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落花辞 >

第218章

落花辞-第218章

小说: 落花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有阿蒙带路,南隽和幽兰终于在落霞坡被冲毁的楚军大营里找到了失踪多日的九辰。
  
  被大水包围的王帐里,满地都是枯死的薜荔枝,枝叶俱变作了深浓的乌色,像是吸进了墨汁一般。两名军医依旧昏死在角落里,尚未醒来。
  
  阿蒙落在枯枝缠绕的床头,急得不停拍动湿淋淋的翅膀,用坚硬的鹰喙去啄那些密密麻麻缠在一起的枯枝。幽兰猛地会意,抽出弯刀,唰唰几下斩断那些薜荔,拨开一看,九辰果然被裹挟在里面。
  
  幽兰大喜,欲用手扯开那些断枝,便听南隽急声阻止:“且慢。”
  
  “枝上有剧毒。”南隽补了句,示意幽兰用刀去拨。
  
  幽兰点头,小心翼翼的把缠在九辰身上的所有薜荔枝清除干净,望着那少年苍白俊美的脸庞,眼眶一热,轻声唤道:“阿辰,醒醒。”
  
  过了好一会儿,九辰才慢慢睁开眼皮,茫然盯着帐顶许久,才似恢复了神智,试探着问:“阿幽?”
  
  声音已恢复了往日的清亮,不复干哑,就连喉咙,也仿佛被蜜水滋润过一般,很舒服。
  
  他又是一怔。昏迷前的记忆,零零碎碎的冲入脑中,他试着活动了一下左肩,刚一动,肩头果然传来一阵火辣辣的剧痛。伸手一摸,那一片衣料已经裂开了好几道口子,边缘处,湿腻腻的,应是粘的血迹。
  
  是鞭伤。他的确是到过楚营,他的记忆没有错乱。
  
  可奇怪的,他当时气血乱窜,肺腑绞痛,喉间也不断涌出乌血,分明就是日丹毒发的征兆,为何此刻醒来,非但没有毒发之迹,四肢百骸反倒似充盈了无限力量,连内息都平稳得不像是他自己的。
  
  自从两年前在百兽山被暗流冲的五脏俱伤,他经脉大伤,内力大损,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舒坦过。
  幽兰见九辰神色不大对劲儿,忙问:“可是哪里不适?”
  
  九辰摇头,心里忽然难受的厉害:“无事。方才,我好像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梦。”
  
  很深很深的水底,沉睡着的女子,以及缠绕在她四周的薜荔与女萝。不同的是,这一次,那女子的容颜不再模糊不清,而是有了清晰的五官轮廓。只是距他有些远。
  
  他想走过去看个清楚,那女子的身上,忽然生出许多薜荔,枝叶交错,迅速生长蔓延着,缠绕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密密实实的包裹在里面,令他不能移动分毫。
  
  那些画面,真实的像是真的发生过一般。
  
  南隽把帐内帐外都搜检了一圈,确定再无其他楚兵,才放心的走回床边,望着久别多时的好友笑道:“殿下平安无恙,臣便放心了。”
  
  九辰乍闻南隽的声音,几乎疑是梦里,心头一热,又惊又喜:“阿隽?”
  
  他撑着床便欲起身,这一动,却牵扯着全身伤口都疼了起来。九辰蓦地皱起眉毛,惊疑不定。
  
  为何,他身上那些早已化脓的伤口,都恢复到了最初受伤的样子。一处比着一处,叫嚣着疼痛。
  “殿下身体虚弱,切勿劳力。”
  
  南隽及时劝止,打量着天色道:“此地危险,咱们须得尽快离开。”
  
  暴雨虽有停歇的迹象,但大水还未退去,帐外拥阻的水,依旧可以没过膝盖。
  
  南隽担忧九辰的伤口再沾了水,引发炎症,连忙把自己的披风接下来,给他披上,然后背着他一路涉水朝营外走去。
  
  走出楚军大营,已有马车在岔路口等候。
  
  见南隽过来,驾车的两个年轻人立刻迎过来,恭敬的唤了声“少主”,便帮着他将九辰扶进马车。
  
  说来也怪,这瞬息的功夫,大水竟已退去不少,只浅浅没过脚腕。连原本暗沉沉的天际,也慢慢透出些许亮光,有雨晴天霁之象。
  
  连南隽心中都不由腾起一丝怪异的感觉。
  
  等三人都上了车,赶车的年轻人鞭子一扬,马车便轻快的在泥泞的道路上飞驰而去。
  
  故友重逢,又是在这异国他乡,九辰和南隽心中都是百感交集,万千话语,最终只化为几杯浊酒,灌入肠内。
  
  南隽一路上谈笑风生,自始至终都没问起九辰眼盲之事,一言一行,皆待他如昔时一般。
  
  九辰也只问了南央的身体状况,对端木一族在西楚的经营绝口未提。
  
  幽兰见两人如此,忽然有些明白,以九辰淡漠的性情,如何能与这位端木族的少族长成为至交好友。
  
  又行出数里,前方,忽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少主,章路长从汉水传来急信!”是端木族的传信使。
  
  汉水?
  
  南隽眉心一跳,吩咐停车,面上不动声色,笑着同九辰道:“殿下稍等,臣去去就回。”
  
  说着撩袍跳下马车,特意把那信使叫得远远的,细细问明情况。
  
  “风淮两国,在汉水设下重兵埋伏,王上只带了二百死士浴血突围,情况危急!”
  
  信使一字字复述原话,急得一头大汗。
  
  南隽变色,沉吟片刻,却吩咐:“你先带着汉云两路去与章季会和,务必抵死护王上周全。等我安置好殿下,便去与你们会和。”
  
  “是,少主!”
  
  信使得了命令,不敢耽误,立刻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南隽心神不宁的回到车中,沉眉思索余下之事。
  
  正筹谋着两全之策,忽听九辰沉声道:“你既唤我一声殿下,巫国之事,何不与我商议?”
  
  幽兰惊讶的望着九辰。
  
  九辰自己心中也在打鼓。今日一梦醒来,他不仅能自如的调动内力,竟能将数里之外的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可究竟为何,他心底深处,总是不时涌出一丝莫名的没有缘由的悲伤。
  
  ————————
  
  南隽见终是瞒不住,倒也释然了,便把汉水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末了,坦然道:“风淮既敢埋下重兵,必是预谋已久,准备充足,单靠端木族那两路人马,只怕撑不了多久。”
  
  余下的一部分话,他没说。巫军远途苦战,伤亡惨重,粮草几乎已经消耗殆尽。而南方诸小国,向来唯西楚马首是瞻,根本不可能给予巫军支援。
  
  但九辰定是明白的。
  
  车厢一时陷入沉默,只余马蹄踏过泥水的达达声。
  
  幽兰掀开车帘,往外看去。入目处,是不见尽头的泽地,而泽地中,许多衣衫质朴的百姓,或争相奔走,或抱头欢呼,却是一派团圆欢喜的景象。
  
  按理说,这场水患,毁了无数良田屋舍,百姓们不该悲伤消沉么?
  
  南隽也注意到外面的景象,便命停车,拉住一个过路的老者,问:“老伯,这里出了何事?为何大家都如此开心?”
  
  那老者也是红光满面,朗声笑道:“你肯定还不知道罢,刚刚大水突然退去,那些被淹死在水里的人,竟然都活过来了。大家伙一听消息,全从山上跑了下来,去找失散的亲人了。”
  
  三人闻言,俱是诧异不已。
  
  屋舍没了,可以再盖,良田毁了,可以重新耕耘,唯独这人没了,是无可挽回之事。
  
  也不知,究竟是何方神佛显灵,竟能活死人,肉白骨,从鬼门关里抢了那么多人回来。
  
  幽兰被这番劫后余生的情绪感染,笑问:“老伯也是在寻自己的家人么?”
  
  老者果然哈哈一笑:“有人在前面山头见过我老伴和孙子,我正要去接他们回家哩!”
  
  说着,又拍了拍扛在肩头的一袋干粮,满目崇敬道:“老朽知道,定是九州公主的亡灵,在护佑着这汉水周围的百姓们,大家才能死里逃生,免去一劫。等会儿,老头子我还要带着这些祭品,去汉水拜祭公主。”
  
  听到“九州公主”四字,九辰一怔,心底好不容易消去的那股悲伤,又浮了上来。
  
  从小到大,他不知在多少书简中看到过关于这位公主只言片语的记载,耳中也不知听到过多少关于她的传奇故事。
  
  寥寥数语,足以勾勒出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那时,作为局外人,他对她有过敬佩,有过困惑,甚至因为那半张破云弩草图,将她引为知己,只恨生不逢时,不能与她当面讨教。
  
  可自从他们之间有了血缘的牵绊,他一时间,倒不知道自己对她,究竟是怎样的感情了。
  
  如今一梦醒来,他脑中总控制不住的浮现出梦中奇怪的画面,再听到这四字,只觉心底空荡荡的,似是遗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却又想不起来,以至于泛出莫名的悲伤之绪。
  
  南隽忙道:“近日,汉水只怕就要开战,老伯还是先避避风头,晚些时日再去祭拜公主。”
  
  老者果然一脸震惊,片刻后,竟开怀大笑道:“今日真是连遇贵人,又让老头子躲过一劫。”
  
  见他们马车方向是向北,关切的问:“几位小友是要往北边去吗?老朽倒是知道一条密道,保你们平安过了汉水。”
  
  ————————
  
  “咚咚咚——”此刻,汉水之上,却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战鼓擂动声。
  
  大水退去后,那些水鬼再无藏匿之地,很快便被巫王和离恨天合力斩于剑下。
  
  到底是师出同门。两人虽敌对多年,并肩杀起敌来,倒是异常的有默契。能用一招解决的,决不多出半招。
  
  乍闻鼓声,两人皆是一惊。也同时意识到,今日之血战,不过刚刚开始。
  
  巫王隔水望去,只见数里外的一处山坡上,密密麻麻陈满甲兵,只怕不下万余,最高处竖着一面白色绣着水神图腾的大旗,正是淮军旗帜。
  
  立在旗下的,是一个长相甚是文弱的青袍公子,只披了件极轻便的护心甲,便再无多余防身之物。
  
  这边战鼓初歇,又有低沉悠长的号角声,从另一侧山上缓缓响起。子彦循声一看,又有黑压压的士兵连成一线,从西北方向的山岭上冒了出来。不同的是,这些士兵手中抗的不是白旗,而是属于风军的金色飞鹰大旗。
  
  一个大汉,推着一个坐在轮椅中的布袍男子,分开众人,缓缓从中间行了出来,隔着江水,与巫王目光交汇。
  
  “是薛衡。”子彦眉心骤然一拧,低声道。
  
  巫王不可置否,唇线紧抿着,半晌,哂然一笑:“孤当是谁?原来是我巫军的手下败将。”
  
  九州皆知,数月前,薛衡举三十万大军攻打剑北,结果败在了巫国两个少年将军手下,铩羽而归,还丢了壁亭。
  
  语罢,巫王又将目光移到另一侧,依旧是哂然笑道:“淮国祜公子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之前屈尊待在孤的威虎军中做名马前卒,真是明珠蒙尘,委屈你了。”
  
  他内息深厚,隔着翻滚的江水,声音依旧清晰的传到两边山头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薛衡淡淡一笑,遥遥施了一礼,道:“剑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