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世家贵妾 >

第12章

世家贵妾-第12章

小说: 世家贵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也巧,沈瑜翻开名册,一眼看见的就是那位宋家小姐的名字。
  名册上写的是,威远候嫡孙女、定西将军之妹,宋予璇。


第15章 
  沈瑜对后宫之事还算得上是熟稔,但说到前朝之事,就只算是一知半解了,仅知的那么点事情,还都是听旁人议论之时得知的。
  而在这其中,唯一能称得上“了解”的,就只有宋家。
  至于缘由……当初她阴差阳错地接了那桩苦差,担惊受怕之余,也是多少有去留意过的。再者,宋予夺可是锦成公主将来的夫婿,清宁宫的宫女们私下中也会议论一二。
  这宋家算得上是武将传家,世代忠烈。当年宋家先祖随着武帝在乱世中四处征战,更曾经在乱军之中救过武帝的命,后武帝登基,给了宋家先祖威远候的爵位,格外厚待。这些年来宋家的子孙后代也都算是争气,称得上是忠义,所以这爵位也就一直传了下来。
  现在的宋家,老侯爷年事已高,有三子二女。长子十余年前征战西域之时为国捐躯,只留了尚年少的宋予夺并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宋予璇。宋予夺自小习武,十四从军,这些年大多时候都在边关磨练,三年前率军一举击退西域叛军,了了其父遗志。
  宋家次子,也就是宋予夺的二叔,现如今是兵部尚书,有二子一女。
  第三子宋季阳则颇有些离经叛道,没像兄长那样入朝为官,而是自顾自地做起了生意。老侯爷为此大怒,数次训斥责罚也未见效用,现如今虽不像当年那般态度坚决,但仍旧耿耿于怀。
  “辰玉?”点翠见她似是发愣,轻轻地敲了敲桌案,“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疑虑?”
  沈瑜随即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笑了笑:“没,只是突然想起些旁的事情,不相干的。”
  点翠将信将疑地看着沈瑜,但此事显然不是什么讨论闲事的时候,她也就没多问,继续与沈瑜交接事宜。沈瑜认真地一一听了,有疑惑不解的地方当即也挑了出来问。
  两人聊了许久,到最后确定没什么旁的问题,点翠长出了一口气:“我现下病还没好全,兴庆宫那边的事情,就有劳你费心了。”
  沈瑜也道:“那我这边留下的宫女,就劳你留心一二了。”
  点翠咳嗽了两声,灌了些温水,方才又笑道:“好。”
  等到第二日,沈瑜便带了点翠为她挑出的八位女史一同离了尚宫局。
  从太极宫到兴庆宫还是颇有段距离的,她们须得从永巷出内庭到永安门去,乘坐安排好的马车离京太极宫,赶往太后所居的兴庆宫。
  说来也巧,沈瑜带着女史们途经永巷之时,竟又遇着了那位慎王爷。
  这些女史出身司仪司,礼仪上自然是半点挑不出错的,不用沈瑜提醒,就已经靠着墙根侧身行礼,请慎王爷先过。
  沈瑜屈膝行礼,低头垂眼。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她总觉着慎王从她身前经过时,脚步一顿,目光仿佛在她身上停留了一刻。
  很短暂,就像是一瞬间的事,几乎让沈瑜疑心是自己生出了错觉。
  算上早前从掖庭回来时那次,以及先前在御花园与陈贵妃争辩那次,沈瑜在一个多月的光景,已经遇着这位贵人三次了。
  等到他带着侍从远去后,沈瑜方才带着女史们离了永巷,到永安门去。
  女史们都是懂规矩的,就算这永巷中除却她们再无旁人,也未曾开口说话,一片寂静。
  沈瑜不急不缓地走着,却不由得想着方才遇着慎王的事。
  她们急着赶去兴庆宫听候吩咐,故而一大早就离了尚宫局,此时东方日头初升,慎王怎么会在这时候入宫来?莫非是有什么大事?
  及至到了永安门,早就有马车在那里等着了,沈瑜出示了尚宫局的令牌,出宫上了马车。
  直到此时,女史们方才松了口气,她们中也有与沈瑜相识的,小声问了句:“辰玉,方才那是慎王爷吗?”
  沈瑜颔首道:“是。”
  出了宫,沈瑜也没再拘着她们,毕竟这一路上若是一句话都不许人说,那也太严苛了。
  又有人道:“慎王怎么会在这时候入宫?”
  方才在永巷中遇着慎王之时,她们也是很惊讶的,只不过那不是能说话的地方,故而未曾多言,如今出了宫都是熟识的人,便忍不住议论起来。虽说众人都知道不该妄言,但宫中日子又实在是无趣,所以在相熟的人面前多少还是会聊一聊的,只要掌握着分寸,不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就是了。
  沈瑜无声地笑了笑,她没有参与其中,但没有没阻拦,只默默地听着。
  “听人说,近来前朝有不少是非,许是皇上召他来商议政务?”
  “这时辰还没到大朝会呢。”
  “那或许是慎王有什么急事,想要求见陛下?”
  “说不准……不过我听闻,慎王那位正妃自打年初染病后,一直缠绵病榻,至今未见好。”
  “慎王年纪也不小了,还没有子嗣。”
  “……”
  宫女们都不是什么关心前朝政事的性情,毕竟她们对那些事知之甚少,最多不过捕风捉影从别人口中听两句似是而非的话来,也没什么好议论的。
  所以聊着聊着,就又偏到后宫、后宅的那些事情里去了。
  沈瑜倚着车厢闭目养神,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她们闲聊。
  与慎王相关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议论到了此次为两位皇子选妃的事情上。之前她们已经各自私下聊过此事背后之意,到如今,便开始来聊参加这次选妃的世家闺秀人选。
  听到这,沈瑜悄无声息地睁开了眼,打起精神来听着。
  司仪司的女史们经常会负责一些宫中宴饮的引导,所以对那些品阶高的朝臣家中的女眷还算了解,尤其是有阶品在身的命妇们,不然若是办事时认错了人,可就是犯了大错。
  以及各个世家之间的牵扯联系,她们也很清楚。
  这是沈瑜的短处。
  但想要办好这次差事,就必须要理清这些事情才好。


第16章 
  世家之间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得很,姻亲相连,亦或是祖辈积攒下来的陈年旧怨,就连在宫中多年的旧人也不敢说自己自己真了解了这些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卿。
  沈瑜打起精神,耐心地一一听了。
  见她这模样,相熟的女史彩云笑道:“其实也不用忧虑。要知道这些闺秀们这次是来兴庆宫候选的,可不是参加什么宴饮,纵然不用约束,她们也必是小心翼翼不敢出错。不然若是在太后娘娘面前留下这么坏印象,那可是她们自己遭殃,保不准还要带累家族。”
  旁的女史也纷纷附和。
  论及身份地位,她们自然是比不上那些贵女的,可如今这件事上,那些世家闺秀也不敢随意得罪她们。
  沈瑜道:“我只是想着多留点心,以防万一。”
  彩云说的这个道理沈瑜自然是明白的,可这件事却也没这么简单,她既然接了这件事,就得尽心尽力,不敢托大。
  “你也太小心了,”彩云说了句,但随即改了口,“不过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沈瑜被她这模样逗笑了,随口道:“你们今日倒是格外高兴。”
  “毕竟这可是出了宫,”有人轻轻地挑开了马车的窗帘,向外看去,“虽说过会儿就到兴庆宫,还是得小心翼翼的,可现在好歹是在长安城的大街上。自打入了宫,我还没离开过那皇城呢,整日都在掖庭与尚宫局打转,要想放出宫去,还得好几年的光景。”
  她掀开窗帘后,旁的女史也都纷纷聚了过去,一同看着车外的长安大街。
  此时仍旧是有些早,街上没有太多行人,路旁的小商小贩倒是已经在支开摊子,偶尔传来两声叫卖声。
  马车撵过青石板街,仿佛还隐隐有香味传来,这是宫中所没有的烟火气。
  沈瑜并没有拦她们,顺势向外看了眼。若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明年开春,她就已经能离宫,到这宫外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看了会儿后,女史们恋恋不舍地坐回原位去,开始议论起来将来到了年龄放出宫后,该做什么。
  “我自然是要回家的,”彩云幽幽地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家中如今是怎么个光景。”
  一些宫女并非是京城本地人士,背井离乡,平素一年一次的家人探看,也未必会有人来。自打入宫开始,就跟家中断了音信,自是一无所知。
  众人一同感慨着,冷不丁地有人道:“当年他们让我入宫来当宫女,这些年更是从未来探看过,将来纵使我安安稳稳离了宫,也不会再回乡去了。拿着这些年在宫中积攒的银钱做些小生意,也好过回去。”
  随即有人同她争辩,说什么家中也是无奈之举。
  沈瑜在心中叹了口气,并没参与其中。
  一来这种事情原不是能争辩出个结果的,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承担各自的后果就是,也没这个必要去说服对方。二来,兴庆宫也快要到了,她得琢磨着等见了太后该说什么做什么,实在没这个精力掺和。
  马车渐渐地慢了下来,沈瑜挑开车帘来看了眼,提醒了句:“要到兴庆宫了。”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认真争辩的众人立即闭了嘴变了脸,坐直了身子,各自端出一副矜持守礼的模样。倒是把沈瑜给看笑了。她将衣裳上的褶皱按平整了,轻声笑道:“该说的话路上也都该说完了,过会儿进了兴庆宫,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众人齐齐地应了声。
  先前玩笑归玩笑,可真到了正事上,她们谁都不会去不分轻重地嬉皮笑脸。就算沈瑜再怎么性子软好说话,那也是这次的掌事,她们有这个分寸。
  “此番算得上是宫中近年来的大事了,皇上更是请来了太后娘娘操持,容不得半点疏忽。点翠挑中你们来,便是全然的信任,所以都拿出十分的心神来对待,别堕了尚宫局的脸面。”沈瑜正色道,“若有个万一,别说我要追究,古尚宫也不会轻易饶过。”
  “是。”众人又道。
  马车在兴庆宫北门停下,沈瑜先扶着下了车,女史们也依次下了马车,列队站好。
  已经有兴庆宫的嬷嬷等候在那里,见她们到了,上前来验了令牌,又抬头看了沈瑜一眼,方才笑道:“诸位随我来。”
  沈瑜应了声,带着人跟了上去。
  她未曾见过这位老嬷嬷,跟兴庆宫这边更是没半点往来,可方才老嬷嬷的眼神却让她觉着有些古怪。不过此时也顾不上多想,如果没料错的话,这老嬷嬷是要直接带她们去见太后娘娘了。
  沈瑜一边走着,一边暗暗地记着这道路。
  兴庆宫的建筑的确与太极宫大不相同,皇城那边依循的是北边的建筑风格,讲究个“对称”,故而道路也很好记,走一遭就能轻而易举记下来。可兴庆宫是仿着南边的建筑,讲究个错落有致,并没有规律可循,又多水系,湖泊溪流随处可见,遍植花木,这么走下来,方向感不大好的极有可能就要被绕得晕头转向了。
  老嬷嬷带着她们从假山中辟出的小路绕过,分花拂柳,略放慢些步子,笑着安慰她:“这宫里的道路的确不大好记,你也不用急于一时,左右闺秀们明日才到,等见了太后娘娘,你们午后可以四处转转。”
  “多谢嬷嬷提点。”沈瑜道。
  “我姓花,跟在太后身边多年,早些年随着娘娘来了兴庆宫,你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