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203章

官居一品-第203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贪污就没罪了么?”嘉靖帝突然作色道:“这么大个国家,让你这个理财高手,理的只剩两万两银子,就凭这一点,现在斩了你也没人叫屈!”

方钝五十多岁,与钱粮打了二十几年,可以说是大明财政方面的权威,听到皇帝这样贬低自己,他当然要据理力争了。便从袖子里拿出一本账册,双手奉上道:“户部正好盘点完了今年的国库收支,已经编造成册,恭请陛下御览。”

嘉靖点点头,黄锦便将那账册转呈上来。嘉靖低头看一眼,只见宝蓝色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嘉靖三十四年总账册”几个工整的楷体字。

他细长的手指封面上无声划了几下,仿佛在考虑要不要打开看一看……这一本烂帐。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嘉靖暗叹一声,还是掀开了第一页,那边的方钝也开腔道:“如陛下所见,嘉靖三十四年,两京一十三省的总税收,折银共为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同时各省年初各项开支预算为两千九百七十五万两,所以解往国库的税银,仅为四百万两。”

“可是各部这年报来的账单,总耗银竟达到一千一百万两之巨,收支两抵一年亏空竟达七百万两之巨!”方钝背有些驼,脸上皱纹也密而深,大半是给这个烂摊子给愁得。

方钝说完靖帝仍然翻阅那本册,待看完最后一页,便很干脆的往地上一丢,便闭上眼睛道:“这些狗屁倒灶过了年再说,先把眼前这关糊弄过去……”看一眼边上侍立的黄锦道:“不是说铜铁局已经把开春的矿银,提前解进京了么?”铜铁局顾名思义是监督国家矿藏生产的部门布全国,且矿监都是太监,隶属于内廷司礼监,所以皇帝才会问黄锦。

黄锦恭声道:“回禀陛天刚送进国库,方大人的收条还在奴婢身上收着呢。”大明朝是没有内帑的,也就是说皇帝的收入也送国库,同样皇帝要花钱,也是直接从国库里拿。

“虽然是寅吃卯粮,但权且救急吧,”嘉靖帝挥挥手道:“方爱卿,把这个钱拿出来吧。”

~~~~~~~~~~~~~~~~~

“回禀陛下,这些钱已经被各部订下了。”无奈道:“所以国库里只剩两万两可以动用了。”

“哪个部手这么快?朕地银子还没捂热乎呢!”嘉靖帝细长地眉毛一阵阵抖动。声音带着火气道:“快说!”

“回陛下,是工部、兵部和吏部。”方钝缓缓道:“工部要了五十万两,兵部要了七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加上原先的存银二十万两。一并拨付了吏部。”

“这么急吼吼地搂钱。都要干什么用?”嘉靖帝语气十分不善道。

“兵部的七十万,是修京师的城门和城墙的,”方钝闷声道:“四座城门,十多里城墙坍塌,其余的地方也要重新加固,他们报上来的是一百万两,最后我给压到七十万两,只等内阁开票便拨款了。”

皇帝不置可否的哼一声道:“那工部呢,又凑什么热闹?”

方钝咽口吐沫,心说:“怎么这么倒霉?哪个部的问题都要找我。”面上还不敢怠慢,赶紧道:“是给陛下修西苑的。”西苑是成祖爷的潜邸,虽然彩头不错,但毕竟是一百五十多年没住人了,嘉靖皇帝住进来之后,每年都花不少钱翻修, 却还是有许多破房子,在这次地震中一晃悠就倒了。

皇帝的眉头微不可察的一皱,沉吟片刻道:“那吏部呢?”

方钝终于松口气,吏部尚书李默在此,自然不用他越粗代庖。李默出列道:“回禀陛下,吏部拖欠京官历年薪俸已达二百万余两,这五十万两只是补上四分之一。”

嘉靖一听,呵,谁都有理,谁都要钱,那怎么办?只能凉拌了。沉默足足半刻钟后,他才轻声道:“光把外城两座门修好了就行,内城墙等来年再说。还有西苑那些破房子也先别修了,光把朕的玉熙宫修好就行了,朕住着不习惯。”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一眼李默道:“至于京官的薪俸么,也不要急在这一时了,发点钱够过年的就行了,等来年咱们喘过气,再好生清偿。”身为大老板,老不给员工发工资,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虽然嘉靖帝已经习惯了。

李默一听皇帝说“只修玉熙宫”,便知道肯定又要克扣薪俸了,腮帮子一阵哆嗦,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好闷声道:“不知陛下能给多少?”

“五万两,你看怎样?”嘉靖帝心虚笑道,见李默的脸都绿了,便又加上五万两道:“十万两,总可以了吧?过年足够了,不能再多了。”

李默郁闷道:“原先是勉强够的,但大灾之后,物价势必飞涨,恐怕这点钱,只够同僚们过年吃素馅饺子的。”

见他话头松动,嘉靖帝呵呵笑道:“国难期间,一切从简,这个道理你跟他们讲清楚,如果有人不接受,你让他们来找朕。”“……朕会板子招待的。”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是不会说出口的。

“臣……遵旨。”考虑到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还需要陛下的鼎力支持,所以李默决定答应下来……尽管会被同僚们骂的满头包,但严阁老的经历已经提醒了他,陛下好才是真的好,其余都是浮云,所以他不怕被同僚骂。

~~~~~~~~~~~~~~~~~~~~

“这样户部能拿:多少钱来?”嘉靖帝问道。

方钝沉吟道:“若是只修外墙,四十万两足矣,可省三十万两;若是只修玉熙宫,十五万两足矣,可省十五万两;再加上四十万两的薪俸钱,可拿出八十五万两,哦,加上余银是八十七万两。”

“勉强可以应付一阵了吧?”嘉靖帝问道。

“陛下仁慈,”一直在入定的严阁老,终于开腔道:“这笔款项,足够四十万人越冬了。”

“但是还不够!”李默插道:“根据嘉靖二十七年的经验,朝廷至少得做好解决一百万灾民的准备……而且如果受灾面积翻倍,这个数字一样要翻倍,不然会形成流民的!”

“嗯,”嘉靖点点头,这道理他当知道,目光扫过众卿,缓缓道:“命令官绅富民,捐资助赈吧。”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现在火烧眉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严嵩看一眼李本,李阁老只好轻声道;“请问陛下,官员们可否排除在外,朝廷还欠他们的俸呢,不太好再让人家掏钱了吧?”

“欠俸是欠俸,但不代表家里穷。”嘉靖帝冷笑道:“就拿你们几个来说。自被任用以来,家计颇已饶裕,别以为朕不知道!”

几人赶紧跪下,表示自己奉公守法,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虽然鬼都不信,但不这样才会见鬼呢。

“朕没有说要查你们!”嘉靖面上带着淡淡嘲讽道:“朕只是拿你们做个比喻……事实上像朕所说的,在京官中大有人在,但这并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这些人,全无为国报效之心,平时贪酷,习以为常,到了这时候若还是“一毛不拔 ,不加省改”,一经查出,追究到底,决不饶恕!”

这显然是让那些大官们破财消灾啊!

~~~~~~~~~~~~~~~~~

但大部分官员还是没有油水,靠死薪水吃饭的,拿不出钱来怎么办?这好办,皇帝要他们的钱,而要用他们来平息上天的愤怒。

把赈灾的问题说完了,嘉靖帝的目光投向远方,悠悠道:“还是那句话,赈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的话,就会三天两头,没完没了的赈!只有改正错误,祈求上天原谅,才能将祸事消于无形……今年新年不做任何庆祝,朕从小年到十五,都在静室自省,你们虽然要忙着赈灾,但也不要在这件事上偷懒。”

“臣等自省。”众臣工齐声道。

嘉靖帝点点头,看向李默道:“至于李尚书,你就不要参与赈灾了,你把本职任务做好就成。”说着狭长的双目眯起来道:“知道是什么吗?”

“明年二月是丙辰京察。”李默杀气四溢道:“臣一定利用这个机会,将京官好好审查一遍,决不让任何一个虫再留在朝廷中了,请陛下放心。”

“很好。”嘉靖帝疲惫的挥挥手道:“朕允许你便宜行事,都下去吧。”

第五卷 京华烟云雪满天 第三零五章 正阳门

嘉靖三十五年正月,是一个寒冷无比的冬天。

从小年前后开始,一群群携家带口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

这些人大都操着关中口音,也有不少像是直隶、山东、河南一带的,他们披着褴褛的棉祅,腰间勒根草绳,用扁担挑着瑟瑟发抖的孩子,和又黑又破的被子,或是沿街乞讨,或是四处寻找施粥的地方,艰难而又卑微的想要活下去。

起先京城的老百姓还觉着这些人挺可怜,任由其在店铺屋下,胡同里头住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民人数竟然呈爆炸性增长,过完年没几天,竟然涌进来十几万之多,而且还有继续猛增的趋势,各种治安事件自然也跟着同步增长。

焦头烂额的顺天府尹一看,心说这样下去不行啊,便上奏皇帝,请求驱逐灾民,但嘉靖帝正在跟老天爷赔罪呢,岂能答应这种事情?可混着住也确实不是办法,严阁老便出个主意道:“把灾民全部迁到外城去,不许其进入内城。”

皇帝觉着不错,命顺天府照此执行,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外城安置……大明朝的北京城原先是没有外城的,京城九门就是外城门了,但日久天长,人口渐多,京郊也繁华起来了……更确切的说,是南郊,有了很多的住家商铺,逐渐发展成规模,甚至皇家祭祀的天坛和先农坛也建在此处。

繁华的同时,隐患伴随而生,要知道北京城极其靠近蒙古草原,乃是遏其南下的咽喉之地,成祖皇帝迁都于此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国初压着蒙古打,倒没什么问题,但后来国力衰落,多次被鞑靼瓦剌兵临城下,没有城墙保护的京郊地带,每次都会被蹂躏的死去活来。

遂有官员建在京城外围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前几年才开工,最先建的便是正阳门外的南郊外城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这倒也不能怨朝廷没有及早筹措,谁能料到朝廷的赋税重地,惨遭倭寇蹂躏呢?

无奈之中,嘉靖帝派严阁老去想法。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严阁老还算不上巧妇,这不是明摆着难为人么?左思右想之下终于憋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

于是乎本设计图地“回”字形北京城。便成了现在地“凸”字形。

这段南外墙于去年夏天基竣工总长二十八里。开有七座城门。正门命“永定门”。其余也尽是“左安”、“右安”、“永宁”之类地名字。一看就是爱好和平的严阁老给起地。

孰料建成没有半年,腊月里大地震。便这段城墙震坏了十余里,城门也倒了几处。其损毁程度,比内城那一百五十多年地老城墙严重多了。

但作为进出京城主要通道地永定门,毫发无伤。

~~~~~~~~~~~~~~~~~~~

现在沈默就站在这座近十丈高地灰砖绿瓦剪边顶,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式城门楼外,望着两边龟裂明显的簇新城墙,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倒是朱十三气得不行,跑到城下捡起一块断落的城砖,拿过来用力一掰,竟然一断两截,义愤填膺道:“这是城砖吗?这比咱们在山东吃的杠子头火烧都不如!我操他妈的严世蕃,还有他不敢贪的钱吗?”

沈默看那城墙下巡逻的兵丁,已经探头探脑瞧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