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锌赡芑嵋虼硕裁稹<热辉揽挥谐檬ひ还淖髌タ宋浜海还苷媸的康氖鞘裁矗钇鹇胍脖硎玖似涠愿锩挠淘ヌ取�
“可是,外面都盛传你叔父深受隆恩,一心打算捍卫清廷,他怎么可能拥戴共和?”葛金章迟疑不定的说道。
“你为什么要理会外面的那些传闻?我们是军人,我们有我们应该有的职责,而不是去揣测官僚们如何博弈。我可以毫不夸张的告诉你,现在的清王朝已经再无回天之力,民主共和大势所趋,革命少了你一个人照样会继续进行下去。我的要求再简单不过,只要大家能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你明白吗?”袁肃一气呵成的说出了这番话,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向展现出自己对国内时局的立场。
郭文远缓缓的点了点头,心中很认可袁肃所说的话。
葛金章也再次陷入了沉默,他直到今天才明白袁肃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并不是反革命者,仅仅是希望履行军人的本职。他可以说袁肃没有一腔热血,却不能认定袁肃是汉奸走狗。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且之前袁肃也为革命出过力,到头来反而遭到革命者的暗杀,相信这种打击不是一天两天能恢复的。
一念及此,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一时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
这时,袁肃迈步走到葛金章面前,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继而开诚布公的说道:“我其实并不在乎你们对我的看法,我只是希望你们别把革命情绪带进督练公所。那些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革命、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共和。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家园安定,顺带能有一口饭吃,仅此而已。”
葛金章其实有很多反驳的理由,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智未开,所以才更应该积极的传播革命思想,但是他感觉到袁肃的话并不是表面听上去的那样,而是暗含着另外一种“人民的权益”的问题。再者,就算抛开这些不理会,他也知道袁肃要求的是“军人本份职责”,自己根本不能去辩驳这些话。
“袁大人,卑职知错了,请袁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严于律己,必定做到公私分明。”
“有你这句话足矣。今日之后,大家各释前嫌,努力办好督练公所之事,我相信你们都是能干之人,一定不会让我失望。至于你们私人的宏图大志,我是绝不会干涉。”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从袁肃办公室离开之后,二人向军官宿舍方向走去。
郭文远对葛金章刚才激动的态度仍有不满,默然一阵之后,他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我说葛仲文,你怎么就是这样一副倔脾气,袁大人随便说两句你就沉不住气。要是天底下所有革命志士都像你这样,再过五千年也休想成事。”
要是在平常时候,葛金章肯定会与郭文远理论到底,但是他现在却一点脾气都没有,心头一片复杂的情绪萦绕不断,只是无言以对。
郭文远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今日你幸亏遇到的是袁大人,要是换做其他人,我看你还是要回监房里面呆着。”
葛金章与郭文远之前都在第二营担任排长,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他知道郭文远是在担心自己,只是自己现在的心思根本不在这方面,于是始终没有答话。不过快到军官宿舍的小院子时,他忽然停下脚步,郑重其事的向郭文远问道:“你说,袁大人明知我们对他有芥蒂,为什么一开始还会同意调我们去督练公所?”
郭文远不动声色的说道:“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实袁大人根本没有怀疑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能规规矩矩的做事情罢了。刚才袁大人自己也说了,他压根儿就没反对过革命,若不是孙副官他们硬要除掉袁大人,上次起义时袁大人十之八九就跟咱们一起行动了。”
葛金章缓缓的点了点头,心头杂乱无章的情绪渐渐舒缓过来。
这时,郭文远沉了沉气,声音低沉的说道:“再说了,只有你和何克之他们才对袁大人有芥蒂,我可从来没这么想过。”
听到这里,葛金章立刻皱起了眉头,追问道:“伯济,你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你从来没跟我们站在一起?”
郭文远没好气的说道:“我就是最不满你们这种不是正就是反的想法。咱们革命是为了革清王朝的命,革袁大人的命有什么用?我不是从来没有跟你们站在一起,张统制发起兵谏的时候,我对革命前景充满了无数希望,那时候咱们人多势众,只要下定决心挥师打进北京,革命大业弹指可定。”
对于滦州兵谏虎头蛇尾的结局,葛金章同样是懊恼了好一阵子,现在又听郭文远提及此事,他心中隐隐约约已经有了一种觉悟,甚至猜出对方接下来会说什么。
郭文远吸了一口气,缓缓摇了摇头,脸上尽是惆怅之色,他说道:“兵谏失败时,我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既然兵强马壮时都干不出什么结果来,如今要什么没什么,难道还指望咱们这些残兵败将去推翻清政府吗?”
葛金章深有体会,不过他仍然说道:“伯济,你太悲观了。”
郭文远大声的驳斥道:“我不是悲观,而是事实如此。你说,就算现在咱们把命豁出去,能撼动清政府一分一毫吗?不能,根本不能。刚才袁大人说的话让我很有感悟,眼下国内的局势已经没有你我的用武之地了,是共和还是君宪那都是官僚和政客们在谈判桌上的事情,我们再折腾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葛金章沉思了一阵,郭文远的这番话的的确确触动了他的神经:是啊,滦州兵谏原本是最好的时机,可是现在已经错过了,现在再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沉重的吁出一口气后,他情绪低落的向郭文远问道:“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郭文远凝重的说道:“眼下我并没有什么其他打算,只想踏踏实实做一些本份的事,大丈夫总要有建功立业的心志才是。其实我们不应该小瞧袁大人,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拉拢滦州豪绅办民防,一定是有所图谋。”
葛金章虽然性子浮躁,但眼光还是有的,袁肃如此热衷的经营民防,只要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能看出其中另有隐情。
此刻他并没有心思去揣测袁肃的真实意图,只是沉声说道:“你说的对,就先且走且看。”
第57章,军火清单
第二天上午,袁肃带着葛金章、郭文远一起来到州府衙门,把二人介绍给王磷同,并把督练公所前期筹备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二人负责。这一点倒是让王磷同感到奇怪,他原本以为袁肃十分重视督练公所的工作,必然会事必躬亲,怎么突然就把工作推给两名手下呢?
袁肃其实也并不想这么快放手此事,毕竟一切才刚刚开始,这番事业是自己的心血,当然要处处留意敦促才是。不过他考虑到张举人已经发丧,身为张举人刚认可的表侄子,理应要去张府帮忙打点一下。军民X联防的计划已经水到渠成,相比之下他现在更需要进一步打牢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
王磷同自然猜不透袁肃的心思,既然对方委派了两名军官负责现阶段的工程,他当然要尽心尽力的配合。当即,他把南郊民工队修建营盘的进度汇报了一下,反正营盘要求不高,仅仅是用作训练之用,所以材料、工期等等相对要简单的对,民工队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再加上王中元前天特意调来一批建材,目前营盘已经初具规模。
“预计腊八节之前就能全部竣工。”他信誓旦旦的说道。
“腊八节?太慢了,最好能在腊月之前完工。这方面还望王大人多多抓紧一些才是。”袁肃寻思了一下之后,立刻说道。
“这……在下尽量吧。”王磷同微微的点了点头。
“另外,招募民壮的计划,以及民兵队的编制之事,王大人最近几天大可与他们二人协商一下,尽快确定下来才是。”袁肃接着说道。
“了然,了然,不妨下午时便与二位一晤?”王磷同看向郭文远和葛金章说道。
“一切听凭王大人安排。”郭文远先声应诺下来。
“哦,对了,敢问王大人购置军火的事情打探的如何了?”袁肃继而又问道。这件事已经交代了有一阵子了,从滦州无论是去天津还是去关外,乘坐火车都用不着多久时间,再加上王磷同又有门路,理应早有结论才是。
“在下正打算找时间见一见袁大人,说一说这件事。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前天下午刚回来,已经联络到三家军火商人,其中一家与我是同乡,以前也常有书信往来。”王磷同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说道。
“是吗?具体说说,这三家各自是什么情况?”袁肃问道。
“按照袁大人的吩咐,尽量找洋货或者新货的卖家,天津那边倒是有洋人在做这样的买卖。不过据说洋人刁钻狡诈,眼下又正逢国内局势动荡之际,这些洋商奇货自居、坐地起价,料想跟他们做生意会有不利。倒是……”王磷同侃侃而谈的说道。
袁肃没有让王磷同继续说下去,他打断问道:“洋人报价了没有?”
王磷同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颔首说道:“倒是说了一些基本情况,在下对比过,确实不尽人意啊。”
袁肃没有任何废话,直截了当的问道:“这洋人都卖什么货,各是什么价?”
王磷同暗暗叹了一口气,心道还真是不好糊弄,于是立刻派了一名仆从去书房把抄录的报价单取来。片刻过后,仆从返回前厅,恭恭敬敬的把报价单递了过里,王磷同没有去接,直接说道:“呈给袁大人过目。”
袁肃接过报价单,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竟有十几行之多,枪械型号五花八门,子弹型号也分好几类。他细细看了一阵,才发现各国各地的枪型都有报价,甚至连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滑膛枪都列了出来。
快速看完报价单后,他立刻问道:“这些都是天津洋商的报价?”
王磷同点了点头,说道:“是,关外那两家都是咱们国内货,没必要记录的如此清楚。”
袁肃若有所思的说道:“看来你找的这个洋人是中介商,他连其他国家的枪都能搞到。”
王磷同再次点了点头,补充的说道:“应该如此,听我那手下说,洋商是在洋人的银行工作,好像叫什么东方惠利银行……大概是这样……”
袁肃笑道:“是东方汇理银行吧,这可是法国人的银行。”
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设的“跨国银行”,除了向政府提供贷款之外,在民间开展的最大两项业务分别就是倒卖军火和走私古董文物。天津的这个洋商如果真是在东方汇理银行工作,能贩售这么多型号的武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王磷同自嘲的讪笑道:“还是袁大人博学,在下孤陋寡闻,可记不得那么多外来的东西。”
袁肃接着又看了一遍手里的报价单,发现价格确实不便宜,按照他对这个年代军火市价的了解,报价单上的价格最起码贵了二到三成。尽管他现在有一笔可观的资金,但维持一支军队开销可不是一个固定数字,眼下还是要能省则省。
不过他倒是注意了一下马克沁重机枪,虽然马克沁重机枪已经是近代重机枪的代名词,然而各个国家所生产的制式并不相同,价格也不一样。
在这份报价单上分别有德产、英产、奥产和俄产四种,其中德产最贵,其次是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