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曾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等,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张季鸾(1888~1942),生于山东邹平,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为民国最著名的报人之一,长期主政《大公报》,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
⊙1922年5月13日,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提议:“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当年9月,王宠惠即署理国务总理,罗文干和汤尔和任财政总长和教育总长,组成了“好人政府”,并存在了72天。
⊙傅斯年字孟真,傅去世后,胡适给傅夫人写信说:“他(傅)的学业比我深厚,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但他写信给我总自称‘学生’,三十年如一日。我们见面时,也常‘抬杠子’,也常辩论,但若有人攻击我,孟真一定挺身出来替我辩护。他常说:‘你们不配骂适之先生!’意思是说,只有他自己配骂我。”
⊙罗尔纲曾经跟随胡适作历史研究,在胡家吃住多年,有人问罗:“胡适最尊重的朋友是谁?”罗迟疑着回答:“可能是丁文江吧?因为他叫丁文江为大哥。”又问胡适最看重的学生是谁,罗立刻应声而答:“傅斯年。”
⊙蒋廷黻问丁文江:“这些军人搞政治会产生什么好结果?”丁摇摇头,说:“廷黻,你不懂军人。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个有你那样的教育程度,他们一定可以,而且绝对可以比你对国家有贡献。”
⊙丁文江,人称“一个结论家”,意思是说他遇事总有自己的结论,一旦形成结论就很难改变。丁文江从小不爱吃海鲜,所以一生不吃鱼翅、鲍鱼之类;绝对不信中医,一次在贵州考察,丁和随从都病倒了,本地只有中医、没有西医,丁就打电报到贵州请西医,宁愿死也不接受中医的治疗。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等文章,得罪了国民政府当局,被迫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在家蜗居,极少和朋友来往。后来胡适离开上海去北京时,也没人来送行,只有中国公学派来的一名学生代表,照了一张相后匆匆离去。下车时也没有来接站的人,让人温暖的是,学生傅斯年早已在家备好丰盛的大餐,为老师接风。
⊙江泽涵是中国拓朴学的开创者,30年代在北大数学系做系主任。江是胡适的小舅子,左派学生们反感胡适,就连带着反感胡适的这位小舅子,动不动就罢他的课。
⊙1919年7月底起,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有一天,胡适见到蒋,蒋说:“北京的教育界像一个好女子,那些反对我们的,是要强奸我们,那些帮助我们的,是要和奸我们。”胡适纠正说:“梦麟你错了,北京教育界是一个妓女,有钱就好说话,无钱免开尊口。”
⊙有一次,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胡适的书房里翻出了胡的日记,几个人正偷看得得意之际,胡适上了楼,笑着说:“你们怎可偷看我的日记?”随后很严肃地说了一句,“我生平不治资产,这一部日记将是我留给我的儿子们唯一的遗赠,当然是要在若干年后才能发表。”
⊙胡适经常为人证婚。有一次婚宴上,主人一桌只给备了一壶酒,一圈下来酒就喝完了,胡适让服务员添酒,服务员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不让客人多喝酒。胡适听了,从身上掏出一块钱交给服务员,说:“不关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
⊙一次徐志摩拿了一本厚厚的图文并茂的德国“色情书”来,给大家传阅,胡适忽作惊人之语:这种东西都一览无遗,不够趣味,“我看过一张画,不记得是谁的手笔,一张床,垂下了芙蓉帐,地上一双男鞋,一双红绣鞋,床前一只猫蹲着抬头看帐钩。还算有一点含蓄”。听得大家心里一惊,原来胡夫子也有这等爱好啊!
⊙殷海光在西南联大上学时,有一次骂胡适:“胡适这个人一点哲学都不懂!”几十年后,殷却接了胡适的“班”,成为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
⊙一次在胡适家里集会,徐志摩一进门就从袖里掏出一件东西给别人看,原来是一具小小的木制的棺材,长约四五寸,红漆烁然。打开棺盖,里面装有香烟数十支,徐拿出烟来一一递给大家抽。
⊙国难当头,胡适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当天胡在日记中写道:“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
⊙1919年,林语堂带着新婚妻子去美国留学,由于积蓄不多,最穷的时候甚至一罐麦片过一星期。林曾经两次打电报给国内的胡适,请胡适向北大借钱寄过去,每次一千元。后来林留学回来,去见校长蒋梦麟,为两千元的事向蒋道谢,蒋很吃惊,问:“什么两千块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胡适自己掏的腰包。
⊙1924年左右,北大教授们分成两派,互相攻击,一派以《现代评论》为阵地,主要有胡适、陈西滢、徐志摩、陶孟和、蒋廷黻等,另一派以《语丝》为阵地,以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郁达夫等为主。林语堂回忆:当这两个周刊关于教育部与女子师范大学问题而发生论战之时,真是令人惊心动魄。不过,林又说:事实上,只是鲁迅和陈西滢的敌对而已,“我们大家都是适之先生的好朋友”。
⊙林语堂中学时以第二名毕业,上教会大学时也是第二名毕业,林总结说:“我相信如果我肯在功课上努力一点,便不难得到冠军,不过我不干……我一生都不愿居第一。”
⊙林语堂自称“无书不读”,又对一切事物皆极好奇,“对女人的衣裳、罐头起子、鸡的眼皮,都有得意的看法”。
⊙林语堂出生在教会家庭,又是在教会大学上的大学,古学问功底不是很好。刚进清华做老师时,觉得自己中文太差,靠研读《红楼梦》来学习北京话,并经常跑琉璃厂旧书摊,第一次知道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
⊙奉系入主北京后,林语堂离开北大南下,参加了武汉革命政府,任外交部长陈友仁的秘书。不过只做了不到半年,就辞职了,林表示:我是个食草动物,而不是肉食动物,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所以必须弃政治而去。
⊙林语堂提倡幽默,人称“幽默大师”,但林自认为不是第一流的幽默家,只是在一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人而已。有一个著名的笑话,版权就是林语堂的:“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20世纪20年代后期,王云五在一个小规模的公民书局编公民丛书,立志要打倒全国最大的出版机关商务印书馆。不过王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1930年,由胡适推荐,王进入商务印书馆担任总经理,把商务带上了鼎盛时期。
⊙胡适经常要接见一些根本不认识的人,胡把他们都安排在星期天的上午接见,称之为“做礼拜”。
⊙胡适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任职时,制订了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计划,物色了五个人,来共同翻译: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梁实秋。但其他几人试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难,都放弃了,只有梁实秋坚持了下来,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
⊙梁实秋主编《新月》时,一连就“人权”问题发表了多篇胡适的文章,引起很多力量的干涉,有时杂志一出刊,便被“奉旨没收焚毁”。某期,梁又编发了胡适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消息传出去后,中国公学秘书长亲自找过来,让梁撤回该稿,一向性格温和的梁,却断然回绝:“除非是胡先生自己要求撤回,我碍难照办。”于是照发不误。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中国小说史,学生很少,只有六七个人听,沈讲课字斟句酌,语速很慢,一堂课讲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沈从文的祖父曾经做过清朝贵州提督,父亲是军官,民国后曾竞选湖南省议员,刺杀袁世凯不成,被迫隐姓埋名逃亡西北。
⊙据传沈从文追求张兆和时,校长胡适曾从中撮合,罗尔纲辩驳说:“我和张兆和同班,还同选过一门只有七个人选的《说文》,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更哪有作为校长的胡适去介绍师生恋爱!绝无此事。”有人去向张兆和本人求证,张不置可否,只笑笑说:“报纸上有此一说。”
⊙沈从文回忆小时候,小学生中间定过几条“奖惩律”:见仇远走者,罚钱一文;被打起包不哭哼者,赏钱一文;在别处被二人以上围打不伤者,赏钱二文;被人骂娘二句受到挑战而不敢动手者,罚钱二文。
⊙沈从文初到北京时,又穷又没名气,没有生活来源,住在一个租来的小房间里,冬天没有暖气,沈称之为“窄而霉小斋”。
⊙郁达夫在那篇著名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文章里,为穷困落魄的沈从文出了三个主意:上策是找份工作,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中策是回家;下策,或者去当兵,或者去做贼,并建议先从沈家的有钱亲戚熊希龄偷起。
⊙据说梁实秋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有一次胡适请吃花酒,别人都有自己相好的姑娘,只有梁“大窘”,只好由胡适代叫了一个姑娘。吃了一顿饭,连姑娘是什么模样都没敢看一眼,梁回到家后,向妻子汇报,总结说:“买笑是痛苦的经验。”
⊙抗战中,老舍和梁实秋在募款劳军晚会上一起说相声,接连两个晚上,轮流挂头牌,先是老舍“逗哏”、梁实秋“捧哏”,而后是梁实秋“逗哏”、老舍“捧哏”。演出前,梁实秋反复叮咛老舍:表演到用折扇敲头的时候千万只可“略为比画而无须真打”。老舍唯唯答应。到了台上表演,老舍不知道是一时激动,还是有意的,抡起大折扇狠狠地敲打梁的额头,正好把梁的眼镜打落,梁赶紧伸手接住,台下观众立刻叫起好来,高呼“再来一回”。
⊙梁实秋在北师大上课,给学生讲Burns(英国诗人彭斯)的一首诗,情思悱恻。一女生听得泪下如雨,讲到惨怛处,这女学生索性伏案大哭起来。儿子问梁实秋:“你是否觉得很抱歉?”梁实秋回答:“不。Burns才应该觉得抱歉。”
⊙七七事变后,梁实秋痛哭失声,对大女儿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
⊙北大成立,普通教授之外,还有名誉教授和研究教授。1934年,梁实秋初到北大做外文系主任时,才三十出头,被聘为研究教授,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一次,有人故意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我这个教授是既不名誉也不研究!”
⊙杨振声任青岛大学校长时,邀请胡适来学校演讲。不料轮船抵达时,因风浪太大,无法上岸,胡给杨发了一封电报,说:“宛在水中央。”杨接到电报后,回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930年5月,胡适迫于政府压力,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由马君武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