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元首-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晚上8点的时候,鲍尔特已经把占领的苏军地四道防线修复完毕,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漆黑,鲍尔特开始组织人撤退。十几公里宽的防线鲍尔特留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每一个班都配置了一部步话机。如果有情况就可以及时地通知第三道防线的党卫军。
党卫军是乘夜色撤走了,不光是a组是这样,另外两组也是同样地撤退到第三到防线上去了,而在地四道防线上留下少量的兵力,其实这三组的进攻地域都在靠近里海边缘一带,每组大约相距二十公里,党卫军只要有两处突破,哪么中间的那二十公里防线上的苏军就是瓮中之鳖。当然消灭他们是党卫军步兵的任务,完全不用党卫军装甲部队去操心。
夜,已经很深了。浓墨一样的天上,连一弯月牙、一丝星光都不曾出现。偶尔有一颗流星带着凉意从夜空中划过,炽白的光亮又是那般凄凉惨然。风,是傍晚时分刮起来的,开始还带着几分温柔,丝丝缕缕的,漫动着树梢、树叶,到后来便愈发迅猛强劲起来。拧着劲的风势,几乎有着野牛一样的凶蛮。在巴库地区的每一道防线上漫卷着,奔突着。
党卫军前敌总指挥部内依然是灯火通明,张俊与隆美尔并没有睡下,从前线传回的各种情报看,自己这边是做了一切预防措施,就等朱可夫出牌了。
朱可夫与崔可夫同样是高度亢奋中,从晚上8点开始,朱可夫就下令自己的所有炮兵出动,到被德国党卫军占领的第四道防线前布置,经过朱可夫的仔细推敲,朱可夫判断党卫军应该是在四四道防线上留有大量的装甲力量和步兵,用以防止苏军的夜晚反攻。
这个好办,自己的两千门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完全可以消灭这段防线的德军,但是为了防止德军大炮的反击,朱可夫把炮群分成了三部份,大炮分成两个部份,“喀秋莎”单独一个部分。
朱可夫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作战计划如下,先集中五百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轰击德军占领的第四道防线,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虽然很大,可是发射的时候火光也大,并且射程也只有可怜的8。5公里,很容易被德军的火炮反击,所以只能打完就跑,等德军的炮群开始反击的时候,朱可夫隐藏的大炮会立即解算德国的炮兵位置,然后猛烈反击,摧毁德国反击的火炮。
当然这些反击德国炮群的大炮只是朱可夫所有大炮的一半,另外一半朱可夫留的预防紧急情况的,等自己的炮兵打击完德军,敲掉了德军的炮群后,此时已经转移阵地,并且重新装弹的“喀秋莎”会在来一个齐射,彻底把德军占领的第四道防线摧毁,在这么多“喀秋莎”的打击下,朱可夫相信德军的坦克不管有多少,有多么先进,也统统变成废铁。
炮火准备完毕的朱可夫就会命令三个军的苏军步兵和一个装甲军突击刚被炮击的那段防线,等打穿到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后,朱可夫的这三军就会掉头对着里海冲,这样就可以完全包围占领苏军第二,三,四道防线上的德军,此时布置在德军正面的五个军和一个装甲军,就会全线猛攻德军的所有防线。
朱可夫为这次反击调集了八个精锐苏军步兵,和两个装甲军一千辆坦克,虽然苏军的坦克不怎么样,但是在苏军有“喀秋莎”火箭炮支援的情况下,德军的坦克朱可夫也是不怕的。
朱可夫调集的这些精锐军全是从远东地区运输来的,他们都是老兵,并且才和小日本交过手,把小日本打的满地找牙,这几个军是朱可夫最精锐的部队,现在朱可夫一次性地拿了出来,鹿死谁手将很快就见分晓。
朱可夫的这几个军的确是精锐,本来朱可夫预计所有部队运动到位要到十二点才能完成,结果晚上十一点就全部到位了,这样朱可夫又多了一个小时的攻击时间,因为德军拥有全部的制空权,所以朱可夫的所有攻击必须在早上五点就停止,不然就等着被德国的飞机狂轰滥炸吧。
……
“哈特曼,你小子把夜间轰炸机准备好了吗?”
“报告总司令,已经准备好了,总司令咱们的轰炸机适合夜间飞行的不多,总共才一百多架。”
“不错了,你叫所有飞行员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是!总司令。”
哈特曼的夜间轰炸机就是普通的轰炸机稍微改装了一下,勉强可以在夜晚起飞和降落就可以了,再说党卫军的水平轰炸机都是载弹2吨多点的战术轰炸机,也不知道这点飞机等下能不能发挥一些作用。
当时钟的指针指到十一点十分的时候,苏军的五百多门“喀秋莎”开始怒吼了,数不清的“喀秋莎”火箭弹拖拽着长长的尾焰飞向德军占领的第道防线,漫天飞舞的火箭弹犹如死神的召唤,呼啸着,咆哮着砸落到地四道防线上。
“轰隆……轰隆……”
猛烈的爆炸瞬间映红了半边天,一切的工事和坦克在她的笼罩之下,其结果只能是变成渣渣。猛烈的爆炸让第三道防线的弗利兹和鲍尔特都不敢松开坦克内的扶手,几十吨的山寨99式坦克都在不停地跳动。
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袭击的时间极为短暂,整个过程就十秒钟,德国党卫军的炮兵根本没有时间反应的,“喀秋莎”发射完十六枚火箭弹只需要十秒,发射完就马上开跑,德国炮兵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击机会的,再说党卫军的炮群都在第三道防线后面,也攻击不到在第四道防线外面的“喀秋莎”炮群。
重要的是党卫军知道了苏军已经于晚上十一点十分发动了猛烈的炮击,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对着党卫军占领的第四道防线倾泻了无数的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弹,如此猛烈的轰击,鲍尔特留在阵地上的警戒兵力十不存一。
苏军的“喀秋莎”齐射后,很快就消失在黑夜中了,留下的只是第四道防线支离破碎的惨状,万幸的是阵地上面没有德国的坦克和多少兵力。张俊的布置,算是让党卫军的坦克逃过了一劫。
这只是苏军的第一步,苏军的第二步攻击很快展开,无数门大炮对着第四道防线就开始了猛烈地炮击,漫天飞舞的炮弹带着橘红的火光,画着弧线对着第四道防线就砸落下去,原本就被炸得支离破碎的第四道防线,瞬间再一次陷入烈火炼狱,在猛烈的炮击下颤栗着,燃烧着,撕裂着,每一寸土地都无法逃脱炼狱的考验。
可是苏军意料中的党卫军炮兵反击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有点反常,车尼尔原来在远东服役,在一年前还是一名班长,在远东地区因为对日作战中立了几次大功,被破格提拔为一名上尉连长,前线的反常情况,很快让车尼尔发觉德国党卫军实在有点反常,连忙把这个情况反映了上去。
朱可夫很快收到了前线反映的情况,可是现在朱可夫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依然下达了按照原计划攻击的命令,几十万大军现在已经全部就位,朱可夫不可能因为德国反映有点异常而放弃进攻,那不是朱可夫的性格,只要是朱可夫认定的事情,外因是很难让朱可夫回头或者是改变主意的。
车尼尔作为步兵连长,当然是不可能在第一线突破的,朱可夫的一个装甲军五百多辆坦克,轰鸣着对着德国的防线碾压而去,苏联的坦克基本上是轻型坦克,就连t28这样稍微好点的中型坦克都十分的少,但是五百辆坦克开动起来依然是气势惊人的。
卡巴耶中将作为苏军的最高装甲指挥官,在远东地区指挥装甲军和日本的装甲对决中,轻易地歼灭了小日本的4个战车联队,虽然小日本的坦克垃圾,但这给卡巴耶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二章 应对(3)
第四道防线距离第三到防线也就二十公里的距离,对于轻型坦克来说,十几分钟就到,至于鲍尔特在第四道防线上留的那点警戒兵力,早就没有影子了,火箭炮和炮击直接让他们全部烟消云散,就好像他们从未曾来带这个世界一样。
苏军的装甲军的突击速度很快,与后面的步兵完全是脱节的,毕竟现在的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理论是成熟了,可是并没有经过实践,朱可夫仓促之间组织的大纵深进攻,有点点不像哪么回事了,朱可夫也知道自己部队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只选择进攻党卫军两道防线,也就四十公里,如果到白天的时候还没有拿下党卫军阵地,朱可夫还可以选择撤退或者是与党卫军绞在一起,这样党卫军的飞机威胁就将大大减少,如果真是那样朱可夫多半会选择撤退,这些精锐朱可夫可损失不起的。
这些精锐一旦完了,朱可夫的底牌就有完了,朱可夫要想在守住巴库,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百万炮灰兵,必须要在精锐作为支柱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骨干都垮了,枝节细末有啥用呢!送菜而已。
苏军的装甲突击群攻击十分顺利,第四道防线一碾而过,然后对着第三道防线猛冲,因为苏军都是轻型坦克,速度过快,这样就把苏军步兵给丢下了好长一段距离,这个苏军装甲军才从远东调来,他们打的小日本鬼哭狼嚎,所以这个苏军装甲军的士气高昂。也没有管后面的步兵。就对着第三道防线碾压而去。
“所有坦克注意了。全速冲锋,我们要乘德国鬼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要把这群该死的魔鬼送入地狱,一切为了斯大林,同志们冲啊!!!”
好把,党卫军是一切为了德国,为了伟大的元首希特勒,苏军是为了斯大林。开始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发生了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卡巴耶的装甲军如果满编的话,那可是一千多辆坦克,可卡巴耶的装甲部队不满编。
1940年1月,苏军决定重新组建大规模坦克部队——机械化军、独立坦克师、独立摩托化师。机械化军编成内包括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一个摩托车团、1个独立通信营、1个独立工程兵营以及1个航空兵大队。坦克师编有2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以及一些勤务保障分队。师的编制人数为11343人,各种火炮和迫击炮约60门,坦克375辆(其中kv重型坦克63辆、t…34中型坦克210辆、t-26和bt坦克102辆)。摩托化师编2个摩托化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以及勤务保障分队。师的编制人数为11650人,火炮和迫击炮约100门,轻型坦克275辆。1个机械化军连同军直属部队共计36000余人,1031辆坦克,258门火炮和迫击炮。5000余辆汽车,350台拖拉机和约1700辆摩托车。
到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共组建了29个机械化军。规模倒是有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么庞大的部队是很难有效指挥的。与同期的德军装甲师相比,苏军坦克师的坦克数量要比辖2营制坦克团的德军装甲师(装备坦克152辆)多出1。5倍,比辖3营制坦克团的德军装甲师(装备坦克207辆)也要多出将近一半。即使是苏军摩托化师的坦克数量,也比德军辖3营制坦克团的装甲师多出1/4强。但双方人员素质(尤其是中下级军官)和通讯器材的差距,使其指挥效能的差距显而易见。况且苏军在1940年春组建的多数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中级指挥员只占编制数的20%~40%,这更加剧了指挥的困难。另外,开战时几个边境军区的机械化军所装备的各型坦克平均只占编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