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凤梧也明白这点,担心的看向叔公张浚。
张浚示意他不用担心。
赵昚这时候终于出声了,“来人,将陈伸带下去,让官医局看看,若是没事就送回府邸,庭杖三十就免了罢。”
百官愕然。
难道这就完了?
张浚殴打陈伸,直接将陈伸打昏死了过去,官家竟然如此轻描淡写,连提都不提张浚?这尼玛究竟是怎么回事……
旋即众人猛然想到一件事:汤相公和张枢相今日的要提立储的事情。
难道官家此举是在告诉张浚,我现在可以给你留面子不处罚你,但你也不要过分,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那么第二件不该做的事情你就别做了啊。
这一次大家是真的猜对了官家心思。
赵昚的确是这么想的。
要知道立储不是小事,由一位相公提出和由两位相公提出,这可关系大了。
一位相公提出,那说明不是所有朝臣的意愿,官家还可以找个借口忽悠下去,但若是两位相公提出,还是东西府的相公,那么不好意思,就算你是官家,也要顾忌满堂朝臣的意愿。
张浚笑了笑,对官家赵昚行礼,“老臣放肆,请官家责罚。”
赵昚无语……我的枢相,你叫我怎生责罚,心中叹了口气,这枢相位置你是真呆不下去了,不过心中也略略高兴,看来咱们的张枢相是不会提立储的事情了。
心情由是大好,这陈伸的打挨的好!
要是陈伸知晓官家此刻心理,怕是真的要晕死过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四章得了便宜卖卖乖
看着官家犹豫,李凤梧这个原本不该在朝堂发声的人行礼,“陛下,微臣惶恐。”
赵昚闻言心中一喜,李凤梧要给自己和找借口下了么。
说句心里话,如今这节骨眼上,赵昚是真不想罢了张浚的枢密使,宋金和谈陷入僵局,金人要求太过分,若是不退步,这就是逼自己继续再战。
可如今大宋满堂文武,除了张浚还有谁够资格坐在枢密使这个位置?
虞允文?
赵昚心中郁闷的摇摇头,虞允文是位好臣子,但才华不及张浚,他任枢密使难以服众西府,却如今正在经略四川,着实不能轻易调动。
我赵昚朝内无人啊……想到此处,赵昚忽然好羡慕德寿宫的父皇赵构。
我若能有个岳飞,或者韩世忠,或者宗泽……
嗯了声问道:“承事郎何事惶恐?”
李凤梧沉声道:“因臣之孟浪行事,致使被小人趁机构陷于绝境,枢相以大义秉身,昭显正义于朝堂,虽然快哉了我辈读书人,但若因此微臣之事受到惩罚,微臣恐将一生难安,所以臣请陛下明辨,今日之事,非枢相之责,实乃微臣之过,请陛下惩罚。”
赵昚乐了,好家伙,你爷孙俩争着为对方背锅,倒是叫人好生感动。
李凤梧这小子真不错。
圆滑,事故,有才华,还有情有义,你说这样的人我赵昚为什么不能重用,这样的人我赵昚为什么要处罚于他,我还盼着他成为我赵昚朝内的范仲淹呐!
于是心情甚好,笑着没有说话。
满堂文武顿时对这个承事郎刮目相看,好你个李凤梧,明知道官家不会再惩罚你了,此刻就算你来请罪,官家反而不会觉得这件事真是你的错,只会觉得你这人懂理晓义。
狗|日的倒晓得得了便宜卖卖乖。
张杓心中更是恨意滋生……李凤梧,你是真要踩着我父亲的尸身前进么!
但此时汤思退却倏然惊醒。
哎哟我去,李凤梧这货要是出来顶罪了,那岂非让张浚逃过一劫,这怎么可能,自己今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不就是为了让张浚实现他昨日的君子之约么,岂能让李凤梧胡搅了去。
再不犹豫,说道:“臣以为,承事郎虽然有责,但其是被构陷,且已受了一年罚薪的惩罚,焉能让受害之人再受惩罚。”
赵昚嗯了声,没有说话。
张浚赞赏的看着一脸失望的李凤梧,好孩子,你的心思叔公懂,你真不是为了在官家心中树个形象而揽责,你是怕我因此罢相。
可你也说过,短期内无法北上,那么眷恋这个位置有什么意思呢。
且自己不能小人,违背和汤思退的君子之约。
虽然汤思退是否是君子需要斟酌,但自己不能辜枉立身之本。
“臣年事已迈,且有朝堂失仪,请陛下惩罚。”张浚态度愈发坚定。
赵昚暗叹一声,罢了罢了,挥挥手,意兴阑珊的道:“容朕思考一二,诸卿还有事否?”张浚的枢密使是坐不下去了,自己得思考下谁来接任。
汤思退你筹谋如此,我赵昚便不如你意,走了个张浚,我再找个人来掣肘你,我倒要看看,你汤思退还能否如秦桧一般专权朝政。
这话一出口,众臣心里顿时波澜起伏。
这事基本定了!
西府诸官心中一片沉重,东府三省一片雀跃。
张杓心中则苦涩不已,父亲才除枢密使短短时间,竟然就因为李凤梧致使,想到此处,张杓忍不住看了一眼那个身影。
李凤梧,你真是该死!
汤思退听得此言,退回了东府首列,心中大石落下。
而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此时则紧张到了极点,李凤梧殴打陈伸一案落幕,张浚请辞一事基本落幕,接下来则是立储!
关键的立储。
这件事一旦被提及,那么赵愭和赵惇两人的地位将拉开天翻地覆的差距。
不过到了此刻,两人的心情已经又有所改变。
立储一事被放在张浚辞相的事情后面,这让赵愭有点郁闷,张浚不辞相提出立储和辞相提出立储,说话的分量差了不要太多。
因此赵愭已不如先前的紧张兴奋,而赵惇也不如先前的紧张郁闷。
除了这两位皇子,在官场爬摸滚打几十年的中枢重臣和黄紫公卿们,也从张枢相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震惊中清醒过来。
接下来就是立储啊!
赵昚却不如先前那般不爽,此时笑眯眯的看着众人,又开口问道:“众卿还有事么?”
张浚如果聪明,绝对不会再提立储的事。
至于汤思退么,他从来就不笨。
毕竟是当了三十年太子又当了一年多天子的人,对人心的把握远非赵愭和赵惇可以比拟,此刻竟然完全将朝堂局势掌控在手中。
和赵昚预料的一样。
张浚退回西府行列,李凤梧退到殿末,汤思退紧紧抱着朝笏,低头不看天子。
一时间整个朝堂鸦寂无声。
两位相公,没有任何人提出哪怕任何关于立储的一丁点事情,比如给赵愭加封个只有太子殿下才能拥有的头衔等等……
没有,屁事都没有。
根本不谈立储!
赵昚心情大好,看了一眼谢盛堂。
谢盛堂心里暗暗摸了一把冷汗,万幸万幸,两位相公都是明理人。
张浚致仕之后,要想保住他儿子张杓和张拭,甚至也为了李凤梧,就必须给官家这个颜面,今日不能提,甚至今后也不能提立储之事。
汤思退要想官家今后对他宠纵一些,那么也不能提立储。
至少今日不能,今年不能!
这是相公们的聪明之处,该和官家对着干的时候绝对不能怂,但不该和官家对着干的时候那也是要绝对不能放肆。
因此谢盛堂在接道官家眼神后,根本不给任何人机会,立即高声宣道:“无事退朝!”
这下顿时出乎大多人意料。
今日的朝会这就完了?说好的立储呢,怎么连点影子都没有,张浚不说情有可原,可汤思退为什么也不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尤其是赵愭和赵惇,两人瞬间懵逼。
前者失落、震惊、惶恐。
后者震惊、庆幸、窃喜。(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我辈读书人
百官心怀各异的行礼,待官家赵昚离开大庆殿后,这才依次走出殿门。
今日朝会就此结束。
没了天子在场,按理说以往的朝会结束后,许多私交要好或者是同僚的官员们,会一边议论着一边走出大庆殿,但今日截然不同。
几乎没人交谈。
西府三衙官员,诸如陈俊卿、蒋芾等人,有感于张浚要致仕,无心交谈。
东府三省官员,则心喜于张浚将要致仕,东府今日压过西府一筹,心中虽然高兴,但懂得收敛,且东府表率汤相公也面无表情的走了,大家自然不会做出无谓的挑衅举动。
至于其他黄紫公卿,心怀鬼胎的多了去了,此刻不足以一一言表。
李凤梧站在最末,自然第一个出大庆殿。
出殿门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守在外侧,等着叔公张浚出来。
今日之事,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众多朝臣看见承事郎李凤梧立在殿门外侧,很是自然的让开了他,开玩笑呢,现在大庆殿内谁人不知,千万别把八品的李承事郎不当回事。
这小子没有官职的时候,就敢在建康先和四品的太常卿柳相正发飙,然后又和两位皇子刚正面。
当了个从八品的奉礼郎,就敢在官家授意下带着小妾到大金毫州的江北大营去耀武扬威。
当了个八品的承事郎,竟然就把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陈伸拉下马。
这样的人,你能用阶官去衡量?
特么的这种人只有一个字形容:牛逼!
这特么的就是真正的雏凤,没点分量的人还真不敢去动他,否则保不准就是陈伸的下场。
想一下陈伸在大庆殿被张枢相殴打的凄惨画面,一众文臣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恐怕此刻的陈伸后悔得要死罢。
太常卿柳相正从自己身旁走过,斜乜了自己一眼,眼里意味悠长,好像在告诉自己,小伙子,你小心些,咱们过招的时间还长。
虽然自己到临安之后柳相正还没对自己发过难,但李凤梧不会不提防这个人。
中书舍人周必大从自己身前走过,投来一抹欣喜的笑意,虽然张枢相将要致仕,但你这个大宋雏凤是保住了。周必大是中书舍人,权属东府三省,因此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李凤梧走得太近。
那样会让他的工作很受同僚掣肘。
刑部侍郎张杓从自己身旁走过,没有看自己。
但李凤梧却感到一股寒意,心中苦笑,叔公这位高才之子对自己起了杀心啊,这是个让人忧伤的事情,叔公在朝堂上说过,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照顾张家。
虽然张杓和自己之间,现在还说不准谁照顾谁,但最明显的一点,张杓对自己势同水火,恐怕很难走到一条道上了。
礼部尚书魏杞从自己身边走过,冷哼了一声,显然还在不爽自己勾搭了他女儿的事情,不过嘴角倒是微有弧度,显然心中还是有点惬意的。
毕竟是个君子,私怨不足以让魏杞对李凤梧在朝堂之上生出怒意,只是觉得今日之事,着实大快读书人心,李凤梧这小子果然有两手。
如此说来,倒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嘛,反正魏蔚又不一定能成为太子妃——寻常王妃又没多大的好处,还要面临争宠的险境。
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联袂从自己身旁走过,都选择了无视自己。
想必两位皇子现在也没心思管自己,这是个好事。
最后,大宋两位相公并肩跨出大庆殿门。
张浚看了一眼李凤梧,微微点头,
李凤梧便悄然跟在两位相公身后,此刻朝阳初升,大宋两相公联袂,地上的影子之间,轻轻跟着一道更为朝气的影子。
三道影子连在一起,宛若大鸟展翅!
张浚和汤思退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在东西府的分叉口,张浚才顿住,回头看了一眼大庆殿方向,叹道:“最后一次的朝会,某这一生也算画下了一个刚烈的结局,对得起某一身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