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华-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都会议桌正中坐下,吴采环视了一下左右,简洁的开场道:“今天是我们南方各省的大日子!我们正准备作为一个整体联合起来。现在全国风云激荡,而南方却在欣欣向荣。北方现在地中央政府,已经可以认为他们的过渡使命行将结束。大选在即…………这个时候南方为国家统一,协商解决国事做一表率,是我们司令的英明决定!”
吴采在上面说得认真,底下地人什么神色都有。李烈钧也无意识的在手中摆弄着茶杯。心里只是冷笑:“国家统一?协商解决国事?无非就是想先在政治上面压服南方各省,然后再予取予求罢了。口不应心,莫过于此了…………只是在场这么多省份代表,谁又没有自己的算盘?这么着急的展示自己的力量,想制压南方,只怕你欲速则不达啊…………”
最后吴采才做了总结:“…………今天是第一次预备会议,议程就是先由李厅长向各省代表汇报江北推行自治政策的成绩,在座各省代表都是赞同地方联省自治的,不然也不会出席这次会议。江北作为地方自治政策推行的先行,有责任贡献自己一点经验和心得,相信将来在各省,只会比江北做得更好!”
他微微抬手,李章云矜持的站了起来点了点头。这个岁数不大,满身洋派的中年人,觉得这个时候就已经是他人生的高峰之一了。而且面前还有着无限的可能,作为一个商人,能走到这么一步,还能有什么抱怨?
“江北地方自治,原则即为以地方财力,行地方之事。规根结底,为一财政问题…………”
李章云抑扬顿挫的开始了自己的报告,他的报告和他平素做事风格一样,简单而毫不含糊。报告很长,先是地方自治政策地总纲。然后分项介绍财政、治安、司法、教育、实业等等项目。一开始代表们听得心不在焉,心里面想的都是自己代表的省份和江北将讨价还价的问题。听到后来却是认真了起来,这一份报告涵盖的内容,和所代表地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江北地方自治以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不再设立前清时复杂的省道府州县的各级地方机构。大量的减少了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现在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在各省有江北巡阅使署的行政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和督导,未来有以省为单位的地方自治最高机构产生。除了军事权力牢牢的集中在江北巡阅使署之外,其他的权力都打量下放给地方。行政费用开支减低到了惊人低的地步。财政上面除了江北军军事费用这个大宗支出语焉不详之外,其他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行政费用支出还有大量地节余。
治安现在由各地驻军维持,将来毫无疑问地将治安权限交给地方。至于教育,因为地方财力有限,高一级的省级地方自治机构暂时还没有成立。现在由江北巡阅使署指拨盐税和统税的一部分作为恒定教育经费。计划覆盖全江北省份分数年完成五年义务制教育建设。并相应设立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体系。江北四省本来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其他原有中级和高等学府也得到了政府的拨款支持。在教育费用上面的投入,至少从纸面上面来看。超过了其他行政费用地投入。这些代表们从来没有发现。被他们看作是穷兵黩武的雨辰,居然这么重视教育!
至于实业,由于江北采取了免除厘金,只在四省范围内征收统一统税的原则。其他工商杂捐也在厉行禁止当中。这个对地方工商业发展也有着相当大的好处。虽然一时还没有太大的效果产生,但是发展势头是明显的。中国人作为最有商业天赋之一的民族,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发展起来。虽然免除了许多工商杂捐。但是大量增加地工商业单位在1912年带来工商业税收还是超过了1910年江苏和安徽两省当时的工商业税收。而江北巡阅使署也投资建设了马鞍山制造厂,马鞍山钢厂、江北化工厂等等重工业基地,虽然一时规模还不大。但绝对是民元以来地方主持的唯一重工业建设。地方上外国投资也有相当地涌入,尤其以美国资本占据大宗。集中在轻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等方面。这方面工作,是和李章云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至于司法,江北地区新的临时民法已经颁布,工商法规也在紧密制定当中。各县已经先后建立了县地方法院………………
林林种种的事实和数字罗列下来。也许各省代表还一时不能理解这背后的含义。不过都让他们觉得惊讶的事情是。雨辰除了建军打仗,和北方明争暗斗之外,在地方建设上面做了那么多。那么大的事情!特别是1913年度,江北四省预计岁入将达到142000万元,相比他们不多的行政费用支出,他的财力在南方北方乱成一团的局面下,绝对是最雄厚的。这还是在减免了大量的税收情况之下!
江北四省,现在真的成了一种非常新鲜,而又非常恐怖的存在。当这个报告作为这次大会的公开文件发行出去之后,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虽然还有很多人怀疑,但是雨辰个人,他在中国的地位又进一步被抬高了。这个人除了建军打仗,耍政治手腕相当有一套之外,看来也是能实实在在建设国家的。和他的军事战绩相辅相成,至少在舆论上,渐渐的都有了一点天命所归的感觉。
其中苦乐,只有雨辰自己知道。到这个世界一年多以来,他就没有每天睡过超过五个小时的觉。他一直相信中国人能自己搞好建设。只要没那么多人指手画脚在上面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一个军人不许干政,一个大量的取消行政机构和官员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民间自己发展的干扰。他用自己的强势最强硬地推行着自己的政策,军书旁午之余要进行着多少的工作。果然理智而稳定的政策,精心物色的人才。加上地方自己地建设意愿。江北在短短的一年里,初步结束了光复以来的混乱局面,并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而这个时候的其他省份,还深为财政窘迫,军人横行。内政军事乱作一团而深自苦恼呢。
绥远的冬季是最肃杀的季节,万物凋零,从北方吹来的朔风在空中啸啸作响。这种天气,很适合何燧现在的心境。
他戴着皮帽子,穿着整洁的军装,默默地站在原来是安蒙军留守处地绥远梁山。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当初那场最后的爆炸形成的巨大坑洞无声的对着天空。身后随行的安蒙军大小军官们也都站得笔直,还有两队士兵执枪在他身后整齐排成了两列。周围散乱的站着十几个面色尴尬的北洋陪同军官。
就是为了这声爆炸,早就互相箭在弦上地南北双方二十多万大军在长江中游打了个尸山血海。最后那些戴着皮帽子人的军队胜利了。而北洋遭遇了丢脸的惨败。北洋十年来的军事威慑力已经荡然无存。
何燧身边的李睿走上前去,将一面伪蒙古国的日月星旗交到了何燧的手上。何燧默默地立正。朝孙裳殉职的地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将那面旗帜轻蔑地扔在了地上。两队士兵举枪向天,枪声在塞外高远的天空中回荡。
陪同的北洋军官们也都严肃了容色,这是一支转战了几千里,在重重困难当中依然光复库伦,并几乎消灭了全部乌泰部匪徒的铁军!在这一刻,他们似乎也明白了一点这支铁军的力量源泉。民族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
听着枪声的余音渐渐消失。何燧低声的道:“老伙计,你就在这里安息吧。相信你的英魂,将永镇祖国的北疆,没有死在大草原上,想必你也很惋惜啊…………无论如何,安蒙军将因为有你这样的人而永远存在!并永远只为我们这个民族而战斗!”
他一个转身,大步的就朝外走了出去。被塞外风霜雕刻得更加坚硬得脸绷得紧紧的。二十六岁的他,这个时候当真是刚毅无限。
几个北洋军官迎接了上来,当先一个人也尊敬的朝何燧敬礼:“何司令。我们张都统说没脸见您。他说了,以后谁命令他朝安蒙军开枪,他就毙了那家伙。安蒙军进驻绥远的营房我们都腾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慰劳大家的,只能祝贵部回江北的路上一路顺风。张都统还说了,贵部留驻库伦的那团弟兄,我们一定会全力照顾,不会让他们吃亏的。”
何燧点点头,被身边的人簇拥着走出去了。当他率领安蒙军主力在贝子庙击溃乌泰部主力后。他就率部进驻贝子庙,整修工事,先准备固守。他相信司令一定会想尽办法接应自己的部队出去。虽然和后方断了联系,但看到绥远那边的北洋军也有逼近的迹象。他相信这个时候在内地,说不定早就打成一团了!
热河那边果然派来了代表,说日本南满地方派出部队欢迎安蒙军进驻热河一带,可以保护安蒙军,维持中立,并告诉他们在湖北前线,内战打得是如火如荼。现在满蒙局势也因为南北内战而不稳定。日本为保护日侨计,可以和安蒙军这支民族武力共同维护热河南满一带的满蒙治安。随行还送来了二十五万日元的日本正金银行的支票。何燧一时搞不清楚这个来意。底下的军官也颇有赞同先到热河,接受日本维持的意思,认为这个局面,依托热河,联络南满是最好的自保办法,同时还能策应库伦。直到陈思费尽千辛万苦才传来密信。告诉他日本就是想借安蒙军这块招牌,有出兵全南满和热河的意思。先说是维持治安,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他就决定宁愿在贝子庙战死,也不会出热河。
但是过了十来天,慢慢逼近贝子庙的北洋军又撤回绥远了。何燧虽然知道张绍曾不愿意和自己打仗,但是也不用往回撤啊!接着就是张绍曾转来的司令电文,湖北内战已经结束。安蒙军事件留待日后政治解决。作为他准备释放的第3师和第3混成旅还有不少北洋高级军官的交换。安蒙军将凯旋江北。接着又是袁世凯的追认嘉奖令,绝口不提曾经发生过的绥远事件。而煞有介事的夸奖安蒙军克复库伦,结束外蒙伪政权的英雄事迹。给他晋级上将,加勋三位。
安蒙军将沿着京绥线先返回北京,然后沿着津浦路回徐州。安蒙军几千为国远征的江东子弟,终于可以回家了。
等他到了绥远,张绍曾虽然避不见面,但是他也终于和徐州建立了电报联系。先是从吴采那里了解了这次内战的全部情况。南北两军展开全力厮杀。自己的好友陈山河从河南的大迂回包抄,最后在湖北歼灭北军二十个团左右,取得了空前大胜利。现在江西、湖北两省已经落入江北囊中,河南的豫南部分,也是自己原来带的老部队安徽陆军第一师进驻了。他们的司令为安蒙军事宜开战,而且大获全胜。
而雨辰给他的电报很简单,就八个字“江北骄傲,欢迎回家。”
接下来何燧见的客人可真不少,有北京过来和他联络返防事宜的。有绥远地方各界代表送旗送匾,更可笑的还是居然来了个山西代表,见面就送了一张三十万元的支票款子。满口的还是道歉对不起的意思,说阎都督有暇一定会去江北和雨司令请罪。搞得何燧不知道司令又在山西玩什么花样了。
直到这个时候,何燧才有空来拜祭自己的老伙计孙裳。当年两个人一个锅里搅马勺,一起为稳定安徽局势殚精竭虑,在远征蒙古的时候他又照料后方,源源接济,最后壮烈成仁之前,还给他留下了贝子庙这个稳固的基地。不来看看他,将伪蒙古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