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283章

宋仕妖娆-第283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子承知晓钱象祖在担心什么,也不点破,只是说了句“参木之处,藤蔓绕身。”

钱象祖沉默了。

柳子承的意思就是说,就算是参天巨木,也会有很多的旁枝错节,他这样做的意图,不过是为未来留一条路。

将来若是赵愭登上太子位,自己也会念在今日之事上,对他网开一面。

当然,柳子承也是在提醒自己。

若是自己全力配合他,假若一日是赵惇登上太子位,他也会就今日之事,在将来的仕途上对自己网开一面。

想到这钱象祖暗暗惊心,这柳子承真是未雨绸缪得让人可怕。

不过两人的目的一致:就是不让李凤梧获功。

如今的李凤梧都快要压不住了,若是使大理再获大功,那就真的只有相公才能压制他了,如此的话,其后的赵恺很可能会在争储中取得优势。

这是赵惇和赵愭都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所以作为马前卒的自己和柳子承,不得不兵行险着。

那么,此刻李凤梧在干嘛呢?

钱象祖问了一声,柳子承咳嗽一声,“方才有人来报过,李凤梧和王之望在酒楼喝酒,其后王之望去了皇宫求见段正兴,李凤梧依然在酒楼。”

这是钱象祖的悲哀。

柳子承为何能成为主战势力,因为他有李睿留给他的人手。

而自己没有。

赵愭虽然在朝堂势力更多,可是在军界,却不如赵惇。

这也是钱象祖的一个忧心。

不解的问道:“没有其他举动?”

柳子承也有些奇怪,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钱象祖说,“确实有些奇怪,李凤梧这个时节都还没反应过来,那也太说不过去了,但若只有王之望这一招,似乎根本无关大局。”

钱象祖点头,“是有点不同寻常,连那高寿昌的反应也不同寻常。”

柳子承陷入沉思。

是啊,高寿昌按说不可能不知晓高观音隆的异动,为何直到现在也没有反击的迹象,似乎就准备接受今晚的命运?

这真的是大理第一人?

感觉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过柳子承从来不会轻视人,尤其是这人还是大理第一人,总觉得高寿昌应该有杀招。

不过目前局势是全部按照己方的计划,一切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钱象祖忽然压低声音,“人都已经准备好,高观音隆给的那些人能成功?”

柳子承点头,“放心。”

今夜不仅要立下大功,还要取那个曾经把河西柳家颜面摁在地上摩擦的建康纨绔的人头,万事俱备,只等入夜!

钱象祖有些不确定,“可还有李巨鹿啊。”

柳子承笑了笑,阴笑。

先不说有高观音隆给的那些人中有高手,就算这些人失败,只要李睿能够助高观音隆斩杀高寿昌,调转马头,五百神卫军还杀不了李凤梧?

退一万步,高寿昌胜了,李睿为什么就不能继续杀李凤梧?

反正是兵变,死一个使节多正常的事情。

无论成不成功,都必杀李凤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尴尬的神卫军

皇宫里,已过不惑但面目却比实际年龄更苍老的段正兴坐卧不安。

一旦想起今夜之大事,这位登上地位十六七年的大理皇帝,平日养气功夫甚是了得,从登上帝位到如今,历经三个相国。

从高量成、高贞寿、高寿昌。

高量成因拥戴之功,其张扬跋扈不见皇帝放在眼里,这是整个大理朝野都知晓的事情。

其侄儿高贞寿也不遑多让,甚至在行事作风上更强势,否则怎么逼迫高量成退位,将国共位让给他,而不是高量成的亲生儿子。

反倒是高寿昌,行事温和,于春风化雨中蕴含着雷霆万钧的霸道。

但至少让段正兴觉得有了面子。

心里也舒坦不少。

不过,大理段氏不仅要面子,也要里子。

父亲执政三十九年,其间策划多次要将高家势力一网打尽,然而那段时间的高家却是整个大理都无法动摇的巅峰世家。

父亲之败情有可原。

所以十几年前,父亲心灰意冷,又日夜担惊受怕,便“禅位”自己去崇圣寺修佛了。

想到这段正兴苦笑。

父亲的禅位,不正是自己和高量成一手缔造的么。

一念及此,段正兴猛然出了一声冷汗,好像几个儿子,和高家都走得比较亲近——这就是大理段氏的悲剧。

想要彻底掌控王国,就要灭高氏。

而皇子想要登上帝位,却要借助高氏之力。

但是……今夜之后,这都将改变。

段正兴挥手,示意侍候的宫女太监暂且退下,仅留下一个心腹太监,两人一起安静的等着崇圣寺传回来的消息。

父亲出家为僧多年,却始终没有放弃灭高氏之心。

如今自己在皇宫,一举一动都逃不开高寿昌的眼线,恐怕就是刚才挥手下去的宫女和太监里,就有高寿昌的人。

但父亲在崇圣寺就不一样了。

一者在高寿昌眼里,父亲已没多少权柄,二者崇圣寺尽僧人,又有大量武僧和高手,寻常人要去监视父亲难度极大。

所以,父亲才能策划今夜之事。

只是……

等了许久许久,直到天黑前,也再没有谍子回来,而自己又派去崇圣寺的谍子,也没有了消息。

段正兴有点忐忑,有点惊恐。

难道出意外了?

看了看天色,如今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就算没有父亲的消息,高观音隆是不会管的,他一定会为了相国之位全力出手。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个机会。

段正兴深呼吸了一口气,“苏锥,取朕宝剑来。”

身后的老太监苏锥,从太上皇时期就一直在皇宫,是父亲留给自己可以信任的心腹太监,闻言道:“陛下,时候尚早,不如先吃些饭食。”

段正兴脸上涌起一股潮红,“不用了,取剑来。”

片刻后苏锥取来三尺带鞘长剑。

段正兴以手抚剑,脸上的潮红越发清晰,眸子里闪烁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兴奋。

还有紧张。

“智兴可有消息传来?”

苏锥答道:“陛下,没有。”

段正兴点点。

没有消息便好,现在就怕智兴处传来消息。

段智兴是自己最为看重的儿子,也是天阙上将,统率两千天阙军,是整个大理最为精锐的部队——至少在明面上如此。

从制定这个计划,段智兴就一直在待命,直到昨日自己和父亲确定计划,自己又密信指使了高观音隆今夜行事。

届时,以为自己是全力支持他的高观音隆肯定会起兵直扑国公府。

等高观音隆和高寿昌两败俱伤时刻,自己带领两千天阙军,打着平叛旗号,一举剿杀高观音隆和高寿昌。

如此,大事可成!

只是唯一让段正兴有点担心的是,大宋使团带来的一千神卫军。

在自己暗示下,高观音隆真的去和大宋使团的两位副使达成了协议,借到了神卫军,虽然只有五百,但足以助高观音隆之力——整个大理城内外,兵力本来就不多。

五百神卫军,绝对可以当一千甚至两千。

但是……大宋使团还有五百神卫军,这一点段正兴始终有点介怀。

父亲也曾来信,说他和大宋使团李凤梧见过面,并且用六千五百匹的承诺暂时忽悠住了李凤梧,但段正兴总觉得有点不放心。

毕竟那是五百神卫军,在大理城三方局势下,突兀的插进五百神卫军,很可能影响最后的走势。

想到这段正兴叹了口气。

***的赵昚,多不来少不来,偏偏来个一千神卫军的护卫。

一千神卫军,对于总共只有八千兵力的大理城来说,实在是个尴尬得不能再尴尬的数字了。

若是真正的厮杀,这一千神卫军大概足以抵得上三千大理军队,当然,若是天阙军又另说。

若是高观音隆得到这一千神卫军之助,将势力大涨,加上他原有的兵力,不仅有可能将高寿昌斩于府中,甚至在自己来平叛之时,也很可能拿他无可奈何。

现在的局势是高观音隆得到五百神卫军,按照推演,大概和高寿昌在大理的兵力不相上下,双方一旦开战,最大可能是两败俱伤。

到时候自己率领两千天阙军杀出,必能一举定鼎。

所以高观音隆只能得到五百神卫军的相助,这也是父亲当初在崇圣寺见李凤梧,让李凤梧先见高寿昌再见高观音隆的目的:让李凤梧掌控的五百神卫军,不被高观音隆所用。

一环扣一环。

父亲见李凤梧,高观音隆求见大宋使团,高寿昌闭门谢客。

这三步,每一步都是精密计划。

这个计划虽然也可能存在瑕疵,但在自己看来,如今局势都按照自己和父亲的计划在走,怎么看都应该是万无一失。

况且,自己不仅有天阙军,还有段昭平前往丽江调来的大军。

至于李凤梧会不会倒向高寿昌,段正兴笑了。

正因为自己和高观音隆放出消息,所以高寿昌才不敢见李凤梧,所以两人根本不可能合作。

但是……还有五百神卫军啊。

****的赵|昚,你若只派五百神卫军前来多好……段正兴从来没想过,大宋会帮助自己灭了高家,这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我不答应!

卧榻之侧岂容强邻。

大宋、越李朝,对大理国高氏专权都喜闻乐见,就是这一次高观音隆借五百神卫军,在大宋使团两位副使看来,也不过是扶植一个愿意和他们合作的高家人。

只是他们没想到,他们其实也是自己和父亲的棋子而已。

所以段正兴心中有点不放心。

总觉得那个大宋雏凤不是什么好货色——这源于上午使团大使节王之望的求见。

见面就直奔主题,说宋理两国世代友好,商贸互开经济共荣,大宋天子又励精图治国内对滇马数量需求极大云云。

好家伙,直接开口要求将三千五百匹的滇马贸易额提升到两万的天文数字。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整个大理,年产滇马也达不到两万。

除去大理自用,段氏皇室能做主拿出来的滇马,是父亲给李凤梧托底的六千五百匹,而这还需要高家配合才能做到。

因为有些马场并非段氏一家说了算。

真正独立的,受段氏掌控的马场,年产在五千五百匹左右。

最后和王之望达成口头协议,八千匹。

这当然是口头的,虽说君无戏言,不过等自己剿灭高家,随便找个借口,将这个数额降到六千匹,这便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而且大宋最近和西辽达成盟约,他们会成草原蒙古诸部购买战马,对滇马的需求并不是绝对:滇马始终不如草原战马。

若要用滇马打造骑军,只能打造成轻骑。

还不能是主力精锐。

重骑和主力精锐骑军,以滇马的体格实在难以胜任。

若是用滇马打造重骑或者精锐骑军,对上金国的铁浮屠?

那简直是一边倒的虐杀。

就是对上拐子马,也力有未逮,滇马打造出来的骑军,也就能和金国最下层的骑军相争,或者作为后续支援军队。

滇马的优势也有,耐力好。

这一点赵昚不会想不到。

所以段正兴相信,大宋使团来大理,其底线很可能是五千到六千匹。

而这也是自己比较能接受的数目。

毕竟滇马贸易也是笔巨大的收入,大理的国力和地势,拥有再多的马匹也无用——整个带来的常备军也不过是两万多,比之当年的南诏尚且不如。

轻抚宝剑,寒光裂肤,段正兴以指弹剑,“苏锥,今夜随朕一起杀敌!”

苏锥满脸的皱纹泛散开来,涌起一抹潮红,“陛下,老臣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