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守谦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而后松开,面无表情说道:“于我合作?痴心妄想,你不过是个质子而已,能活命就不错了。”
买的里八刺呵呵笑着低语道:“放心吧,我是父皇唯一的儿子,还是嫡子。洪武帝不会杀我,他希望我好好活着,将来当一枚有用的棋子呢,谁都可以死,唯有我不能死。这金陵城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北元的人早已渗透进来了,将来你若有难处,我定当出手帮助。”
朱守谦冷冷道:“你不怕我告诉皇上?”
买的里八刺嬉笑道:“你我惺惺相惜,心意相通,处境相似,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啊!”
☆、第50章 剑拔弩张
朱守谦瞳孔猛地一缩,定定的看着买的里八刺。
这位北元世子露出一抹嘲讽的微笑,“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黄金家族在这片土地也当了几十年的主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金陵繁华之地,早就布置我们的暗桩。没错,确实有张玉这种吃里扒外的人背叛了我们北元,但赤胆忠心之人,也比比皆是啊。”
朱守谦沉默片刻,而后一笑,“你当自己是黄金家族的继承人,可是北元如今又有多少人希望你就死在金陵?永远都回不去?”
买的里八刺说道:“我是父皇唯一的儿子,也是嫡子。”
朱守谦说道:“你所谓的父皇正当壮年,他将来会有很多儿子的。而你——恐怕满朝上下,只有你的母亲权皇后真心盼着你回去。我劝你一句,少出耍些小手段、出些幺蛾子,安心在这里当你的质子,将来或许有一线出路。”
棋逢对手,这下轮到买的里八刺语塞了。
朱守谦说道:“和我做交易,你还不够资格,先稳住那些所谓的暗桩再说吧——他们或许依然效忠黄金家族,但鉴于你随时都可能是一枚弃子,他们够呛会为了你付出一切代价。”
买的里八刺被朱守谦说的颜面扫地,却依然保持着云淡风轻的笑容,“以后的事情只有萨满天神才知晓吧。这些天在贵国皇宫大本堂听宋濂师傅讲历史,当年秦庄王也在赵国邯郸为质,后来也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回国继承王位。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你莫要对我的将来如此悲观啊。”
朱守谦冷冷道:“你将来是生是死,是弃子还是北元皇帝,与我何干?我没有那份闲工夫预测你的将来。”
“当然与你有关了!”买的里八刺低声说道:“你也姓朱,难道真的只甘心做个郡王?”
朱守谦冷冷道:“别以为无论你做什么,我伯父都不会杀你。”
买的里八刺似乎看穿了朱守谦的内心,低声道:“是啊,只要遭遇背叛,无论是真是假,你伯父都会痛下狠手,毫不留情,就像以前对付你的外祖父谢再兴、你的亲生父母一样。”
一听这话,朱守谦虽明晓得他是在挑拨离间,可是心中那股隐痛渐渐涌起,怎么都压抑不下去了。
点到为止,过犹不及。买的里八刺终于闭嘴,暗想那个姚姑娘若真是徐凤,说不定也可以利用一下呢,毕竟都是谢再兴的外孙,母亲也死的蹊跷……
姚妙仪并不知道自己被北元世子盯上了,一心想着如此执行昨晚和义父义兄定下的计划。
所谓的鸡鸣山行宫,其实就是以前金陵大户人家在鸡鸣山的别院,家破人亡后宅子收归皇家所有,按照建制重新修缮扩充,成了皇家的行宫。
行宫外面是一个皇家游猎的围场,经过此地时,姚妙仪投过马车车窗,居然看见亲兵都尉府领头守卫在这里的,正是明教叛徒郭阳天!
“义兄。”姚妙仪暗指郭阳天的方向,“就是他。”
姚继同点点头,暗暗记下此人的相貌,低声问道:“宋秀儿和阿福都送回百和堂救治了,等秀儿醒过来,要不要她来行宫陪你?”
姚妙仪摇摇头,“秀儿咋咋呼呼的,行宫形势太复杂了,莫要添乱。义兄回去之后,把情况和义父说一说,计划肯定要改,说不定乘着乱,我们得手更加容易些。”
姚继同叹道:“都这个时候了,还惦记着明教,你自己的安危怎么办?那些刺客不会放过你的。”
“无妨。”姚妙仪指了指前方的马车,“魏国公他们都来此保护我,刺客想要得手,没那么容易。”
一路上毛骧都在施展各种手段严审刺客,到了行宫时,刺客已经奄奄一息了,也几乎招认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五个刺客都是江湖独来独往的杀手,只认银子,不管其他。三天前,专做脏生意的中人找到他们五人,给了一半的定金,指定了目标就是百和堂的姚大夫。
这五人一直寻找机会,百和堂药铺人来人往不好动手。今日一直跟踪姚妙仪三人去城隍庙,他们就乔装城隍庙的道士跟着,觉得这三人只是老弱妇孺,又是在人皮殿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就果断动手,发毒箭将三人齐齐除掉,以免后患。
可惜阿福虽老,却并不弱;姚妙仪也不是手无缚鸡之辈,更没想到的是人皮殿里的毛骧和买的里八刺均是身份不凡的人,出手拔刀相助,反过来讲他们包围格杀。
线索牵到了专做人命生意的中人那里,这中人同时也是一家地下赌坊的老板,此人十分狡猾,此刻听到事败的消息,应该已经收拾钱财准备逃跑了!
毛骧和朱棣等人当即调转马头,回城搜查中人。魏国公写了密信,加盖私印,飞鸽传书,金陵城十三道城门开始戒严,进出城的百姓都要接受搜查。
姚妙仪听到朱守谦转述刺客的口供,脑子转的飞快,说道:“我觉得事情应该没这么简单吧?十年前刺杀徐夫人时,夫人身边有将士守卫,都让他们一击得手,逃之夭夭,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刺杀行动堪称完美无缺,至今也没有查到真凶。而今天刺杀我的刺客们怎么就漏洞频出了,并且很快找到背后主使之人了呢?”
姚妙仪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对比第一次的缜密,这第二次刺杀就显得仓促简单多了,好像不是同一个人的手笔。
姚继同突然站起来说道:“糟糕!会不会是我们搞错了?难道刺客的目标是当年护送徐夫人的宋校尉之女宋秀儿?莫非当年宋秀儿知道些什么?幕后真凶可能另有其人。”
还真有可能!姚妙仪赶紧起身对着朱守谦拜了一拜,“求靖江王将宋秀儿也带到行宫吧,她可能有危险。”
朱守谦面上漠不关心,其实内心也很焦虑这个亲表妹的安全,想一直在行宫保护她,至于那个宋秀儿的生死,他并不放在眼里。
一旁的买的里八刺自告奋勇的拍着胸脯说道:“姚姑娘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亲自接宋姑娘。”这副自来熟的模样,好像他和姚妙仪不是认识了一个时辰,而是相识了一年!
言罢,不等旁人反应,买的里八刺就急冲冲拍马去百和堂。
谁敢让这位北元世子脱了单?各种侍卫亲兵纷纷骑马跟上去,买的里八刺被团团围在中间,地面都开始震动起来,马蹄荡起了尘土和雪水,声势浩大。
宋秀儿有此人护送,定当是无虞的。
“这位是——?”姚继同看着姚妙仪,姚妙仪三言两语解释了北元世子的身份。姚继同顿时愕然。
就这这时,走进来一对男女,均是锦衣貂裘,男的高大俊逸,女的娇俏,神采飞扬,单是凭两人偶尔相交的眼神,就知是一对情侣。
朱守谦站起来,“二叔,邓大小姐。”
正是刚封了秦王的二皇子朱樉,至于这位邓大小姐嘛,应该就是卫国公邓愈的掌上明珠邓铭。邓愈也是开国十大功臣之一,封了一等公爵,和魏国公徐达、景国公李文忠齐名的大人物。
武将之女,邓铭小时候和常槿一样,都是姚妙仪的闺中好友。邓铭和二皇子朱樉从小青梅竹马,十分投缘,倘若不是母孝在身,估摸早已赐婚成亲了。
朱橚朝着诸人点点头,“我和邓大小姐来行宫狩猎,远远看见你们一行人马来了,就过来看看。”
“朱守谦,她和你长的挺像。”邓铭则好奇的打量着姚妙仪,问道:“听怀庆公主说你忘记了儿时的事情,当真如此?我小时候和你比过射箭,你输了一个金项圈,躺在地上耍赖不肯给,这事还记得吗?”
“并不记得有此事。”姚妙仪心中暗道,胡说八道,那次明明是你输了耍赖,怎么变成是我不认账了?十年过去,邓大小姐还是这个不服输的犟脾气。
朱守谦自己嘴上不承认姚妙仪,却也不许别人欺负污蔑,于是出言说道:“邓大小姐,我记得不认账的是你吧。”
二皇子秦王朱樉看着邓铭的目光,温柔的能够融化冰雪,那里舍得新心上人受半点委屈?说道:“守谦,不得对邓大小姐无礼。”
被人当面揭穿儿时糗事,邓铭出言反讽道:“朱守谦,你和小时候一样,不许别人欺负你宝贝表妹。如今这个姚姑娘真假未定,你这就护上了?那还等什么?赶紧相认吧。”
亲王朱樉一切都以邓铭的好恶为中心,见心上人口头上扳回一局,也乐的在一旁看热闹,说道:“那正好,我们给你当见证人。”
平日在宫中,二皇子朱樉虽然明面上不敢把“叛贼之子”朱守谦如何,但是暗地里冷嘲热讽,欺负挤兑也是家常便饭。
朱守谦也不是好惹的,时常给他碰一些软钉子。见朱樉当面无礼,他冷哼一声,说道:“你们远远看见车驾,难道不知买的里八刺也来了吗?二叔,你身上的鞭伤好了没?”
朱樉就是因为对北元世子买的里八刺无礼,被父皇洪武帝追着鞭打,三天都下不了床。朱守谦此语戳痛了朱樉尚未痊愈的伤疤,他正待教训这个大侄子,邓铭见心上人被侄儿戏弄,火气更猛,干脆挥着手中的马鞭朝着朱守谦方向抽去!
这一变故来的太快,朱守谦来不及躲闪,眼看一张芙蓉面要被抽成抓破美人面,从左侧飞来一张黄花梨交椅拦在跟前,挡住了马鞭。
这把交椅正是姚妙仪扔出来的,邓铭的鞭稍缠在交椅的腿上,干脆弃了马鞭,冷冷笑道:“好啊,兄妹齐心,其利断金。十年过去了,你们表兄妹和以前一样,都是护短的。这位姚姑娘是装失忆吧,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反应。怎么了?好好的国公府大小姐不做,非要当一个市井医女,你在躲什么?”
姚妙仪暗悔自己冲动了,可是刚才见到朱守谦被欺负的那一刻,她实在做不到袖手旁观。
☆、第51章 兔死狗烹
正僵持时,从门外传来一阵拍手声,一个洪亮的男声响起,说道:“说的好!兄妹齐心,其利断金。是谁欺负我妹子啊?我这个当二哥的可不答应。”
一个披着白狐大氅的玉面小郎君走进了书房,大冷的天,他还骚包的摇着一柄倭金扇。旁边居然还跟着常家三公子常森!
见到小郎君进来,朱守谦点了点头,“二表哥。”
邓铭杏眼一翻,“徐增寿!人家姑娘连亲爹都没认,你倒是自作主张巴巴的贴过来认妹子,要脸不要脸!”
此人正是魏国公徐达的二儿子徐增寿,除了姚妙仪,徐达的诸多子女都是妾室所生,徐增寿和常森一样,身为家中小儿,反正不用承袭爵位,家门有当世子的哥哥们撑着,他和常森都属于不争气的纨绔子弟,只想当富贵闲人。
常森年轻气盛时,也曾经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