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471章

新列强时代-第471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福建船政里有不少两广派过去的人手,所以对于新任船政大臣沈保祯他也提前做了一些了解。

这厮来头可真是不小,不仅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外甥,而且还是林的东床快婿,单单就这一点背,景就足够惊人了。

虽然林则徐已经死了十几年,但他的人脉关系还在,特别受起赏识的左宗棠和魏源两人无不是封疆大吏一时豪杰,要不之前左宗棠也不会特意写信过来要他帮忙关照沈保祯。

而且沈保祯本人也极为争气,从小就在林则徐的熏陶下读书认真热爱学习,少时便有才名。

道光十六年(1836年),16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秀才。道光二十年(1840年),沈葆桢更是和老师林昌彝同榜考中举人,这年沈葆桢刚好20岁。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担任两广总督的舅舅林则徐被朝廷革职查办。

这年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小他一岁的表妹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林则徐的次女,十岁时和沈葆桢订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七岁的沈葆桢中进士,之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升监察御史,官途一片顺畅。

咸丰四年(1854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一年后调贵州道监察御史。咸丰五年(1855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所谓的火箭干部也不过如此。

咸丰六年(1856年),朝廷擢升沈葆桢为杭州知府,然而沈葆桢以祖上曾在杭州居住,杭州亲戚过多为由推辞而改任地处偏远的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知府。这时侯太平军已两次攻打江西,占领了八府50多县,朝廷只剩南昌、饶州、广信、赣州、南安五郡,整个江西的局势岌岌可危。

八月,江西太平军将领杨辅清率万余人向清军发起了进攻,连克泸溪、贵溪、弋阳,进逼广信城。当时,沈葆桢正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广信城里的400守军,闻弋阳失守,纷纷遁逃。城里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知府夫人林普晴,他们组织百姓紧逼城门誓死坚守。

在危急关头,林普晴显示了将门名臣之女的风范和气节,一边鼓舞百姓,一边派人向林则徐以前的部下,驻扎在浙江玉山的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了广信,不久援兵也至。在同饶廷选商议之后,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退了杨辅清的进攻,经此一役沈葆桢扬名官场。

咸丰七年(1857年),升任江西广饶九南道,三月,石达开攻打广信,沈葆桢、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激战数日石达开败走浙江。

咸丰九年(1859年),沈葆桢以父母多病,请求离职回家探望。已经整整十五年没有回家了,家乡的日子带给他的不仅是快乐和回忆,更是难得的清闲和松弛。

咸丰十年(1860年),重又被起用,授吉赣南道道台,沈以父母年老而婉辞。于是被留在原籍办团练,曾国藩很是赏识。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不久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将领王德标、席宝田等镇压太平军。

第670章盘根错节

可以说,沈保祯继承了林则徐留下的部分政治遗产,在官场上一路畅通无阻扶摇直上,同样利用狙击太平军的办法短时间内身居高位,同时因为曾国藩等湘军大佬的‘赏识’,迅速成为湘军大将兼封疆大吏。

要说他的战绩,跟吴可这等以战功出身的草根完全没得比,可就是在官场步步高升,要说这里头没有其它一些因素的话傻子都不会相信。

当然,沈保祯本人还是有些能力的,不然光靠背,景关系,想要在短短十来年时间内,便从七品芝麻官一路晋升为地方封疆可不容易。

只是,沈某人最后投奔湘军阵营,便注定了他与吴可的关系好不了,就算之间有左宗棠帮忙缓和也不成。

这不,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把火便烧到两广水师支援到福建船政学堂的教官身上,那浓浓的恶意吴可可以清晰感受得到。

可笑当初左宗棠为了保举沈保祯,却是没少被这位背,景深厚的沈大人拿来刷脸刷声望。

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便设在福州,待朝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后没多久,左宗棠因陕西回乱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

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

结果同治六年(1867年),沈保祯便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此时正是举国大办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创办造船厂,尚未来得及开工,就被调往陕甘任陕甘总督。临行前左宗棠上疏说:非沈葆桢不能任其职。

可以说,沈保祯能顺利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要是没左宗棠的鼎力支持以及吴可默许的话,想要上任可谓千难万难,就算他背,景滔天也是一样。

朝廷此时与曾国藩和湘军的关系十分微妙,可以说得上既提防又合作。朝廷少不了湘军帮忙平息各地叛乱,湘军也没能力举旗造反,所以两者之间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既合作暗地里又没少使阴招。

朝廷得罪了一个湘军,可没胆子再把实力丝毫不差的吴可跟乡勇队得罪了,福建船政大臣之位虽然与吴可与乡勇队没多大关系,但朝廷任命之前也得先征询一下吴可的意见,要是吴可极力反对的话朝廷不一定肯听,但新任船政大臣想要顺利开展工作的话将困难重重,所以吴可的支持或者默许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左宗棠出面说情的话,吴可哪知道沈保祯是谁?

他一向对湘军出身将官兴趣缺缺,更不会主动打探某位湘军高级将官的出身来历。沈保祯有林则徐遗留的人脉关系又如何,吴可又不是进士出身根本搭不上线,就算知晓了最多感慨一两句而已过后该是什么态度依旧还是什么态度。

当然,沈保祯这么不给面子,刚上任便拿两广水师支援过去的学堂教官开刀,吴可虽然心中不爽,但碍于左宗棠的面子也不好做出什么过激反应。

没办法,谁叫左宗棠在野落魄之时,便受到了林则徐的特别关照进而在仕林名声大燥?

当时已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

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宗棠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付给左宗棠。此番会见临别时,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左宗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联遂成千古绝唱。林则徐临终前还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不得不说,林则徐这么不遗余力的帮忙鼓吹,确实替左宗棠的出仕帮了不少忙,尽管之前左宗棠已是长沙名士,但他想要于太平军兴起之时在湖南巡抚张亮基身边当核心幕僚,没有林则徐当初那番鼓吹怎么可能?

作为左宗棠的好友兼盟友,吴可自然要给林则徐的后辈兼女婿沈保祯几分薄面,尽管心中不爽得很却也不好多什么小动作恶心人。

最让吴可无奈的是,他自身的官场关系很是一般,全都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建立起的战友之情,可左宗棠虽然不是正途出仕,却也是关系广袤吴可不得不顾忌一二,不可能因着自己情绪想怎样就怎样。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老左的亲家,那也是湘南旺族枝蔓庞杂的一方势力。

1837年的春天,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让他怦然心动: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

陶澍看了对联后很开心,他接下来走进县公馆,只见迎面是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其意即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自己的知己!

陶澍无法不激动。这位60多岁的封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作者正是左宗棠,时任渌江书院山长。

陶澍决定推迟归期,与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彻夜长谈,共议时政。左宗棠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仿效。陶公爱才,欣然应允。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还以封疆大吏之尊,提出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五岁的惟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

当然,这里头可能有左宗棠故意拍马,想通过陶大总督的门路晋升官场。不过不管如何他最后成功了,与时任两江总督拉上关系从此晋升官途。

也是因此,左宗棠便与陶氏政治势力结成紧密联盟,同时又因着湖南人的身份与湘军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吴可在晋升两江总督的过程中,当初在京城保卫战中结识的朝中大臣帮了不少忙,不得不说左宗棠亲家方面的政治势力也在关键时刻搭了把手,这才让他顺顺利利从武转文一跃成为大清有数的封疆大吏。

而陶氏政治集团又与湘军有十分复杂的关系,作为湘军大将的沈保祯自然得了不少好处,这份人情便应在了他身上,不然吴可哪会轻易与之甘休?

不仅仅如此,太平军从广西兴起之后,当时大清一直处于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中,左宗棠是不可能长期退隐深山袖手旁观的。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终于经不住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

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前来投奔,巡抚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从此“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张亮基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而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丁母忧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因公务而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

不仅左宗棠与湘军关系藕断丝连,就连吴可的老丈人张亮基,在担任湖南巡抚以及湖广总督之时,与湘军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要是没有张亮基的鼎立支持,湘军能不能那么快成军并形成战斗力难说得很。

正是因为这些顾虑,所有的人情一下子全都让出身湘军的沈保祯占去,尽管这厮做事太不给两广面子,吴可也不好拿这厮怎么样。

当然,尽管心中有着种种顾虑,不好把事儿做得太绝或者闹得太凶,可吴可也不是光挨打不还手的主。

不等闻讯而来的闽浙总督吴棠前来调停矛盾,吴可当即下令两广水师丙支队撤回广东军港,既然人家那么不领情,两广水师也不会拿热脸却贴人家的冷屁股。

这一下搞得闽浙总督吴棠十分郁闷,没了两广水师支援人马威慑,光靠福建水师那么点实力想要震慑台湾海峡周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