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天决 >

第57章

回天决-第57章

小说: 回天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勇猛善战,有万夫不挡之勇。

前部正先锋金在道将军最先抵达平州城下,敌将伯虎开关迎战,两人战有三十个回合,金在道渐渐抵挡不住,被伯虎一刀砍断马脚,摔倒在地上,伯虎欲要补上一刀结果其性命,幸好左甲将军及时赶到,从伯虎刀下救出了金在道将军,左甲将军与伯虎打了约二十几回合,也不是那伯虎的对手,便且战且退,撤回了大营。

听了探子的汇报之后,金正雷的两道剑眉拧成了一股打结的绳子,额头中间挤出两道深深的沟纹,忧心忡忡地想道:“一个小小的平州城都拿不下,还怎么拿下阳州?”遂命大军加速向前行军,向平州城直扑而去……

大军急行了两日之后,一个探子迎面飞马而来,还在一箭之远处便立马高声遥报道:“元帅!我军已经拿下平州城!”

金正雷听了这捷报,连忙勒住战马,阴郁的脸色顿时明朗多了,沉声道:“说详细一点!”

那探子以急速的语气叙说当时前线的战况,道:“三位先锋官会合在一起,经过会商,决定采取佯败之计,把伯虎引入埋伏圈打伏击,然后趁其不备取下平州城。不过…在打伏击战时,游永将军追击欲逃的伯虎,被伯虎回马一刀斩杀于马下,那伯虎遂只身逃出了埋伏圈……”

“啊?”金正雷听闻游永将军战死沙场,立时双眉紧锁,眸色深沉,脸上又阴云密布,长叹了口气,望着前方的山头茫然若失……

两天后,大军开进了平州城。在这里,金正雷给游永将军及战死的其他七千四百九十一名将士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仪式,并亲自撰写了一篇诔文,为死去的将士追功表德,祭奠时亲自诵读诔文,诵毕,金正雷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把三军将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次日,在平州刺史府举行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一张长长的桌案,两旁环坐着数十位战将。金正雷双手撑在长案上,眼噙热泪,徐徐扫视诸将的脸,声音略显嘶哑,一字一噎道:“打一个平州城就死伤这么的将士,让我痛心不已!各位将军谋士们请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在攻城野战时少死人?”

“打仗又不是儿戏,哪能不死人?”左甲将军哑然失笑道。

“杀敌壹千,自伤八百!战争自古如此!”南宫垂摊开双手,摇头道。

“要想不死人,除非不打仗,打仗免不了死人!”金在道耸了耸肩道。

金正雷听了,默默点头,他心里也知道,打仗哪能不死人?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将军的功劳都是踩着累累白骨而成就的。他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让属下知道他有一颗爱兵如子的心。他见众人并无良好建议,便摇头叹气道:“本帅并没有说不死人,只是想尽量少死人。不知众将有何高见?”

众将见元帅如此说,皆无语摇头,且一齐把目光转向坐在末席的宋奇。

出征以来,宋奇任参军,凌雪任中军,每逢重要的军事会议,他俩都列席参加。

对于凌雪充任中军,大家无话可说,毕竟她是凌鹤来的女儿,可以说当今皇上能登皇位,如今元帅能坐帅位,都要归功于凌鹤来的行刺成功,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

但是对于宋奇任参军,则有很多人心里不服气,甚至背后甚有微词。宋奇乃一介布衣寒士,初来乍到,寸功未立,骤然升任参军,而且每次都列席重要军事会议,与百战功劳的他们平起平坐,岂不令人生气。他们不能对元帅的安排说三道四,但是他们可以暗中抵制宋奇,让他出乖露丑。

此时大家都将目光一齐投向了宋奇。他们想看看这位宋奇到底有何德能忝居参军之位。

金正雷的目光亦随着众人的目光,转向坐在会议桌后排的宋奇和凌雪,问道:“凌中军,宋参军,不知你们对此次攻城有何高见?”

宋奇生平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心里十分激动,他一直都是侧耳静听,不发一言。见大家都把眼光投向他,他的心陡然紧张起来,脸也刷地一下红到脖子根。

见元帅问到自己的意见,知道不说不行,连忙深吸一口气,定了定慌乱的心神,刷地站起身来,缓缓扫视全场,在扫视全场的过程中,他快速梳理了一下脑中的思路。宋奇数读三国演义,对三国里面的计谋烂熟于心,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也了如指掌,出一两个计谋也难不倒他。

他向金正雷拱手施礼,微微一笑道:“元帅有好生之德,此乃我军将士之万幸,也是陈国百姓之万幸。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属下觉得不如采取攻心之法。”

宋奇说完这句话,立即想到这主意乃是失街亭的马谡曾经提过的,心里一跳,暗自忖道:“我是怎么回事啊!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我烂熟于心,我为什么偏偏说起自己最瞧不起的马谡的主意?难道我也是个虚有其表言过其实的人?”

想到这里,宋奇心里大不自在,偷眼四顾,还好没人注意到这些细枝末节。

身旁的凌雪起身说道:“我赞同宋参军所讲的攻心之法!毕竟北陈国的军民本来就是我们大陈国的军民,只要我们喻之于理,动之于情,我想北陈国的军民一定会转而支持我们的。”

金正雷听了微微颔首,向宋奇问道:“攻心之法?不知具体如何攻心?”

宋奇正要起身回答,忽有一个声音笑着接口道:“元帅,劝降即是攻心之法。属下觉得不如向敌城散发劝降书,让敌方主动开城来降,如此才能兵不血刃进城。”宋奇循声望去,原来说话的是坐于左侧首席的主簿岑应,此人年纪在四旬上下,面貌可亲,眼眸中精光若隐若现。

金正雷听了,频频点头,遂转首对岑应道:“岑应先生,就由你起草劝降书,紧急传发给前方将军。让他们照令执行,先劝降,后攻城。”

收到金元帅的“先劝降,后攻城”的指令之前,金在道和左甲又攻下了平州到连州中间的两座小城,不过他们手下也死伤数百将士。来到第三座小城下,他们才收到元帅的最新指令,便依照指示先把劝降书抄写数十份,绑在箭头,分别射入城里。

劝降书上写道:“伪逆陈去山大逆不道,父死不葬,擅离禁宫,不孝之极。为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不顾,割裂大陈,妄自称国,肇起兵端。我大陈国天下兵马大元帅金正雷奉皇上之命,受天下黎明百姓之托,帅十万王师讨平叛贼。王师到处,开城则安,顽抗则危。降者免死,附逆者必诛。勿言言之不预也。”云云。

果不出岑应所料,接下来那座小城的守将主动投降,再下一座小城守将虽不降,却被手下的兵卒绑了来投降。

见兵不血刃连下两座小城,虽然只是两座小城,也是挺大的进步。金正雷禁不住心里大喜,道:“看来这份劝降书的威力还是挺不小的,真可谓片言能抵数万之师啊!”便立即当庭打赏了岑应黄金五十两……

第91章相见恨晚

连下数座敌城,扫清了通向连州城的障碍。金正雷心情愉悦,似乎胜利已然在望,便下令道:“大军在此休整一天,明日向连州进发,指日拿下阳州,捉拿逆首陈去山。”

是晚,岑应差军士送来口信:晚上请宋参军至海西楼一酌。

宋奇不知何故,疑惑地看着凌雪。

凌雪想也没想,便同意道:“你来军营不久,认识的朋友不多。岑主簿是元帅的智囊,平时孤高自傲,难以亲近。现在既然他主动请你,你就放心去吧。绝对不会有事的”

宋奇便随着军士欣然而去。出了军营,旁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小集镇。

镇口蹲着一头气势不凡的黑牛雕塑,旁边立着高大石壁,上书牛牛镇三个大字。从黑牛雕塑旁进去,踏上一条青石板路,前行三百步,越过一座石拱桥,远远望见一座轩昂的酒楼。

须臾到了那楼门口,军士向宋奇说道:“宋参军,就是这里了。你在门口稍等,我进去向岑主簿通禀一声。”

宋奇说声好。那军士去了又出来道:“宋参军,岑主簿有请。”

宋奇又随着军士跨进门,一径向二楼而去。

此时岑应穿了一身青衫便服,立于楼梯口迎候,一见宋奇,便朗声笑道:“宋参军驾到,未及远迎,请海涵!”

宋奇连忙三步两步跨上楼梯,伸双手握住岑应的手,笑道:“岑主簿太客气了,真是折煞在下。”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携手来至窗前一席上对面坐下。桌上碗盘罗列,美味在前,外加两个杯一壶酒。那军士向两人躬身施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岑主簿,不知叫在下来此,有何指教?”宋奇坐下之后,向岑应拱手问道。

岑应亦回了一礼,怡然笑道:“并无他事,只是请宋参军小酌一杯,随便闲聊。”

“原来如此!”宋奇说着游目向左右四顾。

“今天并无其他人,只你我两人畅饮一番。”岑应一面说着,一面抄起酒壶给宋奇杯中斟满,又给自己斟了,笑道:“我先干为敬。”举起酒杯,与宋奇轻轻碰了一声,然后一仰而尽。

宋奇亦举起酒杯喝了。

两人一边吃菜,一边寒喧,一边喝酒,片刻之间便连干了三杯。

岑应咂了咂嘴吧,夹了几口菜,一面吃着,一面抱怨道:“军营之中,其他皆为武夫,我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可聊的。说实在的,我也寂寞的很。我观察宋兄很久,见你儒雅倜傥,与其他武将大是不同,故此想亲近结交。”

“承蒙岑主簿抬爱,宋某感激不已!”宋奇坐直了身子,不免有些受宠若惊,“其实,宋某也只是俗人愚人一个,不像岑主簿那样韬略智谋俱佳!”

“过奖过奖!”岑应放下酒杯,目光微抬,平视宋奇,拱手一礼,满怀歉意道:“前日我抢了宋参军的功劳,还请宋参军海涵!”

宋奇连忙拱手回礼道:“说哪里的话?这都是岑主簿的劝降之法以及劝降书的功劳?在下哪里有什么功劳让你抢?当时元帅问具体如何攻心之时,若不是岑主簿及时提出劝降之法,在下一时半会还未必回答得出。应该是我谢岑主簿为我解围才对!”

“哪里哪里。”岑应听了这话,心里又是感动又是赞赏,觉得宋奇确实会做人,连忙摆手笑止,不知不觉,连称呼都变亲切了,道:“宋参军真是大人大量!说实话,是宋兄的攻心之法启发了我的劝降之法。或者说是因为宋兄提了攻心之法在前,元帅才能接纳我的劝降之法在后。”

“岑主簿过谦了!”宋奇微微一笑道,“我觉得岑主簿的智谋过人,实属麒麟之才,怪不得元帅如此倚重于你!”

岑应摸着下巴,坦然笑道:“宋兄过奖了。如若说智谋,我这脑子里确实有一大堆。如果倒回一千年,不是我夸口,我虽比不过诸葛亮,但是比起周瑜来,还是绰绰有余!”

“岑兄何必有此一叹?我觉得你的智谋与诸葛亮相比,难分高下。”宋奇一面极力夸赞,一面向岑应举起酒杯相敬,说话时,称呼也变了。

“谢宋兄夸奖。”岑应举杯停在面前,叹了口气道:“但是在现在,我却不能如此夸口。”

宋奇张着疑惑的眼神,不解地望着岑应,道:“你这话倒把我说糊涂了!”

岑应脸色一凝,喟然叹道:“咱们元帅文韬武略俱属顶尖。我虽自负,但跟元帅比起来,自知难望其项背。我们这些谋士只能作为元帅的补充。我们所出的计谋,用或不用,只能由元帅判断。”

宋奇听了这番话,有些明白岑应的意思了。岑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