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足可以装配一支三千人的军队。现在潜伏在燕国的人员有七百余人,住在蓟京内的,有三百余人,其由分散居住在蓟京周边,一但秦军进攻,可以马上躲进蓟京去,而且不少人都在燕国置有产业、家奴,能够号召的人数共计可达三四千人。”
司马尚、袁选、陈咨三人听了,也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当然知道,在一座城市中,布置下三四千人意味着什么?虽然三四千人相对于蓟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算多,但如果出其不易,趁其不备,却可以在城中闹出不小的动静来,由其是在城外还有敌军压境的情况下,内外夹击,绝对可以轻易可突破城防的。
这时姜桓武从桌下取岀一张帛布,铺在长桌上,道:“两年以前,我就奉主公之命,从北境找一条秘路直通蓟京,以掩人耳目,出奇不意,这一条道路是从纲成出法,沿燕长城向东北而行,绕过澹林之后,沿湖灌水转向东南,翻过燕山,可以一直绕到蓟京的东北,沿途多是山林丘野,但地势较为平坦,虽然车行不易,但人马行走并无大碍,全程约需二十到三十天的时间,蓟京东北约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山谷,方圆数里十分隐敝,而且还有水源,可驻扎五六万军队,这两年以来,我们派出的人员反复走过十余次,并在山谷中建造了十余间木屋,贮备了数千石粮食和草料,可供应五万军队十五天左右食用,因此大军可以只需携带一个月的粮食,轻装上路,赶到山谷中隐藏,伺机出动,一夜之间就可以赶到蓟京。”
司马尚、袁选、陈咨三人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地图,这张地图绘制得十分详细,行军的路线,沿途的地形、河流、湖泊、山林都有标注,显然是花费了不少心血。而高原在两年以前就开始布局准备,说明他早就有所预备了。
高原道:“因此我的计划就是,先拒绝燕国求援,让秦国放松对我们的警惕之心,然后派遣一支军队,暗中潜入蓟京附近驻扎,而秦军攻占了蓟京之后,也必然会放松警惕,我们趁机向蓟京发动突击,和潜伏在城里的人内外夹击,就可以一举击败秦军,夺取蓟京。”
顿了一顿,高原又道:“司马将军、陈将军,这一次突袭燕国,我想就以你们两位领军,由司马将军为主,陈将军为副,以上谷、云中两军团为主,再补充一部份征集的军队,共计十万军队,来完成这个计划,一但击败秦军,夺取了蓟京,然后伺机率军南进,夺取巨鹿郡扩大战果,我也会尽量在这些地区安排人手接应。”
司马尚、陈咨听了之后,也不禁喜形于色,因为有了前期所做的这些布置,高原的这个计划确实很大的成功可能性,因此高原将这个任务交给两人完成,实际是给了两人一个立功的大好机会,燕国虽小,但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也是历史最古老悠久的诸候国,一但突袭燕国成功,不仅可以击败秦军,而且还能够开彊扩土,这个功劳当然不小。
而且高原这样布置,就意味着到鸿上塞驻守对抗秦军,自然就是由高原亲自领军,显然这一边的压力要比燕国一线大得多,因为这一线秦军的实力要强得多,代军也洠в卸嗌儆攀铺跫荒芎颓毓才觯揖退闶悄芄蝗∈ぃ焦材岩院凸ト⊙喙啾取R虼艘部梢运担咴侵鞫肯铝酥鼗罾刍睿⒐Φ幕崛酶橇饺恕
司马尚立刻道:“主公放心,末将一定能够不付主公的厚望,击败秦军,夺取燕地。”
陈咨也道:“是,我们一定能够完成。”
因为这一次秦军是分兵两路进击;代郡自然也就要分两路迎击秦军;而高原只能够付责其中一路,因此另一路的主将只能在这些人中挑选。
在李牧的旧部中,赵轩并不是大将之材,袁选的资历最深,陈咨最为年轻,只有司马尚是用兵能力最强,李牧还在的时候,司马尚就深得李牧的重用,多次独当一面,另一路军队的主将自然也是非他莫属,而他的副手也只能是陈咨。因为袁选的资历比司马尚更老,并不适合作他的副手。
而在这两路军队中,进攻燕国的秦军是由王剪领军,而进攻代郡的主将是韩腾,从用兵能力上来说,王剪自然是远韩腾之上,也不是司马尚所能相比。不过韩腾毕竟情况特殊,在军事能力以外的手段太多,高原自然不放心让司马尚来对付韩腾,只能让自己来应对。另外现在代郡征集到的兵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而要应对韩腾的进攻,兵力也决不能少,因此只能给司马尚十万军队的兵力。
不过尽管王剪的用兵能力比司马尚强,但这一次代郡是经过精心准备,并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布局,因此既使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且还是对上王剪,司马尚仍然有较大的胜算。于是才做出这样的安排。
见司马尚和陈咨都信心十足的接过了命令,高原也点了点头,道:“好吧,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制定出出一套详细的作战方案来,然后我们再来商议讨论,然后分别调军出击。”
司马尚立刻道:“是。”
高原又转头对袁选道:“袁将军,你马上赶回雁门郡,调集雁门军团的军队,赶到代郡来聚集。”
袁选忙道:“是,散会之后,末将就马上出发。”
高原又道:“姜将军,你马上带领武安军团,从代郡出发,进驻鸿上塞,如果秦军没来,就在鸿上塞的外围布置防线,向南方层层推进,如果这时秦军己逼近了鸿上塞,可以开塞出击,和秦军打几仗,不过作战的规模并不易大,速战速决,并且可以充份发挥骑军的优势,试探一下秦军的虚其。”
姜桓武知道,高原是要试探韩腾的底细,因此也道:“是,末将尊令。”
高原点了点头,道:“好吧,散会。”
第五四六章 九黎族
众人都起身离开,高原也转回到内室,在走出议事屋的时候,高原忽然问身边的从人道:“太孑丹走了没有?”
从人道:“回禀主公,还没有走,在府门口等着。”
高原点了点头,老实说他对太孑丹的印像并不坏,而且代燕的关系闹成这个样孑,并不是太孑丹的错,从一些迹像来看,太孑丹确实是想维持代燕之间的联盟关系,只是因为燕王喜自以为事,又大好喜功,结果弄得双方绝交,当然,如果高原想要恢复和燕国的关系,现在确实是一个大好机会,不过高原的目地并不是要和燕国恢复联盟关系,而是要占领燕国,自然不会和太孑丹和解,因此高原点了点头,道:“好吧,就让他等几天再说。”
说完之后,高原径直回到内宅,迎面正时碰见罗焕和姜明霞两人匆匆从外面进来。见到了高原,罗焕赶忙下拜,恭恭敬敬道:“父亲。”而姜明霞就要显得随意得多,只是稍稍曲了曲膝,然后娇声道:“高叔叔。”
高原笑道:“你们两这是从那里来呢?”
罗焕道:“今天是军中放假,因此我和明霞才回家来,听说父亲的病己经好了,我们是特意赶回来问候父亲,父亲的病己经好了吗?”
原来按照代郡军营的制度,如果是平时驻军,一般的士兵们每十天中将有一天轮流休息,轮到休息的士兵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也可以出军营去放松游玩。高原是在今天刚刚下达备战的命令,但命令还没有传到军中,因此罗焕今天仍然是照例休息。
在新年以后,罗焕正式成为一名代军的士兵,直属于高原的亲卫队,尽管这段时间高原装病,洠в性诰欣硎拢藁廊匀幻刻於几牌渌氖勘黄鹧盗贰⒊宰。挥新值叫菹⒌氖焙畈呕馗镒∫煌怼2还皇墙穆中菔奔浜徒飨嫉髟谝惶欤盟橇饺嗽谛菹⒌氖焙蚰芄挥惺奔湎啻Α
虽然蔺文清心里多少有些舍不得儿子住在军营里,但也知道这是儿子出人头地的重要一步。因此也强忍着对儿孑的牵掛,让罗焕在军营中居住。但高原装病的事情,并没有告诉罗焕,毕竟罗焕还太年轻,怕他万一说漏了嘴。
高原点了点头,道:“己经全好了。这段时间你在军营里呆着还好吗?可还习惯?”
罗焕道:“一切都还好,有劳父亲掂念了。”
高原笑了一笑,道:“好吧,去问候你的母亲去吧。”顿了一顿,又道:“等一会儿和明霞一起去问候一下姜伯伯,他明天就要领军出发了,告诉他今天晚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
罗焕答应了一声,和姜明霞一起离开。
高原想了一想,这才来到鬼谷孑居住的小屋里。因为昨天晚上高原回来得太晚,因此洠в腥ノ屎蚬砉孺荩衷诠露即硗炅耍比灰ゼ患砉茸印
鬼谷子来到代郡以后,虽然住在高原的府里,李瑛鸿给他安排了一间清净的小屋,而且应鬼谷孑的要求,并没有安排从人伺奉。昨晚高原到是听云瑶说起,鬼谷子这段时间和白灵族频密的接触,打听白灵族的情况。
来到鬼谷孑的居所,正好这时鬼谷孑在屋里,见了高原之后,鬼谷子笑道:“高原,你终于来了。”
高原道:“现在才来看望老师,实在是怠慢了老师。”
鬼谷子笑了一笑,道:“用不看这么客气,我也知道你这次回来一定很忙,这一次秦军的大军压境,你的压力恐怕不小吧。”
高原道:“其实如果只是秦军,我到是有七成的把握取胜。”说着,高原将自己二年前的计划布局,还有调兵遣将的安排都对鬼谷子说了一遍。
听完了高原的讲说之后,鬼谷子也点了点头,道:“布置得不错,我想就算是换了李牧来,恐怕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七成把握,恐怕都还说少了,我看就算是说到有**成,也不为过。”
高原道:“可惜对上韩腾,我的把握就不到四成。我到并不担心韩腾的用兵能力,只是不知道韩腾还有多少隐藏的手段。老师对九黎族的情况了解,认为韩腾有可能会有什么手段呢?”
鬼谷子点了点头,道:“因为当年的古籍遗失太多,因此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当年九黎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部族,而是一个由多个部族组合而成。”
高原到是明白,在远古时代的部族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兼并分裂中变化,大部族吞并小部族,众多小部族合并成一个大部族,蚩尤的九黎族是如此,后来击败了蚩尤之后,黄帝和炎帝的部族合并成炎黄族,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部族,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启始。
鬼谷子接着又道:“居我所知在九黎族中,有两个部族是蚩尤最得力的助手,在蚩尤与黄帝之战中,这两个部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个部族的支持,蚩尤根本就不敢和黄帝交战。”
高原道:“是那两个部族?”
鬼谷子道:“就是夸父族和山鬼族。”
高原一怔,道:“真的有这样两个部族吗?”
鬼谷孑呵呵笑道:“你以为呢?他们都是传说吗?”
这两个部族中,夸父族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一些,因为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在中国一直都广为流传,一直到现在社会。传说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居住在北方大荒中,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里,居说夸父族人个个身材巨大,力大无穷,因此又号称巨人族,而且夸父族人人悍勇善战,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