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宫檐 >

第216章

宫檐-第216章

小说: 宫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临,你在想什么?”玉儿见儿子出神,关心地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前几天下雨,我听武英殿的太监说,十四叔犯了腿疼。”福临垂眸道,“额娘,您看是不是也免了十四叔对我下跪行礼,十四叔虽然年轻,可他为大清受了太多的伤,我心疼他。”
  玉儿微微蹙眉:“福临,你这是你自己的想法?”
  福临的目光稍稍犹豫后,还是坦白:“是索尼教我的,索尼说了和额娘一模一样的话,他要我敬重十四叔。”
  玉儿已经很久没见到索尼了,虽然连洪承畴出征前,都能进宫向太后辞行,可多尔衮还是暗中将她和索尼隔开。
  好在,索尼还能见到皇帝。
  “福临信任索尼吗?”玉儿问。
  “索尼曾是额娘的先生,也是我的师傅,我自然信任他。”福临有些骄傲地看着母亲,“那些大臣们,我已经把每一个人都记住了,知道他们曾经做过什么,知道他们擅长做什么,额娘,我也在挑选我将来可以信任的大臣。”
  大玉儿欣慰不已,夸赞儿子:“福临做的很好,汉人有句俗话,天高皇帝远,就说那些远离帝都的地方可不受皇权掌控。话虽如此,皇帝可以有自己管不到的地方,但绝不能有不知道的地方,将来你一个人站在太和殿上,要看见的不仅仅是广场上的文武百官,而是更远更广阔的江山。”
  福临眼中有光芒,傲然道:“索尼说,我将来要记住边关守军将士的名字,做皇帝,一定要知道是谁拿着长枪大刀,是谁在为大清镇守边关。”
  他话音才落,苏麻喇带着东莪进门来,东莪规规矩矩地给太后和皇帝行礼,玉儿宠爱地说:“你额娘不在,东莪不要绷着,尽兴玩儿吧,你想吃什么给苏麻喇说,让她做去。”
  东莪说:“额娘这几天要给多尔博做规矩,多尔博天天哭,额娘说没工夫管我,叫我进宫来跟着伯母过两天。”
  大玉儿吩咐苏麻喇:“就让东莪住阿哲的屋子吧,再派人给齐齐格传话,别太费精神了,自己气得半死,孩子还不懂事。”
  东莪小声嘀咕:“皇伯母,多尔博实在很不听话,还打人,伺候他的丫鬟都被他咬过踢过。”
  待东莪跟着福临走了,苏麻喇便说:“果然是随了亲爹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十四福晋最辛苦,还不落好。”
  玉儿不以为然:“我们心里明白就好,他们的事,让他们自己来解决。”
  但大玉儿完全没想到,今日的事,会给索尼带去麻烦。
  她和福临说的话,刚好叫东莪进门时听见几句,东莪也是无心,她在宫里住了几天回家后,和爹娘一道吃饭时,多尔衮随口问东莪在宫里乖不乖。
  东莪无意中说了那天她在永寿宫听见的话,夸赞福临了不起,可多尔衮听见索尼的名字,立时就变了脸色。
  齐齐格自然知道这里头的轻重,忙叮嘱女儿:“这话到此打住,不许再提起,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你听见了皇伯母和福临说的话。”
  “额娘……我又犯错了吗?”东莪紧张地看着母亲。
  多尔衮收敛了神情,温和地对女儿说:“没有的事,额娘只是在提醒你。”
  齐齐格见丈夫这么说,她也温和下来:“回头额娘慢慢给你说,咱们先吃饭。”
  吃过饭,女儿回自己的屋子去,齐齐格站在门前看她走远,才回身对喝茶的多尔衮道:“索尼是在教福临怎么做皇帝,就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说挑唆你和福临的话,之前他不就上折子弹劾了好几个人吗,他倒是一身傲骨,也不怕你?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还以为索尼会很老实呢,不声不响的。”
  “仗着曾经是先帝器重的人,仗着皇太后和他的师徒情,呵,你知道的,赫舍里氏是满洲望族,到他这一代,在正黄旗下说句话,越发有分量了。”多尔衮将茶碗拍在桌上,冷声道,“范文程就不敢这么嚣张,他毕竟是汉人,比索尼老实些。”
  “你打算怎么做?”齐齐格提醒丈夫,“叫我看,不能急。大玉儿精明得很,你若眼下就动了索尼,她可别怀疑我们送东莪进宫是去做细作。”
  一年年过去,多尔衮和玉儿的关系,越来越暧昧,越来越说不清楚,他现在有时候,能大大方方地握着玉儿的手,她不会退缩也不会反抗,只是温和地微笑,但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说不清道不明。
  他承认,人的欲望是收不住的,摸了脸摸了手,他就想要的更多。
  但冷静下来,多尔衮很明白自己和玉儿的立场,越靠近玉儿,越能感受到她的强大,福临的皇位,她绝不会拱手相让。
  他冷然道:“疑心东莪是细作,不如疑心你,这么多年了,两宫太后心里清楚得很。往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齐齐格,还没到翻脸的时候,是时候了,我自然会告诉你。”
  “还有四年。”齐齐格道,“福临大婚亲政之前,若不下手,之后就难了。”
  多尔衮颔首:“四年,足够了……”
  这件事,多尔衮不提,玉儿也不知道,索尼依旧在极少数见到皇帝的时候,向他讲述何为帝王。
  可他是最精明的人,八月时,索尼奉命代替皇帝去盛京祭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大玉儿碰巧在乾清宫外见到了他。
  索尼当时就对皇太后说,此去盛京,怕是难在回来,请太后多多保重。果然,就在索尼到达盛京后不久,多尔衮下旨,命索尼留在盛京守灵。
  “至少命保住了,多尔衮没有赶尽杀绝。”玉儿对苏麻喇说,“我们也该准备着了。”
  苏麻喇问:“这件事,您会问摄政王吗?”
  大玉儿摇头:“他不说,我也不问,多尔衮的心思很好猜,无非是做不做皇帝,可他永远猜不到我的心思。”
  年末时,四川传来捷报,豪格大败张献忠,将于顺治五年正月班师回朝。
  群臣听政时,福临突然说,他要嘉奖大皇兄,阿济格当堂嗤笑了一声,引得大臣们哗然,完全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多尔衮脸色铁青,瞪了兄长一眼,再看福临,小小的孩子却淡漠地看着众人,重复他方才说的话,多尔衮不得不道:“臣领旨,待与诸大臣商议该如何犒赏后,再向皇上禀告。”
  福临则站起来,对多尔衮说:“十四叔,朕听太医讲,如今但凡下雨,你腿疼的病便屡屡发作,必定是旧年南征北战留下的伤痛,不能不重视。朕已与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商议,即日起,免去你见朕跪拜行礼,往后十四叔见了朕,不必行礼下跪,保重身体要紧。”
  可这番话,并没有让多尔衮感动,福临的用心或许是好的,可他不该在这时候说出来,他是要告诉全天下人,他多尔衮如今已经不中用了吗?
  偏偏有其他大臣,平日里对多尔衮的独断专权敢怒不敢言,此刻见多尔衮明着受捧实则受辱,心中窃喜,忙下跪山呼万岁,说皇恩浩荡。
  多尔衮不得不行礼,可福临走上前虚扶一把道:“十四叔,不是才说了,往后不要跪朕。”
  叔侄俩四目相对,多尔衮看着福临的眼睛,脑中一恍惚,仿佛当年和皇太极对视……不,福临算什么,他乳臭未干,可能有帝王之资。
  群臣散去,福临回到乾清宫,扬眉吐气心情极好,吴良辅跟在他身后问:“皇上今日高兴得很。”
  福临傲然说:“自然高兴,你没看见摄政王的脸色,他把索尼给朕弄走了,朕难道不能怄他一怄?”
  吴良辅恭维道:“皇上英明。”
  福临不屑:“你就嘴巴甜,少哄人,踏踏实实给朕当差,别忘了太后娘娘们可是盯着你的,少张嘴说话。”
  “是是是……”吴良辅忙道,“奴才不敢,奴才要伺候皇上一辈子。”
  福临盘腿坐在炕上,拿了干果来吃:“你等着,等朕亲政后,让你也跟着到朝堂上看看那里是什么光景。”


第330章 我送你去科尔沁

  吴良辅上回险些叫皇太后和摄政王的人打死,又活了一回的人,比谁都惜命,见小皇帝这么说,忙跪在地上道:“使不得使不得,奴才只想本本分分地伺候皇上,那地方岂是奴才去得的。”
  福临如今最不喜欢别人不把他说的话当回事,呵斥道:“朕说你去得就去得,你怕什么?”
  “皇上说的是,皇上说的是……”吴良辅磕头如捣蒜,“奴才谢主隆恩。”
  福临不耐烦:“起来吧,等我亲政还早呢,你先夹起尾巴老实些,别叫额娘或多尔衮又把你怎么了。”
  吴良辅麻利地爬起来,挽起袖子给皇帝砸核桃吃,福临吃了几颗核桃,便不得再偷懒休息,走出殿门时,回身吩咐:“你去问问,科尔沁的人怎么还没到,额娘惦记着呢。”
  转眼,阿哲已经出嫁一年,雅图的孩子也会跑会跳了,今年除夕说好了接三位姐姐回北京过年,眼瞅着年关将至,还不见她们的踪影。
  吴良辅说:“雅图长公主带着孩子,路上必然走得慢,奴才这就去问问。”
  福临嗯了一声,一面走一面嘀咕:“额娘一定盼得望眼欲穿,她们也不着急赶路。”
  内宫书房里,大玉儿每年到腊月,便会写福字,待练得差不多了,就写在烫金的红纸上,赐给宗亲贵族,宫女太监们更是稀罕得很。
  她和福临一样,都在计算着雅图她们回京的日子,她思念女儿,和从没见过的外孙。
  苏麻喇在后院查看烧火,叮嘱看火的宫人不要走神,别续不上冻着书房里的太后,待绕到前头来,正拍着身上的灰尘,便见小太监急匆匆从门外跑来。
  这刚传来的消息,叫苏麻喇心惊肉跳,腿肚子都打哆嗦,跑进门来,一脸紧张地对大玉儿说:“格格……”
  “什么事?”玉儿抬起头,停下笔。
  苏麻喇慌张地说:“阿哲格格她在路上病了,说是病得急,科尔沁的队伍原路返回,暂时来不了京城。”
  大玉儿的心立时堵在嗓子眼,可她稳住了,紧紧握着手中的笔:“不会有事的,别慌,别慌……”
  多尔衮几乎同时得到消息,立刻进宫来见玉儿,闯到书房时,大玉儿正呆呆地坐在窗下发呆,他便道:“要不要去一趟科尔沁?去看看阿哲?”
  大玉儿抬眸看着他:“小毛小病,没事的,弄得大惊小怪,大臣们又该非议,好不容易才太平了一阵子。”
  多尔衮很明白,若是小毛小病,何不直接来京城,但他也希望阿哲是小毛小病,盼着她们三姐妹,能健健康康地回来看玉儿。
  “我已经派太医立刻动身去科尔沁,带上最好的药材,玉儿你放心。”多尔衮安慰道,“阿哲不会有事的。”
  玉儿僵硬地点点头,她已经说不出话了。
  多尔衮走上前,握住了她的手,心疼地问:“你冷吗,玉儿,你的手这么冷。“
  大玉儿的心一颤,想要抽回手,可多尔衮抓了边上的手炉塞在她怀里,千叮万嘱,要玉儿自己保重。
  多尔衮政务缠身,不可能一直陪着玉儿,将她交给苏麻喇后,才心神不定地离去。
  苏麻喇进门见格格抱着手炉,便问:“您冷吗,我让他们把屋子烧得再热一些。”
  大玉儿却怔怔地抬起了自己的手,而后抓住了苏麻喇的手。
  苏麻喇并没有什么冷或暖的反应,只是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在皇太极眼中,她的手永远是热的,玉儿还是头一次听见人说,她的手是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