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要是被众人知晓了,谁还有死战之心,如此,襄阳必失。
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京西南路素来是后娘养的,大宋倾国之力打造了两淮防线,又有虞允文和吴璘守备川陕利州路,唯独京西南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和金人唐邓两州的对峙,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
如今纥石烈答鲁统率五千精兵,再有两千骑兵进驻唐州,兵力越发悬殊。
根据情报,唐州本有驻兵一万二千,步卒一万,轻骑一千五,重骑五百,邓州有驻有步卒六千,如此一来,唐邓两州的兵力达到了二万五千!
两万五千精兵,其中骑军四千。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唐邓两州后面的汝州,金人尚有一万兵力驻扎,随时可以火速南下增援。
以京西南路目前在襄阳、均州、随州的兵力,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均州因地处最前线,共有步卒一万,随州有步卒六千,而在襄阳,也有步卒一万,且有两千的轻骑——均由光化军节度使张超统率。
但特么这是名义上的。
大家心知肚明,吃空饷和冗兵早就在京西南路的防线蛀出了个大窟窿。
别看京西南路这几个防线上共有两万六千的步卒,除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空额,能有一万八千人便算是很不错的了。
而这一万八千人,战力又有几何?
绍兴三十一年,七月,金兵进犯光化军,被节度使张超击退。
九月二十七日,金兵入光化境,旋退。
绍兴三十二年,金将刘士萼犯光化境,被鄂军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击退。
也许守一时足矣。
但众人现在担心的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是支援两淮防线还是支援京西南路防线,这个问题众人还没讨论。
也有点不敢讨论。
因为讨论下来的结果,很可能是支援遭受金兵主力攻击的两淮防线。
否则官家也不会发出旨意,让京西防线可以酌情曲折收缩防线。
如此,京西南路将孤立无援。
气氛凝重士气低落,光化军节度使张超沉声道:“诸位也不必如此,此次金人南侵,主要是意图以战逼和,让咱们的官家割让海泗唐邓四州,两淮防线才是主战场,京西南路的局势,不过是金人的牵制计谋,不让我们分兵去支援两淮防线,想必此时利州路防线也有金人大兵压境。”
这是事实。
而对于这个事情,其实大宋蛋疼的很。
海泗唐邓其实实质上都被金人掌控,和谈割让不过是承认这个事实而已,金国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控四州,断了大宋北上之野心。
毕竟这四州战略位置太过显要。
若是大宋掌控四州,就可以从襄阳出兵,以唐邓两州为跳板配合从海州、泗州的雄师直取汴京。
但金人掌控了这四州,就如扼住了咽喉。
众人心中都在骂娘,张超你话才说得轻松,可现在谁不知晓,金人纥石烈答鲁率领金兵支援,进驻唐州,哪里是牵制襄阳。
分明是要取襄阳。
金人为什么要取襄阳……这特么结合这两年的大宋局势,不难看出这个罪魁祸首是谁。
而且纥石烈答鲁一到唐州就掌控大权,金人的意思很明显了。
当初纥石烈答鲁也在毫州,那么丢失的颜面,就让他亲自来取回去!
金人攻襄阳,不过是取大宋雏凤的脑袋!
这一切都是因为今科的探花郎。
想到这众人全部看向罪魁祸首李凤梧,都是你这家伙惹来的事,你要是不在襄阳,哪至于有今日危局,
李凤梧很是尴尬,咳嗽道:“官家授职,我徒奈何。”
意思是你们要怪罪,就去怪官家,是赵昚让我来襄阳做官的,又不是我主动请职来的襄阳,有本事你们去找赵昚的麻烦啊。
顿了下又道:“且有两位大使坐镇襄阳,要守住防线,应该不是难事,据我所知,绍兴三十一年,张使便在光化军境内击退过金人的罢,想来应该是轻车熟路了。”
你妹!
张超骂人的心都有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适时进攻光化军的金人,不过寥寥万人之众,且两淮防线上也打了胜仗,又获得采石大捷。
是以当时自己才能击退顾忌重重的金人。
现在金人根本没有顾忌。
两淮防线有十万大军压境,利州路也有数万大军逼迫,唐邓两州的金兵没有什么战略任务,如果硬要说有,那便是牵制京西南路的宋金。
以及拿下李凤梧的人头!
这样情况下,纥石烈答鲁必定全力进攻,不用担心遭受利州路和两淮宋军的夹击。
你李凤梧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有本事你去给我守一个看看?
话是如此想,却不能如此说,毕竟这位探花郎只是个知县、观察推官,守备京西南路防线的大事还轮不到他出头。
真正担责的还是自己这个节度使和京西南路安抚使张明之。(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纸上谈兵
现在追究谁惹的祸事已经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商定防御之策。
如果说野战对攻,不到一万八千的兵力对上两万五的兵力,除非双方战力悬殊,又或者劣势一方有奇绝妙招,否则必败无疑。
宋金士兵战力确实悬殊,但宋兵是居弱一方。
但守城则不一定了。
有道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如今金兵不足京西南路防线士兵的两倍,要守住襄阳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键是看金人的攻城器械是否到位。
又或者看张超和张明之两人的防御方针,是全线防线,还是坚壁清野收缩至襄阳,坐等支援……
不过此时倒是有人语出惊人:“金人为什么要攻襄阳?”
说话的正是朱文修。
听得此言,所有都在心里暗啐了一句,这不是废话么,当然是为了那个探花郎。
张超眼睛却倏然一亮,有些明白朱文修的意思,却不好说出来——这个恶人自己当不起。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朱文修依然淡定的,丝毫不在意是否有人回答:“金人是否会为了这么一个理由,和襄阳死战?”
又听得朱文修道:“金人怎样才会退兵?”
众人恍然大悟,又看向李凤梧。
李凤梧也想骂娘了,你妹的朱文修,落井下石才狠呐。
钟蘅犹豫了下,说道:“敢问两位大使,对此有何策略,襄阳府需要为此做什么?”
按说,此等军事,襄阳府和襄阳县衙,都只能听从张明之和张超的份,在后勤方面全力支援,不过此刻大家齐聚一堂,显然张明之和张超还是想听到一些妙计。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张明之沉吟了半响,抛出一个炸弹:“以此为饵,引诱金人,再双面伏击?”
张超抚掌,“善!”
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这尼玛就是让自己上前线的节奏?
光化军一位录事参军灵犀突至,指着沙盘道:“金人欲要攻取襄阳,唐州之军必经湖阳,进入邓州,会和邓州金兵,从崔家岗进入光化军境内,而崔家岗之后则是黑龙集,再之后则是重兵驻守的古驿镇。”
黑龙集!
张超精神大振,“如此,我们便在黑龙集设伏!”
众人看去,只见黑龙集一排山势宛若两条长蛇蜿蜒,而唯一能让大军前行的,便是这两条大蛇之间的些许平缓之地,一如女子束腰处。
这确实是个伏击的绝好场所。
李凤梧却冷笑了一声。
张明之和张超同时看向他,问道:“李知县有什么建议?”
李凤梧不得不说话了,如果让这群人忽悠下去,自己最后去古驿站便要板上钉钉,以宋人的尿性,这一场伏击战胜算也不大。
胜了还好,但若是败了,古驿镇就要面对金人骑兵的冲锋。
自己怎么都逃不掉。
老子是来南宋享福的,不是来当烈士的。
指着沙盘上的古驿镇,其后是一片空旷原野,道:“诸位且看此处,我就问一句,如果金人兵分两路,只是以邓州之兵佯攻,唐州之兵则从新野进入光化境,绕过黑龙集,直取古驿镇,如此,会有什么后果?”
张超愕然,仔细一看沙盘,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如此,不仅古驿镇不保,等唐州之兵拿下古驿镇,铁骑将畅然无阻,直抵襄阳。
而设伏的宋兵,也将被唐邓两州之兵合围。
全军覆没!
兵力本就捉襟见拙的京西南路防线,如果再损失古驿镇兵力,襄阳更难防守下来。
张明之也不说话了。
许久,才和张超对视一眼,两人心中有了决断,道:“此事我等再商议一番,诸位且回罢,襄阳知府和县衙这些时日要警醒些,勿要让金人细作混进城来。”
狄少生应了喏,却并不离开,旋即道:“其实我们可以全面收缩防线,将京西南路的主要兵力集中到襄阳,均州和随州则以少量驻兵拱卫,如此可守。”
这是接到李凤梧眼神示意后,狄少生不得不说话。
张超点点头,示意知晓,会斟酌此事。
朱文修却忽然道:“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金人也必然知晓光化军和襄阳附近的兵力部署,他们定然以为我们要全线收缩,只凭借襄阳之城池坚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出奇招,迎头痛击打他个猝不及防,一旦击溃金人大军,便可进取唐邓两州,立下不世之大功!”
说到此时,朱文修眼里炽热,指着崔家岗和古驿镇之间的黑龙集,“在此迎击金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溃来犯之军,如果唐州之兵绕过黑龙集直取古驿镇,那么可以随州之兵,会和古驿镇兵马,再以黑龙集之兵包抄,形成三面夹击,如此,可以少胜多,一战而胜。”
张明之眼前一亮,这确实有道理。
朱文修此刻已忘记了和李凤梧的矛盾,眼里只有那泼天大功,当年李道就是在光化境大败金军,所以如今他成了庆远军节度使。
如果因自己的计谋在此次大战中,不仅大败金军,还取下了唐邓两州,那么自己必然也要高升,如此资历,将来必然宣麻拜相。
对比之下,李凤梧便显得无足轻重了。
意气风华的道:“若此战大捷,便可进取唐邓两州,如果荆湖南路的兵马赶得上,便可从唐邓两州出兵,对颖州仆散忠义部进行夹击,迫使其退出两淮防线,解两淮大兵压境之危,官家必然龙颜大悦!”
顿了一顿,笑道:“届时,在座诸位便可得泼天军功平步青云!”
所有人都围在沙盘前,仔细思索朱文修所言有几分可行性,毕竟是要主动出击,胜了自然是大功一件,败了就麻烦了。
整个古驿镇之后到襄阳城前,都像被揭掉遮羞布的女人,任由金人铁蹄践踏。
张超有些顾虑,“万一一战不胜,如何?”
张明之却有些动心,“如果我们收缩防御,古驿镇包括光化军全境都要战略性放弃,一样免不了被金人铁蹄践踏的下场。”
想了想又道:“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就算此战不胜,也可让骑军断后拖出对方骑军,让步卒撤回襄阳城,如此,依然可守!”(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刚一波正面
李凤梧很想告诉他们,别天真了。
但却什么话也说不出。
隆兴二年,金人大军进攻襄阳,这并不是历史原有的轨迹,是因为自己赴任襄阳引起的连锁反应。
自己就是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
所以自己也看不透这一战的走向,只能相信张超和张明之。
毕竟张超曾经战胜过金人。
而且不得不说,朱文修提出的那个建议,确实很有吸引力,未尝不能成功。
虽然张超和张明之最终没有立即下决定,但看两人神色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