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

第22章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22章

小说: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兴儿又喝下碗姜汤,困惑地问骆三儿:“你是骆三儿?这是什么地方?”
  骆三儿见他清醒过来,舒了口气,答道:“你总算醒了,这儿是在花坊,我奉李大人之命送你回凝香轩,太子还等着你呢。”
  来兴儿忙问:“夏嬷嬷呢,现在什么时辰,晌午过了吗?”
  骆三儿指指窗外,笑道:“你瞧,天已黑了,夏嬷嬷早就回去了,只等你啦。”
  来兴儿惊讶道:“他们放夏嬷嬷回凝香轩了?”
  骆三儿说道:“是啊,我带人送她回去的,这还有假?时辰不早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骆三儿带两名军士押着来兴儿出了花坊,朝凝香轩的方向走去。
  来兴儿昏昏沉沉的头脑被外面的凉风一激,又清醒了几分,他立马回想起钱大顺拿着人肉往嘴里塞的情形,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骆三儿见他如此,一把搂住他的肩膀,笑道:“兄弟,想不到今天轮到哥哥我看着你了。你醒过来的算是快了,那一个还在发疯呢。”
  来兴儿被他搂着,很不舒服,挣了两下,竟挣脱不开,只听骆三儿又说道:“我就在太子内坊李大人身边当值,以后有事可到那里找我。”
  来兴儿问道:“你不跟着景将军,怎么会在这里?”
  骆三儿便将皇后造访景府,带他入宫的前后经过讲了一遍,末了,问来兴儿道:“李大人可交待了,你自今日起不得擅出东宫,随时等候他的传唤。兄弟,你跟哥哥交个底,怎么会卷入到这钦案中来了?”
  来兴儿不知从何说起,他听骆三儿的语气,似乎和芙蓉不是一路的,应该不知道自己眼线的身份,便佯怒道:“敢情大哥你这是在押解嫌犯哪,我一个小当差的,怎会和什么钦案扯上关系。”
  骆三儿奉了李进忠的严令,今晚务必将来兴儿送回凝香轩,他暗自揣摸来兴儿定是个紧要的人物,才劳动堂堂钦差亲自交待差事,现在见来兴儿发怒,想安抚他两句,便说道:“兄弟你别恼,就是有什么,大哥也定会帮你出头的。”
  来兴儿差点儿被他逗得笑出声来,心想这个浑球,身上山野莽夫的习性一点儿没改。转念又一想,自己在这深宫之中,能说说知心话的竟连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这个半路捡来的大哥和自己如此贴心,想到这儿,不由得伸出手,揽住骆三儿粗壮的腰身,紧紧依偎在他的怀中。
  刘才人竟然还没有走。来兴儿一走进凝香轩的正堂,就看见她站在太子身后,正在为太子推背,林树和夏嬷嬷都在,只是不见婉容。夏嬷嬷见来兴儿回来,高兴地走上来拉着他的手,嘴里一个劲地念叨:“让孩儿跟着吃苦了,老婆子心里真过意不去。”
  来兴儿轻轻挣脱她,上前向太子叩首施礼。太子显得很疲倦,抬手叫刘才人停下来,吩咐道:“来兴儿下去歇息吧,这两日暂不用当差,待药力消了再来回话。秀儿,我有话跟你说。”
  待来兴儿退下,太子方说道:“如今暄儿身子未完全恢复,婉容有孕在身,宫中不消停,你平素虽不喜多事,只怕这些日子也要替本宫多担待些了。绮华台住着不便,你暂且挪到宜春宫去,从明儿起,内苑各处诸般事务,叫尚敬找你回话。”
  刘才人才要开口推辞,太子一摆手:“不必多说,你回去收拾一下,今晚就挪过去吧。”
  刘才人只得应道:“嫔妾向无理事之才,承蒙爷您宠信,只有勉力去做了。待嫔妾到后面再看一眼娘娘,这就回去。”她见太子无话,施了一礼,从后门出了正堂,却并不径直朝寝殿去,而是闪身进了来兴儿的卧房。
  来兴儿见她进来,尽管并不意外,却仍紧张地问道:“娘娘,还有事吗?”
  刘才人压低声音说道:“太子命我搬到宜春宫去,你在此要盯牢了那个老婆子,如有异动,速报我知。”说罢,也不待来兴儿答话,便飘然而去。
  来兴儿摸摸腰间,早晨刘才人丢给他的锦囊还在,他点燃灯,取出锦囊里的物件观瞧,果然是一块同样镌有荷花图样的绿玉牌。太子的嫔妃中竟也有皇后的眼线,来兴儿不敢多想下去,他吹灭灯,合衣躺下,默默地回想着服下乌羽飞后脑子里出现的种种幻像,现在,他甚至对那些幻像产生了恋恋不舍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来兴儿仿佛听到房门被打开,又有人走了进来。他睁开眼,借着月光只见两个模糊的身影站在床前,一个熟悉的声音说道:“来给使,没睡着吧,太子爷有请。”是王保儿。
  来兴儿跟着王保儿重新走进正堂,堂中只剩下太子和夏嬷嬷两人。夏嬷嬷看他的眼神透着说不出的诡异,太子冷冰冰的声音传来,更是令他魂飞魄散:“说说吧,你究竟是什么人?”


第十一章 引而不发(二)
  来兴儿误以为自己假宦者的老底儿被人识破,腿一软,跪倒在地,结结巴巴地答道:“小的……小的两年前入宫,半年前……”
  夏嬷嬷感念他主动以身试药之情,提醒道:“你到东宫当差前就认识芙蓉,是吗?”
  来兴儿暗地里松了口气,却仍禁不住浑身颤抖着点了点头。
  夏嬷嬷接着问道:“除夕那晚你在小木屋撞见汪氏和老身,随后便报告给了芙蓉,是吧?”
  来兴儿惊悸地摇摇头。
  太子“哼”了一声,夏嬷嬷生怕他立马就处置了来兴儿,急忙追问道:“可有人能证明不是你?”
  来兴儿略稳住了心神,心想只要自己的老底儿没被瞧破,就有得可活,于是以头叩地道:“小的只告诉过景嫔娘娘,她能为我作证。”
  太子不屑地说道:“你既是埋在本宫身边的一颗钉子,遇到这种事,焉敢不报?景娘娘虽善待于你,却未必会替你兜着,你可想清楚了!”
  来兴儿正要开口分辨,王保儿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禀报道:“李进忠大人前来求见。”
  太子目光一闪,旋即吩咐道:“嬷嬷回避一下,来兴儿站起来,在本宫身边侍候着。请李大人进来。”
  不多时,李进忠心事重重地随着王保儿走了进来。太子示意他坐下,问道:“李大人夤夜到此,定有要事相告,本宫愿闻其详。”
  李进忠见来兴儿侍立在太子身旁,略微一怔,说道:“日间发生之事,想必林大人已禀告殿下,这小娃娃可机灵的很哪!”
  太子知他这是提醒自己要来兴儿回避,却有意说道:“本宫听说来兴儿来东宫前在闲厩院牧马,李大人对他并不陌生吧。”
  李进忠心中一动,呵呵笑道:“半年前两位娘娘入宫时,皇后娘娘特命老臣挑选些伶俐的小宦者补充到东宫侍候,来兴儿就是那一批里的吧。如今,能在殿下跟前侍奉,是他的造化。”
  李进忠毫不避讳地道出来兴儿的来历虽出乎太子的意料,然而他主意已定,既不开口叫来兴儿退下,又不想在关于来兴儿的话题上与李进忠打哑谜,便不再搭腔,静等李进忠主动说明来意。
  李进忠一上来就碰了个软钉子,颇觉无趣,然而案情的发展急转直下,迫使他不得不提前来向太子表明心迹,以求自保。他干咳两声,斟酌着说道:“老臣才和张大将军一同重审过何绍生,他确系受人指使替人顶罪。”
  太子仍默不作声,等着他继续往下说。李进忠心一横,说道:“据他供说,太子内坊管事尚敬就是那指使之人。”
  来兴儿听得目瞪口呆,太子却只不露声色地问了一句:“李大人想要怎样?”
  李进忠被逼无奈,只得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依老臣看来,何绍生无论受谁指使出来顶罪,都是为了替夏氏作掩护。而据夏氏所说,汪氏是遭人暗算,误服迷药致疯后才做下惊天逆案,并且夏氏所说已得到初步验证。那么,现在的关键是要找出是谁给汪氏下的迷药,而非穷究主使何绍生顶罪之人,一旦真凶显身,其余的一切都将变得无足轻重了。不知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太子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夏氏精通医术,说她暗算汪氏,有人更愿意相信吧。”
  李进忠点点头:“夏氏的确首当其冲,嫌疑最大。但真正的幕后主使之人却因急于将此案关注的焦点引向太子您而过早露出了马脚,这也是老臣今夜求见的缘由。”
  太子显然被他这话所震动,身子不由得向前倾,目光炯炯地看着李进忠。
  李进忠继续说道:“今日夏氏当着老臣的面儿道出汪氏被人预先下了迷药乌羽飞,其后虽经验证无误,但一来她不肯说出她手中乌羽飞的来历,二来她这几年隐瞒身份,藏匿东宫,确实令人生疑,因此,即使殿下您差人来索要,老臣也断不敢将她放出。但有人却背着老臣以太子前来要人为借口,私自将夏氏放回凝香轩,此为疑点一;来兴儿和一名禁军军士同为验证乌羽飞药力的当事人,来兴儿所服用的是掺有药物的清水,而那名军士吞食的是汪氏的一块遗骸,按常理推测,来兴儿服下的药量要大于那名军士,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时辰,来兴儿就恢复了神志,而那名军士至今仍处于疯颠状态,这说明有人于事后悄悄给来兴儿服用了类似解药的东西,此为疑点二;由此两点,老臣以为有人意图陷太子于不测之境地。”
  太子睨了来兴儿一眼,讪然道:“本宫昨日已上表自请废黜,哪里还会有什么不测之境地!”
  李进忠面色凝重,默然不语。
  来兴儿本来心怀忐忑,对自己眼线身份的暴露尚存有一丝侥幸,但眼见如此机密之事,太子对他竟毫不避讳,又听了李进忠对案情的一番剖白,他渐渐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活过今晚的可能性不大了。
  太子居然突然问来兴儿道:“有人要杀本宫,来兴儿,你说说,本宫该怎么办?”
  来兴儿瞪着双惊恐的眼睛,木然摇摇头,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么,李大人,你说呢?”
  李进忠算是彻底明白了:要获得太子的信任,就必须将自己心中所想的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他同时也感到一丝幸运:看来太子早就有所防备,自己今晚这一趟来得还不算晚。他目视着太子,轻轻说出了八个字:“韬光养晦,以静制动。”
  太子不假思索地用手一点来兴儿,问道:“他呢?”
  李进忠低眉顺目地答道:“老臣命人将他送还给殿下,唯殿下之命是从。”
  太子嘴角滑出一丝笑来:“大人果然是老成谋国之士,既如此,大人回去后怕是要连夜赶写奏章,本宫就不多留大人了。还要请大人动用些人力,将来慎行遗眷的下落打听明白才是。”
  李进忠听太子说出这话,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忙冲着来兴低喝道:“小子,还不过来叩谢太子不杀之恩。”


第十一章 引而不发(三)
  就在李进忠夜访凝香轩的同时,张谅急不可耐地赶到了清宁宫。
  从何绍生嘴里说出尚敬的名字,张谅可谓是喜出望外。
  他虽是武职,对朝廷内的政治格局却也并不是一无所知,张家和杨家本就势不两立,自从京城收复,与杨氏一门关系紧密的太子与姐姐张皇后之间的龌龊不断。
  特别是一年前太子的胞弟、英武善战的建宁王因谏言皇后干政被杀,皇后对身为储君的太子更是视若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尚敬身居东宫要职,是须庾不离太子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