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大唐皇太子 >

第131章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131章

小说: 重生大唐皇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如果她真的想要征求李弘的意见的话,就不会在下了决定之后再来问李弘,此刻开口询问李弘,根本就不是在问他的意见,而是在让他表明态度。

而且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难道李弘能够说不吗?

那不仅仅是忤逆武后的意思,更是会让朝臣觉得李弘无容人之量,所以武后此举是在逼他支持李贤入朝。

说实话,李弘其实并不在乎这件事情,就算是今天挡住了,恐怕以后李贤也会想其他的办法,反倒是他要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根本没有必要。

让李弘真正警惕的是武后的态度,按理来说,武后只要宣布让李贤入朝,目的就达到了,根本没必要扯上李弘。

但是她偏偏这么做了,是在警告李弘最近的行为?还是在告诉李弘,她已经打算扶植李贤了?

不管是哪个结果,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

压下心中纷乱的思绪,如今正是朝会之上,武后问话,自然不能拖延太久,是以李弘拱了拱手,正准备开口。

却听见背后一道声音响起。

“皇后娘娘,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第二百二十六章:仗义执言

朝堂之上一片静默,很显然,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雍王殿下能否入朝的问题了,而是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的博弈!

众人都在等着李弘表态,但是此时却是突兀的窜出来一个声音,让众臣都有些措手不及。

李弘转头看去,脸上却不由地浮起一丝苦笑,这个人正是让李治头疼不已的倔老头,王义方!

上次他在朝堂之上弹劾李义府之事,虽然惹得李治龙颜大怒,但是却在朝中博得了一片名声。

众臣皆称道他敢言直谏,匡扶君上,堪比他的恩主魏徽魏丞相。

加上后来不久,李义府就迅速倒台,更是让他在朝中的声望更上一层楼,虽然遭到了些许处罚,但是相比满朝交口称赞来说,却是微不足道了。

不过李弘虽然和他有几分交情,但是这个老头一向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永远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是以倒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竟然会是他站出来仗义执言。

“王御史以为有何不妥?”

武后的声音中有几分不悦,显然是想起了几分不大愉快的回忆,但是仍旧脸色平淡的问道。

“启禀娘娘,皇子参政历来并非吉事,储君自有殿上诸臣辅佐,何须皇子参政?即便是封地之事,亦有王府长史,地方长官代为处置,也自不必雍王殿下亲自费心!皇子习政,有害无益!请娘娘明鉴!”

王义方的声音仍旧是硬邦邦的,既没有十分激动,也没有畏畏缩缩,就这么平静的说完了话,躬身下拜,等着武后的决断。

但反而是这种态度,让武后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王御史是什么意思?莫不成本宫的儿子多学些东西,都不成吗?还是说,我儿立了如此大功,连封赏都不可了?”

武后的声音微冷。好看的眉毛也皱了起来。

“雍王殿下注释后汉书,自然是大功之选,理当封赏,但是即便是封赏。财帛珠玉均是天恩,何必以参政之事用作封赏,何况皇子参政,前朝之事历历在目,昔日的太宗陛下也曾为尚书令。魏王殿下,吴王殿下都曾经入朝参政,其后果如今臣想来,仍旧不寒而栗,是以此事万请娘娘慎重!”

王义方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只不过原本冷峻的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之色,口气微沉,声音清朗,顿了顿,王义方接着说道。

“何况我朝已经少了一个尚书令。难道还要再少些官职吗?”

王义方的口气不重,却是让大殿当中的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

这个王义方,倒真不愧是魏徽的学生,真是什么都敢说!

这些话其实已经有些过界了,当年的太宗陛下李世民,就曾经担任过尚书省尚书令一职,也正是因为如此,从那之后,为了避嫌,干脆撤销了尚书令这个官职。所以如今的大唐,就只有尚书左右仆射,而尚书令则是不再授官,虽有此职。却形同虚设!

至于当初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都是夺嫡最出挑的家伙,正是因为他们和太子李承乾互相争斗,到最后才会同归于尽,让最小的嫡子李治得了皇位。

不过这些话太犯忌讳。满朝的大臣虽然都心里清楚,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只有这个愣头青一样的王义方,什么都不怕就这么说了出来!

不过这下子反倒是真正惹起了武后的火气。

“高祖朝与太宗朝皆有之事,为何到了如今便不可行了?王御史这是瞧不起本宫一介弱质女流吧!若是陛下在此,又何至于此?”

武后的声音有些尖利,其中的愤怒毫不掩饰。

“何况我儿一向兄弟和睦,恭顺友爱,为何到了王御史这里,便成了勾心斗角之辈,倒不知你究竟是何居心?!”

顿了顿,武后的脸色冷峭,声音也变得有几分森寒。

若是换一个臣子在这,恐怕早就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但是偏偏遇上了王义方这个不怕死的,他连李治都不害怕,怎么会被这点阵势吓到。

当下脸色不变,恭敬的躬身下拜道。

“皇后娘娘言重了,娘娘既是秉陛下旨意视朝,臣自然当以人君视之,今天若是陛下在此,臣依旧会如此进谏,此非私人之恩怨,而是朝堂之大事!

雍王殿下年少俊彦,才华横溢,太子殿下温文仁和,处政有方,二位殿下皆是人中之龙,日常之事二位的兄友弟恭,臣等也都尽在眼中!此皆陛下娘娘教导有方,臣等心中亦十分欣慰!”

王义方的声音仍旧和往常一样不急不缓,但是却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就连李弘都暗暗吞了吞口水!

这真的是王御史的风格吗?这么明显的拍马屁,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好吗?

眼看着王义方一本正经的表情,李弘心中突然有几分哭笑不得。

这个人根本就是个古板的教条,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是在拍马屁,他只会说大实话,当初他觉得李义府横行不法,便上书弹劾李义府,感觉刘仁轨无法秉公审案,就上书弹劾刘仁轨,如今觉得皇子参政不妥,就直接说了出来。

根本不在乎什么后果,而他现在所说的话,也不是在刻意奉迎,而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所以李弘才会觉得他哭笑不得,恐怕这种会对君上毫无保留的说真话的臣子,现在已经找不出几个了吧!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才会对他又爱又恨,屡次贬谪,最后都得以返回长安!

“既然如此,你为何阻止本宫?”

听见王义方的话,武后也是愣了片刻,旋即便想起李治以前对他说的话,王义方这个人,能不要惹他就不要惹他。

不是怕了他,而是真的拿他没办法,不罚他面子上挂不住,真的重罚又舍不得,真是让人头疼!

“然殿下兄友弟恭是一回事,臣身为御史,自当为大唐考虑,先帝之事尚在眼前,娘娘不可不虑,是以臣请娘娘慎重考虑此事!”

不得不说,有了前面那一番话的铺垫,这两句话就容易接受多了。

至少武后没有在大发雷霆,而是皱着眉头沉默下来,似是有几分心动,不过旋即神色便坚定下来,淡淡的说道。

“王御史多虑了,贤儿既为亲王,自当熟悉政务,否则如何能够管好封地,何况此事本宫和陛下也商议过,陛下也是这个意思,想必弘儿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王御史忠心体国,本宫自然欣慰,但是皇家家事,就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了!”

武后的口气不重,甚至带着几分抚慰的意味。

但是话语的意思却是很明白,这是我们家的家事,皇帝和太子都没有意见,你跟着掺和什么劲儿?

说罢,武后将目光重新转向了李弘。

这次李弘倒是没有犹豫,因为他知道,这次是真的该他表态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执着的武后

当下心中暗叹一声,移步出位,对着武后沉声说道。

“母后,六弟有心向学,儿臣自然没有意见,何况如今六弟年长,以后管理封地也当熟悉政务,不过皇子入朝尚无定制,若是仅仅临朝听政,未免不合法度,六弟,不知此次入朝打算以何职学习政务?”

李弘的脸色平静,口气中却多了几分莫名的味道,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李贤问道。

说罢,眼神淡淡的扫向一旁长身玉立的雍王李贤,正好看见他俊美的面孔上一抹凝固的笑容,脸色也迅速变得有些阴沉。

其实李弘也是刚刚才想到这一节,照理来说,一般皇子是不会入朝参政的,到了年纪之后就会到封地就藩,至于封地的政务,大多由王府长史和地方长官代为处置。

但是所谓规矩都是可以变通的,上面的这些规矩不过是对一些不受宠的皇子起效罢了,就比如他的几个庶出哥哥,皆是宫人所生,早早的就被打发到了封地当个太平王爷。

而武后所生的四个皇子,无论年纪大小,都一直留在长安城,不曾就藩,不仅如此,武后和李治还为他们请了最好的王傅,李弘自不必说,自幼被立为太子,东宫属官皆是博学之士。

李贤,李旦那几个小子也都是请的最好的老师,如今的李贤文采风流,武后和李治的栽培可谓功不可没。

甚至于早有大臣上书言及李贤早已过了年纪,应当就藩,但是却被帝后以年少顽劣的借口搪塞过去。

由此可见武后和李治对于李贤的宠爱!

况且这条规矩虽然是有,但是历朝的皇帝都不大遵守,像高祖时的李世民,太宗时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皆是被允准不必就藩,总不能以前都有此例,到了李治这里就必须把儿子送走吧!

所以大臣们对这件事也就渐渐不再关注了。

而同样的。大唐的皇子参政的事情也不少,但是大都挂有官衔,并非单纯以皇子身份参政。

例如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就是尚书令,而李弘也是此刻才想起来。若是遵循旧例,李贤入朝必然要挂一个官职,因为他的皇子身份,这个官职是不会低的,而如今的高官队列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唯有最近,正好有一个某中书令落马……

李贤如今这个时候出手,其心思简直不言而喻!

一念至此,李弘冷笑一声,他倒是打得好算盘!

“呃,太子哥哥言重了,小弟本无意朝政,何况此事自有母后安排,小弟岂敢妄言!”

顿了一顿,李贤的脸色立刻恢复如常。带着一贯温文无辜的笑容,拱了拱手对着李弘答道。

这句话倒是让殿中众臣的心略微安了些许,看来雍王殿下仍旧是那个守悌敬兄的雍王殿下,想必入朝参政也是皇后娘娘看不惯最近太子殿下大出风头,而想要推出来跟太子殿下打擂台的吧!

李弘不动声色的将诸位大臣的神色收入眼中,对于他们心中的想法,也能猜到七八分,一时之间,不由地有些敬佩自己这个弟弟,明明早早的就在图谋东宫之位。竟然硬生生的装了这么多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露。

要不是他连番扳倒了贺兰敏之和李义府等人,恐怕现在还被他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的敌人是御座上的那位皇后娘娘。

不过。李贤却没有料到的是,李弘已经不是以前的李弘了……

“母后,六弟本是个闲散的性子,儿臣自幼看着他长大,自然知晓此事,朝堂沉闷无趣。想必对于六弟来说也不是喜爱之地,何况六弟方才也说,无意朝政,母后又何必强逼六弟做他不愿之事,再说如今朝中也没有合适六弟的官职可用,依儿臣之见,不如为六弟加封食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