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轩辕-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忠勇明军将是,几次请求出战,可都被周延儒驳回。他又一连给崇祯上了几封奏章,一会前日取得了某某大捷,一会今天杀了多少多少金虏……
接到连连捷报的崇祯自然喜不自禁,对周延儒嘉勉有余,又加他为少保,改武英殿大学士。
可是公道自在人心,很快,锦衣卫指挥骆养性的密折就送到了崇祯的手中,密折中详细说明了周延儒到达通州后所作所为。又言明诸镇人马,只有吴三桂和马科敢战,浴血搏杀数日,给予了清军极大的斩杀。
这才知道事情真相的崇祯,心里又是愤怒又是伤心,大明成为这样,都是底下那批大臣做出来的好事,一个个不考虑着如何杀敌报国,却只想着怎样欺瞒皇帝……
崇祯立刻撤掉了周延儒的一切职务,并做出了将其流放戍边的惩罚,通州之兵全部交由吴三桂统一指挥。那周延儒狡猾,一被罢官流放,立即准备收拾行装,准备开溜到江南,想来在那有着朱斌的保护崇祯也对他无可奈何。
可谁想到军中将士对他痛恨不已,骆养性带着百余名士兵严密监视着他,使得一心要跑的周延儒寸步也不能行……
就在这个时候,第二道圣旨又到了,崇祯显然对周延儒痛恨到了极点,圣旨中命令周延儒自尽……
周延儒心中一片死灰,自己堂堂大明首辅,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可是这一切,他又能够怪谁,只是咎由自取而已……
换了主帅的明军,士气大增,在吴三桂的指挥下,一连对清兵发动了几次攻击,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效果,但气势上却让阿巴泰感到了一些隐隐的担忧。
终于,在明军的连番冲击下,阿巴泰开始感觉到并不能再在这里长久地呆下去了,他当机立断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看着一片欢呼的明军将士,吴三桂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的确,这次是胜了,可像周延儒这样的人依然会出现,这大明的王朝还能延续下去吗?
第238章 枕戈待旦
大明崇祯十六年,江南。
这时的忠勇武英王朱斌,手握江南、台湾、澳门三地,拥兵十二万八千人,战将如云,已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支,也是最有实力的一支军队。
朱斌和他的江南军,就如同一只盘踞在深山里的猛虎,一直在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到来,等待着捕食的最佳时机。无论天下风云如何变幻,他们都没有发出一点的声息。
不过在与南京保国公,福建郑芝龙,边关吴三桂和四川秦良玉的这一条战略同盟上,却出现了一点问题。当初贼攻襄阳,秦良玉独子马祥麟先前被明廷征调到湖广御敌,战死于襄阳。
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见儿子绝笔血书,秦良玉泪下如雨,心如刀割,但她乃大义妇人,提笔在信纸上写道:“好!好!真吾儿!”
秦良玉年已古稀,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因此四川这一环节便彻底断开。朱斌几次遣人,想把一家大小几乎死绝的秦良玉接到江南,但秦良玉次次都拒绝了这份好意。在给朱斌的回信上,秦良玉说道:
“我本一土司婆娘,蒙圣上宠爱,得任总兵一职,现在国家危亡到了这个样子,我怎么可以扔下自己管辖的范围,而跑到江南去享受清福?秦马两家满门忠烈,切不可因为我这个老妇人而坏了名节。你不需以我为忧,等我死后,请你有机会的话把我好好安葬,那我这个当姐姐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握着这封信的朱斌叹息不止,他知道此刻的秦良玉死意已决,没有任何人可以劝动他了……
从松锦决战,李自成在河南战场如秋风扫落叶,狂卷河南大地后,朱斌就一直在等待着召唤,等待这朝廷和崇祯的召唤,他不是为了崇祯去打仗,而是为了整个大明的江山去战斗……可惜的是,这样的机会他一直没有等到……
而朱斌心里最担心的,还是吴三桂镇守的宁远,这是大明绝对不容有失的门户之地!
松山决战,皇太极挥师八旗劲旅,以摧枯拉朽之力,大败明军十三万,连夺松山、锦州、杏山、塔山四城。城头上原插明将的帅字旗,已被色彩鲜艳的“八旗”所取代。
在城外,大道上,清巡逻、侦探、信使等骑兵,往来奔驰,马项下的铁铃声时远时近,铁蹄荡起的尘埃,如阵阵迷雾,时散时聚……
早年,明统帅孙承宗等人精心布置,坚持二十余年的宁锦防线,以失锦州四城而告瓦解,作为这条防线的中枢一环,已不复存在,它孤零零地处于强大的清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离宁远最近的塔山,相距不过百里,骑兵仅数小时可达。清军进攻宁远,随时都会发生。清军占领锦州四城,对明军已无所顾忌,他们不但来往于四城之间,而且可以沿着大道,越宁远城而西,直抵山海关前窥视。
在山海关与宁远之间,明还据有中后所、中前所、前屯卫三城,城小,兵力单薄,已成惊弓之鸟,自顾不暇,对宁远已无力护卫。显然,实际上宁远已成了一座孤城。而清兵有锦州四城为根据地,进攻宁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有利,宁远已处于清军的控制之下。
松山决战结束后,无疑问宁远已成了清军下次进攻和夺取的主要目标。虽然现在没有见清军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迹象。辽西走廊暂时呈现出沉寂的状态,但这种一时的沉寂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战斗。
吴三桂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他身处孤危之地,仍然坚守着。而朝廷全力加强宁远的防御能力,又使他增强了坚守的信心。当松山城破两个月后,崇祯立即任命原兵部左侍郎范志完为督师,总督辽东宁锦军务兼巡抚,赶往宁远,整顿败卒,收拾残局,稳住阵脚。
崇祯又拨出内帑十二万,户部发折色银三十万,再调天津漕米,陆续运至宁远。崇祯指示将这些钱粮酌量分贮各城,一定要处处有备,庶保无虞。而四城原存贮的粮食,一大半给吴三桂,如吴三桂招募新兵,即准按户给食。
在很短时间内,宁远集兵三万余人,军需已足,防御能力大大增强。崇祯意识到守住宁远的重要性,凡有吴三桂所请,无不允准!
他把吴三桂视为辽西安危的保障,专责其抵御清兵。因此,尽管李自成、张献忠的贼军步步逼近,大明政权危机日益加深,崇祯宁可调白广恩等辽将进关增援,也不让吴三桂离宁远一步。而吴三桂也在专心守御,不断加强宁远的战备。
反观满清一方,皇太极身体不好,不断发病,特别是他的爱妃宸妃刚刚去世,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也减弱了他在军事上大举进取的锐气。因此,宁远居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进攻。
但这一切却并不是朱斌所顾虑的,若是合关宁军与江南军之力,可以确保宁愿无碍,甚至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对松锦等四城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以重新收复这些失地。
真正让朱斌忧心的,是吴三桂那让人难以捉摸的性格,他未来究竟会不会投降满清。为此,他曾连续给吴三桂去信,言明若朝廷万一出了什么状况,江南将永远是其最可靠,最坚实的靠山。在吴三桂的回信中,他慨然对朱斌说道:
“吴三桂乃圣上倚重之臣,生是大明之人,死是大明之鬼,若朝廷有失,三桂将决死疆场,决不苟且偷生,决不做洪承畴、祖大寿之流……”
吴三桂的信让朱斌稍稍觉得安心了些,这时,他看到陈圆圆走了过来,手上抱着个孩子,那是朱斌的小妾米小脂在去年为他生下的儿子,朱斌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名字叫“朱顺煜”。
这朱顺煜和陈圆圆也是有缘,哭了闹了,只要陈圆圆一抱他,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到了后来,连米小脂这个正宗的娘都没有朱顺煜和陈圆圆亲……
“怎么,又在操心着国事了?”抱着朱顺煜,陈圆圆轻声问道。
顺手抱过了儿子,看到小家伙两颗乌溜溜的大眼睛,朱斌觉得心情好了不少,点了点头:“国家危难于此,可我却帮不上忙,咱们现在抱着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可一旦等闯贼打进了北京,等鞑子打进了关内,这江山便不再姓汉了……”
陈圆圆有些奇怪:“这江山不是应该姓朱吗?”
朱斌笑了一下:“这江山是不是朱家人来坐,并不重要,不管换了哪个人当皇帝,都一定要姓汉,大汉之汉……”
陈圆圆似懂非懂,皇帝明明就应该姓朱,又怎么会姓汉。不过自己男人的话,就一定不会有错,因为在他眼里,这位王爷就是一位大英雄,大豪杰……
正说着,黄溪走了进来,陈圆圆乖巧地接过朱顺煜走到了后院,那黄溪进来便说道:“李自成气候已成,并且在上月自称为‘新顺王’……从我们探子那得到的情报,他已听从顾君恩的计策,制定了先取关中,建国立业,然后旁掠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最终占领京师灭亡朝廷的战略……”
原来,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被部下推举为“奉天倡义大元帅”,以襄阳府为襄京,开始建立政权。官制多由牛金星制定,武官有权将军、制将军、威武将军、果毅将军等,分为五营二十二将。
文官有上相、左辅、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从事等官。
文官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来仪为右弼。武将田见秀、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贺锦、刘希尧为制将军。李自成命高一功、冯雄守襄阳,任继光守荆州,蔺养成、牛万才守夷陵,王文曜守沣州,白旺守安陆,萧云林守荆门,谢应龙守汉川,周凤梧守禹州。李自成的襄京政权控制了河南、湖广和江北部分地区。
李自成在襄阳时,为了统一事权,先后杀掉了曹操、革里眼、左金王、袁时中、乱世王等不属于自己系统的义军首领,剥夺了老回回的兵权。而他们的被杀,使李自成丧失了能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并且使军心涣散。只是李自成此时正处在鼎盛时期,其影响没有显露出来。
“终于称王了吗?”朱斌冷笑了一声:“那么他们想要进攻北京,享受一下当皇帝的乐趣了吧……十余年的兄弟阋墙之战,杀红了眼的双方,他们忘记了身边还有更可怕的敌人,正在那虎视眈眈地窥视中原!”
黄溪知道朱斌嘴里说的更可怕的敌人就是满清,他沉默了一会,说道:“还有一事,就是当年的军粮被劫,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查出那么内奸是谁,甚至所有人的嫌疑都被排除了,我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的防范,最近军粮被劫得少了,可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内奸,迟早都会出事的,请恕属下无能……”
“不碍事。”朱斌叹息了一声:“他早晚都会自己跳出来的,临江,帮我召集江南省文武官员来杭州,此令十万火急!”
武英王的命令,让江南省的所有高级官员都聚集在了杭州,看着这些忠诚无比的部下,朱斌缓缓地说道:
“目前的局势我想你们也都知道了,外有满清鞑子,内有庞大流寇,内外夹攻之下,我大明朝廷岌岌可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顶多还有一年不到,那些流寇就会打到北京城下!”
底下一片议论之声,郭飞第一个问道:“王爷,虽说大明的军队屡战屡败,可终究还有那么多人,贼军啃都得啃上几年。我听说孙传庭募兵十万,孙传庭又善用兵,或者可以一举击溃流寇,确保京师安全……”
“十万?”朱斌摇了摇头:“不错,他的确招募了十万大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