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北军-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崇禧、张治中等明睿将领都目露赞许之光,而蒋介石则两眼发直。龙云峰的一些话全部勾起了他心窝里面最痛的一块块地方。是啊!国军淞沪会战损失太大了,虽然毙伤日军五万多但是国军伤亡人数却达到对方的五倍有余。参战的七十多个师里除了第23集团军的川军和第21集团军的桂军以及一向不听话的第十九路军,其他部队基本都是蒋介石中央系的嫡系部队。老蒋确实是掏老本豁出去和日本人拼命了,结果自己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精锐嫡系部队却统统被打个七零八落丢盔弃甲,这些都是他中央系赖以生存和威震全国各方派系势力的老底。这场大战让蒋介石折了老大的本,哪能不心痛。尽管损兵折将,但是蒋介石此时也认为龙云峰言之有理,不过他从龙云峰杀气腾腾的话中隐隐感到不妙。万一好端端的一个古都南京被这个一贯秉承“为了胜利不惜任何代价”作战理念的东北军副总参谋硬生生打成了第二个辽阳城,那以后南京就是再收回来也是一片废墟焦土了。联想到这个龙云峰曾在朝鲜战场上为了突破日军防线甚至不惜炸毁江河大坝水淹日军的事迹(当然同时也淹死朝鲜平民无数),蒋介石头上微微冒出了一点冷汗,因此他尽量用温和的话阐述他也同意守南京的打算:“嗯,龙副参谋长言之有理啊。南京,是要象征性地抵抗抵抗的…但是,守城兵力上,不知龙副参谋长有何见地?”
“日军目前迫切希望国军主力能与之决战,从而彻底消灭之进而击垮并征服中央国府,委员长您可不能上日本人的当而中了他们的圈套。南京绝不能成为第二个大量消耗国军有生力量的‘上海绞肉机’。至于守城兵力,我认为一个整编军或者几个主力师便可以,兵力过少则难以守城,兵力过多则机动不便到时无法顺利脱敌转进。”龙云峰也不含糊,直接给出了最精确的数字。但他下面又说了一大堆让蒋介石和在场国军将领微微变色的话,“另外还有几点需要委员长和诸位在意一下。南守卫战是一场预期准备后撤的坚守战,城内军民都需要做好撤离准备。参加守城各部都必须要做到令行禁止、各归其职统一指挥,绝对不能各行其是,无论是战还是撤,都要听从最高指挥部的统一调遣指挥,绝对要做到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不能重蹈‘铁山’防线之覆撤;另外,城内的百姓是无辜的,必须得到优先撤离的权益和保护。国府必须要立刻着手计划将南京城内百姓开始分批渡江北撤或者向西转移,在日寇攻城时候将南京变成一座空城。张副总司令还让我特地强调,让我托给以后的负责南京守城的国军将领一句话一一不要为了表现自己所谓‘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而将百万南京市民变成南京的陪葬品。日寇凶残暴戾,在上海已经遭到重创,若在进攻南京的过程中再度死伤累累,难保日寇不丧心病狂在占领南京后展开报复屠城。到时候,这长江两岸和金陵内外就要尸积成山游荡起无数的冤鬼亡魂了!这个历史责任,恐怕不是几个人能担当的起的!”龙云峰话语如冰,目光森然地扫射在场众人,尤其唐生智。在来南京之前,极度担忧焦虑历史上“南京大屠杀”这幕人间惨剧在这个时空重演的张学良就特地对龙云峰嘱咐过,唐生智极有可能是奉命守城的国军将领。所以刚才龙云峰的话基本是正对着他说的,而唐生智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略略有些坐立不安。
龙云峰背后撑腰的是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所以说话毫不客气,又勾起了蒋介石的痛苦回忆了。上海会战,参战国军不管是不是嫡系都打的非常勇猛壮烈,但是当6月28日京沪战区最高指挥部下令撤退的时候,前线几十万大军顿时像决堤洪水般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各部队纷纷丢弃阵地竟相调头就跑,很多日军久攻不下的据点堡垒就这样白白交送给了日本人尤其举世闻名遐迩的“铁山”防线,表现之差更加让蒋介石难以置信。这条从1933年中期就开始着手建设,年初蒋介石还特地调拨第五军和数万民工彻夜建设的坚固国防工事被寄予厚望,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但实战中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奉命驻守防卫的部队官兵进入防线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首先是无人指引教导部队官兵控制使用防线设施;各部队指挥军官都极度匮乏现地工事位置图,官兵们盲人摸象只好自学自用;有些防线还没有全部完工,工事之间没有堑壕沟通,很多部队混乱中找不到位置;甚至有的堡垒和机枪掩体没有钥匙根本打不开;一些地方的混凝土工事完全是粗制滥造偷工減料的结果,根本不符合军工建设原理,日军一颗炮弹直接就报销掉了。而对“铁山”防线造成最大破坏和冲击的反而是国军自己。当蒋介石下令撤退的时候,各路部队争先恐后夺路而逃,混乱中退至第一道铁山防线的时候,部队尚未找到阵地和工事位置,日军就追上来了,于是大批的国军部队像被赶鸭子似的直接跳过防线继续向后大溃退,硬生生反而把一些坚守防线的部队给冲散挤垮。那个兵败如山倒的大混乱大溃败局面,真让蒋介石这个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痛心疾首,丢尽了脸面。
“南京,不论是出自军事价值还是政治影响上的考虑,守,肯定是要守的。这样方能掩护国军主力休整和后方部队的集中,以待未来对日寇的大规模反击,同时也能在国际友邦面前宣告昭示国府保家卫国的决心。”蒋介石操着一口浓重的浙江腔调,把“的”都发成“滴”音,他咳了一声引起众人注意,终于奔到主题慢慢发问道,“不知在座哪位愿意担此重任,抗击日寇坚守国都?”
顿时下面众人都默不作声了,个个都一副神游太虚、不问人间凡尘之事的世外高人之相。蒋介石半晌见没有动静,顿时急了:“国家养兵千日,此刻正是需要诸位为国出力之际。如果没有人愿意挑起这个重担,那么我自己守!”蒋介石越说越气,脱口而出骂道,“真的没有人自告奋勇吗?娘希匹!”
唐生智见状,出来解围道:“委员长,您是党国总裁、民族统帅,怎么能让您身处如此凶险之地指挥如此险恶之仗呢?万一您有任何闪失或者不测,那么党国必将群龙无首,更加无法团结统一继续抗战啊!目前聚集在京沪之地的国军战将如云,只要挑选一名猛将率一干国军精兵便可以但此重任。我看国都警备司令谷正伦将军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听这话,刚才如老僧入定般纹丝不动的国民党宪兵部队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中将立刻对唐生智眼皮一翻两眼一瞪。谁都知道守南京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性命堪忧不谈,最后的结果十有八九不得善终。守不了,一世骂名肯定跑不了;即使能顺利完成任务,以后当蒋介石被人指责丢失国都的时候都要成为替罪羊。唐生智这一番冠冕堂皇之话,表面上显得处处为蒋介石着想,其实也趁机给自己解了围°
蒋介石也知道唐生智是把自己推得一干二浄,两眼紧紧盯住唐生智连连揺头道:“他们资历太浅,不行啊!必须要有一位久经战阵、经验丰富、能力资历都无可挑挑剔的骁将方能胜任。
唐生智有点如坐针毡,他现在明白昨天刘湘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从内心个人感情上讲,唐生智对蒋介石一直心怀不满,蒋介石也对他心存芥蒂。当年北伐的时候,唐生智确实给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宁汉割裂分庭抗礼的时候,手握重兵的唐生智“一时糊涂”站到了汪精卫那边,挥军东征逼得老蒋通电下野,从此蒋介石对他记下了仇。宁汉统一后的来蒋李大战和蒋冯大战,被蒋介石“不计前嫌”重新启用的唐生智为了报答蒋介石知遇之恩而亲临一线浴血奋战,为蒋介石中央系一统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结果蒋介石卸磨杀驴,战事结束后立刻削掉了唐生智的兵权,唐生智一怒之下立刻成了铁杆“反蒋派”。现在蒋介石又要重用自己,极有可能是乘机再次打击自己顺便拿自己当丢失南京的替罪羊,自己的最终结局十之八九也会像以前那样再次被老蒋过河拆桥。唐生智觉得蒋介石简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赶。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又是戍国军人,自当为国尽忠。若能青史留名,即使马革裏尸也不枉在人间走一趟。“鸦雀无声的会议室内再次响起龙云峰略带挪揄口吻的响亮话语,“如果堂堂中央国军无人有此胆气,我龙云峰愿意毛遂自荐,替蒋委员长守卫南京。”说着还用略带着睥睨的眼神看了看下面众人。
尽管是露骨的激将法,但是下面国民党将领都齐齐面露愤慨怒色和激昂战意,一时间众人纷纷跃跃欲试,堂堂中央军在国家危难之际却缩头缩脑让东北军地方武装来承担保卫国都的任务,那以后这一张张脸往哪搁?
唐生智的自尊心也大受打击,看到老蒋再次目不转睛盯着自己并投来鼓励加怂恿的眼神,加上龙云峰话也说得十分有道理,此时怎么能临阵退缩呢!想到这里,唐生智胆气上涨,腰板一下子挺直了,“噌”地一下子站起来慷慨陈词道:“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唐生智愿意勉为其难,肝脑涂地亦万死不辞!誓完成任务!”
一直一言不发的李宗仁瞟了唐生智一言,觉的他有沽名钓誉之嫌的李宗仁又见他抢了风头,便坚起大拇指暗暗讽刺道:“孟潇,你真了不起呀!”
唐生智此时真的打定主意铁了心了,反唇相讥道:“德公,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蒋介石喜笑颜开:“你有多少把握呢?”
唐生智豁出去了,异常镇定道:“委员长,能不能守的住我不敢妄言。但我能保证做到八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好!唐将军不愧是党国肱骨,有此决心胆气真是党国之幸!”龙云峰一边在心里再次感慨张学良预知能力不是一般强的时候一边慨然道,“委员长,张副总司令再次向您保证,东北边防军枕戈待旦,随时等待你的命令南下参战!同时援助南京守城部队第五批物资军火也会在三天之内到达各部国军手中。”
蒋介石一听又有便宜可占,加上唐生智终于“自告奋勇”,长长松口气:“很好很好!南京城防军事就由孟潇负责。就这么办!一切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
7月20日,当南京城内已经响彻着近在咫尺的日军先头部队的炮声,蒋介石正式委任唐生智上将为南京卫戍总司令长官,谷正伦为南京城内警备司令,桂永清为城防副总司令,龙云峰特命为总参谋长,萧山令少将为副总参谋长。戍边部队下辖中央教导队3个旅8个团和从各部队抽调精并的第87、88、157、159、160师等八个师以及一些其他相关部队,总兵力约12。5万。
这场中日大战一开始蒋介石之所以决心和日本人一战,大部分倒是出于国府和自己的面子原因以及寄希望于坚持到国联和十国公约裁决日本迫使日本退兵。可是现在战争的发展大大处于他的意料,让他倒是真正开始决心为了国军尊严和民族利益而战。就在他忐忑不安一筹莫展之时,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却突然来访。
第五十七节血战南京(2)
“委员长,您的决心如何?”国民党副总裁、行政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