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主宰江山-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复也没有继续多待下去,汴梁城中顾同还在等着他的回话,所以忙完了此间事情,见到邓友龙和毕再遇二人足以撑起场面,他也就放下心,急忙赶回了汴梁城。
汴梁城中,牵心沈复能否成功说服邓友龙等人出兵的顾同,见到沈复一脸欣喜的从宋军大营赶回,就知道大事成矣。
不出所料,当沈复将说服邓友龙的经过一一讲述出来的时候,所有人不禁感叹事情的顺利。尽管邓友龙一人并不能代表江淮战场上二十余万宋军的心思,可是只要宋军一日不撤兵,那么全歼仆散揆的军队就会多一分胜算。
事不宜迟,顾同也不想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到等待中去,加上崔明已经在他这里催促了好几日,是以他就聚集诸将,与之说道:“临安城中,发生惊天变故,此诚乃我军之机遇,我已经决定,将前往临安城,军事上的部署,一如前面商议。罗通领十万兵马进攻金中都,符虎、陈平、贺胡子三路大军,攻打仆散揆大军,力争要在年底之前,结束战事,你们,能否做到?”
“主公放心,末将粉身碎骨,也一定要完成主公托付!”罗通等人,霍然起身,抱拳领命。
但是对于顾同前往临安城一事,诸将还是有一些担心。
面对将领们的担心,顾同微微一笑,浑然不在意的说道:“各位请放心就是,此次南下,我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才去的,更何况有神武军和神机营的将士们保护,去去临安城,不足为虑!”
想到神武军和神机营那变态的战斗力,众人也就没有再阻拦,必将连女真铁骑都挡不住的神机营,他们可不相信,宋军能有办法抵挡得住!
召开完军事会议之后,顾同将心腹中的心腹留了下来。
看着从神武军建军开始,就追随着自己的罗通、陈平、萧成、贺胡子四人,以及沈复、张复亨这两个后来归附的心腹,顾同说道:“现在这里也没有外人了,有些话,我觉得还是必须要说出来好一些。”
不等众人插嘴,顾同又继续说道:“此去江南,虽然我军准备充足,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机遇就有风险,如果,我是说如果此行我真的遭遇到了什么不测,那么后事可就要全部托付给你们了!”
“主公洪福齐天,此去必然旗开得胜,说这些话,显得多晦气!”贺胡子嘟着一张嘴,显然不乐意听顾同说这些话。
贺胡子的好意,顾同微微一笑,表示心领,可世间事情,总不能因为你不能面对就去逃避吧?
顾同不是鸵鸟,也不是自欺欺人的盗铃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临安城中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你们的好心,我都明白,可是我的话,也是一定要说的。”顾同语气坚定的说道:“万一我要是发生什么意外,那么就由长子长生继承我的爵位,你们都是跟随着我起兵的贴心人,我希望你们待长生能够和待我一样,尽心尽力辅佐他,然后完成统一天下的重任。记住,内患不足为虑,所虑者,蒙古人也!”
众人都明白,这算是顾同的政治遗嘱,如果顾同真的遭遇不幸的话,那么上面的这番话,就是他们接下来所要去做的。
眼见着营帐之中,气氛越加的浓重,顾同不由得又笑道:“我是会努力活着回来的,回来和兄弟们一起打拼,来建设这大好河山!”
“主公!”
听闻此言,众人不禁落泪,脑海之中,更是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和顾同一路走来的一幕幕光景。
回忆的越深,悲痛也就越深!
~~~~~~~~~~
开禧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就在韩侂胄遇刺之后的第十二天,晋阳郡王顾同祭告苍天,表示将继续北伐,直到收复失地。晋军的行动和史弥远等人主张媾和的政策截然相反,大军未动,就引来了四方热议。
史弥远等人收到消息,自然是无不斥责晋军的擅自行动,不遵守朝廷法令;女真人也被顾同的这一招给弄的慌了神了,到现在,他们才明白,和史弥远等人签订的停战议和书,似乎对于顾同的军队并没有约束作用。
面对顾同强硬的出兵宣言,南北百姓自然无不欢迎,那些本来被‘嘉定和议’伤透了心的汉人百姓,此时,更是觉得,只有晋王顾同才是那个真正的一心为国的人,比起懦弱的朝廷而言,也只有晋军才能代表百姓的心声。
民心,就这样悄然向顾同一方开始转移。
就在天下哄哄嚷嚷之中,晋军二十五万大军分四路从南北向着金中都和仆散揆的军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与此同时,已经答应了一同出兵的邓友龙,也约集麾下兵马,配合晋军的行动,开始向女真人作战。
只是谁也不曾注意到,大战开始之际,顾同在神武军、神机营两支精锐的保护之下,带着哲别、萧成、沈复三员大将,自河南出山东入海乘船,已经向赵宋王朝的统治中心行去。
从登州上船之后,顺着海风,不过数日,船队就直抵钱塘江入海口。
为了保证不让史弥远等人察觉,顾同勒令兵马,于江口下船之后,就隐蔽了行踪,好在冬日寒冷,来海边的人就没有几个,是以也没有注意到一支一万五千多人的精锐部队已经到达了临安城外不足百里的地方。
下船之后,顾同一面派萧成负责军队的驻扎事宜,一面让沈复联系临安城中的路铎,以尽快探查清楚临安城中的具体情形。
好在史弥远等人正在为晋军开战,江淮防御使邓友龙亦随之开战的事情忙的乱手乱脚,根本就没有心思注意到这即将到来的危险。
临安城中的路铎,也不负重托,很快就将临安城的防御状况以及城中各方势力的情况一一传了回来。
收到路铎的回信,顾同略略一看,就知道了此次行动,必然是百分百的成功。
尽管如此,顾同还是没有疏忽大意,在一面派人继续观察临安城内的动向的时候,他也不忘研究具体的进城策略。
照着随行的大内总管太监崔明的意思,既然是勤王之师,自然是旗帜张扬的进入临安城,保王救驾,崔明这个死太监,对于顾同连日来的小心翼翼,很是鄙夷。
可能是觉得马上就要到临安城了,死太监的脾气也就上来了,找到顾同,指手画脚的就说道:“王爷,临安城就在眼前,皇上微在旦夕,你怎么能这样拖延时间?”
“崔总管觉得本王应该如何做?”顾同隐隐有些不快。
哪知道死太监本性暴露,丝毫没有自觉的说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进入皇宫确保圣上安危,万一圣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能担当得起吗?”
顾同把脸一沉,怒道:“本王敬你是皇帝身边人,才对你恭恭敬敬,可是你也不要蹬鼻子上脸,真把自己当根葱,我问你,我军一旦暴露,史弥远狗贼狗急跳墙,那个时候,皇上的安危你来担负吗?”
“这?”
崔明愣了一愣,这才意识到顾同的用心所在。
顾同也没有理会鼠目寸光的崔明,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迅速进入临安城,拿下史弥远等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之中,还不能让赵扩这个皇帝有所损伤。
顾同现在还不想让赵扩死,因为他没有做好准备上台,那么一个昏昏碌碌的皇帝,正好可以用来做傀儡。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顾同之所以要保全赵扩性命的原因。
另打着算盘的顾同,不断分析着临安城中的各派势力,以及在拿下史弥远之流之后对待这赵宋皇室的处理办法,这些东西,都是他必须在进入临安城之前就得做好的。
就在此时,临安城中的路铎传信回来,言说工部侍郎叶适或许可以加以联络,以为内应。
“叶适?”
看着手上的资料,顾同回想着历史上关于这个人的记载,沉思许久之后,最终决定还是见一见此人。
作为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同名的一代高才大能;作为和辛弃疾、陆游齐名的抗金强硬派人物;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值得一见的人物。
更何况,只要有了此人作为内应的话,进入临安城,拿下史弥远,将会有更加大的把握。
只是叶适会同意吗?期待着和叶适见面的顾同心中也没有把握。
第442章 夺权(五)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提倡事功之学的儒家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故名之。
在哲学思想上,永嘉学派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其思想主张与理学、心学针锋相对。
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道学家的空谈义理。认为“道不离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对董仲舒提出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表示异议,曰:“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继承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思想,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杰出人物应是“实德”和“实政”的结合。
除此之外,永嘉学派还论述了“夷夏之辨”与“正恶之辨”的区别,突出金兵入侵的非正义性,强调抗击金人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重视历史和制度的研究,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但是让顾同最为欣赏的却还是在‘农’、‘商’发展上永嘉学派的新潮思想。永嘉一派旗帜鲜明的反对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性。
试想一下,在封建中国社会之中,有这样的一个思想‘异数’出现,将从秦汉时期就实行的‘农本政策’予以摒弃,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来‘重商’思想,这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前世之时,顾同曾经多次设想,如果两宋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并且不为蒙元中断,那么中国的社会发展,定然会进入自己的渠道之中,后人总是说明代才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在顾同看来,两宋社会,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国式资本社会的发端。
顾同穿越之后,就一直在试想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两宋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但是总是苦于手中的人才大多是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太多,这很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所以,叶适以及他所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出现,让他十分激动。
此刻,见到叶适,与之高谈畅论一番,比之拿下史弥远等人更让他上心。
怀着激动的心情,顾同耐心的等了两天时间,终于等来了叶适的回复。
“今夜子时,临安城外十里处余杭驿。——叶适。”
看着锦衣卫探子传来的叶适亲笔书信,顾同也不禁莞尔一笑,后世之时,谭嗣同曾经评述永嘉学派是墨家遗学,有‘任侠’风范,此时从也是写的这封信笺来看,倒还真有几分‘任侠’气息。
看完书信,顾同又一想,这恐怕是叶适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