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时训练的时候,战兵营训练野战的战阵,在平地上摆好阵势,共进共退,骑兵帮助防护侧翼,并且负责追歼败敌;辎重营则是训练平地上的防守,以及布置车阵来抵挡敌人等;城防军的训练,除了拿出一小部分时间来训练战阵以外,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城墙上,研究一些守城的方法,滚木雷石的运用,以及其它守城工具的改进等。
当然,随着早盛塬的发展,人口增多,民众间的各种纠纷也开始出现,维护治安的责任也落在了城防军的头上。
五百多城防军,平时除了训练之外,还要负责维护居民聚落的安全。
至此,凌家军战兵和辅兵的总人数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人。而且,有强大的炼铁能力做后盾,装备很快就能到位,清一色的精钢长矛,简易铁甲,精良程度,即使朝廷最精锐的关宁军也有所不及了。
关宁军的将领可能都有精良的战甲,但士兵却不可能人人着甲;相对来说,凌家军战士人人着甲,而且是铁甲,这在这个时代,恐怕是独一份的军队了。
当然,凌风对这种简易的铁甲并不满意。他要给自己麾下所有战士都装备全套的战甲,和最精良的武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炼钢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当初为了对付阎王寨,凌家军所有人手都被抽了出来,全力投入战斗,炼钢基地也因而停止了生产。
在战斗结束之后,炼钢基地及时恢复,但还是仅有一座小高炉,规模上一直没有来的及扩大。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军队的强大,没有了安全顾虑的凌风终于腾出手,开始一门心思的投入到炼钢炉的改进上来。他的目标是要在几个月内,将炼钢业发展为早盛塬的支柱产业。
早盛塬一带有铁矿、有煤矿,再加上他的专业知识和足够多的人手,这一个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现在我们的生铁质量不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炉火的温度不够。温度不够高,炼出的生铁就提炼不纯,会含有各种杂质,导致铁的质量差。要想提高生铁的质量,目前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高炉温。”
在炼铁小高炉前,凌风正在向一众铁匠讲述着提高铁水质量的方法。
最近新迁来的这些人口中,有不少本来就是从事铁匠这一行当的,都被集中了起来。
“是啊!现在朝廷的工匠炼铁,也都是在想办法提高炉温,以前使用囊鼓风,炉温不够高,后来换了风箱,温度就高了不少,现在炼出的铁,不论是产量,还是大帅您所说的质量,都比以前要高的多了。我们炼铁用的也是风箱,要想再提高炉温,恐怕不容易啊!”周老听了之后说道。
“风箱鼓风的速度要比囊快得多,所以炉温能够提高。但是有一点,风箱鼓进去的风都是冷风,进到高炉里面之后,会降低炉火的温度,如果我们多加一道程序,将风箱的风加热之后再鼓进炉子之内呢?”
凌风说的这个道理就是现代炼钢工艺中的高炉热风炉。经过加热之后的风,能够让炉温提高一个档次,凌风估计这个想法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小高炉的温度就能够由目前的1200度提升到一千三四百度的样子,这样的话,炼出的生铁中硫和碳的含量就能大幅降低,铁的品质也能提升不少。
“将风加热之后再鼓进去?”包括周老在内的几个老铁匠都被大帅的疯狂想法震惊了。
但大家仔细思索之后,发觉这个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对啊!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就好像夏天吹热风,让人感到烦躁,冬天吹寒风,穿棉袄都感到刺骨一样。如果高炉里面吹热风,温度肯定能提高啊!”周老等人的眼睛都凉了,被大帅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
看到大家这么容易就能够接受,凌风也省去了继续解释的麻烦。他本来还以为这个想法太超前,还需要大费口舌呢,看来自己真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接下来,凌风详细地介绍了热风炉的原理和后世热风炉的样子,然后让十几个老工匠一块儿想办法,根据目前的条件,建造出合适的热风炉来。
凌风不是一个任何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的人,能交给别人做的事情,他是不介意做个甩手掌柜的。更何况,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热风炉,就算凌风亲自出手,也不一定就比这些工匠们做得好。
周老等老工匠也不负众望,仅用了半月的时间,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有了热风炉的支持,新一批的小高炉建设很快就上马了。建设的地址,还是在第一个炼钢基地,建设的数量,凌风的目标定的很高,是十座。
经过两个月来的运转,第一座小高炉已经成功炼出了六七十炉铁水,不仅为凌家军提供了十几万斤生铁,更是培养了第一批炼铁工人。
一个小高炉使用的人手是五六十人,五六十个炼铁工人,虽然称不上熟练,但基本的操作还是能够进行的。只不过看火等关键环节,一般人还掌握不了,只有周老和另外两个老铁匠勉强掌握。
这让凌风感到有些遗憾,这么一来,就算建好了是座高炉,短时间内能开工的也只有三四个高炉而已。只有等在实际生产中培养出了大量的炼钢工人,才能真正将产能提高到最大。
高炉建造的速度很快,几天的时间,十座新高炉就建好了。由于多了热风炉这道程序,每座高炉所需要的人手更多了,如果算上运煤和加工各种材料的话,光是一座高炉,就需要六七十人。
炼钢产业是使用劳动力的大户,果不其然!
出于培养后备人才考虑,凌风挑选出了一千青壮进入炼钢基地,并且,正式将这个炼钢基地命名为第一炼钢厂。
…………
周郎羡:
感谢书友“70生人”的打赏!
第一卷 第八十章 打铁热
崇祯元年腊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黄历上的说法是“宜婚嫁、搬家、开市、动土!”而凌风的想法,则是接近年尾了,好消息一定要在年前宣布,这样可以让大家在振奋中过个好年。
天公作美,这天恰好风和日丽,包括凌风和瘦猴、高一功、刘良佐、李自成、洪金宝、赵武、高杰等在内的一众凌家军高层齐聚一堂,气势昂扬的站在炼钢基地新建成的城门口。
城门外,一千多凌家军战士齐刷刷地站成方阵,林立的精钢长矛闪烁着寒光,与战士们身上的简易铁甲交相辉映,一种肃杀之气油然而生。
战士方阵后面,是早盛塬数百民众代表。
这是一个重大的日子,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之后,凌家军第一炼钢厂将在今天成立。
大帅凌风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在大家的瞩目下,亲自为一号炼钢炉点火。
红彤彤地火苗冒起,外面立刻传来一阵欢呼声,大家心里都清楚,早盛塬的炼钢产业从此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座小高炉,日产精铁五万斤!这是预计两个月后的产量,现在因为熟练工不够,只有三座高炉开工,日产精铁一万五千斤左右。这在大家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不过,凌风还是暗暗摇头,感到极不满意。不要说一万五千斤了,就算是五万斤生铁,才仅仅二十几吨而已,要知道他前世所在的炼钢厂,一个车间一天的产量都是上万吨。相比来说,这二十几吨生铁,根本就入不得他老人家的发言。
好在,目前早盛塬的生铁需求量并不大,除了一部分用坩埚炒钢法加工成钢,铸造武器和盔甲之外,剩下的大部分只能以铁块的形式储存起来。
为了避免这么宝贵的资源堆积浪费,在凌风的提倡下,早盛塬又掀起了一股打铁热,什么锅碗瓢勺、各种农具、菜刀等,全都是打制的目标。这是在为来年的开春做准备。
凌风甚至奢侈地用生铁铸成了几个大的拒马,分别放在了通往早盛塬的那两条小路上,并且用铁栅栏建成了两座营寨,将两条原本就易守难攻的小路防守地铁桶也似。
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障碍物,一排排尖锐的铁刺朝外,既可以防步兵,又可以放骑兵。尤其是在这狭窄的小路上,几个大拒马往那儿一放,想要偷过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盾牌的铸造也启动了。厚薄适中的铁片,既保证能够抵御住箭矢和火铳的近距离射击,又能够保证重量不是太重。
有了盾牌,相应地,又要打制一批大刀,这才是刀盾手的基本装备。长枪兵本来拿支二十多斤重、近丈二长的长矛就已经非常笨重了,如果再拿上盾牌的话,那就不用行动了。
刀盾手配合长枪兵,这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凌家军最主要的作战单位。
骑兵和弓箭手也很重要,但这两样兵种培训起来困难不说,所需要的战马和弓箭也不好得到。最起码凌风目前没有购买这些战略资源的渠道。
长矛只要铸造就行了,大刀和其他一些东西却是需要打制。
为了激励大家多从事这个行业,凌风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宣布,以后每个铁匠在每天三顿饭之外,每到月底,还可以得到十斤粮食。
在这乱世之中,粮食的诱惑力之大,绝对是难以想象的。十斤粮食,如果省着点吃的话,足够保证家人不被饿死了。这绝对能打动绝大多数人。
于是,打铁成了最热门的行业!早盛塬的八千多青壮中,有一千多是凌家军的战士,有一千是炼钢厂的工人,剩下的六千人中,有一半开始选择从事打铁的行业。
只不过,打铁可不光需要力气,同时也是项技术活,很多人抱着一腔热情加入进来,却发现自己努力了半天,结果连一件农具都打不出来。
那些匠户们这时候成了香饽饽,找他们要求做学徒的人络绎不绝。
中国古代工匠的思维习惯,大家有手艺的,一向都是抱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一般都是只传给自己的儿子。连女儿都不会传给,更不要说外人了。
他们收学徒可以,但仅仅让这些徒弟做一些打杂的活,真正涉及到核心技术的,就要自己动手了。
这样一来,早盛塬的铁器打造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当周老将这件事情报上来的时候,凌风也感到了事情的棘手。本来他以为只要调动起大家对打铁这个行业的热情,就能催生出大量的铁匠,没想到在这方面竟有出了问题。
“哼,那些臭铁匠们也太不识抬举了!还真是给脸不要脸。咱们凌家军管吃管喝的,只是让他们教授几个学徒而已,竟然就推三阻四的,大帅你把这件事情交给俺洪金宝,俺保证让他们变得服服帖帖。”洪金宝一听立马就火了,跳起来大声嚷道。
周老的脸皮一红,洪金宝的这句话可是相当于连他也骂了进去。不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也了解洪金宝的脾气,知道对方只是无意而已;再说了,自己的那些同行们做得确实也有些不地道。想到这些,他就没有说话。
凌风当然知道洪金宝让铁匠们变服帖得分方法,当然不会让这个莽汉去瞎折腾。用武力固然可以压迫工匠们交出自己的技艺,但这种被迫的传授,效果会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社会要想发展的好,必需得人人积极向上才行。大家都有奔头,那就是和谐的,就能发展的快。
怎么样才能让工匠们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技艺,并且感觉到生活有奔头呢?
凌风脑筋一转,想到了现代的技校。如果自己在这明末建起一座技术学校来,又会怎样呢?想到这儿,他的眼睛一亮,立刻有了主意。
“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