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宫檐 >

第194章

宫檐-第194章

小说: 宫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哲的心情果然好了许多,不再把豪格的事放在心上,说起福临这些日子的起居和念书,欣慰地说:“他又长个儿,衣裳都来不及准备,好像每天都在长大似的,过去瞧着不如兄弟们个头大,还担心来着。”
  玉儿道:“雅图阿图个子都高,弟弟不会差。”
  哲哲憧憬起将来的事,叹道:“孟古青的模样不赖,都说像你姐姐小时候,但愿将来出落成大美人,福临能喜欢她。”
  玉儿不屑:“漂亮便是漂亮,何必非要牵扯上姐姐往脸上贴金,姐姐这样的美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更何况,美人在骨不在皮,眼眉身段的几分好看,能撑多少年?姑姑,实话对您说,我对孟古青没有任何期待,这样不论那孩子怎么来,我都不会失望。倘若她能成为像姑姑您这样了不起,把一生都奉献给科尔沁和大清的皇后,我会把她疼到骨子里。但若不成,只要不惹是生非不作恶,我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们自己过得好就是了。”
  哲哲唏嘘不已:“时光匆匆,咱们俩都在谈论下一代的事,你刚来盛京时的模样,还在我眼前没忘呢,一眨眼……”
  大玉儿知道,姑姑又在思念先帝,姑姑常说她是没有感情的,可到底几十年的福气,到底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皇太极与姑姑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可彼此在心里,都是极其贵重的。
  “姑姑别难过,就想着,他们团聚了,摆脱了世间疾苦,逍遥自在去了。”大玉儿温柔含笑,安抚哲哲,“他也累了,辛苦了一辈子,满身的病痛伤痕,他不过是撑着忍着。”
  哲哲一时感怀,泪如雨下,哽咽道:“太早了,玉儿,还是太早了……”
  盛京的夏日,总是不温不火,一转眼便是入了秋。
  八月,皇陵大祭,以定国迁都祭告太祖太宗,多尔衮等为固守北京地方余孽,没有归来。
  但祭奠隆重庄严,福临早半个月就在清宁宫里反复预演,大玉儿时不时站在清宁宫的窗下看他,当初看着传龙袍的儿子如扮戏似的,到这会儿再看,小模样当真有了几分帝王的气度。
  祭奠礼节繁复,大玉儿不喜欢这样的大场面,根本不能好好地和皇太极还有姐姐说话,于是在大祭之后隔了两天,鳌拜亲自护送,将太后独自送到了皇陵。
  玉儿和苏麻喇,带来了皇太极和海兰珠身前爱吃的糕点茶果,简简单单点一炷香,供在灵台下。
  苏麻喇拿出帕子递给格格,玉儿便起身,为丈夫擦拭牌位香案,一面和他说说话。
  “后天我们就走了,宫里已经收拾得差不多,到了北京后,福临会再次举行登基大典。”大玉儿自言自语着,抚过牌位上的名字,缓缓道,“往后,就不能常常来看你和姐姐。姑姑说,叫我带上你身前的东西好做个念想,可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带什么好。”
  苏麻喇悄悄退了出去,合上殿门。
  玉儿擦拭完牌位香案,跪坐在蒲团上,仰望着丈夫的名字,内心平静得让她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竟然已经一年了,时光快得,让人来不及悲伤。
  “福临太小,我不得不跟着他,将来会怎么样,我一点儿都想象不出来。”大玉儿苦笑着,“我也不敢奢求你保佑他,毕竟你答应我的事,没几件是应了的。你是不是忘了,说好的,带我去北京,说好的,让我第一个选寝宫,说好的,要去江南要去看更多的山河……”
  她突然停下来,摇了摇头:“我又在说傻话了,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皇太极,我真的要走了。”
  迁都在即,整个盛京城在忙着搬家,皇帝宗亲和大臣一走,整座盛京城便是要空了一大半。
  玉儿担心如此不利于盛京的安定,命福临下旨,吸纳辽东百姓迁入盛京城,不能叫大清故都落得凄凉冷清。
  在盛京的最后一天,宫里各处都已收拾齐当,该装车的装车,该留下的留下。哲哲说不能给大清皇室丢脸,把什么东西都往北京带,要体面要稳重,可庶福晋们攒了一辈子的金银不容易,偷摸摸地都带着,大玉儿命阿黛和苏麻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计较。
  永福宫里的东西该带走的都已经装车,玉儿除了书房里的书,东西较为简单,要紧的都是几个孩子的东西,连带阿图的嫁妆。
  多尔衮说雅图嫁得委屈,所以阿图的婚事到了北京再办,要风风光光地把侄女嫁出去,大玉儿接受了他的好意。
  此刻苏麻喇带着宝清来,宝清恭恭敬敬地向大玉儿行大礼,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玉儿亲手搀扶她,笑道:“北京离这儿也没多远,想我和你苏麻喇姐姐了,就让人送话,我派人来接你去北京逛逛。”
  宝清哭着问:“您还会回来吗,太后娘娘,您将来记得回来,回来看看您的姐姐。”
  大玉儿答应她:“当然要回来,皇上要来祭祖,我自然也会来。宝清啊,照顾好自己,好好看守宫阁,关雎宫的匾额自从挂上去后,就只属于姐姐一人,好好替我姐姐看着家。”
  苏麻喇从边上柜子里,捧出一大包东西,递给宝清说:“这是太后娘娘留给你的,里头什么都有,缺什么少什么,派人送话来北京,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你。”
  宝清又叩首谢恩,苏麻喇带着东西送她出门。
  大玉儿轻轻一叹,起身将自己住了半辈子的地方再看一眼,看见了苏麻喇没来得及关上的柜门,不经意地多望一眼,空荡荡的柜子里,横着一把戒尺。
  她的心突突直跳,走近几步,又走近了几步,僵硬的身体渐渐开始颤抖,她伸出手,想去拿起戒尺,可指尖差着一寸的距离,生生地停下了。
  “为什么,丢下我,你要我怎么办……”
  忍了一整年的眼泪,赫然决堤,大玉儿跪倒在柜门下,哭得蜷缩起了身体。
  “我不要,我不要去北京,你不在那里,我去北京做什么……为什么丢下我……”
  苏麻喇返回永福宫时,乍见这光景,整个儿呆住了,等她疾步跑上来,格格早已哭成了泪人,拉着她的手说:“苏麻喇,我不去,我不要去北京,他凭什么丢下我?”
  “格格?格格……”迟了整整一年的哭泣,却让苏麻喇安心,她抱着瑟瑟发抖地玉儿,“您哭吧,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大玉儿伤心欲绝:“苏麻喇,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他爱的女人不是我……”
  宫苑里,哲哲带着福临归来,却听见从永福宫里传出的哭声,哲哲茫然地看了一会儿,在福临要跑去的时候,拦住了他。
  “皇额娘,我额娘在哭。”福临着急坏了。
  “让她哭吧,福临,你额娘太累了。”哲哲含泪道,“她太委屈了。”


第297章 圣驾入京

  那把戒尺被锁在了永福宫的柜子里,连带大玉儿的眼泪,永远留在了盛京。
  清顺治元年八月,皇帝侍奉两宫皇太后,正式南迁国都。
  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北京,车轮马蹄踏过的,是大清八旗将士用血肉开辟的道路,皇太极曾走过但没有走得更远的路,大玉儿带着他们的儿子,走了出来。
  车驾到达通州后,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于行宫朝见皇帝。
  齐齐格带着多铎和阿济格的家眷同行,东莪则一直跟着太后坐马车,此刻跟在玉儿的身边,自然更早地见到了多尔衮。
  阔别数月,东莪想念阿玛,不顾殿上文武百官俱在,她便跑向父亲,往多尔衮的身上挂。
  “没规矩。”多尔衮冷着脸,“皇上在这里,容不得你嬉闹放肆。”
  “福临才不会责备我呢。”东莪毫无顾忌地直呼皇帝名讳,张扬骄傲地问坐在上首的堂弟,“福临,你说是不是?”
  福临倒是稳重,没有言语,苏麻喇上前将东莪格格带开,多尔衮这才收敛心思,继续向皇帝和太后禀告京中事宜。
  圣驾稍事休息后,再次启程,福临独自坐銮舆自正阳门进入北京城,北京城内黄土铺地净水泼街,长街深巷无不戒严,老百姓们虽被允许迎接皇帝,但也只是离得很远很远望一眼,大清天家威严,不可侵犯。
  大玉儿与姑姑一同坐车架随行于皇帝之后,看着威武高大的城门楼从头顶掠过,看着宽敞的街道,精致的房舍,玉儿极力掩饰自己对于北京城繁华的震撼。
  当马车停止,礼官前来相迎,道是已经到了午门前,恭请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下舆换轿。
  走下马车的一瞬,抬眼望见午门,这高高的城楼虽然尚未来得及恢复大火前的巍峨,玉儿也是怔住了。
  她不知道皇太极身前有没有秘密来过北京,有没有亲眼见过紫禁城的恢弘,但这一刻,她真希望自己,是站在丈夫的身边。
  哲哲在一旁感慨:“这么高的城楼……这一块地方,就快赶上十王亭前的宽阔,这……才只是个门面。”
  “姑姑,汉人真的很了不起,而我们,也打下了一个了不起的江山。”大玉儿仰望着午门城楼,“姑姑,我们一定要守住这片江山。”
  哲哲定下心神,傲然挺起胸膛:“玉儿,我们走吧。”
  福临待两宫太后上轿后,便也上轿,自午门正门进入皇宫。
  这午门正门,除帝王出行才可走过外,在明朝时,仅皇后大婚一日进宫时,及科举殿试一日三甲出宫时才能走过。福临自正门过后,玉儿和哲哲的轿子,方从侧门进入。
  过了午门,过内金水桥,过太和门,再到眼前,便是被焚毁的太和殿。
  玉儿坐在轿子里,看着满眼的断壁残垣,想象着昔日的辉煌,但愿她的福临,能在这片土地上,建造更巍峨宏大的宫殿。
  旧明时,太后太妃皆居慈宁宫,但李自成放火烧城时,连内宫也没有放过。
  大玉儿以福临的旨意,请多尔衮先修缮前朝太和殿中路各宫和乾清宫,因此慈宁宫尚未动工,玉儿和哲哲,便分居西路永寿宫和启祥宫。
  十数日的奔波劳累,终于来到了“新家”,玉儿被一路眼中所见的景象震撼,这会儿脑袋里盘踞着无数念头,倒是把自己给蒙住了。
  她暂居永寿宫,姑姑的启祥宫虽然就在边上,可隔着宫门,隔着宫墙,再也不是过去凤凰楼下五宫,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光景。
  玉儿独自站在永寿宫的院子里,看着跟随而来的宫人进进出出的忙碌,呆了好一阵后,她喊过苏麻喇问:“这宫里原先的宫人们呢?”
  “奴婢已经打听了,李自成放火烧城时,逃走了不少,宫里的金银珠宝也被抢劫一空,睿亲王来后,将整座紫禁城搜遍,留下的所有前明宫人现在都在一处看守。王爷说,内宫之事,待您和母后皇太后到京后,有您二位来主持和处置。”
  苏麻喇解释罢,朝永寿宫里忙碌的景象看了眼,谨慎地说:“格格,要掌管这么大一座皇宫,咱们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玉儿颔首:“明朝宫里是用太监的,我和姑姑在盛京就商量好了,內监制度可以仿照明朝延续,这么大的皇宫,各种各样的活儿,光是宫女嬷嬷这些女人,如何做的过来。”
  苏麻喇笑道:“您别急,咱们慢慢来。要说这事儿,大总管不肯来北京那会儿就说,来了要变太监了。”
  大玉儿嗔道:“正经的,不许玩笑。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往后这宫里的事,可都在你手里了,苏麻喇,你可不只是我的宫女。”
  苏麻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