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总会与咱们中华文化相结合,结合成适合咱们国人的佛教,这一点就是造成了佛教兴起的一个根本。不过为师得到消息,天竺的原始佛教已经灭亡,剩下的也只是残存的佛寺和一些佛教徒而已。西域各国虽然也有佛教传承,但也并不是完整的,所以为师才放心让你走这么一趟,趁着佛教衰弱的时候,直接将咱们的道教思想传播出去。这样,你可懂了?”
白了。黄俊明现在想的就是一个落井下石,趁着西域的佛教衰落,连忙去让人到那边抢市场,抢信徒,抢信仰。说句实在的,这时候还真是一个彻底根绝掉佛教的一个好时候,不说这大唐境内的佛教苟延残喘,不足为惧,大唐以外,天竺的原始佛教已经灭亡,西域佛国又是一副半死不活的凋零样子,正适合一下子将这佛教体系冲垮。错过了这个机会,不说很可能西域佛国的信仰会在默罕默德的弯刀下屈服,成为虔诚的安拉信徒。阻碍道教的传播,就连国内,都没准窜出第二个“唐僧”毕竟现在大唐的佛教传承还是完整的,出国境走一圈,被西域诸国所敬仰,得到消息的唐朝为了这张脸面也不能再去打压佛教,甚至还会哄抬佛教。随后佛教定会迎来新的一轮的兴起,然后,飘扬渡海传到高丽,日本,南下到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
可以说现在这个机会是最好的了,没有比这个时间更适合的了,日后道教能不能取缔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或者是世界唯一宗教,这一步是相当大的一个基础。
金蝉子,虽然觉得这趁人之危有些不当,不过一想起道教,一想起黄俊明说的佛兴道衰,就不由得狠狠地点了点头。
见到金蝉子的这个点头,黄俊明轻声说道:“金蝉子,这是你的使命。既然今世你回归道教,那你就要走上这条路……分割线以上为三千字,以下不算字数。
关于哪吒,实为民间借用佛经而产生的人物可以说算是半个佛教神,宋朝之后,儒道佛三教合一,哪吒的身份也成了道家、佛家的共有“神”只不过剧情略有不同。本书中哪吒默认为道教神。
道教哪吒: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他永镇天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金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
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於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
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
为筋、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吓一声,天颓地塌;呵一气,金光罩世;砖一响,龙顺虎从;枪一拨,
乾旋坤转;绣球丢起,山崩海裂。故诸魔若牛魔王、狮子魔王、大象魔王、马头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头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鸦,尽为所降,以至於击赤猴、降孽龙。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
257 顾虑
黄俊明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道人,道家的‘不争’这一点完全没有在黄俊明身上体现出来,可是现在,道教确确实实是缺少这么一个‘争’的人,只有这样道教才可以更强盛。可以说,黄俊明的错误很多人都看得到,但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甚至还会帮衬听从,无非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振兴道教而已。
金蝉子是自己的弟子,和万冥子、沐轩子在身份地位上并没什么差别,虽然金蝉子本身在青史留名,而万冥子、沐轩子甚至连县志都上不了。可是在黄俊明的心中,这三个弟子的地位都是一样的,黄俊明舍不得万冥子、沐轩子奔赴边疆,又怎么能舍得金蝉子走出国界?所以黄俊明还是想让金蝉子准备的更充分些,准备的越充分,最后的结果就会越好,准备的越充分,金蝉子在外月能让黄俊明放心。
当然金蝉子这么走一趟,肯定不能像是历史中那样,带着个向导,偷渡出境。最后向导还跑了。黄俊明肯定是要为金蝉子选拔一些护卫和帮手的,这《西游记》那样的,有点太过歪歪,不实际。但是给金蝉子找上那么一伍的军士。再带上几个道人还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带上几只信鸽,来回通信。务必做到最全面。准备的最充分。
话又说回来,黄俊明可从来都不知道,这唐朝竟然是有信鸽的。自从上次将给万冥子的回信送出去之后。偶然听李世民说起,这大唐还是有一种短途的通信方法的,而这种方法就是饲养鸽子。据说这饲养鸽子用作传信还是从秦汉时期的鸿雁传书演变而来。但是具体是怎么一个发展过程,为什么只是小部分使用黄俊明还是不清楚的。但起码黄俊明知道了有信鸽,虽然并没有试验过信鸽长途飞行的传讯能力,但是这有可以传讯的信鸽,难道还怕距离远么??
“金蝉。记住这是你的使命。让道教走出国门,振兴道教的使命!”黄俊明先是一个大帽子扣上去,随后继续说道:“金蝉。你先回去准备准备,等为师编纂完《道藏》你便出发。有时间找找你外公,让他去鸿胪寺找些西域藩国的人文资料。早作打算,早了解一番,到时候,用得到。”
“师尊。。。”金蝉子欲言又止。
“怎么了?”黄俊明听到金蝉子插话,也没什么不满,这正事都说完了。金蝉子这插话也是没什么的。
“师尊,弟子去西域传道,要传多久?”金蝉子忐忑的问道,他可是记得黄俊明说过,这一世的他要是个和尚则会在国外呆上十九年。或许说他是个和尚的话,这十九年好过,可现在,他是个道士。一个可以娶妻生子的道士。而且现在的金蝉子还不过二十岁,让他一出国就是十九年。回来之后同龄人恐怕都连孙子都抱上了。同样的晓露今年也已经十六了,这李世民刚刚定下的诏书,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这一个‘须’一个‘另’就让金蝉子大伤脑筋。按说按照李世民的这个说法。去年就应该找媒人与晓露说亲的,可是去年被关禁闭,没办法。但这刚从紧闭种出来,又要跑到外面去,一走又是不知道多长时间。回来之后,怕是什么都晚了。
黄俊明听到金蝉子的这个发问,不由得暗笑一番,金蝉子的这个想法黄俊明怎么不知道?无非是怕这一出国,把晓露扔下。其实这个也好办,黄俊明略一思索随后说道:“金蝉你怕是舍不得晓露吧?”
此话一出,金蝉子的表情略显尴尬。只听黄俊明又说道。“道藏的编纂起码还有一年才能完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为师做主,让你向晓露提亲,这师兄妹,正好可以捉对当道侣嘛。再说了,去商城的也不只是一人,到时候你完全可以带着晓露一起去传道嘛。”
金蝉子听到黄俊明这么一说,先是一喜,随后又有些伤感,开口说道:“师尊,这出国不比在咱们大唐,凶险的紧,带着晓露,恐怕。。。。”
“呦,你还怜香惜玉了?”黄俊明听到这话,又是一阵暗乐,金蝉子这一出,怎么看都像是舍不得晓露受苦。不过这样的话黄俊明还真没什么办法了。只好勉强着说道:“若是舍不得晓露,那为师也没办法,不过这时间还早,为师也只是给你说一下而已,在你出发之前,无论怎么做为师都是支持你的。另外你要是真的舍不得晓露和你一起西游,大可尽快结束传道嘛。到时候为师给你选上几批快马。再加上你学识深厚,恐怕用不上三五年,就能功成身退回来和晓露再续前缘。当然为师也是随口一说,究竟怎么办还是要靠着你自己。这一点为师是帮不上忙的。”
“弟子知道了。”金蝉子思索一番之后回答道。虽然口头上说是知道了,但在心底又是一番光景,黄俊明说学识深厚,用不上三五年便能回来,但对于金蝉子来说,这只是一年没和晓露见面就有些抓心脑干的苦楚了。要让他呆上三五年,恐怕得让他难受死。
这去时必须要去的,可是去了之后怎么样尽快传完道回来?当然传道是不能马虎的,要是马马虎虎的传道,那与玩票有何分别?哦,对了。大唐没有玩票这个词。总之就是马马虎虎的传道,和没有出国没什么两样。这道必须要传好,但是怎么传道才能传的又快又好呢?
只有自己的知识更多更深厚,更能贴切西域诸国的思想才可以。这样一来才可以尽快的将任务完成,回来和晓露一起制造下一代。念头至此,金蝉子也不多废话,和黄俊明道安之后连忙回了住处,研习起了道家经义来。
——————————————————————————————————————————————————————
分割线起不算字数,求支持啊,求支持,每章只有一百多订阅,这一个月的订阅钱加起来也不够三百块啊。这个月是注定没全勤了,累死了活一个月,一天码字收入不到十元钱也太。。。网费都不够啊。
跪求支持,希望大家多多订阅,支持正版。哎,这玩意,要是这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多块,西南也就不在乎大家看的是正版还是盗版了。可惜这一个月也就几百元。资金方面实在是有点捉襟见肘啊。
258 日食再临!定阳历?
金蝉子的小心思黄俊明并不清楚,但起码对于黄俊明来说,这金蝉子‘再’行西游路这一件事,又是将道教扩展到外界的一个相当好的方法,将这件事通知了金蝉子之后,黄俊明也总算是放下了心头的一件大事。
有时候黄俊明也想过,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对万冥子、沐轩子、金蝉子、晓露的一种不公平?或者说自己是太急功利近了?刚刚穿越便借着被世人的愚昧,自称是仙人,及时的抱住了李渊的大腿。然后又与李元吉交恶。将自己推向了李世民的战车,随后又是连续的向佛教下绊子。在与李世民交流的同时让李世民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借着傅奕上书灭佛令的时机一举将佛教从大唐的宗教体系中打压下去。
这边刚打压完佛教,那边又是借着李世民这个新任的大唐帝皇,将道教思想传播到了上层民众当中,随即又是借着“渭水之盟”这个大唐历史上有明的耻辱,开启了道教向外扩张的第一步。随即又借着这股风,插手民生,将道教思想向着下层人民灌输。同时又结交拉拢儒家,摆明着儒道同源,并且一个在朝堂一个在民间互不干涉。这样一来收效也是相当的不错,起码没有受到儒家的诘难。同时又小小的准备了一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