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49章

大明徐后传-第149章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喝着清香的熏肉蘑菇汤,“没想到你除了熬药开方子,还会厨艺。”
    徐妙仪从汤碗里挑了一块肉夹进朱棣碗里,局促的笑了笑,“我只会烧水把东西煮熟,凑合着能入口,其他做糕饼炒菜什么的,一概不会。”
    朱棣笑道:“不要紧,我来。”
    徐妙仪扫了一眼堆在墙角的农具,“你真要下地种田啊?太累了,身上伤还没好全呢。你放心,我有治病的手艺在身,走到那里都能养家糊口,以后我赚银子养家,你洗衣服做饭带……”
    原本徐妙仪是想说带孩子的,想到昨晚的尴尬,赶紧低头喝汤,将未说完的话和蘑菇一起咽下去。
    亲王之尊,落魄到了靠女人吃软饭的地步,朱棣有些讪讪。但自己未来媳妇有本事,文能治病,武能杀贼,哪怕沦落乡村也能过好日子,朱棣觉得很自己太幸运了,说道:“虽说你也能养家糊口,但父皇本意是发落我来凤阳耕田种地历练,体会他年轻时的艰辛,这一关只能我自己过,我已经佃下了龙兴寺的庙田,锦衣卫的和尚们盯着,不能出错。”
    想起昨晚的被捕兽夹伤了腿的光头,徐妙仪无奈的点点头,“也对,你总不能一辈子在凤阳种地,春耕秋收后,皇上消气了,自然会召你回去的。”
    朱棣眼神里有些许挣扎,吃过了早饭,朱棣收拾碗筷,故作轻松的说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城?”
    徐妙仪环视着一贫如洗的茅草房、即将见底的粮缸、脸颊削瘦的男人,她心疼的拍了拍朱棣的脸,“反正不是现在——我上山采药去了,你背上的伤还需治疗,这穷乡僻壤的连个药铺都没有,去个凤阳县城走山路要一整天,还不如我采药来得快。”
    其实徐妙仪手中的私房钱能够买下整个村庄,和朱棣过着小地主的舒服日子,但锦衣卫暗探一直盯着,洪武帝这个小气的父亲若知道朱棣不劳而获,定会骂他作弊。
    一场春雨过后,春回大地,冰雪彻底消融,一直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桃花也肯出来露面,枝头上露出一张张俏生生的粉面,映衬着山半腰的小茅屋如同仙境般可入画了。
    朱棣借了里长家的耕牛犁地,条件是出劳力将里长的田地也深耕一遍。他牵着黄牛到地里开工,这才发现看似容易的耕田也很难。
    他扶稳了犁,黄牛却不配合往前走,挥鞭驱赶也不好使,惹急了黄牛,那看似憨厚的黄牛居然转身发了怒,刨着蹄子,顶着弯弯的牛角朝着朱棣的小腹冲过去!
    若是在战场上,朱棣拍马一挥□□便能漂亮的解决危机。
    但这是耕地,在村民眼里,一头黄牛比他的命值钱,杀耕牛要坐牢的。
    朱棣只得狼狈的躲闪逃命,那黄牛一路追逐,哞哞交换着,田地里的庄稼汉个个弥足大笑,就像看着一场滑稽戏,无人上去帮忙解围。
    直到黄牛跑累了,朱棣才有喘息之机。
    里长的孙女王大妮心疼自家黄牛,她提着一捆干草过去,亲手喂给黄牛,不满的数落朱棣,“你到底不会耕田啊?瞧你五大三粗的个子,连赶牛都不会,真没用。再这样瞎跑,我家牛就不借给你了。反正你是个猎户,上山打猎也能养活自己。”
    人不如牛。
    朱棣连连道歉,王大妮见他态度挺诚恳,人又长的俊,心下一软,说道:“你莫小看黄牛,它通人性,它和你不熟,这耕田是你们两个一起使劲,对它好一点,它才会配合你。”
    哞!黄牛好像听懂了小主人的话,忙着吃草之余还对着朱棣叫唤了一声。
    这——朱棣顿时被难住了,他懂得相马、驯马,和战马配合默契,但是如何和黄牛相处呢?
    朱棣虚心请教,“这位小姐,牛喜欢我怎么对它?”
    王大妮顿时红了脸,“我……我就是个村女,不是什么小姐,地主家的女儿才是小姐呢。”
    按照王大妮的指点,朱棣从家里厨房拿了一些粗盐,粗盐撒在掌心里,任由黄牛粗粝的舌头舔舐,那黄牛似乎十分喜欢这个味道,兴奋的牛尾乱晃。
    朱棣和黄牛磨合到了下午,终于能够犁出一行地了。
    徐妙仪上山采药,到了中午时,听见龙兴寺传来的钟鼓之声。皇家寺庙的黄墙琉璃瓦,飞檐塔楼,气派非凡。
    看着龙兴寺,徐妙仪略感惆怅:龙兴寺住持是大明第一高僧智及禅师,而以前的义父道衍禅师是他的高徒,因此徐妙仪和智及禅师之间有些香火情。小时候徐达和常遇春攻打苏州城,和张士诚决一死战时,整个姚家都被道衍接到了智及禅师所在的杭州寺庙里躲避灾祸。
    徐妙仪看了一眼药篓子里刚挖到的一只灵芝,决定去庙里会会这位故人,顺便探探庙里和尚锦衣卫们的底细。
    昨晚闪电劈亮夜空之时,有一个暗探的斗笠掉下来,那张脸很熟悉,是毛骧的亲信,叫做纪纲,以前在韭山时见过,是纪纲发现明月的下落……
    徐妙仪刚刚站在龙兴寺门口,一个左腿微跛的和尚就主动开门了,好像恭候她多时,正是纪纲。
    徐妙仪并不戳破,说道:“我要见智及禅师。”
    纪纲哭丧着脸将她请进去,说道:“智及禅师正在待贵客,我——贫僧的腿受伤了,请徐大夫帮忙看一看,这穷地方连个正经大夫都没有,哎哟,疼死我了。”
    徐妙仪只觉好笑,“这是听壁脚的代价。”
    纪纲哭道,“奉命行事,实属身不由己,再说属下啥都没听见啊。徐大夫,你医术高明,帮我治一治腿吧,我就靠这条腿混饭吃,混饭的家伙都没了,我以后要讨饭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曾经也二过,这个职位下场都很惨……
    
    ☆、第167章 青史虎头
    
    半夜听壁脚踩到捕兽夹居然还敢找我治病,徐妙仪看着这个“骨骼清奇非俗流”的锦衣卫小旗,问道:“毛骧怎么挑中你入锦衣卫的?”
    纪纲苦着脸说道:“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长的帅吧。我们指挥使大人喜欢招募漂亮的人。”比如类似明月这样好看的近乎妖精的女人。
    徐妙仪正好想探一探锦衣卫这帮人的底细,便同意给纪纲治疗,纪纲左小腿处一片青紫浮肿,脚踝上有一排深约指甲盖的齿状咬痕,这就是踩到捕兽夹的后果。
    “还好,没伤着骨头,皮肉受损而已,敷药静养为善,莫要再劳累了。”
    纪纲尤不放心,“徐大夫,麻烦你开点药。”
    徐妙仪说道:“就用你们锦衣卫随身带的膏药就行了。这穷乡僻壤的,连个药铺都没有,我开了也不管用,拖着伤腿翻山越岭去凤阳县城抓药,回来这腿就彻底废了。”
    纪纲只得放弃,叹息道:“大夫,会不会留疤啊?”
    徐妙仪想起朱棣脊背上爬满的鞭伤,即使伤愈之后,也会留下如蜈蚣般的疤痕,不由得迁怒说道:“这缺医少药的,伤口没腐烂流脓就不错了,当然会留疤。”
    一听此言,纪纲犹如遭遇了晴天霹雳似的,“啊!那我岂不要破相了?”
    徐妙仪讽刺道:“怕什么?你的脸长在腿上?”
    “剃了头发又毁容,可惜了我这张俊脸。”纪纲哭丧脸说道:“不行,再大的功业我也不想要了,等这次完成任务回去,我就求指挥使大人大发慈悲,放我去仪仗队里扛旗帜去。”
    锦衣卫的功能之一就是帝后出行的仪仗,仪仗队不要求武艺,长的俊秀是首要的。
    徐妙仪说道:“别异想天开了,仪仗队里大多是混资历的世家子弟,顺便时常在皇上面前露露脸,混个脸熟,你这种毫无根基的,根本混不进去。”
    纪纲顿时绝望:“这可咋办呢?难道就耗在这里等死?”
    徐妙仪徐徐诱之,“你知道我爹是谁对吧?”
    纪纲面露崇拜之意,“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
    徐妙仪眨了眨眼睛:“知道就好,有我爹在,你不愁前程。”
    纪纲连连摇头,“不行,我不能背叛毛大人,对不起锦衣卫。”
    徐妙仪说道:“谁要你背叛毛大人了?你只需不偏不倚的转述燕王殿下凤阳历练的经过,别乱扯些闲话。”
    纪纲正色道:“我们职责是保护燕王殿下,也不敢瞎编瞎扯,昨晚徐大夫跋涉千里找到了殿下,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但以礼待之,并没有……”
    纪纲瞥了一眼徐妙仪,“徐大夫,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保护归保护,但不准再听壁脚盯梢了。”徐妙仪笑了笑,暗想多亏你踩了窗台下的捕兽夹,差点大意了,洪武帝是个苛刻多疑的人。
    纪纲心有所触,说道:“我是个懦夫,喜欢一个人,连说都不敢说出来。”
    徐妙仪觉得这个小旗很有意思,“你喜欢谁?”
    纪纲摇头,“不能说,说了会死人的。”
    徐妙仪试探问道:“莫非是你家毛大人?”
    纪纲脸颊绯红,“才不是,她是个姑娘。徐大夫,你别问了,就当我没说,把这事忘了吧,我是个胆小鬼,活命比较重要。”
    徐妙仪心有所感,爱情刚开始懵动时,对未来的不确定,会使得恐惧大于幸福,恐惧让有些人选择退缩,但恐惧也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去追求看似虚无缥缈的幸福。
    一时到了中午,龙兴寺住持智及禅师还在待客,没空闲见徐妙仪。
    纪纲传了一桌子斋饭招待徐妙仪,徐妙仪暗想,这个智及禅师是为了避嫌故意躲着自己,还是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客人?
    谁会来这种鬼地方啊!
    纪纲觉得智及禅师怠慢了徐妙仪,嘟囔了一句,“听说是去年春闱刚刚得中的一个小进士,不值一提,谁知方丈大师将这个小进士当宝贝似的,一起参禅聊天到现在。”
    抬着食盒的小沙弥是凤阳县临淮镇本地人,听纪纲如此言语,不由得争辩道:“这位师兄,你刚来龙兴寺,不知我们这里的情形。这位马大人是大明去年重开科举以来第一批进士,还是我们临淮本地人,和皇上都是老乡呢,可不是什么小进士。”
    纪纲是在锦衣卫混的,什么大官没见过?刚入官场的新科进士在他眼里不值一提,但在小沙弥眼里,这位马大人一举成名天下闻,是临淮人的骄傲啊!
    你这么可以诋毁我们的英雄?小沙弥对纪纲怒目而视。
    纪纲平日有些不着调,头脑灵活,存心想拍徐妙仪马屁,讽刺小沙弥道:“哟,天下谁人不知凤阳临淮出人才啊?这里是皇上的龙兴之地,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第一猛将开平王常遇春都是临淮人,和这些牛人比起来,马大人算老几啊?还不够给魏国公提鞋呢!或者说在你眼里,马大人比皇上还厉害?”
    小沙弥气的涨红了脸,“你——话不能这么说,皇上魏国公他们是传说中的人,远在京城,听说住着黄金造的房子,天天都有鸡鸭鱼肉吃着。但马大人就是我们同乡的读书人,小僧舅舅家的二姨夫的隔壁住着马大人一家,马大人见过小僧穿开裆裤呢。”
    “去年马大人中进士的时候,摆了三天流水席,小僧全家都去吃了席面,每桌席面都有鱼有肉有酒喝,可热闹了,还请了戈阳腔戏班子唱了十天大戏,临淮县无人不知马进士。”
    纪纲腿上有伤,心情不好,存心抬杠,冷笑道:“你知道这位马进士是明朝第一批进士,但你晓得马大人在那里做官吗?”
    小沙弥面有骄傲之色,“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