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祯娘传 >

第241章

祯娘传-第241章

小说: 祯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蜡二两、紫草二两,上先炼蜡,令消,乃纳紫草煮之,少时候看,以紫草于指甲上研之,紫草心白即出之。下蜡,勿令凝,即倾弱一合甲煎于蜡中,均搅之讫,灌筒中,则勿触动之,冷凝乃取之,便成好口脂也’。这是《备急千金要方》上的原话,祯娘是照着这个一丝不苟地完成的,只看今日好不好了。
  祯娘揭开胭脂盒盖子,见胭脂好好的,如同玫瑰膏子一般,可见是成了。便道:“去叫胭脂水粉几个都过来试一试这胭脂,就算是看这几日的心血成不成!”
  这时候是大家玩笑试妆的时候,而这个年纪都是爱美的,妆点自己谁不开心?祯娘这胭脂确实炼的好,材料都是上上等的。制的时候又极为用心,根本是不惜工本,因此东西出来极是好用是当然的。
  螺黛手脚快,第一个试了这胭脂。而这胭脂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就足够点唇。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而且用完之后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几个大丫头互相看看,都是十分满意的。
  祯娘看着也觉得好,便洗了如今的面妆,让额黄与自己重新上胭脂,用的就是按照《备急千金要方》制的新胭脂。又道:“我记得你是最善化妆的一个,平常替我梳头、妆面都有许多变化,想来胭脂点唇也会很多不同了?不然都画出来看看罢!”
  额黄母亲原本是个梳头娘子,她是从小就手头灵巧擅长这些。这时候听到祯娘的话,立刻道:“太太算是问着了,这些事儿没有比我清楚的!只是说到点唇,那花样也太多了。画出来给太太看,就算把太太屋子里所有姐姐妹妹都拉来点唇,只怕也不够!”
  点唇的花样的确很多,根据颜色浓淡、深浅,唇形大小、形状,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腥腥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样子等等,简直是说不尽了。
  祯娘身边的丫鬟,若是算上做粗使的总共有三十多人之多。这是因为不只是照顾祯娘的生活起居,这些女孩子经过训练,还是祯娘管理整个周家的好帮手。而这些女孩子,除了五六个还没留头的八九岁小姑娘,一般都是十三四岁到二十岁之间,正是爱美的时候呢!
  今日做了胭脂,大家一起试妆,可以比平时打扮艳丽精致许多,就足够让她们兴奋了——周家在祯娘的打理下规矩严,做丫头的女孩子除了几个特定的日子,打扮是不能太出头的。这不是祯娘不近人情,见不得这花朵年纪的女孩子快活,实在是放任这年纪的女孩子专心于打扮,容易坏了家风家风!
  有些人家上下之间十分随意,丫鬟也打扮地娇俏,几乎夺过了其他女眷的风采。这其实就是给了丫鬟们一个错觉,好生经营容貌,‘前程’就在这上头了!而抱着这种想法,不要说和家里老爷少爷们之间容易有什么,就是胆子心思没那么大,只是管家、小厮头儿之类的人物,也是容易有丑事发生的。
  而今日原不是那些可以尽情打扮的特殊日子,只不过因为试胭脂,祯娘允许上下女孩子妆点,上上下下如何不喜!于是一群人热热闹闹地试妆,而现在又因为有了祯娘格外有兴趣的开口,事情又有不同了。
  不是所有女孩子都对于打扮有那样大的兴趣,但所有的女孩子对于讨祯娘喜欢都十分上心。祯娘似乎对她们梳妆有了自己的兴趣,吩咐额黄操持,不仅要选唇妆,更是道:“难得起了兴致,越发打扮一回罢!再选一选眉妆,御爱眉、小山眉、五岳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等等,搭配着来!”
  不只是唇妆、眉妆而已,配着用的粉,其他的妆点,祯娘都一一想到。又吩咐开箱子拿各自衣裳,配各自不同的衣裳。看到一个二等丫头白露用了一条紫色裙子,与她那件上衣实在不搭,便与管着衣裳的大丫头兰泽道:“你去开西厢房里衣箱,寻一条我没穿过的石榴红裙出来与白露,她这裙子实在怪模怪样,穿出来不像。”
  又对众人道:“既然开了这个头,也不再收着了。红豆你去拿钥匙开库房,拣出十来匹好缎子好纱绫,你们这些姐妹自己看着选自己喜欢的,然后让针线上的给一人做一身裙子罢!”
  红豆虽然自梳了许多年,以年纪和身份来论实在不该对打扮有太大的兴趣。但她从来就是这样,当初还是管着祯娘妆容打扮的,对此兴趣不减当年。当即就笑道:“要什么针线上的!不过是一条裙子罢了,稍费工夫也就得了!她们自己做只怕还可心一些。”
  众人都笑了起来,红豆也拿钥匙去库房,只是她不是抱着十来匹布料出来的,而是叫了婆子抬了十几只箱子出来。与祯娘道:“难得太太这样高兴,我就越性了一回,算是与小姑娘们讨些好,让她们自己来选就是了!”
  祯娘当然是不介意的,挥挥手果然让女孩子们自己去挑布料——精美地布料徐徐展开,被鲜花嫩柳一般的姑娘兴奋地挑选,祯娘忽然想起那些市井女子在绸缎庄挑布料的场景。
  这些市井女子的出身,既不是家财万贯可以随心所欲做衣裳,也不是贫寒窘迫,置不起体面服装打点自己正好的年纪。大概就是那种需要精打细算计较着来,又要新鲜好看,又不能花销太大。
  而祯娘身边这些女孩子,虽然祯娘让她们挑选着布料做衣服是罕见的了,她们自己却不是没得机会做衣裳。无论是祯娘赏赐的布料,还是她们自己花钱托人从外头买布料。总之月钱不少的她们,在这上头根本不会缺少。
  至于如今这样热闹兴奋,无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众人一起挑选,那就不同了,这本身就是一场姐姐妹妹之间的热闹,与平常普通做衣裳不同。另一个就是祯娘了,既然祯娘对此大有兴趣,那么她们自然也会对此展现十足的热情。
  即使是那些本身对打扮、做新裙子兴趣不大的女孩子,见到祯娘亲自打点,为了讨好,为了露脸,为了抢阳斗胜,也会展现出十足的兴趣参与到其中。总之在乎的不是化妆,也不是那一条裙子,按照她们的话说,难得是那份体面!
  祯娘敛目,微微低垂着眼睛,她本性聪慧,只消片刻就已经看出来了这些。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觉得不快,甚至心中连微微的涟漪都没有——为什么要心有触动,这些又不是第一日这样了,应该说她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
  她还记得她小时候过七夕的时候,那些小丫头不也是这样,早早准备好,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这其中有她们自己想好生过节的原因,然而更深的原因却是讨好祯娘。那时候七夕替祯娘投针的是红豆,为了能做出‘红日穿窗’的投针样子她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然而也不过是为了七夕当日好好做出来,借此说到吉祥话奉承,得祯娘一个欢喜而已。
  若是祯娘为身边的热闹悠然是真的热闹悠然,还是假的热闹悠然,那就未免有一些庸人自扰了。或者说,这样的事儿根本经不起追究,哪个深深宅门里不是这样?真的追究这一点子心意,只能是自寻烦恼!
  因此祯娘很快抬起眼来,含着笑意看着这花团锦簇一般的场景。直到又一个外门的婆子进来,在祯娘身边管家媳妇手边传话。管家媳妇便快步走到祯娘身边,低声道:“太太,外面有个金陵客人求见,拿的是盛国公府的帖子,说是故乡人,该是有事来求太太。”
  祯娘真正的故乡当然是苏州太仓,太仓人能理直气壮地攀上这层关系。当然了,放大来看苏州人也没什么负担来认同乡。考虑到这是在海外地方,同乡更加难得,再放大一层,就算是浙江人,也是合情合理的同乡。
  只是金陵就实在尴尬了,离太仓确实不远,比起一些浙江地方只怕还要离太仓近得多。但是从地界划分上来说,金陵确实和太仓没有什么关系,难道要说都是大明的国土?那就太没意思了,大明国土何其辽阔,人口何其稠密!
  不过祯娘到底是在金陵度过了少女时代,因此一些人便拿住了这一点,就算是金陵来的,也称同乡上门。往常这样的人,若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祯娘是一概不见的!话说这样的人也多,金陵的、山西的、福建的,甚至更不搭界的都有,祯娘若是真一个个看去,那整日什么都别做了!
  只是今日这个不同,祯娘不假思索道:“金陵客人?既然拿的是盛国公府的帖子,那就罢了。你去与门房说,请人去侧边小客厅那边,我这里收拾过就过去见一见——额黄,暂不做这些消遣了。”
  祯娘的话音刚落,几个大丫头就打头收拾起来,再没有刚才活泼过头的样子。安排几个人随着祯娘去小客厅,剩下的人则是收拾刚才热闹后的残局,一点也看不出一刻钟之前她们是何等快活放肆的样子。
  就在祯娘带着人去小客厅的时候,那金陵客人已经在那里候着了。这人本姓孙,原是个古董商人,家里岳母在盛国公府做着一个不高不低的管家媳妇。大约就是那种不能靠着她攀上盛国公府的关系,但又是有一些人脉的。
  譬如说这一回,也是托了这岳母的福,这位孙老爷才从盛国公府拿了一张帖儿,今日登吕宋总督的门才不至于被阻在了外头——他可看见了,虽然是在这异国他乡化外之地,等着要见这位总督夫人的也好多呢!然而这些人没得关系,自身又不特殊,那也只能等着了。
  胡乱想了一回,最终收拾了脑子里的想头,这才仔细准备起来待会儿如何说话。正想着的时候,祯娘进来了。孙老爷看过去,忍不住心里惊了一句,真是好大的排场——祯娘出门自然没有光着一个人的道理,特别是这样见客。
  若是平常在家走动,这一切要看祯娘是做什么,有时候不过是傍晚时候散散步,本就不欲太多人跟着。这时候带两个丫头去花园里,还不能一直跟着呢!想的话她就一个人走了。
  不过这不是常态,一般情况下都说大家小姐出门一脚迈八脚出,说的是她们行动坐卧都有人跟随,少说也有四个,多的话打不住。在祯娘祯娘这里也是一样的,再如何她身边也是常有四个人跟着的,微微行动起来,那就不好数数了。
  这一回见客,因不是什么重要场合,祯娘倒是没有往隆重上去。不过是跟了两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两个婆子两个媳妇。这些人跟随的跟随,捧拂尘帕子茶盘等的稳当捧着,拥簇在祯娘身后。就算不是故意的,在旁人看来,也确实是好大的排场了!
  孙老爷也来不及多想了,等到祯娘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就赶紧拱手行礼。祯娘自然是客客气气阻了他,些微寒暄了几句,就问道:“倒是不知道先生和盛国公府是怎样的联系,或许说起来和我家是故旧也未可知。”
  一般人家,若是人家家奴出身,就算后来发迹了,提到原来主家总是免不得有些不自在。顾周氏原本正是盛国公府一个丫头出身,因此祯娘虽没有这一层,旁人也少有提到和盛国公府有什么故旧关系的,怕的是论资排辈,不小心自家真有个身份在祯娘之上,这可怎么说?
  以己度人,这位如今的总督夫人该心里不舒服罢!既然人心里不舒服了,不管你原来打的是什么主意,求的是什么事儿,那也不用指望了。话说,谁会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