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by张勇-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诮鹈畔孜瑁沂昴悄辏盖咨铝艘欢运ィ仪装牡艿苊牵愫桶⒋巍吹搅苏飧龀渎饷鳌⒂职挡睾诎档氖澜纭
还是那一年,太后心血来潮,赐给父亲一个十八岁的宫女做小妾,父亲不能拒绝太后的美意盛情,就将这个宫女领回了杨家,给了她偏房的名分,使她成为了我们杨家的新姨娘。她初来时,非常本分,也很活泼开朗,我和她因为年龄相近,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彼此分享父亲不同的宠爱,同时也承担起照顾多病母亲的责任。
直到有一次,父亲从德国经商回来,他送给姨娘一双美丽的水晶鞋。我很嫉妒,我几次向她讨要,她却不肯给我,她说这是“爱”的礼物,她说她要永远珍藏。
我们的感情和友谊有了嫌隙。
母亲去世了,由于疾病。父亲虽然很痛苦,但是他身边依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姨娘陪伴。不像我们,我和你彻底感到了孤独和无助。不过,你才两岁,初绽的花蕾还不知道失去花蓬的忧伤。
母亲像一颗华丽的流星从我们生活得世界里彻底消失了,而另一个阴险狡诈的毒狼出现了,他就是我们的叔父杨羽桦。
杨羽桦是庶出之子,在门第显赫的杨氏家族里没有地位。他的青年生活放荡不羁,沉迷于声色犬马。父亲怕他不走正道,花费了一大笔钱送他出国读书,他用父亲资助的金钱周游列国,最后他选择了日本的财经学院就读。我很诧异他,一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浪子,居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载誉回国。
他回来了,仿佛一个弃邪归正的孩子,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范。他很巴结父亲,兄弟俩经常促膝畅谈,从父亲的经营管理到社团的组建始末,从父亲的好友到父亲手下的重要的职员,他都摸得一清二楚。他不爱招摇,喜欢把自己包裹起来藏在家里。他从不去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外人有过多的接触。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收集西洋画。起初,我以为他很善于自我保护,不炫耀自己的成功。后来我才知道,他这样做是有明确目的的!
他精通三国语言,说话非常风趣、幽默。他非凡的口才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也轻而易举的捕获了姨娘那颗蠢蠢欲动的春心。
我再也不想描绘“西门庆与潘金莲”苟合的龌龊故事,尽管,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家庭。叔父和姨娘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干柴烈火,欲火焚身。
姨娘为了讨好我,居然把那一双水晶鞋送给了我。她忘了自己曾经爱过的一切。她丢弃这双鞋子的同时,也丢掉了父亲的给予她的“爱”。
父亲太善良了。他相信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宠妾,永远不会背叛自己。他不知道,他们除了背叛,还酝酿了一个更大更残酷的惊天大阴谋!他们要取而代之!他们不惜双手沾满亲人的血,也要获取财富和占有他人的人生。
父亲不相信女儿的推断,他认为,我是由于失去了母亲,而嫉妒姨娘。我们开始争吵,彼此很不开心。
我开始厌恶这个家庭,我下决心要离开这个家。带给我信心和勇气的人,就是我所爱的男人,他叫韩正齐。
他是军旅出身,也是“金龙帮”的成员,他在社团里很有威望。他很爱我,可是父亲不同意,因为,他曾经是杨家的司机,在父亲眼中,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下人。
我们真挚的爱,得不到长辈的承认,同时,也不可能得到长辈的祝福。
我们决定去寻求自己的快乐,离开家,去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生。
宣统二年的一个春夜,那天安静极了。天上没有月亮,我和正齐约好了在花园里见面,商量出走的大计。可是,我在草坪上,听见了非常可怖的铁锹声,我很疑惑,家里的花匠是不会半夜三更种植花草的,我决定去看个究竟。
你知道,我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父亲的尸体,他躺在阴冷的泥地里。我们的叔父和姨娘正在梨花树下掩埋他们的罪恶!
他们杀了我们的父亲!
他们让我们变成孤儿!
他们的手上滴着父亲的血!
他们下一步就是要杀了我和你!
因为当时,你就被他们放置在摇篮里,离父亲的尸体不到十米远。你睡意香甜,以至于很久以来,我都不敢问你,你可曾听见过那恐怖的铁锹声?他们原打算把你们一同埋葬。他们唯一失算的是,没有算到我得到来。
是韩正齐救了我!也救了你!
他第一时间,赶到我身边,用他强有力的臂膀扼制住我惊恐的喊叫。
他告诉我,“金龙帮”完了,我的外公和他的社团在一个宁静的下午被一群不明身份的日本人给剿灭了。他们死了,像一群吃了毒药的鱼,翻白了鱼肚,被人下锅煎了。
为了活命,我们带着你逃了。当他们专心致志替父亲刨坑的时候,我们把你从摇篮里抱走了。你很乖巧,在整个逃亡的时间里,你没有哭过一声。当时,我没有时间找阿次,对于他,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我们走后不到半小时,我们的住所遭到了焚毁。残梁断柱下,还有没来得及逃走的佣人们的骸骨和幽魂。
我的嬷嬷阿岳,我的乳母,她就是这场大火中的幸存者,但是,她的脸被无情的毒焰给毁了。她亲眼看见姨娘抱走了我们的弟弟,阿次。因为,我们不能全死掉,他们需要有一个孩子来做掩护,他们要组建一个完整的家。这样,他们才能让腥风血雨以最快的速度风平浪静。
他来得时候就已经打算好了。
一切都在他的股掌之中。
他们派人追杀我们,我们无处藏身,无路可逃。
我们被韩正齐安置在一个小旅馆里,嬷嬷照顾着你,你很饿,你非常需要营养。我们却没有钱。
接下来,韩正齐失踪了。
我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他是否临阵退缩?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他没有留下一句话,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与此同时,报纸上刊登了杨家因佣人用火不慎,华宅失火的消息。并称:杨家二爷杨羽桦、杨家小姐和大公子都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老爷杨羽柏异常悲痛,故而他偕同夫人和小公子,一起到欧洲旅行,希望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哀中解脱,杨氏家宅将于半年内修复等等。
我终于想通了。
整个来龙去脉。
叔父和父亲容貌非常相似,家中遇此大劫难,男主人的容颜势必枯损,杨羽桦面颊偏瘦,正好李代桃僵。全家去欧洲旅行,过个一年半载回来,杨羽桦就正大光明的过渡成杨羽柏了。
而我们已经成了活死人!
有人想要我们死!
我们曾几度遭人追杀,几度死里逃生。我们需要活下去,更需要钱,需要保住你的命。
当嬷嬷得知上海荣家的老爷正要讨一房小妾,我们就动了心思,我们需要一个避风港,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否则,我们无法负担生活得重担。那时候,我甚至想到为奴、为仆、为娼!我也要活下来,把你养大成人!我放弃做人的尊严,为了有一天能够讨还血债!
我们冒充从山东到上海来谋事的一家人,偏偏男主人在途中得了急病,死了。只剩下我们母女俩,孤苦无依的,我们身上的钱都花光了,所以想就地给女儿找个婆家,要一笔彩礼钱,好凑足路费,扶柩回籍。
谎言和泪水赢来了同情和帮助。
我按照计划嫁到了荣家。
嬷嬷和你,因为有了一笔可观的生活费,暂时隐居起来。
三年后,我生下了荣初。我为了让你能够顺利的进入荣家,我精心布置了一个局。我让嬷嬷把荣初抱走,我假装遭遇失子之痛,显得神志不清。然后,我顺理成章的把你领进了荣家的大门。
我为什么要处心积虑的这样做呢?因为,我要报复!我要你亲手杀死他们!亲手杀死他们!!我要和你,看着他们这对狗男女在眼前化为泡沫,挫成灰烬。
而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复仇者的前提是……你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荣家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目前看来做得很好。
“金龙帮”虽然遭遇重创,但是,散兵游勇仍在。他们随时随地听从你的召唤。你是杨家真正的主人,你是社团的新领袖。杨慕初!
这二十年来,我牺牲了一切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二十年,我等待你来,唤醒噩梦,血洗前耻,报仇申冤。
你能做到吗?
第十四章去时血漫桃源路
阿初没有想到,在四太太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涵意幽怨的字里行间投射出的竟是无限怨毒的杀气。
她在等阿初作出回应。强烈的也好、懦弱的也罢、甚至恐惧的也行,他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
四太太在等答案。
“做不到!”阿初站了起来。“我做不到。”
“为什么?”
因为,这将是一场杀戮,血肉横飞的杀戮。阿初知道,自己一旦深陷“复仇”的泥潭,加入所谓的帮派社团,自己将永远无法上岸。
“我从小就被残酷的生活所左右,我是一个被您、被荣家四太太收养的弃儿,是荣家大少爷身边的一个卑微的奴才。没有依靠,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是主子的恩养和怜悯,把我塑造成大海里流浪的一叶浮萍。这一叶可怜的、没有根基的浮萍,远跨重洋,吸收西学,努力做人,又被命运塑造成一朵完美的、出泥不染的荷花。这朵花虽然身体仍被禁锢在水渊湖泥,可是,他的思想和灵魂是完全自由的、干净的、美好的。我从来就不肯认命,不向命运低头,我自信可以排除万难,去争取自己自由的人生和家庭的幸福。我全心全意地、真诚地去爱,爱社会,爱民众,爱人生,我的生命中充溢着阳光和温馨。现在,您要无情地打破我所拥有的世界,您要夺走我善良的本性。为什么?为什么?为了一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父亲'?您要我去讨还血债,您想过没有,我会不会答应您?”
“会的,你会答应。不错,是我,是我把你带到了荣家,是我,是我强加给你一个非主非仆的难堪身份。可是,你知道吗?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你置身何地,你都处在强势。你像极了我们的父亲!阿初,世上有太多的事情,无法从正常渠道解决。如果,二十年前我们就能将有罪的人绳之以法,那么,我也何必寻此迂道?牺牲自尊?”
“我不想萎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去布置谋杀的陷阱。我会因此而堕落,堕落成罪人。您懂吗?”
“那么,你将我弃子养弟的恩情,放在哪里?”
“我可以回报恩情,但是,我不会臣服于恩情。”
“有什么不同?”
“含义完全不同。您在诱导我杀人,您知道吗?”阿初显然很激动,他的情绪已经无法自控了。“我可以忍受歧视、疾病、痛苦、甚至死亡。但是,我不会、永远不会去杀人。这是我所固守的道德底线。我不可能去杀人,绝不可能。我是医生,医生是治病救人的。您忘了我的职业吗?您叫我把这二十几年来所学到的知识、文化、道德、良知全部抛荒,您叫我放下柳叶刀,拿起屠刀,去杀戮。而二十年前家业凋零、父亲遇害的一场灾难就是逼我去杀戮的唯一动因!我不能接受,接受这种恶性循环!”
“那么,你想怎样?你要怎样?你把我这二十来含辛茹苦、忍辱偷生的亲姐姐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