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281章

顺明(完结)-第281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私宴越吃越不自在,先是一名略显病容地年轻人和自己相见,说是周王世子,看着病怏怏的模样,和活力无限地木云瑶还真是差距不小,周王的孙子今年十岁,很可爱的小孩也是被人领出来和李孟见面。

    对这些人李孟也是强作温和,客客气气的问候寒暄,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珠帘和轻纱的后面,有许多人在那里盯着他看,大概是谁他估计也能猜到,想必是这周王府的女眷,那周王还能在城头用千里镜看看城下的李孟,木云瑶的母亲,也就是周王妃要看这位“女婿”,就只能是通过这个方式了。

    木云瑶今生今世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父母相见,为了这个跟随自己的女孩,有些不舒服也要忍耐下来。

    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好些,李孟挺直了些身躯,说话也渐渐的高声……

    等到宴会结束,走出王府之后。李孟发现自己地后背全是汗水,已经是湿透了,小小的一场宴会。居然比领兵作战还要紧张。

    要想回自己居住的宅邸,自然不能穿着这身杂货店伙计地衣服回去,不过也是做了妥帖的安排,等走出王府这片区域的时候,李孟已和身边的几名亲卫,已经是换上了一身某酒楼店小二的服饰。

    手上都是拎着食盒,慢慢悠悠的转回了居住的地方,快走到住处的时候。也有几名差役上前询问,李孟倒是没吭声,不过护卫他地卫士,却说的一口河南话,那食盒里面确实是放着精致的酒菜。

    那几名差役也就不再理会了,开封城的市面看着和城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城外有如地狱,城内却依旧是笙歌燕舞,太平异常。

    不过街道边上的饿殍和乞丐也是随处可见,官差衙役也都是懒得理会。别看李孟住处这里是巡抚的官署,可在外面的街道上依旧是有三三两两的乞丐靠在墙边,看起来晚上也就是露宿街头,此时虽然是四月,可天气还很冷,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怎么熬过去。

    天色已经是完全黑了下来,李孟这帮人也是装模作样的打个灯笼,据说这就是这家酒楼的特色。

    这灯笼上写着“迎风楼”三个大字,在夜间配上这大灯笼,实在很显眼。真有不错地广告效应。

    灯笼颇为的明亮,即便是李孟低着头,可面目也被这灯笼的光芒映照的很清楚,当然。没有必要担心谁会认出来,就算是周围有密探和衙役,也只能是在李孟穿着总兵衣甲的时候才知道他是山东总兵。

    这样的便装,无论如何也不会认出来,何况李孟还是低着头走在中央,周围六名同样是装作送菜的伙计,把他环绕在中间。

    就在巡抚官署和李孟住处外面的那条街道上,也有两三个乞丐在那里倒着。按理说这么晚了。乞丐不管是吃饱还是饿着都要睡了,不过却有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那里东张西望。显得非常的特殊。

    在这官署周围游荡地河南本地衙役和兵丁都没有理会这名乞丐,可李孟身边的几名卫士却在这个方向上加强了戒备,主要的注意力都是盯在这乞丐身上。

    不过这乞丐却对李孟这一行人不予理睬,就那么眼睁睁看着他过去,可李孟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这破衣烂衫地乞丐在东张西望的时候,瞥了一眼穿着伙计服装的李孟,却猛然是睁大了眼睛。

    靠在这边的卫士或者是把手伸进食盒,或者是把手放入怀中,可这乞丐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站不起来,好像是腿脚发软一样,又是跌坐在地上。

    “大帅,快些走,这街上有些古怪。”

    一名卫士低声叮嘱李孟说道,李孟转头看了那乞丐一眼,颇为瘦弱,脸上已经是灰黑色,身上那些破布也是黑色,看起来是吃亏不少,那乞丐和李孟目光对视,想要叫喊,却看了眼附近游荡的差役,没有出声。

    李孟他们加快了脚步,那乞丐也是挣扎着爬起来了,踉踉跄跄的追了过来,乞丐追酒楼的伙计,看着像是乞讨不成在纠缠,在巡抚官署周围晃荡的这些差役,主要地任务是保护和监视住在哪里地李孟以及亲兵,这等市井之事,跟着看热闹就行。

    这边加快了脚步,那乞丐明显是跟不上,可也不出声吆喝,就那么跟着,李孟这几个人一进入住处附近,早就有等待的人急忙忙地过来,开口吆喝道:

    “你们怎么才过来,我们大帅已经是等急了。”

    一帮亲兵护卫呼啦下把这七个人围住,簇拥着朝门口走去,后面追着的那乞丐已经被落下了十几步,眼看着就追不上了。

    那乞丐突然的大声哭喊道:

    “李将军……李大帅,总算是找到你,小人有事情要禀报,有大事要禀报这声音倒是有几分耳熟,李孟没有转头,只是冷声的吩咐道:

    “把他带进来见我!”

    到自己居住这个宅院附近。李孟可不必要隐藏什么了,身边地亲兵头目一听,转身就是吩咐了下去。

    立刻有十几名亲兵朝着那乞丐跑过去。这乞丐一哭喊,附近游荡的官差衙役顿时是注意到了这边,一帮人急火火的赶过来。

    不过李孟身边地亲兵把都是把刀剑拔了出来,那些衙役本来的任务就是盯着这边别出什么乱子,充其量就是个维持治安的作用,他们可不愿意去拼命,看着胶州营的士兵拔出了刀剑,这些人后退几步赔个笑脸。也就不理会了。

    李孟在里面简单的换了件衣服,就走进客厅,那名乞丐已经是在那里等待,几名亲兵给这乞丐找了身衣服换上,简单的洗漱,并且拿了碗热汤给他。

    这乞丐一收拾,李孟发现自己还真是认得,居然是那兰阳县县令孙志阳,可这也就是十天没有见,居然变成了这种狼狈的模样。

    这兰阳县令来找自己干什么。要找也应该去找开封知府或者是布政使司那些人,和自己这个山东来的军将扯地上关系吗?

    而且看这孙志阳狼狈不堪的模样,倒像是遭了兵灾,想到这里李孟心中一凛,回头问随军的书办袁文宏道:

    “赵皮寨渡口那边可有变故?”

    袁文宏对每日送来的情报之类的差不多都能记在心中,稍微一琢磨就低声的说道:

    “回禀大帅,渡口和转运那边无事,唯一报过来的消息是前日左军偏师入兰阳县。”

    李孟松了口气,回过头刚要问究竟是何事,那孙志阳喝了热汤换了衣服精神已经是恢复了不少。看到李孟的目光投过来,放下汤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的磕头。口中只是带着哭腔说道:

    “恳请大帅给下官做主!!”

    这让李孟真是糊涂了,不管是从文武职司还是从管辖地域来说,这做主的人也轮不到自己啊。

    屋中地亲兵和袁文宏也都是面面相觑,很是糊涂的模样,就是这个时候,王海在宅院周围巡视完毕,安排好了晚上的值夜防卫,走进房中也是被这景象吓了一跳。

    外面响起了打更的梆子声。但这屋子里面还有当当的声音在响。这兰阳县令脑袋磕碰地面的声音一点也不比那梆子声音小,很快就是额头见血。

    李孟看了一下屋中的左右。发现众人和自己一样,都是有些糊涂,看着还在那里磕头的孙志阳,这年轻的县令大有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李孟有些不耐烦,禁不住怒喝道:

    “到底是有什么事情,先说出来,老在那里磕头,有个鬼用!”

    这声怒喝,让在地上磕头地孙志阳浑身打了个哆嗦,慢慢的抬头,看着已经是涕泪交流的模样,李孟最是见不得男人哭,对方的这个状态更是让他皱起了眉头,正要继续说话,外面一名亲兵急忙地跑了进来,开口禀报说道:

    “大帅,城外来了咱们的人,说是有些要紧事禀报大帅。”

    这个时辰,城门都已经是关上,若是这时候有人进城,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从城门上通过吊篮进出,看来这事情还真是不小。

    那孙志阳也是有些错愕,倒停止了哭求,不多时,一名传信骑兵打扮的小伙子急匆匆走进屋中,看着小伙子浑身尘土,脸色却是苍白异常,刚要下跪行礼,李孟一摆手,开口命令道:

    “不必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屋中人人全神贯注这名急忙过来的传信亲兵到底带来什么紧急的消息,倒也没有理会还有个外人兰阳县令孙志阳,那亲兵大喘了几口气,急忙的开口说道:

    “大帅,前日左军偏师入兰阳县……入城当日即洗城,昨日又关闭城门大掠,渡口留守官派我来禀报大帅,渡口以及粮道定可无忧,也请大帅拿个主意,若是左部对我临河大营启衅,应该应对到什么程度!”胶州营的士兵是不会询问如何应对,对方要敢来攻击,那胶州营地应对就是毫不留情地回击,但是外地,而且是面对官军,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做到个什么地步,确实是要李孟来决定个分寸。

    这件事情对胶州营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动手开打,过来传信地骑兵看这惨白脸色,憔悴模样,却明显是有些反应过度。

    李孟刚要下命令,一直是站在边上的孙志阳突然是大放悲声,又是跪在地上,不过这次到没有磕头,只是哭着说道:

    “李将军,兰阳县百姓,惨啊……”

    现在屋中的众人倒是有些理解这兰阳知县为什么如此的模样,李孟没有开口询问,反倒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传信的骑兵。

    那名骑兵明白这是大帅在询问自己,连忙躬身回答说道:

    “前日左部入兰阳县城,根据观察的探马说道,该部兵马差不多有六千余,入城分兵堵住县城城门,里面具体发生什么并不知道,但哭声震天。昨日城内安静了些,可城门到正午也没有打开,小的骑马路过城池附近,却闻到一股腥臭的味道。”

    说到这里迟疑了下,低声道:

    “小的半路上觉得不对,在马上吐了三次,有些失态,还望大帅莫怪。”

    把形如乞丐的兰阳县令孙志阳的哭诉和这名传信骑兵的叙述串联在一起,事情的渐渐的明朗起来,在客厅的人,不管是李孟还是值守的亲兵,脸色都是变得难看起来。

    左良玉统领的这些兵马,还真是有如禽兽……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不如贼 先礼后攻
    良玉不戢士;沁人脱于贼者遇官军无噍类。

    在闯军和官军的拉锯战之中,闯军不过是打破地主士绅,致仕官员的宅邸,搜索金银存粮。裹挟乡野之间的青壮从军作战。

    这做事好歹还有几分节制,最起码赤贫之民在闯军来袭的时候还算是个盼头,最起码也开仓放粮,得些好处,就算是跟着闯营去拼命,也总比饿死在家中田间的要好。

    而这中原之地,可大都是赤贫之民,少有殷实之家,连年的大灾,朝廷的混乱,已经是伤到了各处的元气。

    可这左良玉率领的军队,没有什么本乡本土的观念,加上左良玉为人在克扣兵饷上堪称人杰,士兵们的军饷补给都要依靠自己去抢掠。

    这么多年下来,士兵们每时每刻都是在行军,都是在和闯营作战,心理状态普遍变的有些畸形变态,对待平民的手段也是越来越残暴。

    天下乱局,稍有家资的人都是把金银财宝埋藏起来,左良玉的手下拷问这些人家资下落的时候,一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