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无声-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小溪一愣,扬扬眉毛,意思是“你怎么知道?”
卓帆盯着前面的路,“我其实刚从你们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出来,我们集团在你们学校有一个捐资的项目。”
安小溪突然恍然大悟似的,“啊,你是卓氏集团的人。我真傻,早就该知道的。”卓帆笑着说,“你不是傻,你是根本就没想。”这个倒是实在话,除了自己那点事,安小溪其实很少关心身边发生了什么,更何况是这么一个萍水相逢的人。
卓帆说,“你饿不饿?”安小溪摇摇头,才十一点,饿什么?卓帆说,“那一会儿我先回机构,跟他们交待点事,大概午后,我们再去吃饭。”安小溪心里嘀咕,“又让我请你啊……”卓帆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安小溪的表情,这女孩的腮帮子微微鼓起,就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了,于是笑着说,“放心,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上次你请了我,这次我请你。”他这么一说,安小溪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她岔开话题,“你怎么知道我是数理力学系的?”卓帆说,“刚才我在你们校长办公室,他们给我看了一份上学年获得校优秀奖学金的名单,你是二奖,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叫你请我吃饭的……”他又绕到吃饭上了,安小溪好笑地回答,“我看好像不请是不行的了。”卓帆回答,“那就留到下次吧。”
安小溪叨咕了两声,“卓氏集团?那老校友卓青云……”。“是我爸爸!”听卓帆这么一说,安小溪突然臊得满脸通红,她突然想到放假前那个该死的文化部的活动,这回丢人丢大了,唉,希望他没有认出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小溪赶紧说,“难怪你住得起滨湖小区。”卓帆听了这话,从鼻子眼里笑了一声。安小溪回头看着他,“怎么了。”
卓帆一边开车,一边回答,“其实吧,所有人都觉得我是卓家的三少爷,有现成的家族企业,应该是万事无忧了。不过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他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安小溪,这次小姑娘的嘴角微微瘪着,露出一副很不屑的神态。于是他接着说,“你不用这个表情,我知道你想什么,你都不用说出来,我活了快三十年,你想的那些话,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哦?安小溪开始对身边这个人有点兴趣了,他是学心理学的吗,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于是,带着一丝挑衅的口吻,安小溪问,“那你倒是说说看,我在想什么?”
卓帆说,“你们这些富家子弟,纯属吃饱了没事干,为赋新词强说愁,可对?”安小溪用了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咄咄逼人的口气反问了一句,“那到底是不是呢?”说这话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直盯着卓帆。她才发现,这个人有一个很好看的侧面,鼻子很高,轮廓分明。卓帆沉默了一会儿,才发话,“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很不解,他们问我,你到底想要什么。我父亲希望我正式进入他的集团管理生意,事实上我俩个哥哥都在打理。但是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其实我并不喜欢商场上的应酬和算计。”
安小溪带着点讽刺地说,“那是因为你什么都不缺,所以你不稀罕。”到了一个交通路口,眼前红灯亮了,卓帆停下车来等红灯。听了这话,他很认真地说,“我也不否认有这种可能,所以进父亲的机构工作以来,我都提醒自己,既然要做事,就认认真真做好,不要当一个纨绔子弟。但是,这些真是我想要的吗?我的父亲和哥哥都盼望我能独当一面,把家族生意做好做大,其实,我只想当一个普通员工。我的哥哥们每天东奔西走,穿梭于港省两地,他们陪伴嫂子和孩子的时间其实很有限。而我没什么大志,我只想,劳动,挣一口饭吃,养活我的妻儿就行了,然后和他们厮守在一起。最好,离父母不远,可以时刻去看望他们,和他们讲讲吃喝,养生,孩子,花鸟,而不是满口的生意,生意。但是,这种单调的生活,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想亲自给我选择一门亲事,一个门当户对的太太,做我的左右手,贤内助,让我在所谓的事业上更进一步。不过,现在这是我唯一能反抗的事情了,呵呵。”绿灯亮了,卓帆一踩油门,车开动了。
“反抗?什么?”安小溪好像没听明白。卓帆解释,“我想,现在我不能选择我的生活道路,但至少我可以选择我的生活伴侣,反抗包办婚姻,哈哈!”安小溪也笑了,“你爸爸,会像电视里那样,逼你娶一个富家小姐吗?”卓帆说,“我爸爸不会,我爸爸虽然满心希望我娶一个他指定的小姐,但是他不会逼我,总得来说,我爸爸是个好父亲,我不开心的事,他会劝我去做,但不会逼我去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能安安稳稳留在他的机构里,因为,这也算我的一种妥协吧。好在我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是起码做事还算认真,对得起我爸爸开的这份工资,哈哈!”安小溪感觉,这个人挺有趣的,虽然接触得不多,但是很亲切很坦荡。
卓帆把车子拐了一个弯,问,“安小溪,你好像说自己是本地人,为什么暑假不回家,要在外面租房子住,你不回家看父母吗?”卓帆这句平常的问话,好像一记重锤,落在安小溪心上,她半天都没有回答。卓帆等了一会儿没动静,又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只见安小溪眼圈好像红了,眼睛亮闪闪地盯着前方,喉头发紧,倒好像在忍住什么似的。他不由一愣,心想自己难道是说错话了?过了半晌,安小溪才勉强从嘴里挤出一句话,“我没有家,我没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多少次安小溪都能想起那个模糊的场景,爸爸把她抛得高高的,她在快乐和惶恐中尖声叫着,妈妈则在旁边一边择菜一边微笑地看着他们爷儿俩。但是,他们的容貌,小溪已经很模糊了,甚至越是追想就越是模糊。在那个惊人的化工厂爆炸后,她的印象就是医院,死寂死寂的一片惨白。邻居们都哭了,她没有哭,她只是把手紧紧地攥着奶奶的衣角,恐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有温热的带着同情的手指滑过她的额头,她厌恶这种同情,因为这不是妈妈的。在被接到奶奶家的头三个月里,她不说话,也不笑。慢慢的,在奶奶的爱抚下,心上的伤疤渐渐恢复了,她成了左邻右舍的孤儿。奶奶时常念叨,这个世界好人多,要记住这些好心的人。但是小溪很抵触,很怕,因为,邻居的一次关怀,就意味着她又一次想起医院的惨白。
上学这么多年,每次填写家庭成员,她都在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中填“祖母”……她只有祖母。但是,当她接到邻居的电话,赶到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时候,奶奶慈祥的笑容,已经永远地定格了。多少次她故意回避这些镜头,她不愿意去看望那些热心的老邻居,她怕她们提起奶奶,唏嘘她可怜的身世。她只有认真地学习、读书、锻炼身体、看闲书来刻意地充实自己。她怕,下一次再填写家庭成员的时候,她便无人可写了。
回答了卓帆的这句话,她把牙咬得紧紧的,好像一松劲,眼泪就会不听使唤,她已经,很多年没在外人面前哭过了。即使是在奶奶的葬礼上,她也没当着邻居和亲戚们的面,掉一滴眼泪。这么多年,她习惯了回避自己的身世,也习惯了同学们的刻意回避,毕竟除了同班同学,她交往的朋友并不多。
这个回答的确是出乎卓帆的意料,他甚至不敢回头看安小溪的脸,只是从后视镜偷偷地瞄了几眼。当他看到安小溪的脸绷得紧紧的时候,不由伸手拍拍安小溪的小臂,表示安慰。没想到,这个发自这个几乎完全陌生的人内心的安慰,终于让安小溪没能忍住,眼泪,痛快地流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餐厅
卓帆从车头的纸巾盒里抽出一张纸巾,轻轻地放到安小溪手边。安小溪好像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抽泣得整个人都颤抖起来。卓帆真是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掉,要死不死的,问这个问题干吗?还好,几分钟后,安小溪似乎慢慢平静下来,用纸巾擦了擦眼泪和鼻涕。她也有点不好意思,不敢回头看卓帆。
卓帆将车驶入一条街道,缓缓地停在路边,他说,“安小溪,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好吗?我带你去公司不是很方便,最多二十分钟吧,二十分钟后我们在这里见。”安小溪点点头,她也需要一个人呆着平静一下情绪。车停下来,她拉开车门钻了出去。卓帆继续向前开,从倒后镜看到那个纤弱的身影,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这条路的尽头就是机构办公的写字楼,卓帆把车子驶入停车场。径直走入写字楼,电梯上第十八层。
老崔迎面过来,“卓先生,你回来了。我们已经收到钱江大学的邮件了。”卓帆点点头,“是吗,那还需要我们几个开个会落实一下吗?”老崔说,“看来是不需要了,刚才我也已经给卓老先生打过电话,老先生表示日程安排没有问题。”卓帆再一次点头,“那很好,老崔,你和全叔把钱大发过来的帐目表重新核对一下。我下午有急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现在要出去一趟,你们如果有问题,打我手机。”老崔有点奇怪,差点脱口问,“什么事?”但是收住了。他知道卓帆做事一向有分寸,虽然这种上班时间不说明什么事情就往外跑的情况还是第一次,不过他相信以卓帆的性格,不会乱来的。所以他没有多问,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
卓帆进办公室亲自看了一遍钱江大学的邮件,已经被打印出来放在他的大办公桌上。看完没有发现什么漏洞,就签上名字,让送到全叔那里核查。本来,他是想在办公室里换上便装再出去的,但是又怕老崔起疑心,所以犹豫了一下,没有换装,拿上车钥匙又出去了。其实他不想开车去,但是想想要是被谁看到车子还在停车场,那肯定会多嘴问一番,于是他又沿着原路开了回去。就在安小溪下车的那个地方,这姑娘还老老实实地在路边站着那,也不知道过马路等。卓帆暗自好笑,只好开到前面的路口,左拐回来。
待再把安小溪载上车,卓帆仔细地看了一下她的脸,除了眼睛还有点红,整个人似乎已经平静下来了。她看卓帆那么打量自己,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好在卓帆没有再追问什么,只是说,“今天天阴那,刚才在路边不热吧?”安小溪摇头,“还好。”卓帆把油门加大,车子很快就离开了市区。这一路,两人都没有闲聊,一个专心开车,一个专心看路。偶尔开车的那个从后视镜瞅瞅看路的那个。
汽车驶离闹市区,卓帆把车窗摇开了一点,外面的空气感觉很新鲜,虽然是正午。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钱江大桥了,江面上烟波浩淼,非常壮观。卓帆问,“听说每年中秋节前后,钱江都有观潮,你看过吗?”安小溪说,“和同学来过。”
“感觉怎么样?”
“无法形容,非常非常壮观,虽然站得很远,但是会浑身颤抖,和它比起来,人太渺小了。”
卓帆把着方向盘,哦了一声,“听我父亲说,他那个年代,还有人在江上弄潮,现在还有吗?”
“还有的!”
“我爸爸经常念一句古诗,我可是记不得了,惭愧得很,在香港,接受的大多是英文教育,国文方面就差很多了。幸好父母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