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东的谋士集团以郭嘉为首。但是郭嘉本质上只是一个。诡计多端的怪才,天性活挑的他并不适合当一个首领,而贾诩看上去比较沉闷,但事实上,他本质上也是一个追求安宁的懒散家伙。
这不由让卫宁无比怨愤,当年如果不是他,在攻略雍凉的时候横插一脚,那么也不会给河东造成了不少麻烦,也不会让张济逃走,成为河东大战唯一一次污点。
卫宁某次在酒宴上,提起当初的事情,就忍不住对这个整天眯着眼睛睡眼惺惺的家伙破口大骂,既然想当个懒人,却毫无敬业精神,要嘛在河东给他兢兢业业的打工,要嘛当年就别动不动跳出来给人添堵。
话所回来,卫宁也真觉得这个家伙很讨厌,在原本的历史上,投奔了曹操后,很少见到他冒出来给出什么惊世之略,低一网,二能再低调了,但偏偏当年的时候就老给曹操添堵,剔豁。曹操一个爱将,一个长子。
而现在换了他来尝试贾诩这种极其让人无语的品行,幸好当年也只是给河东造成了一些麻烦,如果是如同曹操一样的下场的话,卫宁怕是杀了这个家伙的心都有了。
所以说,贾诩冉然也是当世顶级,但是这样一个家伙,也是绝无可能成为河东谋士集团的魁首的。
又如同其他人来讲,陈宫资历够使够了。但是显然也有不少人很乐意挑战他的权威,田丰那个硬面人更别提了,除了让人害怕,还真找不到团结所有人的可能,而如刘晔等人,才华出众是不假,但没有那种卫宁希望的大家长的气质。
偏偏,如今被他压制住的孙曹,却人手一个这样的人。
曹操的荀彧,孙坚的张昭,两个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阵营魁首,有他们两个在,就足够分担掉无数主君的压力,而他们的地位,才干,气质又具有那种领导百官的能力,放到大汉来说,就是承相,放到大明来时候,就是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御百官,治理天下。
正是有荀彧和张昭这两个人的存在。所以曹操能够将大半的精力都用来和河东对抗,即便后方都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却依旧没有爆发出什么动荡的迹象,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号称王佐的荀彧,荀文若!他一个人就足够将后方经营得稳如泰山,即便其他人捅出什么篓子。他都能充当一个及时的救火队员。将情况稳住,王佐之称,在卫宁看来,绝对不是夸赞,这只是一种事实而已!
而张昭,卫宁觉愕同样是不逊于荀彧的,内事不决问张昭,这已经是无数人耳熟能详的话了。他也如同荀彧在曹军中的大总管地位,在江东,他当仁不让的成为谋臣之长,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江东的稳定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团结力,将所有谋臣拧成一股麻绳支撑着孙坚在北方的征战,支撑着江东对山越的平叛,还压制住任何反对,不和谐的声音。不单单是如此,最难能可贵的是。张昭不单单在支援战争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管理能力,而进入战火中的江东发展,却更是没有放缓增长的速度,这才是张昭那可怕首屈一指的内政能力。在战争状态中还能快速的发展民生,这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了。
相比较起这两个人的存在,河东的相形见拙也就越发明显了。
卫宁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格的百官之长,所以当翼州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能飞报给他,他再从中定夺应对,所以当雍州内需耗尽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措施来进行虚弱期的反弹,”
河东一直只是靠那么几个人分别治理各州各地,如吕虔,如刘晔都是这些人撑起了河东的快速发展,他们个人能力相当出众,可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统筹,还是输给曹操和孙坚。以至于这两家在河东快速发展的时候,还能保持着足够的力量进行抗争,以至于现在战争竟然还会陷入僵持阶段。
要知道,以整个,北方。十个州的力量来压制,都还打成现在这样。不免让卫宁有些丧气。另外个时空。掌握了雍州,关中,充州,豫州。徐州,青州的曹操都被袁绍这个北方霸主压着打,甚至都差点萌生了投降的心思呢!虽然很大部分原因是曹操才经历过无数大战,而关中。雍州,青州等地都是百业凋零给不了他帮助,袁绍确实养精蓄锐多年又比败给卫宁的时候地盘更大,兵源更加充足。但归功那场战争,不难看出,荀彧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可以用句私心的话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官渡之战的决心,没有荀彧,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没有荀彧,也就没有击败袁绍之后飞速的扩张。
一个承相之才的作用,或许在当初的割据时代并不重要,可是当局势已经明朗了之后,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们有天生的领袖魅力,让群臣折服听从他们的调度,他们更有天生的才干,有效率的利用手上的资源并且将之作用以最大化,统筹所有事务,变成一种有规律,有章法的行动,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曹操有荀彧,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即便是许多次偷袭,都没能动摇他的根基,而日后的赤壁之败。也正是因为底子坚实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战败也不会让北方乱了起来。
孙权有张昭。孙策的死对于蒸蒸日上的江东来说,打击无疑是异常巨大的,而本身年纪太小许多事情上的经验完全不够,完全不能收服住江东的人心,是张昭和周瑜在内,在外将他的地位稳固。当然张昭唯一的污点也是在赤壁之战对于孙权投降的建议,但是,当孙权否决了他的进言后,这个江东大管家却也并没哼哼所抱怨,反而卯足了气力为江东提供起了稳定的作战环境,要知道。在当初曹操近百万的大军压力下。江东没有动乱简直都让人怀疑先前那些投降派只不过是一场玩笑,要知道,官渡之战,就算是曹营中都有不少人暗中给袁绍上书投诚呢!
可是,这就是张昭的力量,稳固局势的无与伦比的力量,虽然这力量还是取巧借了江东那独特的士林体系,可却也异常可贵了。
终于,当刘备结束他的流亡安涯的时候,出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诸葛亮。在后世,许多人对他褒贬不一,但不论是谁,都无法忽视它内政上面的伟大建树,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否认,如果没有诸葛亮,也就没有日后的蜀汉。
就是因为刘备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找到了一个让他凝聚在一起的一干大将良才发挥最大用处的人。
诸葛亮就如同一个高效的计算机,让刘备那贫乏可怜的资源竟然爆发出了让人惊叹的能量,不单单从江东手上虎口夺食拿下了荆州,便连蜀中也一口吞下。而刘备从一个流浪军的身份,完成这让人惊叹的几级跳,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做到这一切的,自然不是那并不出众的统御能力。恰恰,就是诸葛亮那让人惊叹无比的才华。
卫宁当年也是如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以一敌百的猛将仰慕过,对将对手玩弄在股掌之间的谋士,对曹操,刘备,孙策建古下庞大的割据势力而羡慕进洲江,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拥有一批高级的谋士,一批作战勇猛的大将,逐鹿天下就是理所当然。而这种认知。还是建立在这乱世上此起彼落战争的一次次胜利。
可是,当这么多年过来,河东飞速发展了起来,当初网罗到的那么多谋士,猛将的确完成许多的丰功伟业,但是,也让卫宁发现了每一次战争背后的真实。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发挥出了历史上全胜时期的力量。假如,不是曹操人才调零。假如,不是江东过于偏僻,假如。不是他抢占了太多的先机,这今天下,到底会是什么样也难说。
而就是如此,曹操在每一次伤痕累累后都能飞快的再度崛起身姿,孙坚再夺下贫瘾的江东土地后,竟然能够一跃成为可以和河东顶嘴的坏小子,这却是板钉钉上的事实。而河东,如果不是凭借优秀人才的数量牢牢的占据了优势,又经历了几次不算失败的改革,否则,就单单发展上面,恐怕不单单还保持住领先。恐怕被反超都是有可能的。
或许河东唯一还能保持全胜力量的就只有郭嘉这个总是随心所欲,并且站在河东顶峰的家伙了吧,而其余受到掣肘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发挥出本来的力量?事实上,也哼哼人察觉到了问题,但却没有任何人愿意提出来,因为,这个位子;他们都很渴望,又同样不希望被领导的是自己,先提出问题的人,不一定会被青睐,自己做上去,也不一定会适合,,
于是,河东那个,本来应该有的真正的首席谋士,却一直悬空,郭嘉只能算如同荀攸在曹操军中一样。在军事上坐个第一把交椅罢了。
一个帝国的崛起,当然需要一个合格的宰相,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人人都称赞帝王贸明的时候,有多少人发现了,哪一次盛世,没有一个赫赫威名的相国?而历史上。却有普遍认同的明君,却没有做出符合明君身份的事业,缺的,就是一个能够和他形成默契的名相啊!
这种名相不不是意义上的承相。首辅等等职位,而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帮助帝王完成对天下的策划。对所有人的统筹的能人。
当河东敲响了征服天下的战鼓,卫宁避不可免的,便察觉到了河东如今的软肋。
是的,这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心病。
事实上,河东可以当一时承相的人并不少,但是并不会如同荀彧,张昭,诸葛亮这样将这个位子坐到最好。
河东的必须长久下去,也必须稳固下去,如果再给他许多年的时间。他将有足够的时间挖掘到这样的人才,事实上,诸葛亮的成长也将会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也未必不会成为河东的栋梁,虽然一今年轻人将要把河东向上攀爬许多的时日,也很可能诸葛亮完全无法忍受自己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位。但并不妨碍卫宁对未来的憧憬。
可是,时不予他,这一切都只能给让卫灌自己去做了。
当然,还有一个希望,促使着卫宁避不可免的有了一些想法,是的。他不会等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出世,但另外一个让他也敬重不已的长者,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目标。
或许自从以卫宁的身份开始对天下的角逐开始,他从曹操当年的敬畏,对董卓的恐惧,对刘备的防备都已经开始变得淡薄无比,但不可否认,当年的阳翟求学,或许是这具身体三十多年来,最值得回忆的
。
而就总是有那么一个如同大哥一样。永远充满了慈厚,包容之中却是深深的教导,在他,在郭嘉的心里。一直占据着一份重重的位子。
固然,他们分道扬镰,成为战场上的敌人,但是,并不妨碍,三个,人那份充满真挚的感情在其中。
或许,这便是荀彧的魅力,他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就算是年纪比他还大的人在他的面前都理所当然的将他当做忠厚长者,荀攸比荀彧联年纪还大,因为辈分的缘故还是他的子侄,可是,荀攸却依然对这今年轻的堂叔充满了尊敬,不是因为辈分的差距,却是因为气质上的天然。
所以,当荀彧看破卫宁的计划开始。他并没有如同那些人以为的对荀彧充满了愤怒,却反而有那么一丝轻松。
是的,就连卫宁都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场关键大战上,自己被敌人看破了虚实,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或许因为就是荀彧,卫宁才觉得理所当然吧。
他便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