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武松-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好,众位将军,咱们这就出发吧!”老将宗泽的眼中,似有期盼的神色。
众人夜宿晓行,就像当年的梁山好汉一样风餐宿露,冲州撞府,一路上忍饥挨饿,风尘仆仆,受了多少风寒,忍了多少痛苦,这才跋山涉水来到梁帝军前,众人也不休息,呼延绰和栾廷芳二人面黄饿瘦,差不得只剩皮包骨了,他二人连口水都不喝,便去分头拜谒梁帝军营,分别求见栾廷玉和呼延灼。
栾廷玉见了分别多年的弟弟,呼延灼见了失散多年的堂弟,俱是三番感慨。
栾廷芳和呼延绰连口饭也不吃,连口茶也不喝,上来就表明来意:请兄长出面,带领南宋众将参拜梁帝。
栾廷玉和呼延灼不敢怠慢,急忙招呼众人进帐,吩咐下人为他们准备吃喝,然后一起去御帐中晋见梁帝。
二人来的时候,下人们正在伺候梁帝洗脚,解一解这一天的困乏。栾廷玉和呼延灼参拜梁帝后,讲明他们兄弟的来意后,二人一并表示,如果他们的兄弟有不轨举动,请梁帝斩杀栾廷玉和呼延灼。
梁帝见二人如此有信心,心中暗忖道:“朕起兵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没经过?再怎么阴险奸诈的人也都一个个的败在了朕的手下。南宋众将此番来投,多半是真心的,他们只想为抵抗金贼尽一份绵薄之力。再者说,朕身边猛将如云,坐拥百万大军,量他们也起不了什么波澜。”
想通此节,梁帝便马上命令栾廷玉和呼延灼将他们的弟弟以及南宋诸将请到御帐中。
刘光世,宗泽,种师道,种师中等人一起来到御帐前,守卫马上向梁帝通传,梁帝武松一把将双腿从水盆中抽出来,不穿袜子不穿鞋,光着脚跑到外面,对众人道:“今天真是个好日子,让朕一下子见识到这么多名将!各位将军,请受朕一拜!”
梁帝武松说完,躬身抱拳。
“亡国之人,参见陛下,多谢陛下礼遇!”老将宗泽说完,众将一齐跪了下去。
梁帝扶起老将宗泽,宗泽看了看梁帝的脚,哽咽道:“陛下,高义啊!”
众将见梁帝如何礼贤下士,忘履相迎,心内都非常激动。
梁帝让众将平身,然后道:“金贼起兵犯境,屠杀我中原百姓,淮西王庆,河北田虎皆避之,惟有朕不自量力,欲与金贼决雌雄!还望众位将军鼎力相助!”
刘光世感慨道:“陛下忧国忧民,真圣君也!我等愿为陛下帐前一卒,沙场建功!”
梁帝不提兴兵攻宋之事,众将也不提此事,因为众人此时都有一个目的:抛开梁宋之间狭隘的门户之见,共同为华夏族而战!
“朕封众将为上将军,调拨大梁**马给你们,望众将与朕奋力杀贼,击退完颜亮这位屠夫!”梁帝道。
“臣领旨!”众将道。(未完待续。。)
第261章 虞允文书生败强敌
梁帝新得数员大将,给他们拨派兵马让他们统领,然而继续挥军前往边境,与完颜亮决战。
先不说梁帝进军之事,也先不说完颜亮行兵之事,且先说说在梁金边境之上,一位书生起义之事。
这位书生的名字,叫虞允文。
这虞允文本是南宋王朝一名小官,人微言轻,却身怀济世之才,只是未得重用。
南宋亡国后,南宋国土被淮西、河北、大梁三家分掉,而占领虞允文家乡的,正是河北田虎。
田虎这位恶汉得知完颜亮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与之交锋,为了示好大金国,更为了将全部祸水引到大梁国,竟然下令守军弃城逃跑,将新到手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大金国!
大金国迅速驻兵南下,占领被田虎丢弃的地盘,对旧日南宋百姓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大清洗政策,杀的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虞允文亲眼见到田虎的卖国汉奸行径,又亲眼见到大金国铁骑的疯狂屠杀,他那颗忧国爱民之心,太痛了。
他全身的血液,沸腾了。
大痛志,必有大志。
虞允文组织起自己所能掌握的全部武装:七百名家丁,给他们配上刀剑,战马,带着他们上战场。
而刀剑,战马不够,就让剩余的家丁拿铁锹,大镐,锄头,马匹不够就让他们骑驴,骑骡子,骑牛。
虞允文这名不会武功,并且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怀着一颗保护百姓的心。出发了。
他们乘船出发。但到了采石矶之后。就不再动了。虞允文命令手下们立即利用岛屿中的山林作掩体,弃船登岛。
一名家丁害怕岛上有毒虫猛兽不敢去,虞允文二话不说,挥剑斩下了这名家丁的头,并断尸三截。
七百家丁皆惧,只得服从家主虞允文的命令。虽然他们从未上过战场,从未和人动过刀枪,但此时此刻。他们知道,如果违抗家主的命令,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乖乖听话,或许真能保住一条命。
众人上岛后,立即隐蔽起来。
六日后, 江南上升起大雾,二更时分,虞允文叫醒正在沉睡中的家丁,让他们立即登船直扑敌营。
靠着大雾的掩护。小船顺风顺水的航行了六十里,快到快天明了。但这时大雾仍然未散,金国派来驻军的先头部队正在睡梦中,根本没能发觉虞允文的行动。
这座敌营,地形极其偏僻,三面环水,只有一条通路,极难攻取。
这里是完颜亮的亲信完颜潇守卫的地盘,完颜亮此次出兵之盛,在整个大金国还是头一次,这么多兵马,需要供养太多的军粮,故而完颜亮先让完颜潇押运一大批军粮先行,驻扎在战略要地,完颜亮自押中军接应后续军粮,战马,以及草料,军械等必备军需随后赶来。
而梁帝其实也是如此行兵的,他令亲信大将军九纹龙史进押运一大批粮草先行,找准战略点驻扎,梁帝自押中军接应后续军械,粮草。
而这位完颜潇做梦也没想到,他自认为天下无敌并且无人敢惹的大金军,竟然被一个书生给盯上了。
那书生虞允文行船到达岸边后,借着大雾的掩护,利用强大的风势,令家丁朝岸上放烧着的火箭,并用自制的简易弩机射击点燃的弩箭,须臾间,江南上狂风大作,四面陷入一片火海,风借火势,风借火势,整个江北大营陷入一片火海。
虞允文见敌营着火,并不急着进攻,他不疾不徐,不傲不乱,立即下令船队调头,堵截敌兵下游。
果然不出虞允文所料,金国守将完颜潇见金营着火,无火营救,竟然连衣服都没穿,撇下昨天从妓馆抢来的搂着做乐一晚上的美人儿金琪,抢了匹马就跑。
可惜的是,虞允文早就张好了大网,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完颜潇刚一出现,立即被虞允文的家丁射成了刺猬。
而那位倒霉的美人儿金琪,则被大火烧成了灰烬。
之后,又有很多溃逃的金兵逃到虞允文的枪口上,全都做了厉鬼,结伴去丰都鬼城了。
虞允文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登岸,此时所有金营已经全被烧倒,南面全部着火,只有北面这狭窄的一点通路临水,所以没被烧到,虞允文立即占领北岸,指挥家丁击杀已经吓破了胆的金兵。
金兵的尸体一排排的倒下,其它金兵见虞允文在岸边排好了机弩,知道上去就是个死,索性跳海自尽。
虞允文不费一兵一卒,以少胜多,杀败数千守军,重夺南北两岸控制权,替中原人夺回了江面上的战略要地。
这时,南宋降金官员张秉贵见生还无望,只得弃掉兵器投降,家丁将他捆绑押来,虞允文拨出宝剑,亲自将他处斩。
虞允文占领此地后,本想一举烧毁大金国的粮草,然后与大金国拼个鱼死网破。自从他从家中带出这七百名家丁后,就早晚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他不但不傻,反而聪明绝顶。他知道以区区七百人,任凭韩信,白起复生,也不可能打败敌兵七十万人,纵然他虞允文才高八斗,能借自然之力,地势之便,展胸中才华,杀金兵数千,甚至数万,但最后的下场也只能是与敌军同归于尽,这七百家丁,无一能够生还。
大梁国攻破大宋都城,其后才导致大宋国覆灭,虞允文不可能对梁帝武松有好感,他压根就没打算投奔梁帝。
但事情就是这样难以预料,梁国大将史进下令倍道进军,原来十二天的路程,他只用了六天就走完了。
虞允文派出的家丁探到梁国进兵的消息后,虞允文这个心思灵活,从不死板行事的书生突然又改变主意了:现在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没必要再计较什么梁宋之争,现在首要任务是团结所有肯与金兵相抗的人,联手共击金国强寇!
于是,本想烧光大金**粮的虞允文立即改变了主意,马上派人到附近与大梁国的大将史进朝廷接洽,将新夺得的战略至高点献给大梁国,并将缴获的全部钱粮一并献给大梁国。
史进非常感动,他知道这是件大事,马上以大将之礼接见了虞允文,他没资格行使皇帝的权力给虞允文封官(何况虞允文也未必愿意做大梁国的官),但他有权利赏给虞允文钱财。但他又转念一想,这位瘦弱书生只身赴国难,只为大义而死,黄金白银在他眼里就跟狗屎没什么两样,他这种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人,是不可能接受钱财的。
于是,史进马上做了一个决定,立即送给虞允文一流战马700余匹,大梁国锻造大师汤隆出产的上等长矛七百余把,大梁国裁缝大师侯健出产的精甲七百余件,将虞允文的手下全部武装起来。又拨出足够军粮,送给虞允文的人,令其与大梁国官军一起,共击金贼。
史进行事越来越成熟,虞允文果然欣然接受了。(未完待续。。)
第262章 暴君残虐丧人心
完颜潇全军覆没,粮草尽数被劫的消息传到金主完颜亮处,完颜亮大怒,下令处斩完颜潇全家,完颜潇九十多岁的老祖母也未能免掉项上一刀。
三天后,梁帝的中军抵达前线,史进将虞允文引见给梁帝,虞允文见了梁帝不跪,说话时也一直不卑不亢,一个劲的咬定自己只为民族大义而来,这就足以说明,他不屑降梁。
古人有古人的思维方式,现在人看古人,或许会觉得他们死板,但其实这也足以说明,古人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原则至死不变。梁帝完全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不加以为难。
其实凭心而论,梁帝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们也像虞允文等人一样对故主忠诚,至死不改?
所以梁帝不但不伤害虞允文等人,反而还变本加厉的厚待他们,与他们交往时,礼节不断,给足面子。梁帝就是想让自己的手下们知道,朕只喜欢忠诚的人!
梁帝宴请虞允文,刘光世,宗泽,种师道等人的时候,虞允文对吃肉喝酒一点兴趣没有,更没这个心情,激战一天,早就饿得饥肠辘辘的他连筷子都不动,而是上来就问道:“敌酋旦夕将至,敢问陛下何以行兵?”
梁帝暗自叹道,好一个忧国忧民的书生!问的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
梁帝道:“朕要派驻十万重兵守卫湖北上游,抵挡完颜亮进攻。”
刘光世,宗泽。种师道等久经战阵的名将听完梁帝的话。都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并暗自叹道,这梁帝真是懂兵机之人啊!
没想到,虞允文这位狂书生竟然大笑道:“如此行兵,大梁国必亡!大金国长驱直入,中原百姓无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