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

第173章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第173章

小说: 宦儿 作者:朱藤紫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去了统一指挥,一时间居然落了下风,有一二十名军士中了百姓们的暗算,翻身落马,葬身于百姓们的围攻之中。就在吐蕃骑兵陷入一阵慌乱,不知该往哪里冲杀的紧急关头,吐蕃大将军纳悉摩在三四名亲兵的护从下及时赶到了。
  纳悉摩出身于吐蕃与林邑交界的洞蛮部落,多年来能够在南疆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盖因他不但勇猛善战、剑法精奇,而且胸藏韬略、堪称文武全才。此前他在宣政殿外陡遇辛十二娘行刺,本以为凭借他掌中一口大宝剑,就足以将这名不知死活的女刺客拿下,至不济也能力斩她于剑下。可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名女刺客竟是位他从未遇到过的技击高手,仅用一根树枝便将自己逼得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好在宣政殿前还有一二百名亲兵护从,在上百名亲兵的围攻下,女刺客终于显出了疲态,由攻转守,渐渐陷于了被动。纳悉摩趁机偷袭得手,在她胸前、背后接连刺中几剑。可是,明明自己掌中这口裂云天蝎剑锋利无比,能够削铁如泥,刺在女刺客身上,却伤她不得。纳悉摩在一惊过后,突然明白了,这女刺客身上一定内穿有能挡刀枪的宝甲。
  辛十二娘眼见自己寡不敌众,遂施展轻功,向西遁去。纳悉摩一连刺中她几剑却未能伤到她,不由得激起了争胜之心,必欲置辛十二娘于死地而后快,于是便率领着大队的亲兵紧追不舍,就这样从宣政殿一直杀到了延英殿院内。
  辛十二娘终于发怒了,她施展出“秋风扫落叶”的绝技,舍纳悉摩专攻他的亲兵卫队,不多时,绝大多数的亲兵就倒在了她的手下,可她自己也不幸被纳悉摩一剑劈中了脖颈,身受重伤,无奈之下,她只得带伤逃进了延英殿。纳悉摩眼看着女刺客脖颈处挨了自己一剑,血柱窜涌而出,正欲追入殿中,一剑取了辛十二娘的首级,却听到远处传来“官军攻进长安了”的呼喊声。他蓦地想到承天门外还有几千名骑兵在等着自己,同时料想女刺客既然被自己劈中脖颈要害处,只怕已无招架之力,遂吩咐两名亲兵进殿去取下辛十二娘的首级,自己则带着仅剩的几名亲兵调头向宫外跑去。待他一路追赶上出发不久后就与官军迎面相遇的这支吐蕃骑兵时,正值他们遭到长安百姓围攻,陷入混乱的关键时刻。


第一百九十章 穷寇莫追
  纳悉摩无比气恼地看到他精心选出的这支精锐骑兵,竟然在一群百姓们的围攻之下阵脚大乱,不由得火撞顶梁门,奔上前拽过一匹失去主人的战马,飞身上了马,将手中的裂云天蝎剑向城西的方向一指,高声命令道:“纳悉摩在此,给我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安远门。”众吐蕃军士听到大将军到了,心中登时有了底儿,忙重新整好队形,挥剑纵马向城西的方向杀了过来。
  景昭和波护立于人群之中,听到纳悉摩自报名号,本想趁乱行刺纳悉摩,怎奈这时他二人被波护手下的几十名弟兄以及无数的长安百姓包围在中央,一时间脱不了身,眼瞅着吐蕃骑兵在纳悉摩统一号令下,恢复了队形,朝向百姓人群中猛冲了过来,景昭当机立断,忙吩咐波护手下的弟兄将百姓劝往小巷中躲避,自己也与波护二人及时闪进了临街的一户人家。
  当来兴儿和江中石从延英殿一路跑出宫,意图追赶纳悉摩时,不久前发生在独柳树附近的这场短暂而激烈的遭遇战早已经结束了,不但纳悉摩亲自率领着骑兵队冲开一条路,杀向了安远门,即连景昭、波护等人也离开了此处,急匆匆赶往大明宫去了。
  来兴儿在前,江中石紧跟在他身后,两人奋力挤开一条道,也奔向了安远门。然而,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拥挤的人流当中穿行而过,赶到安远门时,却连一个吐蕃军士的影子都没见到。
  来兴儿正在犹豫着要不要返身入城,江中石却已经撒开双腿径直跑出了城门。来兴儿知他替辛十二娘报仇心切,放心不下他一人出城,只得一路跟着他也跑出了城。
  二人出了安远门,足足跑出有十来里地,终于隐约看到前方出现了一支兵马。
  “大哥,你看,吐蕃人还没走远。咱们再加把劲儿便能追上他们了。只是不知纳悉摩那厮在不在前面这支队伍里?”江中石停下脚步,等来兴儿一赶上来,迎面便向他问道。
  来兴儿手搭凉棚,向前方观望多时,禁不住口中喃喃道:“咦,这好像不是吐蕃人的兵马,他们怎么朝着长安的方向走来了?”
  江中石听他这么一说,也凝神注目向前观瞧。可不是嘛,渐渐地,已能望见这支人马的装束打扮,分明是支官军的队伍。
  “帅旗上写的是个景字,是景元帅到了!”来兴儿兴奋地大喊一声,直朝着那支队伍飞奔而去。
  “景元帅?!”江中石自从听村中几位能识文断字的老先生讲起过景云丛箭射叶护太子,截下回鹘人抢掠的财物的故事以后,便视景云丛为当世军神,不想此时竟能与他在长安郊外相逢,也高叫着,紧跟着来兴儿迎了上去。
  来兴儿所料不差,迎面走来的正是副元帅景云丛亲自率领的一支兵马。
  原来,景云丛在成功地率军奇袭汾宁,切断了长安与西疆的通道之后,经过短暂地休整,与派去长安附近牵制吐蕃军的行军司马取得了联络,获悉了长安城中的吐蕃军意图奔袭汾宁,急于恢复长安与西疆交通来往的讯息,也得到了景暄不幸战死于承天门前的消息。景云丛得知女儿的死讯,眼含热泪,屏退身旁众人,将自己关在中军帐中足足呆了有半天的光景,随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反攻长安。
  依景云丛的判断,吐蕃军孤军深入,攻下长安,却被告知退路已失,必不会久驻长安,目下对他们来说,能够全军安然撤回西疆,巩固住他们在西疆的战果方为上上之策。在这种形势下,自己统率的兵力虽远远不足以强攻长安得手,却可以利用吐蕃人萌生退意,无心固守长安的有利时机,采用疑兵之计进一步扰乱吐蕃军心,而后借助长安城内还留有愿为朝廷效命的忠义之士,里应外合,虚实结合,纵使不能一战收复长安,也足以对城中的吐蕃军构成严重威胁,无形之中逼使他们做出弃城而退的决定。
  经过反复权衡,景云丛决定亲率六千兵马进驻长安西北的同州,并在临从汾宁动身前,专一将带领其余四千兵马留守汾宁的偏将叫至帐中,殷殷叮嘱道:“十几日内,如遇吐蕃大批人马前来强攻汾宁,切记,只须到时稍挫敌之锐气,即可率军让出汾宁,放他们西归。万不可与其恋战,作殊死之争,以免招致全军覆没。”
  那偏将虽跟随景云丛征战时日不长,但素闻景云丛用兵如神,对他所下的军令自是不敢怠慢,当即表示一切谨遵副元帅将令行事,如有违背,愿受军法制裁。
  景云丛对留守汾宁的这一路官军做出安排之后,又在率军进驻同州的同时,派出多名斥候星夜赶往河中,联络那里驻守的官军,要他们派兵增援同州,以提高一战攻下长安的把握。
  战局实际的演进竟出乎景云丛意料的顺利。当他接到前方行军司马再次报来的消息,得知城内城外将以大明宫中的登闻鼓声为号,一起展开行动,诱使吐蕃军放弃长安,全力西退时,景云丛略加思索,一面传命在同州大张副元帅景云丛的旗号,故意展现出大军于此会合,准备攻城的假象,一面亲率人马动身前往长安接应。
  在安远门外巧遇来兴儿、江中石二人之前,景云丛率领的这支兵马已与纳悉摩率领的吐蕃残兵战了一场。不过,与既定的行动策略相一致,景云丛并没有下令尽全力拦截吐蕃军,只是有意让出了通向西疆的道路,放他们儿狼狈撤退。
  其实,景云丛之所以先后两次做出放吐蕃军西撤的决定,皆因已方的兵力不足,无法与纳悉摩率领的吐蕃精锐骑兵展开正面对决而致。因此,在他的计划中,只要能够凭借区区的一万多兵马,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收复长安,已算是令人满意的莫大战果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丧都之君
  就这样,按照景云丛事先的安排部署,当纳悉摩率领着从长安城中逃出的残兵败将,奋力冲破景云丛所率兵马的半路截杀,又玩命似地攻下汾宁要塞,他盘点手下所剩人马,十几天前攻入长安的三万吐蕃天蝎军只带出了将近一半,加上此前在河州一役中死伤的近三万将士,此番北上、东征,虽然攻取了中土朝廷陇右、河西以及泾原三道的十几座重镇,可自己赖以起家的十万天蝎军两相加起来也堪堪折算了将近一半的兵力,此外,还在长安损失了旦巴和葛坦两员大将。纳悉摩夺回汾宁,一刻未停地奔回泾州,越想越气,以致身染重病,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才缓过这口气来。
  来兴儿带着江中石到军中见过景云丛,江中石见景云丛不过是一个中年文士的模样,长得全不似自己想像得那样英武威风,不由得大失所望。景云丛明明察觉出了江中石的心思,却因急于率军入城肃清残敌,而未曾多加理会,只叮嘱来兴儿带他尽快赶回国子监去,保护老祭酒,自已则号令全军加速向长安进发,一举从吐蕃人手中收复这座帝都。
  十几天前仓皇弃城东奔,半路上有赖于承恩亲率神鹤军将自己一行接入了陕州的军营中安身,谁承想,才过了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又传来了景云丛率军收复长安的消息。皇帝接此消息后,私下里连肠子都悔青了。
  这近乎戏剧性的一幕,使他在刚刚取得靖宫、平叛两项胜利之后,稍不留神就在天下人眼中背负上了临阵逃脱的恶名。单单如此也还罢了,这十几天里几乎是接踵而至的一连串的坏消息又令他感到心焦气燥,每每想借斩杀身边服侍的宫人、宦者来出气。
  皇帝随于承恩逃到陕州后,接到的第一个坏消息就是迟了一夜赶来陕州的樱儿所带来的关于景暄为国捐躯的噩耗。从内心深处认真说起来,皇帝对景暄的死有所预料。当景暄那天到延英殿找他要求留下坚守长安时,他就想到了如今这个结果。然而,当时他只幻想着景氏父女能为他创造奇迹,守住长安,却全然没想到城破之时,他的惠贵妃该当如何。当婉容一脸惊慌地带着樱儿向他禀奏景暄战死的消息时,皇帝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对于景氏父女没能守住长安的失望多一些,还是对失去景暄的悲痛多一些。不管怎么说,这些天每每想到景暄已不在人世,皇帝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出于担心尚不满三岁的雪晴承受不了丧母之痛,皇帝特别关照左右,暂且不要告诉她这个消息。唉,宫中又多了个没娘的孩子。皇帝为雪晴感到难过,也为自己妻妾屡遭不幸深深的叹息。
  另一个令皇帝寝食难安的坏消息当属李承宏被吐蕃人立为新皇,试图用他来取代自己了。这可以说直接戳到了皇帝的痛处,使他难以忍受。李承宏这个名字,如果不是经人提醒,皇帝连他是谁,长得什么样都记不起来,却突然之间冒了出来,在吐蕃人的扶助下,公然地坐到了大明宫本应属于他的位置上。尽管明知李承宏只不是吐蕃人手中随意操纵的一副傀儡,可古人云:天无二日。这一国之内怎能出现两位皇帝?皇帝一怒之下,随即传令睦王李启立即赶来陕州见驾。他要集中天下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