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帝王师:刘伯温 >

第9章

帝王师:刘伯温-第9章

小说: 帝王师:刘伯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伯温离开浙江青田时是1332年,已22岁。他进入杭州时,回首望去,二十几年的光阴如巨浪一样扑面而来。刘伯温从巨浪的镜子中看到自己在蹒跚学步,又看到自己在听老爹讲那失传多年的家族传奇,还看到自己在白猿洞中废寝忘食地读书。这一切过去后,他看到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站在他面前,一脸孤独忧郁的神情,紧闭着双唇,这就是22岁的他。这个时候,刘伯温才发现自己长大了,离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近在咫尺。

孔子这老头对人这种动物看得特别透彻,所以提出“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是说三十岁时才能在心中确立百折不回的志向。这一志向将指导一个人去实现他人生最完美的价值。人在三十岁之前,热度十足,什么都想做,但往往一事无成。孔子看出来了,可好多人还是没有明白,三十岁之前总在瞎折腾,其实也就是没有确定人生的终极志向。

如果你现在在路上拦住刘伯温,问他,你这一生最大的志向是什么?他会抓耳挠腮许久,然后想出许多个志向。当然,迫在眼前的是能中乡试。然后是会试,做官,娶妻生子,写几本专著,如果休闲时间很多,就仔细琢磨一下象术。

这些志向里,就没有帮助朱元璋建立新的更黑暗的明王朝。

人类有种令宇宙生物作呕的怪现象,一旦有人成为万众瞩目的伟大人物,那所有人就会断定这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树立了伟大志向。

很多人都把平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当成励志人物,说他们从小就立下了建立新王朝的志向。但历史事实是,刘邦四十多岁了还在老家做流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刘伯温说,当初只想打家劫舍,谁想竟然弄假成真。英雄人物曹操晚年时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志向,不过是时势推演,把我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别指望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的成功你们无法复制。

所以说,志向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三十岁前可立可不立。当然,更不能听孔子的,三十岁时立了志向就冥顽不改,这都不是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人生在世,变数太大,如孤舟行进在惊涛骇浪中,随时转舵才是聪明的生存方式。也没有人会一上船,就说,我要永远直行。这不是神仙就是白痴。

刘伯温22岁那年到杭州参加乡试,脑海里一直思考将来的志向问题,乡试成绩公布,他榜上有名后,他认为自己的志向更坚定了:去京城考取进士,做官,光宗耀祖。

23岁那年,怀抱着这一伟大志向,他踏上了北上大都的路。

大都,突厥语是汗八里,蒙古大汗居住的地方。据那个人品可疑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说,大都之城,商贾百物云集,世界莫能与之比也。

——所以说这人人品可疑,是因为有人通过大量证据证明,这小子当年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体裁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刘伯温那时当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当他跟着南方的运输船从积水潭进入大都后,对大都的繁华盖世顿时产生了深刻印象。

从神仙的立场来看,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神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祖,更不是关羽,而是哪吒。玉皇大帝、佛祖、关羽在民间的所有塑像加起来都不及哪吒一个人,因为哪吒的塑像有一个城那么大,这个城就是大都,神仙们称它为哪吒城。

如果有幸俯瞰大都,就会发现它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共设城门十一座。南面三门: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东面三门: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西面三门:义门、平则门、肃清门;北面二门:健德门和安贞门。

也就是说,仅从城门而言,大都南北是不对称的。设计者刘秉忠从佛经里对哪吒的描述中得到了灵感,哪吒有三头六臂,而且脚底下还有两个风火轮。所以,南面三门就是哪吒的“三头”;东面三门和西面三门是哪吒的“六臂”;而北面两门则是哪吒踏着“风火轮”的双足。刘秉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告诉世人和老天,以神通广大的哪吒形象建立起来的都城,岂止是固若金汤,简直能呼风唤雨。

所以,谁也别打大元王朝的主意,小心哪吒脚踩风火轮,用三头六臂的神功干掉你。

如果刘伯温当时可以驾云升到高空,俯瞰大都,他看到的可能就不是一个哪吒,而是看到大都这个大盒子里有五十个小盒子,这就是大都的五十坊,每个坊都有一个小坊门。但仔细看去,那些小盒子都是虚线构成,根本没有坊墙,坊门只是一个标志。每天早上鸡叫三遍,小盒子的坊门就会打开:有人推着四方的小车进去,那是收集大粪的;有人从坊门出来,那是出门摆摊的;还有人左右望了望,发现没人看到他,就从盒子的虚线走了出去。这些人可能有急事,所以不走坊门。

不过,刘伯温看不到这些,因为他不能驾云。所以当他从北城的积水潭进入大都时,看到的是下面这些繁华盖世的场景:

积水潭北岸是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斜街,斜街左右有米市、面市、帽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还有妓院、酒馆,人声鼎沸,门口人来人往。再向北走到今天的鼓楼大街,就看到全城乃至全中国最大的“穷汉市”,这里站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等着工作。他们挥汗如雨,如果要是一起咳嗽,大都如同来了一场3级地震。

这就是北城区,一路走下来,刘伯温的耳膜都被蚂蚁样的人群吵破了。所以,他赶紧左转,进入西城区。刘伯温的耳边渐渐清静下来,正庆幸时,突然听到羊、马、驴、骆驼、牛的叫声,震天动地。刘伯温大吃一惊,以为来到了动物园,仔细一看,发现他眼前就是一座牲畜场,牛羊成群,骆驼也成群,这就是牲口买卖专区。

刘伯温对牲口没有什么好印象,赶紧左转,进入南城区。南城区稍好一点,这里是蒸饼区、交通工具区、水果区和菜市场。逛完南城区后,刘伯温就向北,再向东,进入东城区。这是他的终点。东城区是各个机关和贵族们的居住区,商业区里做买卖的穿戴也不同于其他区,一个卖水果的穿戴和贵族一样。再向里面走,就是皇城。刘伯温不能再走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他必须要在考生们所居住的客栈停下来,专心复习功课,准备一个月后的会试。

在准备考试期间,刘伯温并没有死啃书本,临阵磨枪的事只有未经准备的人才做。刘伯温早就准备好了,所以他把时间用在了闲逛上。最喜欢逛的地方就是大都城里的书店。

如你所知,元王朝不重视读书人,所以连带着就不重视书店。有的书店旁边就是妓院,有的书店就在牲口市旁边,看书的时候能听到淫声浪语和驴叫。书店的老板们当然想把书店放到最好的地方,可政府提前就给你规定好了,你不能违反规定。

书店老板大都是读书人,这里就有假正经的,特意去妓院附近找地方,表面上他是在卖书,其实他是在一饱耳福。

刘伯温有一次逛一家妓院旁边的书店,老板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因为耳朵里塞着棉花球,正在那里专心地看书。刘伯温挑来挑去,就挑到了一本他没有看过的书。这是一本讲述周易八卦的书,刘伯温欢喜异常,站在那里翻看,就再也放不下。

书店老板很生气,因为他这是书店,不是图书馆。所以就走过来在刘伯温面前夸张地晃荡,试图让刘伯温意识到看书是要给钱的。想不到刘伯温很快就放下书,要走出来。书店老板急忙拦住他说:“你如果真心想要,我给你打折。”

刘伯温很不好意思地说:“不必,它已在我脑中。”

书店老板把耳朵里棉花球揪出来,问:“你说什么?”

刘伯温就又说了一遍。

如果不是对面妓院里传出来的歌声,刘伯温肯定能听到老板的冷笑,但他不想证明什么,转身准备走他的路。书店老板再次拦住他,拿起那本书,翻到一页,说:“我考你,你真能记住了,我这本书免费赠送,如果你回答不上来,你就把书买走。”

刘伯温把他手中的书拿过来,翻到第一页,让老板看着,滔滔不绝地背诵起来。才到第三页,刘伯温发现老板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制止了刘伯温的背诵,惨叫一声:“啊呀,天才啊。”

刘伯温淡淡地一笑,说:“其实我这是笨方法,理解它最好的办法是画出八卦图。”书店老板也不知抽什么风,关起门来,跑到后院空地上开始画八卦图。先在脚底下画了个小八卦,然后围着小八卦又画大八卦,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工夫,院子空地上就被画满了。现在,一张蜘蛛网展现在他面前,他就像个蜘蛛精,待在中间地带,等着食物上门。

但他仍然没有解出那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看书,只是按刘伯温告诉他的,画八卦图。

人和人之间的领悟力,差异之大,刘伯温和大都城里妓院旁边的书店老板就是明证。

那位书店老板后来只要一有空闲,就在院子里画八卦。他的邻居发现他走火入魔了,就向官府举报他,说他参加了邪教。结果,书店老板被捉了起来。当然,这件事正史没有记载。它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一直提倡向那些聪明人学习,其实这不对。因为很多人没有聪明人的伶俐劲儿,所以学起来会走火入魔,甚至会被人认定是非正常人。

当书店老板正在绞尽脑汁地画他的八卦图时,刘伯温正在会试的考场上,专心致志地考试。他轻松地答卷,轻松地交卷,轻松地等待成绩。不久后,成绩下来了:大榜排名第二十六名,汉人、南人榜上第二十名。这个信息告诉我们:蒙古人和色目人那一榜二十六名之前的只有六名。现在,刘伯温这次公务员考试的两篇大作还保存在《诚意伯文集》中。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龙虎台赋并序》,其中有这样的文字:“龙虎台去京师相远百里,在居庸关之南,右接太行之东,地势高平如台,背山而面水……”

其实这是读书人打手势的信口开河,刘伯温根本就没有去过龙虎台,正如北宋时期那位悲观主义者范仲淹根本没有去过岳阳楼,但却能写出《岳阳楼记》一样。他摇头晃脑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悲观主义,幸好,他只是那么一说,显示自己多么伟大而已,否则,他身处的北宋时期危机四伏,他早就应该去死了。

龙虎台位于今天北京昌平区昌平县南口乡,又名审虎台。据说唐朝宰相狄仁杰曾在这里做官,有一天,一位老妇女控诉有只老虎吃了她唯一的儿子,那只老虎应该对她日后的生活负责。狄仁杰就派人到山里把老虎捉来,判老虎以后当那位老妇女的儿子,这只老虎表示不会上诉,服从判决。从此后,老虎每天都会给老妇女叼来各种野味,而且还会驼着老妇女到街上买油盐酱醋。

狄仁杰审那只老虎的法庭就在龙虎台,所以就称为审虎台。

刘伯温在《龙虎台赋并序》中发自肺腑地说,我真是碰上了好时候,遇到的当今皇帝是绝无仅有的圣人(慨愚生之多幸,际希世之圣明),所以,我如果真的能考中,必然为皇上和祖国效尽浑身力气,百死不悔。

这句话其实又是读书人的信口开河,刘伯温不可能不知道,元王朝行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