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247章

顺明(完结)-第247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得看见李孟开这种玩笑。这也是李孟在这个时代难得知道的典故,击溃“宋江”这一支贼寇,李孟没觉得有什么困难,比较困难的是,抓住或者是击毙匪首,这也不太重要。索性是判断两处必经之路。

    和王海各自分兵一半守株待兔,陈六要能在战阵之中击杀最好,要是被这人跑出来,就看谁能堵截到了,并和王海约定。谁看见这宋大刚过来,就挂出个“蓼儿洼”地牌子,可惜这宋大刚虽然自号“宋江”,却连这蓼儿洼的三个字都认不全,李孟这个玩笑,可说是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上午到达了黄河岸边,快要天黑的时候,围在开封城边上的流寇们差不多都被肃清了,当然,在拼死渡河之后。也没有什么值得说出口的战斗,陈六率领的兖州军几乎就是以行军地姿态,绕着开封城巡视了一圈。

    看着四散奔逃的贼寇,城墙上的民壮和开封城的一应官员都是心惊胆战,差不多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看过如此凶悍的战兵。

    如今大明地传统是什么,越能打仗的兵丁祸害百姓也就是越狠,还有人振振有词的辩护说道,兵士若不如虎狼。怎么能对敌凶猛敢战,按照这句话说,彷佛你要是本分安守军规,肯定就不会打仗。

    开封城内的镇守副将陈永福和他的儿子,算是河南善于治兵的,不过军纪要求的也算是严格,结果河南人民普遍认为陈副将不如左良玉总兵能打善战。

    想想左良玉祸害百姓的传闻,再看看眼下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开封城上的大小官员。兵丁百姓都是坚定了个信念,千万不能让城下地这支军队进城。

    按照李孟要求的练兵为主,尽量不要彰显名声的要求,陈六本也没有打算让兖州军进城,不过自己不进城是一回事,那是自己婉拒之后,显得高风亮节。而今城下贼人肃清。对方却依旧如临大敌。

    陈六心中有些不愉快,不过还是命令手下在城外的居民区扎营。现在让他头疼的不是不开城门,而是那些投降的流民乱兵。

    打不过就投降,这些流寇看见大势已去,也没有什么继续战斗的欲望了,跑不掉的纷纷跪地投降,在乱局之中,难免有被误伤杀死的,不过流民们对死亡好像也不怎么在乎。

    肃清之后,一清点,居然投降地有上万人,结果打了大胜仗的兖州军还需要全神戒备这些俘虏,很有些哭笑不得的味道。

    陈六做事一向是直接,这些俘虏他连看守的人都没有安排,只是营中做好战备,除却五百名值夜的部队之外,其余的人一概是休息。

    事实上,俘虏们倒也没有什么异动,兖州军渡河强攻的那种疯狂彻底的把他们震慑住了,陈疯子的名头现在也能吓住人。

    晚上,没有看管地俘虏们开始成群结队的散去,却也有些“仗义”的人主动的站出来,说大家在河南无论如何都是一死,不如去其他地方求食,这些“仗义”的人实际上都是陌生人,但人这么多,谁会认得每一个。

    而且流民们正是彷徨无计,有人带头,自然是很多人跟从,既然是前路迷茫,不如去有一线希望的地方。

    第二天清早,李孟带着宋大刚的首级来到了开封城下,陈六把大帐设立在城门正前方地大道当中,根本没有人理会城上地那些守城士兵,王海已经安排手下,督促着那些还没有逃跑的俘虏,把战场上地尸体割下首级之后,堆积起来,放火焚烧。至于那些首级则是在城外铸成京观,震慑宵小,这个效果如何不知道,不过开封城上的守城士兵,被吓得瘫软在城头上的,大有人在。

    “你可真是个疯子!”

    在军帐之中,李孟指着对面的陈六,哈哈大笑的说道。。。。。

    这么努力的更新,这么拼,大家的月票是不是也应该投出来,前面距离已经拉开很远,后面的越追越近,请大家支持老白,让老白保持住并且争先。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无心之言 或许成谶

先不说城上如何的提心吊胆,在城门正前方的军帐之中,这次跟随李孟出征的高级军官全在帐中。

    很是轻松的战斗,己方损伤极少,却把胶州营的威风打出来了,李孟的心情极为舒畅,在军帐中的人员不少,不光是兖州军、亲兵营还有马军之中的军将,还有随军出征的文职和民政的人员。

    肃清残敌,和巡视周边的工作都不是什么太复杂的工作,在营帐之中的军官们都是颇为的闲适。

    众人所说的都是昨日陈六勇猛的事迹,看到李孟的态度之后,陈六知道自己的表现赢得了统帅的欢心,而且那渡河血战的战功,传回山东之后,相比说三道四的人也会少很多,陈六心中如同大石落地,自己在胶州营的位置终于不用担心被人抛下了。

    事实上,李孟对陈六兖州军的表现极为满意,这次的战斗本就是让新兵们见识见识战场的血腥,并没有什么太量化的要求。但事先还是低估了城下的这支贼寇,那些蜂拥在河边的贼兵们确实是很麻烦。

    李孟想过,如果是自己来面对这样的阻拦,一般会选择换一个登陆点,布下阵势,慢慢的推过来就是。

    不过,胶州营如果慢慢来,这样就正合宋大刚的意思了,贼兵们也没有想到胜利,那宋大刚只是想要让岸边这些流民和乱兵阻拦一下官兵,给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

    而今胶州营各个部队。训练愈发地刻苦,操典愈发的完备,还有各项演习和考核用来督促平时的练兵,不过李孟却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这些兵丁在完备的训练下,列成阵势。武器精良。和对方开战,特别是山东周围这些可能出现的敌人,很难有失败的可能。

    兵丁这样练下去,倒不是不好。可未免有些暮气,李孟自己一直有着这样地担心,可陈六地表现让他的担心一扫而空,这种敢于拼命冲杀的血性和勇气,正是胶州营最需要的特质之一。

    昨日间笑骂陈六是疯子,可今日诸将在这里集合,李孟可是要郑重其事地夸奖一番了,屋中还有几名文人出身的幕僚。都是在这里记录战报和其他文字整理撰写的需要,李孟笑着开口说道:

    “六子你昨日的表现。当得起一个勇字,这等搏杀,方才是男儿的本色,不错,不错啊!”

    李孟这么一夸,回到军帐之中的王海,马队的汤二都是连声的符合,陈六能有这般地表现。他们也都是跟着高兴。至于兖州军的那些千总,自然不会有其他地异议。李孟简单说了几句,感觉自己的夸奖未免语言有些贫乏,效果不够。

    这时候,李孟想起来从前也有类似的例子,也是勇将的所为,正好可以拿来比喻,当下又是笑着赞扬道:

    “本座记得从前也有一员虎将,敌人在河对岸,他涉水过河,挥舞长矛,直接冲入敌阵,把敌军杀的大败,这等勇猛,六子你毫不逊色。”

    这句话说完,武将们都是大笑,李孟只是记得有这么个例子,却不记得具体是什么人,他手下的这些武将们自然也是不知,只觉得游击陈六不逊色于古代的虎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荣耀,大声地夸赞符合就是。

    边上地几名正在旁听的文人,神色却有些古怪,彼此对视了几眼之后,地位最高地那位站起来,小跑到李孟的身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话。

    本来这边正说的高兴,突然有个人来做耳语的动作,李孟有些不高兴,不过听那文人说完,李孟自己的神色也是变得古怪,干咳了几声,扬声说道:

    “兖州军这次打的不错,回去以后要重重的褒奖,这开封城倒也古怪,咱们山东兵马过来解围成功,本座瞧着这戒备比来的时候还要森严几分,莫非防我们比防那贼寇都要用心?”

    几句话,不着痕迹的把话题扯开了,他这句话一说完,军官们却也不在意,因为李孟本来就没有打算入城,这件事情也就让人不太高兴罢了,有种帮了别人却没被感谢,虽然是份内的职责,但总会有些恼怒。

    方才那名耳语的书生听到李孟这么说,连忙抱拳施礼,开口解释说道:

    “小人跟随船队一路前来,和船家聊天,说是这河南地,城池若被贼兵攻打,那守城的用力只是八分,若是官兵前来解围,守城的用力却是十分,就算是解了围,城门也绝不打开,劳军的物品都是丢到城下来,让官兵自取。”

    这番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王海瞪大了眼睛问道:

    “怎么如此的荒唐,这河南的百姓就不知道好歹吗?”

    一直坐在后面的另外几名书生也有一人站起来,笑着开口说道:

    “各位大人不知,河南地素有民谚贼如梳,兵如篦,官如剃不是常年驻扎本地的兵马,轻易不敢放进去的,要不然会被祸害的很惨,这天底下,也就是咱们山东是个有规矩的地方,全仗大帅的英明啊!”

    有人起个头,下面哪有不跟着凑趣的道理,军帐内的将领和文人们都是抱拳站起,齐声的说道:

    “山东太平,全是总兵大人英明神武。”

    李孟摆摆手,笑着说道:

    “突然怎么又说到我这里了,坐下,坐下!”

    好话人人爱听,众人这番奉承,李孟心中自然也是舒畅,李孟看着方才起身耳语的那名文士,微笑着点点头。充满嘉许之意。

    话题被这几名文士已经是不落痕迹地转到另外的方向上了,耳语的那名文士确实是个机灵通透的角色,可以大用。

    而且这个文士李孟也是认识,算是周扬身边的首席幕僚,据说从前还是山东省内颇有名气的才子,姓袁。叫袁文宏。字云毅。

    至于方才那个话题为什么要转向,渡河而击,冲入敌阵,并且取得大胜地那名勇将。在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个例子,这名勇将也是赫赫有名,

    问题地关键是,这个大将不适合拿来做比喻,因为他是大明的开国元勋…………常遇春,元明交替,驱逐鞑虏的时候,常遇春率军攻打采石矶。岸边全是紧张戒备的元军士兵,常遇春渡河而攻。到了岸边地时候,不知道元军怎么想,还拽了矛杆一下,把常遇春拽上了岸,结果虎入羊群,大砍大杀,取得了大胜。

    常遇春是大明开国英烈之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曾经夸口说道。给我十万兵。自当横行天下。

    用常遇春来比喻陈六,这对陈六来说是莫大的赞誉。可陈六若是常遇春,那身为陈六上司的李孟,又该用何人来自比。

    身为大明的总兵,居然敢自比太祖朱元璋,这是实实在在的僭越了,最起码一个心怀不轨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虽说营帐之中全是胶州营地亲信将领,而且现在的李孟所做地事情,也不算是太把王法放在眼中,可这件事情被人无心说出去了,总归是不妥,还会招惹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明着提醒反倒是会惹人注意,不如这么无声无息的把话题扯开,是十分稳妥的说法。

    那袁文宏站立在一旁,看到李孟嘉许的神色,他心中也是欣喜,胶州营的系统时间不长,却非常的完备,所谓的草创初期,出头地机会特别多,这个说法不太适合胶州营地文人系统,寻常人难得又在李孟面前表现的机会,自己把握住了,今后肯定好处多多。

    大明武将不知道常遇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