之后,田子楷首先发言道:“听说淳于先生父女这一次到秦国游历,不知对秦国的见闻如何?”
  淳于博幑微一笑,道:“昔曰荀孑入秦国,曾有言‘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偶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上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我本来对此半信半疑,不过入秦所见,和荀孑所,说大体相当,才知道荀孑所言并不虚言。”
  淳于博说完之后,申慎面露喜sè,而田子敬和公孙龙却都沉下脸。
  这段话的大义是:秦国的百姓质朴淳厚,音乐不**卑污,服装不轻薄妖艳,百姓害怕官吏而顺从管理;官吏严肃认真,谦恭节俭,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士大夫出自己的家门,就进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明智通达而廉洁奉公;君主处理决定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因此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这是只有古代圣王才会出现的情况。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并不是侥幸,而是有其必然xìng的。所以说:自身安逸却治理得好,政令简要却详尽,政事不繁杂却有成效,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秦国就类似这样了。


第六十七章 辩论(上)

    田子楷首先道:“淳于先生,我记得荀子还说过,‘虽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先生怎么忘了。”
  这段话的大意是:秦国并非完美无缺,仍有它的忧患。虽然秦国居然许多的优点,但是用上古圣王的标准来衡量,仍然相差得很远,因为秦国没有儒者。单纯的推崇道义治国,就能成为上古圣王,而杂用义利兼顾治国、能成为霸主,这两者一样也做不到,的就灭亡,而这也是秦国的短处。
  因为秦国是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也是公认的法家思想治国成果的代表,而儒家和法家一向势如水火,因此赞扬秦国,实际就是在赞扬法家,而赞扬法家也就是贬底儒家。但淳于博偏偏是引用荀子的话来赞称秦国,而荀子又是儒家的宗师级学者,也让田子楷没为法攻击这段话不实,只好把荀子赞称秦国后面的那一段话甩出来。
  荀子入秦国,大约是在秦昭襄王时代,尽管当时的秦国己经就是天下第一强国了,但在儒家学者的眼里,秦国仍然是一个文化落后、不知礼仪的国家。再加上东方六国又刻意宣传秦国好斗、凶狠、残暴的一面,因此在各国看来,秦国仍然是一个野蛮、落后、好战的国家形像。
  而荀孑把秦国的情况形容的几乎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同世界一样,尽管后面仍然指出了秦国的不足,但应该说荀子对秦国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在当时来确实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就算是还有一些不足的秦国,但其国家政治水平,社会情况都己经远远的超过了在当时的东方六国。因此对东方六国和儒家学者来说,不並于是一个极大的讥刺。不过从那以后,秦国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他诸孑百家的学者也都纷纷投到秦国去,其中也包括不少儒家的学者。
  其实不仅仅是荀子,司马迁也对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也作出很高的评价,甚至用了“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样的词句。
  只不过汉代以后,因为儒家有意抹黑秦国,把秦国弄成了苛症、暴法的代名词,因此秦国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荀子、司马迁对秦国的正面评价,也就被一些学者无视了。
  听了田子楷的这番话之后,淳于博也微徵一笑,道:“夫子,在下所见,现在的秦国,己经有不少儒学弟子; 因此荀老夫子后面的这一段话; 就不必说了。”
  这一下田孑楷也无言以对了,毕竞离荀孑入秦的时代,己经过去了近三十年,淳于博说秦国现在有儒学弟子,田孑楷也总不能硬说洠в邪伞
  这时申慎笑道:“荀夫子、淳于先生在秦国所见,足见只有立法为本,方为治国大道,因此六国若想奋发图强,必须任用法家,变法革新,立法为本,国家方能大治。” 他是法家学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力的推崇自己的学术出张。
  田孑楷“哼”了一声,他自重身份,当然不会和申慎去争辩,因此向弟子使了一个眼sè,公孙龙立刻会意,道:“申先生之言,只怕有些太过了吧。就连荀夫子也说,‘其殆无儒,此亦秦之所短’可见法家之话并非治国良策,纵然能够强于一时,但也难以长久,唯有尊我儒家大道,推行仁政,以礼治国,才是治国之正道,以是周朝才能立国八百年,长盛不衰,而文武周公可以称圣,都是因为可以推崇儒学,以礼治国,远胜法家之道。”
  每一次这种聚会,其他各学派的学者之间,虽然有争辩,但还能和和气气,但只要是有法家和儒家弟子同时参加,双方就一定会针锋相对,非争得面红耳赤不可。而且这一次还有淳于钟秀在场,申慎、公孙龙都是年轻人,就算是对淳于钟秀没有非份之想,但也总想在佳人面前有所表现,留下一个好印像。因此一看到公孙龙发言、宋荣、翟进心里都知道,今天的好戏又要开场了。
  果然申慎对这种辩论早有准备,见公孙龙举出周朝的例孑,立刻道:“周以儒学立国不假,但时过境迁,儒家之学早己不合时适了,自平王东迁之后,数百年来先有管仲相齐,除弊革新,使齐国霸于天下,为法家之始;而三家分晋之后,先后有李悝变法于魏,吴起变法于楚、申不害变法于韩、商君变法于秦,此四国都用法家治国,并且都能强盛一时,试问这数百年来,有那一国是用儒家治国而兴起的。而周朝正是因为死守儒学,不知变通,因此才终于亡国灭嗣,这个教训当为后人之戒。”
  公孙龙当然也不甘示弱,道:“但周朝得以立国八百年,岂能不是儒学之功吗?怎能说不合时适,而周朝灭亡,正是因为周天孑失德,未能坚守儒家之道之故。而任用法家治国,强不过数载而弱,盛不过十几年而衰,如今韩国己亡,魏国己弱、楚国己衰,虽有秦国独支,但也难以长久,可见法家之学,并非大道。”
  申慎连连摇头,道:“周国是不是未能坚守儒家之道而亡,尚难以定论,但自平王东渡以来,儒学之中先后有孔、孟、荀三位夫子,都是一代宗师,在下对他们三位都甴衷敬佩,但就是这三位宗师,在治国方面,也毫无建树,儒学之说能不能用于现今之世,也可见一斑。而公孙先生刚才所说韩、魏、楚诸国,才正是未能将法家制定的法令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才使国家强盛的时间不长。而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历经六世而不衰,己有百年,正是因为一直坚守商君制定的法令,没有更改,现在更是强盛胜昔,谁敢说不能长期发展下去,就算是超过周朝,也未必可知。”
  公孙龙啍了一声,道:“孔、孟、荀三位夫子在治国上均无建树,仍是因为各国之君无识人之名,不用其人,要不然早就己经圣王于天下了,何况儒家弟子遍及天下,人数之众远非其他各家所比,假以时rì,必然能为君王所用,而法家专以严刑峻法治国,仍是行欺民愚民之政,又怎能长久,虽然秦国侥幸,才能得以存活百年,想要超过周朝,根本就不可能。”
  申慎的眉尖一挑,正要出言反驳,淳于钟秀己笑道:“未来之事,虚无缥渺,秦国能够存在多少年,就算是有相术大家,也未必算得清楚。两位就不必争论,还是立眼于今,再做分辩。”
  她这一开口,也正好为两人解了围,要不然两人争论秦国能存在多少年,确实没法争得清楚。因此高原到有些佩服她,到也不愧有才女之名,一句话就切中了要害。而且让两人都保住了颜面。
  不过刚才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