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主宰江山-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看看吧。”将手中的情报递给武博,李好义心中一面分析王淮之、盛章此举背后有没有其他的阴谋,一面暗自思索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变换战术,以应对王淮之摆出来的态势。
看完情报之后,武博也迅速的进入到了一个副将的角色之中,他立即说道:“王淮之、盛章两人聚集兵马,收缩阵线,无非就是想要借助两湖、两广之地,消耗我军兵力,我看宁国公做得对,长驱直入,直捣老巢,这样一来,王淮之的算计可就要落空了!”
言毕,武博心中也不禁佩服起来萧成的杀伐果断;实事求是的说,假如将他自己放在萧成的位置上,恐怕他也不能迅速作出这样的决断来。
有时候,人可以看穿一些事情,也心知肚明别人的想法,但是要真真下定决心做成某事,却相当的困难,尤其是战胜自我、战胜犹豫,但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不能战胜自我和犹豫,也就意味着把握不住战场时机。
就在武博内心之中暗暗佩服萧成的时候,李好义也在谋划着西南军的下一步动作;尽管他没有和萧成争夺功劳的想法,不过放着这样的一个大好时机白白错过,李好义心中也不甘,尤其是别人都封了国公,他却只是侯爷,要想更进一步,没有功劳,怎么得到国公的爵位?
就在李好义内心不断的倾向于立即放弃在两广的攻势,转而直攻南昌的时候,他的内心忽然一阵警觉。
诚然,直攻南昌可以为他和西南军争取来莫大的荣耀,甚至可能为他封赏国公爷的道路垫起一块基石,但是冷静之后,李好义却发现,此时并不是西南军攻打南昌城的好时机。
“武博,我们还是按照即定的计划,先平定两广,稳定南方局势在说其他吧!”李好义悠悠一叹,不过他却不后悔这个决定,哪怕为此他将失去晋升国公的机会。
“可是,侯爷‘‘‘‘‘”武博想要劝谏,但是被李好义一口打断。
“继续作战,下一步我们要向南推进到泉州港,要将宵小势力肃清,争取还两广百姓一个安宁,同时也要记住,在用兵的时候,一定要谨守军纪,两广民族众多,不要闹出什么矛盾出来!”
和其他的军队不同,驻扎在云南的西南军是唯一一支要求遵守各族习俗的军队,尽管这会耗费战士们好多训练的时间,不过李好义却还是一力推行。
“明白了。”知道自家侯爷是属骡子的,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是以武博只好一边替李好义感到惋惜,一边认真的督促各营兵将继续征讨各地的叛乱势力。
‘‘‘‘‘‘‘
“李好义做的不错。”
长安城中,收到李好义的奏折之后,顾同也不禁为这个能够顾全大局、认清楚重点的将领发出由衷的赞赏,看着陈季常,顾同不无感慨的说道:“当年你要李好义做镇守云南的大将,我当时真的很担心,不过现在看来,你的决定是正确的。前些天云南总督段智祥和我说起李好义在云南统兵的手段,说到李好义能够严令兵将不犯百姓,不坏各族习俗,看来啊,咱们的这位镇南侯,是真正的成长起来咯!”
没有外人在场,顾同的语气也十分的平和,也不用皇帝的自称,像是拉家常一样和陈季常谈论着江南的局势以及李好义的成长。
听到顾同的赞赏,陈季常的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几分骄傲,李好义怎么说也是他一力推荐的人,现在可以做到被顾同赏识,他的脸上自然也觉得风光无限。
陈季常笑道:“李好义这小子,还算是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两广不同于两湖,萧成进攻两湖可以不管不顾,长驱直入,直扑南昌,是因为两湖百姓多心向朝廷,但是两广民族众多,势力纷杂,又连接海外,如果李好义也效仿萧成,那么两广在没有大军镇守之后,定然会陷入动荡,两广不平,天下难安,李好义这样做,是正确的!”
顾同一边听着,一边摇着头补充道:“不仅是如此,李好义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里面呢。”
“还有一层意思?”陈季常先是一惊,然后迅速冷静下来思考顾同话语里面的意思,大概过了一两分钟之后,陈季常猛地抬起头,半带疑虑的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不错,这小子还想着在两广堵截王淮之一把呢,你就看着吧,一旦萧成猛攻南昌城,王淮之要是见到南昌城难以据守,定然会弃城南逃,你说,这小子岂没有这层意思在里面?”顾同一笑,不过笑声中尽是赞赏。
陈季常算是彻底明白了李好义如此做的用意了,不过他也和顾同一样,为李好义的这般算计感到高兴,一个将领能够抛开名利,实打实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说明,这个将领是相当成熟的。
“好了,等到江南平定之后,让朝廷各位重臣议一议,看看能不能给李好义晋升一步,我看这小子也是梦想着当国公爷呢!”顾同打趣了陈季常一下,意思是你这个国公爷的位置还是相当吃香的。
陈季常尴尬的陪着顾同笑了几句,不过见到李好义晋升有望,他的内心之中也是十分高兴,同时也心想着是不是应该给李好义写封信,说一说顾同的心思。
陈季常可是相当怕这些镇守在外、手握实权的大将,心中有其他的心法,尤其是像李好义这样的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
顾同倒没理会陈季常的心思,说实话,平定江南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他并不担心;现在让他牵心的是平定江南之后,国家的休养生息。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征战,就算是大宋的底子十分好,但是百姓们也不堪重负了,加上现在帝国初建,在军事上打击叛乱势力的同时,也是时候推行发展经济的举措。
好在顾同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只等着江南平定之后,天下暂时没有战事,百姓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他也能将心中的种种举措一一实施。
顾同的内心之中,自己的帝国,必须要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他的名字,也要连同帝国一起,为万世乐道。
第527章 单刀直入
“陛下,查清楚了,前日在舍得茶楼中高谈阔论的那个学子叫周策,山西阳城人,此番进京是为了参加秋日的大考来的!”小邓子将手中一张记载着白衣书生周策的众多信息的调查书呈献给顾同,同时又小心翼翼的说道:“周先生这几日在市井之中多有评议,他的万民书上听说都有不下上万人的姓名了,只是‘‘‘‘”
看着顾同饶有兴趣的看着周策的信息,小邓子却有些吞吞吐吐,不知道听来的那些话该不该说给顾同听。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顾同不甚在意的笑了笑,一边指示小邓子继续将关于周策的一些信息说出来,一边继续观看周策的家庭出身以及求学和生活上大体的一些经历。
小邓子摸不清楚顾同究竟对于这个周策是好感多于负面感觉还是负面感觉更甚,不过作为奴才,他的使命就是为主子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生怕顾同被周策表面的一些信息误导了,小邓子立即将自己从坊间听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只是听说这位周先生有些沽名钓誉,有人说他在市井大发议论,做什么万民书,就是在演戏,是在为秋闱博取名声,好在朝廷的官员之中落下一个好的名声!”
听完小邓子的话,顾同不由得摇头笑了笑,其实在小邓子说后面的这些话的时候,他就猜到了市井之间可能会有对周策的一些议论了,事实上却也正是如此。
一个出众的人,岂能没有一些差评,古人常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透了,就直接道出了国人善妒的性子;顾同是从后世的网络时代经历过来的,在网络时代里面,一些明星,就因为出众,身上但凡有一些事情,就会引来无数网友的评述,好坏不说,其实这中间就是一种近于病态的妒忌心理在里面;好比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总之,见到别人出风头,有些人肯定有心里面不舒服。
顾同没有急着说出自己对于周策的看法,他看向小邓子,突如其来的问道:“你是怎么看的?”
伺候顾同十几日的时间了,小邓子已经渐渐习惯了顾同这种突然式的发问了,不管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一个具体的人,小邓子也不敢乱讲,只能凭着内心的直觉说道:“奴才觉得周先生倒是一个人才,毕竟他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为陛下、为朝廷宣传,我看啊,那些说周先生坏话的人,一定是嫉妒,怕周先生抢了风头!”
小邓子倒也说得实在,不过他的见解还是有一些局限。
顾同抱着指点的心思,对小邓子讲道:“你看这个人,年近三十,可是却没有参加过进士考试,他是举人出身,没有考进士科的原因是为母丁忧,并且一丁忧就是三年;一个人,心中有孝,肯为母亲守孝三年,且在乡里风评甚好,这样的一个读书人又怎么会在意一些虚名浮利;在者,这个学子是有大抱负的,他丁忧三年,就直接来到长安参加秋闱,考试没有到,他就在京中为自己造声势,说明他不敢于平庸;他能够看破江南豪绅们对抗朝廷的真实意图,有说明他是有目光和远见的;不过此人急切想要成功,有些急功近利之嫌,惹来他人菲薄,也是自取。”
对周策进行了一番评述之后,顾同笑说道:“如果好好磨砺磨砺,也是一块好铁!”
对于这个会来事的周策,顾同心中却已经想好了今后的安排,当然,周策能不能走入他的眼睛,还需要经过进士考试,赏识归赏识,但是顾同可没有打算为周策破例。
长安城中,周策尚不知道自己竟然曾经和帝国的主宰有过一面之缘,更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已经开始进入到帝国高层的眼线中了,和其他的一些学子一样,周策在评议时政,为朝廷呐喊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秋闱的复习。
作为读书人,没有谁希望名落孙山,这也是学子们不惜提前半年时间来到长安城中等候考试的目的。
‘‘‘‘‘‘‘‘
同样的对话,也正在夺下汉口的萧成和副将钱文宣之间进行着。
“国公爷,陛下可算是给咱们出了一个难题了,不让镇南侯的兵马北上帮着咱们牵制敌人,直接将歼灭叛军的任务交给我们,嘿,这不是让咱们一家出力嘛!”
钱文宣笑着看完兵部拟的军令,不用多想,钱文宣也能明白,能直接将两大军区作战任务定夺下来的,除开皇宫之中的那位,没有一个人可以。
“你不是还担心让镇南侯的兵马分了功劳嘛,哈哈,这下皇上将天大的功劳推到了你面前,怎么,手软了,不敢接了?”萧成打趣着钱文宣,可是心中却也在衡量东南军十万人马能不能吃下王淮之、盛章十五万将近二十万叛军。
既然顾同将这么大的任务交给了东南军,那么萧成自然不能让顾同失望,况且如果真的能够一举全歼江南叛军,势必也能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对于已经融入官场的萧成来说,功勋也是十分重要的。
“国公爷说笑了,有什么不敢接的,就是多出个十几万、二十万,难道我东南军会怕?”钱文宣脸色一振,气势汹汹的说道:“我军乃是精锐虎贲,王淮之麾下的叛军不过泥丸之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公爷说得对,这是陛下偏爱咱们东南军,将这天大的功劳送给咱们东南军消受呢!”
听完钱文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