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饭桶,京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强的实力?饭桶…饭桶,不是都高吼着弄清楚了吗?”
数十门重炮!
听见乱军如此生猛的武器装备后,刘温玉身边的一群将关门面上皆是一片死灰色。然而彻底毁灭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完全绝望的消息,紧随而至。
“报,大帅……前军被阻于大营…唐文亮部士兵溃逃向东南方向……陈元部发生士兵哄乱……另……另!”
“轰!”
刘温玉眼前猛地一黑,只感觉脑袋好像被人重重的砸了一锤一般,差点晕将了过去。
“大帅……大帅!”
周围一片惊呼,搀扶着他的两个侍卫赶忙掐按他的人中穴,这才给他缓过了起来,不过面上已是一片蜡黄色。
“说……说下去吧…”
口舌不自觉的变得有些颤抖,不过刘温玉还是督促那前来报信的士兵说下去。
“是…是,大帅!”
那士兵猛然看到这么多的将官视线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口舌也一样不利索了起来,不过到底他还记得自己的职务,很快就将最坏的消息说了出来!
“回各位大人,乱党方才炮击渡桥,如今河上渡桥已毁…还有附近的渡船,全部都被乱军驱散了去……”
“什么?”
一声绝望的悲嘶……刘温玉直接眼前一黑,抽了过去。
要知道这汉水之上,附近三十里内就只有这一处渡桥,汉水水流湍急,又给驱散了附近的渡船,清军除了死战跟投降…已经根本没了别的路子了…战马只剩下数十骑,况且又赶了一天的路,士兵们早就是辛劳至极,最后又能逃掉几个?
“杀啊……投降免死…缴枪不杀!”
四周冲天的喊杀之声传来。
“咻~~~~嘭!”
恰此时一颗被扔出来的手榴弹落在了一行清军将官附近,由于清军协统刘温玉晕将了过去,一行人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没了主意!
“投降……别杀我,我投降!”
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顿时,好似压断了清军心理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顿时不少的士兵都扔下了武器,抱头蹲在了地上,口中高喊着饶命不提。
结果一群领兵大将也没了主意,只好随了众人,左右立刻命令手下道,“快,快派人去向革命军求和,我们投降,我们愿意支持革命!”
使者去的快,回来的也快,答案更是直接。
“投降可以,放下武器!求和免谈,战斗到底!”
没办法,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如今连大帅都昏了过去……一群没了主心骨的清军将官们只好吩咐手下的士兵放下武器,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战役,至此算是落下了帷幕!
半个钟头后,革命军会合了缺枪少弹、损失惨重的民军之后,清缴了大半溃逃的清军兵勇,剩下的由于天色逐渐黑透…加上跑得远了,也就逐渐鸣鼓收兵…回到了已经被毁成了残迹之地的小镇一家岭,做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张炳乾派人统计了一下几方的损失消耗,又命人悄悄摸过去打探了一翻民军的损失之后,才命随军的测绘学堂学生兵将战报发回了数十里外正在焦急等待的京山处。
经此一役,革命军虽然也是损失不菲,不过却基本上解决了南下进犯的鞑子大军,至少省内余下的各地城防、巡警之流已经完全不被军政府放在眼中了…不仅如此,历经了‘京山之变’、沙洋恶战、一家岭恶战之后,京山军政府势力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原军政府高层只剩下‘刘铁’跟重伤逃走的‘李济臣’二人,而京山方面的武装力量也被消弱的只剩下千余缺枪少弹的民军残兵,已经闹不出什么风暴来了。
对于李汉跟鄂中军政府而言,一个美好的崭新开始就要到来了!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54章 小刀割肉
当顾三麻子气喘息息的骑马赶到皇宫时,刚好看到郑鸿逵从皇宫里出来,不知是因为天热还是顾三麻子的错觉,郑鸿逵的脸色好象有一点不好。
赶了数十里的路,顾三麻子身上早就大汗淋漓,跨下的马更是大口大口的喘气,好在这是朝廷专门为大臣从码头赶进城准备的御马,才没有被累死,顾三麻子此时很想先喘一口气再说,只是郑鸿逵的官职在顾三麻子之上,顾三麻子还是决定和郑鸿逵打一个招呼,喊道:“郑大人。”
郑鸿逵吓了一大跳,抬头看到是顾三麻子时,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是顾将军,本官还有事,就不跟顾将军聊了,告辞。”
望着郑鸿逵匆匆而去的背影,顾三麻子有点莫名其妙,不是说皇上最近心情一直很好吗,怎么看郑鸿逵刚才的样子好象挨训了一样,他摇了摇头,只得纳闷的走进皇宫。
在内侍的引导下,顾三麻子一直走到皇宫后院,这里都是一些高大的树木,将阳光完全挡住,顾三麻子顿时觉得一片清凉,远处皇帝的身影正站在一个亭子里,手中抓着一些鱼食,正对池中的锦鲤进入投喂,一条条锦鲤为了争抢到食物,争先恐后的向水面跃起,水光潋艳,与锦鲤交相辉映,加上凉风习习,陡然从高温之地进入,确实是非常享受。
不用看顾三麻子也知道此刻皇帝的心情一定不坏,否则不会有心情喂鱼,他连忙走上前,离几步远跪了下来:“臣顾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福转过身来,将鱼食递给身旁的宫女,抬了抬手:“顾爱卿来了,免礼吧!”
“是,谢皇上。”顾三麻子起身,又悄悄看了一下皇帝的面容,没错,皇帝现在还带着笑容,实在搞不懂郑鸿逵出宫之时为何一脸苦相,他却没有想到,或许正是因为郑鸿逵一脸苦相,皇帝才如此高兴。
“顾爱卿,自投朝廷后,这一年多你都在海上奔波,辛苦你了。”
“回皇上,为皇上效劳,微臣理所应当,臣从小就在海上奔波,也谈不上什么辛苦。”顾三麻子回道。
“辛苦不辛苦,朕心里有数,爱卿的海防游击之职做了快一年,也该动一动了,明天朕会让吏部授你海防参将之职。”
顾三麻子大喜,没想到这次一回来就有官升:“臣犒谢皇上隆恩。”
“不过,既然是参将就要有参将的样子,你现在手下有多少人,多少条船?”
“回皇上,臣手下有人员二千五百名,大小船只有二百多条,不过,可以用航海的海船只有五条。”
“少了,朕已下令从江防大臣手下给你调拨四艘海船,至于人员,需要由你补充,二个月内,务必要使人员补齐,四艘海船可以一起出海,你有没有问题?”
顾三麻子大喜,一艘好的海船价值十多万两银子,若是运作得当,一年就可以赚回来,这一下等于每年从郑鸿逵手上挖下数十万两银子,难怪郑鸿逵脸色如此差,却原来是心疼银子损失。
“回皇上,臣没有问题。”
“很好,这些日子你可以暂停在海上奔波,朕先放你七天假期,先和家人好好聚一聚,回来之后再抓紧募兵。”
“是,微臣遵旨。”顾三麻子喜滋滋的道。
“好了,没事了,你告退吧。”
“微臣告退。”顾三麻子直到出了皇宫还咧着嘴,没想到这次又是升官,又是增加海船,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甚至觉得连天气热得也不那么可怕起来。
看着顾三麻子的身影消失,又想起郑鸿逵的苦脸,王福嘴角重新露出微笑,郑鸿逵终究还是没有胆量拒绝自己明目张胆的挖肉行为,毕竟郑家还是在大明治下,他郑鸿逵是大明的臣子,没有陆上的基地,单靠海船,除非是他们愿意重新做海盗,否则一样无用,只是过惯了陆上奢华的生活,郑氏兄弟还愿意到海上飘泊吗。
这叫小刀子割肉慢慢来,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最终王福要扶持出一个可以在海上和郑家抗衡的势力出来,如果顾三麻子不能胜任,王福就要换人。
青州利津县,一队队穿着简陋的衣服,手中持着长枪,鱼叉等兵器的汉子昂首阔步的从大街上走过,大街上到处可以看以凌乱的场景,一些地方还有清军扑倒在地上的尸体,和他们同样装述之人正在将尸体往城外抬去。
谢迁义军才刚刚攻下这座县城,这是义军攻下的第四个县城,如今谢迁部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五千多人,这个县城围攻了二天,守城的数百名清军不是逃走就是伤亡殆尽,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这次义军强攻城池伤亡惨重,死了五百多人,伤了一千多人。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所有义军还是兴高彩烈,从加入义军后,所有人都能够吃饱饭,这就足够了,从鞑子进入山东以来,他们已经受够了官府的压榨,与其忍受着鞑子的拼命压榨,不如在战场上拼死一博。
县衙内,义津县令正在拼命的磕头求饶:“各位好汉爷饶命,各位好汉爷饶命。”
“哼,狗官,你饶过百姓没有,一个小小的义津县,你竟然敢征收十几万石粮,交不出粮的人就被你派出衙役抓来毒打,我听说单单上个月县衙门前就毒打致死十几人,你这个狗官,无君无父无祖宗,一心跟着鞑子卖命,死有余辜,拖下去,游街示众后再行斩首!”谢迁意气风发的道。
义津县令被谢迁指责的哑口无言,两名义军抓起这名县令的衣服就往外拖,县令不甘的挣扎起来:“别杀我,别杀我,我有钱,愿意都送给各位好汉。”
谢迁、丁可泽、程山等人都大笑起来,现在整个县城都归义军所有,何况是这个县令的钱财,他还想用来买命,简直是可笑,县令的声音很快离县衙越来越远,接着大街上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都是打倒狗官之语,可见这个县令在本县也做过不少恶事,遭到了许多人的忌恨。
谢迁等人连攻四城,每个城的县令都是一些贪得无厌,民愤极大之辈,说起来也不奇怪,满清虽然一直宣扬进入中原是为大明皇帝报仇,可是他们一直不肯退出京城,最重要的是王福建立的南明朝廷不但没有和满清议和,反而一直提出要将鞑子赶出中原的主张,满清的谎言不攻自破。
这种情况下,凡是有一点骨气之人也不会出来当官,自然剩下的就是一些投机钻营之辈,他们一方面要应付满人下达极其沉重的赋税,一方面还要自己捞钱,这种情况下的官员不民愤极大才怪,因此凡是被义军攻下的县城,县令都是游街之后马上处死。
“大哥,接下来怎么办,要攻淄川吗?”丁可泽发问道。
淄川虽然也是县,可是在洪武年间曾设为州,论起繁华来远胜义军现在占据的各县,可是里面兵也最多,本身有五百多正规军,加上谢迁这么一闹,淄川县令生怕义军攻打,也拼命扩军,如今县城兵力已有二千人,虽然借着机会义军也混进去数十人,只是力量还是太小。
若是有从容进攻的机会,义军要攻克淄川也不是太难,谢迁本来想将淄川攻下后,那里作为义军的中枢之地,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清军为了消灭他们,竟然派出了两位王爷领军杀了过来。
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不是鞑子的真王爷,只能算假王爷,可是这两人加起来的军队有一万多人,人数不比义军少,义军如果放开来收人,单在一个县就能拉起上万人,只是若加入的都是老弱妇孺,反而拖累义军的战力,所有一直以来,谢迁都坚持只收精兵,所谓的精兵也只是相对而论。充其量都是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子,在这之前,这些人各行各业都有,就是缺少士兵。
孔有德,耿仲明队伍里也有大量的新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