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史) >

第18章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史)-第18章

小说: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拉基米佐夫认为,正是在这次战争后,因为拒绝追随他与王罕一起去攻打塔塔儿人,成吉思汗对几个蒙古王子和旧王室的后裔作出了惩处,合不勒大王的曾孙与主儿乞氏族的酋长薛彻别乞和另外两个王子泰出与不里孛阔遂被处以死刑。在他致王罕的那封著名的申诉书中,成吉思汗说是因为克烈部人的怨恨遂使他牺牲了“这些最亲爱的兄弟们”。尽管这不是一个好的借口,他还是就此消灭了人们称作“蒙古正统派”的代表人物。 

依据正史对成吉思汗的记载,我们认为成吉思汗与王罕的联盟对后者更有利。尽管最初由于王罕的保护,成吉思汗才能够从敌人那里逃出,但这位蒙古英雄很快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了王罕的恩情。一日,王罕被他的亲兄弟、受乃蛮部王子亦难赤·必勒格支持的额儿喀合剌所推翻了,他不得不向西南方向逃亡。逃至楚河时,他向哈喇契丹人寻求援助,但对方拒绝了他的请求,紧接着他与哈喇契丹部王子古儿罕之间产生了误会,最终悲惨地流浪于戈壁沙漠之中。心灰意冷之时,他想起了成吉思汗,于是便到他那里避难。成吉思汗不但将他那支疲乏之师加以整顿,还帮助他重新收复了克烈部族的领地。后来成吉思汗在回忆往事时,曾经用他那虽粗糙但却朴实的语言对王罕加以责备,“从前你被饥饿所困,前来见我时就像毫无生气的火一样,是我给了你牛、羊、马匹和物品。那时的你是多么瘦弱,可仅仅十五天之后,就让我把你养胖了。”王罕的另一个兄弟札阿绀孛逃向金国避难后,是成吉思汗把他召回来的。为了防止途中被蔑儿乞人拦劫,成吉思汗事先专门派出了一支军队去保护他。成吉思汗对王罕说,“这是我第二次为你效力。”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称帝 (2)

这些不过是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中的一个侧面,而传说毕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事实上王罕认为成吉思汗为他所尽的力是理所当然的,很少表现出感激之情,甚至未把成吉思汗放在眼中。他曾经故意违反军事联盟协定,背着成吉思汗对蔑儿乞人进行了一次袭击,结果大获全胜,迫使蔑儿乞部酋长脱脱从色楞格河河口逃向贝加尔湖东南方面的巴尔虎(《秘史》中把这个地方叫作八儿忽真)。他还杀死了脱脱的一个儿子,俘虏了另一个儿子,并掳掠了大批的俘虏、畜群和财产。在对掳获的财物进行分配时,他故意忽略了成吉思汗的所得,这也是违反军事联盟协定的。相反,作为王罕忠实臣仆的成吉思汗,却总是不折不扣地听命于王罕的调遣。一次,王罕请他共同去讨伐乃蛮部,当时的时机非常成熟。乃蛮部落的王子亦难赤·必勒格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叫台不花(汉号通常被称作“太王”或“塔阳”),另一个儿子叫不亦鲁,正为了争夺一个妃子而产生了纷争。塔阳在科布多省区各湖间的平原上进行统治,不亦鲁则统治着阿尔泰山区。就在塔阳与不亦鲁大闹分裂的时候,王罕与成吉思汗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他们先侵占了不亦鲁的领地,不亦鲁战败逃至乌伦古河岸,最终在那里被杀死(拉施特·哀丁的《史集》中的记录与此有些出入,说他暂时逃到了黠戛斯人居住的叶尼塞河上游避难)。就在这年的冬天,不亦鲁的旧部之一、乃蛮部将军可克薛兀撒剌黑对王罕与成吉思汗的联军进行了一次猛烈的反攻,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夜间,王罕在没有通知成吉思汗的前提下,偷偷转移了自己的人马,成吉思汗只得单独率兵撤退。根据官方史料的记载,尽管王罕屡有违反联盟协定的行为,但成吉思汗始终没有动摇对王罕的忠诚。后来乃蛮人卷土重来,侵略了克烈人的领地,王罕的弟弟札阿绀孛和儿子桑昆先后被迫逃亡,桑昆这时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屡被他父亲羞辱的成吉思汗求援。成吉思汗二话不说,旋即派出了他的“四大战将”孛斡儿出、木华黎、孛罗忽勒与赤老温去帮助桑昆,从乃蛮人手中救出了桑昆,并将乃蛮人从克烈部落的领地上赶走,夺回了被抢走的成群牛羊。最后,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儿又一次痛击了乃蛮人,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据《元史》记载,这场战争之后,成吉思汗与王罕联合出兵讨伐泰亦赤兀部落,在鄂嫩河上游将敌人打败。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在成吉思汗幼年时受过其虐待、与其有着深仇大恨的泰亦赤兀部酋长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被成吉思汗手下勇敢的赤老温亲手杀死。据《元史》记载,乃蛮部落与泰亦赤兀部落均败在成吉思汗和王罕的手下,相同的失败使他们由恐惧进而结成一种联盟,也可以说是一个阴谋团伙。哈答厅部人、散只兀部人、朵儿边部人、塔塔儿部的残余以及及翁吉剌部人都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杀掉了一匹白马之后歃血为盟,并发誓一定要捉住成吉思汗与王罕。成吉思汗的岳父翁吉剌部人德薛禅及时将这一消息通知了成吉思汗,于是成吉思汗在捕渔儿海子附近将这个阴谋团伙一举击败。在成吉思汗后来写给王罕的信中,曾经隐晦地提到这场战争。他写道,“我飞过大山和捕渔儿海子,为你捕捉了蓝脚的灰色仙鹤,他们是朵儿边人与塔塔儿人;我后来又飞过阔连海子,为你捕捉了蓝脚的仙鹤,他们是哈答斤人、散只兀部人与翁吉刺人。”尽管当时王罕是被公认为蒙古地区最强大的君王,由于屡有家族成员背叛他,因此实际上他的政权基础是极不稳固的。我们知道,他先是从叔父古儿罕的手中抢到了克烈部的王位,后来又和他的弟弟额尔喀合剌争权夺利。《元史》中还提到,王罕在战胜了我们前文刚提到的那个同盟后,又险些被他的弟弟札阿绀孛推翻。后来,他粉碎了札阿绀孛的阴谋,札阿绀孛被迫逃往乃蛮部落寻求庇护。 

此时的蒙古地区正处于各部族蠢蠢欲动、热血沸腾之际。王罕与成吉思汗结盟,妄图建立霸业。为了抵制他们的这一企图,札只剌部酋长札木合组织了一个反对派,这个反对派不只是背叛成吉思汗的蒙古氏族,还包括札只剌人、泰亦赤兀人、翁吉剌惕人、亦乞剌思人、火鲁剌思人、朵儿边人、哈答斤人及散只兀人,以及蔑儿乞人、斡亦剌人、乃蛮人与塔塔儿人。公元1201年,这个反对派在克鲁伦河下游的额尔古纳河畔的一个名叫阿勒灰孛剌牙的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集会,他们在这次集会上推举札木合为古儿罕的“天下共主”,即蒙古的皇帝。成吉思汗就处于这些疯狂可怖的敌人的包围之下。 

蒙古帝国终将建立,但这个帝国将由谁来掌握,是成吉思汗还是札木合,则要看这两位竞争者最后谁能取胜了。成吉思汗颇具政治头脑,而且做事坚韧不拔,一开始就得到了克烈部王罕的积极支持。札木合同成吉思汗相比更具活力,但容易冲动,做事摇摆不定,擅搞阴谋。但如果史书中对成吉思汗的记载是可信的话,那么札木合确实经常去掠夺属下部族的财产,让人无法全心依靠。在以上二人中间,王罕选择了成吉思汗。他和成吉思汗的联军在阔亦田打败了札木合,并逼迫札木合向额尔古纳河下游撤退。符拉基米佐夫认为,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成吉思汗对他的世仇泰亦赤兀部族进行了最后一次征讨。那首著名的插曲“者勒篾的忠诚”里这样唱道,“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却身负重伤,他忠诚的部下者勒篾护理他时,用自己的嘴吸去了他伤痕上的血。”尽管对这次战争中的许多战役的年代顺序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战争最终以成吉思汗大败泰亦赤兀部结束,成吉思汗杀死了大部分敌人,幸免于难者也最终臣服于他。从此,他重新统一了孛儿只斤氏族。战斗中,一个泰亦赤兀部(或称也速部)的青年战士用箭射中了成吉思汗的坐骑,他以为成吉思汗最终会处死他,没想到成吉思汗却宽恕了他。这个名叫哲别的箭无虚发的青年后来成为成吉思汗手下一员最优秀的将领。后来,哲别和他勇敢的伙伴速不台一起,成为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传颂的战斗英雄。 

然后,成吉思汗开始向蒙古人的宿敌(杀害他父亲的凶手察罕塔塔儿人与阿勒赤塔塔儿人)复仇。为了整肃军纪、更好地进行战斗,成吉思汗严令禁止部下私自进行的劫掠。塔塔儿人最终被打败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死于战争,剩余的残存者则被分别遣散到了蒙古的各个部落中。作为胜利者的成吉思汗为自己挑选了两个美丽的塔塔儿女人——也遂和也速干。然而,三个蒙古王公,即成吉思汗的族人阿勒坛(从前蒙古汗王忽图剌的儿子,是古代蒙古王室贵族系统的代表)、火察儿与成吉思汗的叔父答里台,公然违犯了成吉思汗的军令,私自抢夺财物。成吉思汗没收了他们的战利品,于是阿勒坛、火察儿与答里台便与成吉思汗脱离关系,很快就投奔到敌人那边去了。而在塔塔儿人居住地的东面,嫩江流域的索伦人则表示愿意向成吉思汗称臣纳贡。 

据《元史》记载,尽管塔塔儿人被消灭,但成吉思汗的敌人并没有消亡。避难于外贝加尔地区巴尔虎(在贝加尔湖东南)的篾儿乞部国王伺机重新出山,向成吉思汗发起攻击,但被成吉思汗打败。紧接着,为了反对成吉思汗,脱脱与不亦鲁(乃蛮部王位的竞争者)结成了新的联盟,当时不亦鲁的旗下已经聚集着很多部落,如朵儿边部、塔塔儿部、哈答斤部。新联盟与王罕和成吉思汗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据说,战争是在乃蛮部落的巫师制造的暴风雪中进行的。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我们暂不去考证,单从战争本身来说,使人的感觉到具有极强的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为了一次季节性的战争或一次突然袭击,他们可能会分别从大阿尔泰山和兴安岭出发,然后联合在一起;在失败或胜利之后便又四散开来,各自生活,就算从蒙古的这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也是经常的事。而成吉思汗则完全不同,他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早已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征服计划,凭借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这一次又一次的连续不断的游击战争成为他计划的一部分,这为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称帝 (3)

成吉思汗与王罕的决裂——克烈部被征服 

在王罕先行不义的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扮演着忠实奴仆的角色,并无二心,他自信已经无可非议地向王罕尽了自己作为一名臣仆的义务。蒙古英雄成吉思汗向克烈部的君主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王罕能够把女儿察兀儿别乞公主嫁给他的儿子术赤。王罕认为成吉思汗简直是异想天开,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拒绝深深刺痛了成吉思汗的心。 

对于日后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克烈部王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臣仆有朝一日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因此也就不会想到公元1196年成吉思汗自称汗王,更不会想到要去除掉这个日后的障碍。自然,等他听到别人或多或少的议论,自己也多少有所察觉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已经年老体衰、满头银发,只希望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最不愿看到的就是战火与硝烟。王罕的儿子、著名的桑昆(蒙语,意思同汉语的“将军”)开始催促其父亲同成吉思汗决裂,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