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首席外交官 >

第74章

首席外交官-第74章

小说: 首席外交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他的牺牲就可以不顾安危留在战争的前线,英法联军也不会因为京城中有大清的皇帝就望而却步,就算是咸丰留守京城,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咸丰从大清入关一来第一个死于京城以外的皇帝,变成自秦皇以来第一个死于西夷之手的皇帝,唯一的好处就是咸丰皇帝的个人形象不至于那么窝囊,但是于国,于民都不会跟现在有分毫改变。

但这样的事实并不能减轻荀同庆对自己的自责,毕竟他仍然是活着的,他并没有为那场灾难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他是有愧的。

而在这个年轻的后生面前,他更加没有勇气去推脱自己的责任。可是,他一旦承认自己错了,就证明这次交涉,他一败涂地,他得要老老实实到紫禁城里把他那些坚守信仰的同仁们劝说回来,宣告清流的抗争彻底性的失败,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正是两难的时候,但见沈哲不知道是没看出来荀同庆的窘迫还是不想让这位老人家太难堪竟然自己把话接了下去:“往事如云烟,过了便过了,晚辈暂且不论,但是说到当今圣上……晚辈以为,就算是皇上不听太后的话,朝中也不过是圣母皇太后的一言堂,皇上现在顺从圣母皇太后的意思,好歹还能参知政事,说不定……”沈哲没有说这个“说不定”的后面到底是什么,而是迅速作了总结:“总之,晚辈以为,皇上现在这样与太后母子和睦并没有什么不好。”

“沈大人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荀同庆冷哼了一声“如今的皇上不都是沈大人教出来的吗?”

沈哲的脸上没有了刚刚进来的时候那样故作谦恭,开始渐渐露出了他一贯的锋芒,与荀同庆针锋相对,在他看来,荀同庆现在根本就不是要发牢骚,而是铁定心认定自己是对的而他沈哲的所作所为皆属歪门邪道,这个时候他要是一味地顺着毛去撸,只能显得是自己心虚让荀同庆这种心理越来越重,倒不如出其不意,来次反戈一击,于是道:“就算当今皇上当真是对晚辈稍有青睐,晚辈返京也不过只有不到一年的光景,可荀大人您和您的学生们教导皇上的时日可是比晚辈读书的时间还长,荀大人就没有想过问问自己的学生们这十几年的时间都在干些什么吗?”

荀同庆的眉眼间露出不屑的神色,心想你小子教的都是什么东西,那都是骄奢淫逸,难登大雅之堂,这天下学玩、学败家谁学不会?更何况年轻的皇帝本身就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人,再被你们这些人一扇呼那可不立刻暴露本性?但想归想,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还是当今有名的大儒,这样和一个小辈儿较真有失体面,便道:“忠言自然逆耳,皇上年少一时无法体味几位大人的良苦用心也没什么奇怪的……”荀同庆顿了一下又道:“但是沈大人不要觉得皇上永远都是十几岁。”

第三十二章 物尽其用(6)

沈哲没有去理会荀同庆那后半句的威胁,鹰一样的眼睛半眯着,有礼有节却不怒自威:“荀大人,晚辈以为,向圣上进忠言是臣子的本分,能不能让皇上听得进去忠言那要靠臣子的能耐,但如今正处危急存亡之秋,为臣之人不是只尽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而是要凭能耐。”

荀同庆怒极反而平静下来,他心里明白,这个年轻人没有他开始想象的那么好对付,急躁只能让他继续判断失误:“那你的意思是,教导皇上的列为大臣们都是无能之人了?”

沈哲撇了撇嘴角道:“几位大人与在下并无交往,有没有能耐在下不知道,只不过,他们做的,对于当今圣上的确都是无用之事。”

荀同庆知道像沈哲这样的人仗着皇上和太后的宠爱心里头是不把他们这些已经被黄土埋了半截的老家伙们放在眼里的,但原本以为这个沈哲再怎么说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的公子,没想到他会这么毫无顾忌地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说的时候没有一点儿情绪变化,也没有不安,甚至连轻蔑都没有,好像自己刚刚不是在居高临下,只是在阐述事实而已,而这样的态度无疑是给清流派更大的侮辱。

沈哲也意识到自己作的似乎是有点过火,没等荀同庆发怒就立刻接着说:“请恕晚辈斗胆请教荀大人,在荀大人和诸位前辈的眼里,到底觉得皇上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荀同庆想你这不是白问吗?心里面觉得这是个局,但又不能保持沉默,想来想去自己的答案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可以让对方挑出来不是的地方:“皇上为天下万民之楷模,自然应当奉行仁、义、礼、智、信。”

沈哲摇了摇头:“这点晚辈不敢苟同,这些不过是一个好人的标准,而不是一个好皇帝的标准。”

“难道在沈大人的眼里,一个明君该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暴虐之徒吗?”

沈哲不以为然:“唐太宗弑兄逼父,不忠不义不孝他范尽了,但没有人能不说他是个好皇帝,秦始皇焚书坑儒,杀弟囚母,但没人能动摇他千古一帝的位子,而如果李世民当初不杀死他的兄长,他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皇帝,也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如果秦皇不囚禁亲母也只能沦为一个被赵姬和嫪毐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傀儡而已;要说守礼,王莽守礼,谦友孝恭,奉行周礼,千方百计也要回到西周的黄金时代,要说仁慈,前朝的建文皇帝最仁慈,要说道义,宋襄公比谁都讲道义,但这些人的结果怎么样,荀大人博古通今,定然明白。晚辈以为,好人很难成为一个好皇帝,而好皇帝通常都不会是一个君子。”

沈哲停顿了一下,语气也没有刚才那么强烈,反而换上了推心置腹的诚恳:“晚辈曾经京城里的老人们说过,他们直到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踏入北京城,在圆明园烧杀抢掠的时候,他们被迫跟随先帝避走热河才真正能体会到北宋末年南渡临安的文人们写下的诗词究竟包含了多少凄凉无奈,这一点,晚辈相信也是荀大人和诸位前辈们的体会,所以,荀大人希望当今圣上可以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圣贤,这晚辈可以理解。但恕晚辈无礼,‘圣贤’于我大清而言,无害但也无异,总之是无用。”

荀同庆冷哼了一声:“那沈大人又认为如何是有用的呢?靠商贾敛财充实国库?还是对外夷卑躬屈膝,让我大清威严扫地?”

“恕晚辈直言,要说威名扫地的话,我大清的威名自道光年间就不复存在了,比起签订《江宁条约》的时候晚辈并不认为如今的大清在与外国的交涉上丧失了什么颜面,就算荀大人真的认为大清颜面无光的话,晚辈以为也比日后葬送了大清乃至于华夏的命数强。晚辈知道,晚辈的所作所为荀大人看不惯,不过没关系,反正晚辈对荀大人的很多看法也不敢苟同。但是,无论是荀大人维护道统也好,晚辈奉行洋务也好,有一点,晚辈自认为晚辈的心和荀大人是一样的,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大清国。”

见荀同庆没有说话,沈哲又继续说道:“相信荀大人也看得出来,我大清现在最大的难题在于财政匮乏,武备更新要钱,各地灾害要钱,给洋人的赔款也需要钱,这些钱从哪儿来,难道还要从土地上压榨吗?大清的国土就那么大,说实话真正有利于更重的也就江南那几个身份而已,再往西走到了陕甘一带基本上就寸草难生,百姓自己都食不果腹,用什么给朝廷交税银,朝廷再怎么威逼,他们能交出来的也就是他们的一条性命而已,如果他们真的是心甘情愿地交出性命还好说,但晚辈以为,蝼蝼蚁尚且贪生,人更加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前朝的太祖皇帝不也是被这么逼出来的吗?而今我大清外患已是古之未有,若是再来次太平天国,后果如何,就不用明说了吧。”

荀同庆捻着胡须,略微点了下头:“所以沈大人的意思是……广通商路,以贾人之税收富国,对吗?”

沈哲心里隐隐觉得有点不对,这似乎也太容易了,他准备的腹稿还没说完呢,这边怎么就已经缴械投降了,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他沈哲的主张是正确的,或许这个荀同庆也没有他起初判断的那样顽固,总之,见好就收吧。

“正是。”

荀同庆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比起刚才的激动愤怒,此时的平静更加让人觉得可怕,只见荀同庆缓缓饮了一口茶,道:“老夫记得,上次廷议的时候沈大人说过,长江航道是座金山,我们不用,夷人也要伸手来抢,而且他们若是来抢,我大清肯定是保不住的,既然是守不住的危壤还不如施之于民,长江航道如此,老夫相信这天南海北的生意也是如此。因此,老夫对圣上允许私人营运工厂一事,并不反对,不妨跟沈大人交个底,不但老夫不反对,太和门外跪着的那些大人们也都不反对。”

沈哲听得有些纳闷,这个荀同庆转变主意似乎是上次廷议过后就已经发生的事,但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闹出后面这么大的动静,这里面一定不简单。

果不其然,只听荀同庆又说:“沈大人,我这些老人家虽然年长沈大人数十岁,要让我们陪着皇上飞鹰走狗,那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们还没糊涂呀,沈大人不是‘池中之物’,如今的紫禁城可是游不下沈大人这条‘大鱼’,要是老夫没猜错的话,沈大人不会就此收手的,往后还有什么变革恐怕就不是老夫和列位大人们敢于苟同的了。所以这第一步,老夫是绝对不会让沈大人就这么走出去的。”

沈哲闻言,心道,本来以为不过是一介腐儒,这么看来是小看这位老人家了,于是不怒反笑:“既然荀大人对晚辈这么推心置腹,晚辈也不妨同荀大人直言,没错,这次的事不过只是序章而已,往后朝廷还会有更大的动作,说不定过个五年、十年的这大清荀大人就不认识了,等到国库充盈,不用急着还赔款,要像洋人那样,建造铁路,再多派遣一些年轻人到外国去见识见识,说不定哪天连科举都会被废除,这就是晚辈的计划。”

要是放在刚才,荀同庆一定已经是拍案而起,但此时,他一点也不生气,甚至连要发脾气的欲望都没有,原因很简单,这个年轻人说的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延续了几千年的规矩,是他说该就能改得了的吗?且不说满朝文武不会答应,就是老百姓也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到时候给得天下大乱不可。

“老夫就不明白了,沈大人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沈哲显得很不以为然,好像荀同庆的话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问题一般:“和荀大人一样,当然是中兴大清,一雪前耻了。”

“中兴的办法很多,我朝……”

荀同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沈哲打断:“荀大人,如果您仍然难以忘怀康乾之盛的话,晚辈也无话可说,别的什么暂且不论,荀大人只需略加算算,从大清入关以来到康乾盛世花了多少年的心力,我们现在又有多少时间,从道光年间的战事到先帝十年的京城之困不过短短二十年的光景,难保再过二十多年,夷人不会有哪天心血来潮卷土重来,夷人的坚船利炮荀大人应该也有耳闻,凭现在的大清要是跟他们打起来连一点还手的余地也没有,就算二十年以后大清真的达到了康乾时期的盛世,被洋人的战火一烧也不过就是南柯一梦而已,况且,到了二十年以后,来烦我大清的怕是就不仅仅是西洋还要加上一个东洋了。”

荀同庆沉默片刻后冷哼一声:“沈大人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