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by平凡安乐 >

第33章

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by平凡安乐-第33章

小说: 红楼之我不要当小甲虫by平凡安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琮全身的汗毛都炸了起来:“那老爷会不会——”
  贾琏失笑,抬手敲上贾琮脑门:“你竟是疯魔了不成,都想些什么呢?那孙家名为世交,不过是昔年看府中势大,想要得些好处罢了,虽有些来往也只说着好听,其实并无多少情谊可言。就要结亲,老爷也瞧不上这样人家。若真论起来,原先在长安,现今调往平安洲驻防的云光云节度,他祖父生前是祖太爷麾下得力之人,后来阵亡了,祖太爷又将他父亲带在身边,就他自己,太爷在世也没少提携,那才是真真的世代交情呢。”
  宁荣二府皆是以军功起家的,贾家上两代积下的人脉着实不少。
  只是如今,文字辈的贾敬不问世事,贾赦在府中就是半个隐形人,贾政虽在官场,却是个清高不知变通的,能力并不是多强。贾母再精明,毕竟年事已高,对荣国府的掌控力早已大不如前,且长年深居内宅,一班世交亲眷亦是渐趋疏远。
  象四王中的西宁东平两府,基本上都是家下人互送礼物,只剩了面子上的交情。
  倒是贾琏,为人四海,颇善交游,结交了几个世家后辈。
  一时被贾琮挑起话头,不由放下帐本,曲着指头盘算起来:“理国公府上三房庶出的老四,年纪相当,性子温弱了些,他父亲前年去世,再几个月就满服了。”
  “锦乡候的侄子,略大了两岁,浑家去年得病去了,如今只得一个庶女,还不满三岁,人品才学都过得去……”
  他平日交往的大都出于公候门第,基本上不是早早成家,也已经订了亲事。如今为了自家妹子,少不得矮子里拨拉高个,好在迎春性子温善,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总还行的。
  贾琮眨眨眼,小声嘀咕:“要能找着个象林家表姐那样儿的就好了。”
  贾琏想了一下,拧眉道:“不妥。迎春那性子,哪里能进门就掌家?便有人带着,没个三五年也练不出来。最好是家风淳正的大族旁支,人也不求多上进,厚道本分,温和知礼就好。你姐姐于吃穿用度并不挑拣,简薄些也无妨的,横竖还有咱们看着呢。”
  正说着,外头兴儿的声气道:“二爷,王善保来了。”贾琏便将脸一沉,半晌才硬梆梆地道:“叫他外头候着!”
  贾琮眨眨眼,起身道:“哥哥既有事,我便先回去了。”
  贾琏点头:“你也莫要总想着这些家务事,按说这也不是你该惦记的。还是先攻书备考要紧。”贾琮口中应了,一面出来,见王善保跪在外间当地,拱肩缩背地一付没精打彩的可怜模样。
  贾琮慢悠悠地踱着步子,听后头贾琏没好气地向王善保道:“做这像儿给谁看呢!你那亲家原是自己求着进来的,府里也不曾亏待过。就这还能逃了,可见是个不知足的!教出这样儿子来,就知道老的也是没规矩的,你也不必再说,我如今只看太太面上,也不去报官了,只将身契还他,立时便出去罢。”
  王善保的亲家……贾琮心下已经猜到,不由暗哼了一声,却又微微一笑。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里兄弟俩核计得再好,一夜间悉数成了空文。
  贾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贾赦把迎春许了,许了个连名字都没听过的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平安码字比较慢,大家多原谅哈………
  话说HP同人里有没老V跟阿布配的?
  

  ☆、42

  来了这些年,孝敬便宜爹的每一件东西,都在不打眼的地方刻下了具有清心宁神效果的灵符,看着贾赦已经逐渐摆脱书中那个渣男形象,贾琮本来以为自己的小动作多少有点效果,现下瞧瞧这渣人到了几时都是渣,真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原著中贾赦用了孙绍祖五千两白银,不管迎春死活,胡乱把女儿许了出去。现下也好不了多少,一场赌局,贾赦输了闺女,倒是换了两把肖想已久的古扇回来。
  其实这桩事,归根到底还是贾琮引出来的。贾赦在书中的劣迹之一,就是收了贾雨村通过‘非常手段’弄到的二十把古扇,令扇主人石呆子身陷囹圄,生死不知。
  打那年得了贾琮那方‘一观堂’印之后,贾赦对看上眼的物件倒真是没那么执着了,大多是收为已有固然可喜,能看却也高兴。一来二去,便有人奉承‘雅量高致、胸襟豁然’,索性便以‘一观堂主’自居,他于此道浸淫颇深,再加上自幼得老国公偏爱,私房里着实有些好东西,不免有人或是从旁牵线,或是自家带了藏品找上门来,相互交换着赏鉴。
  原本按书中情节,那石呆子这时已经在大牢里挣命,而今却成了贾赦座上佳宾,大有同好中人、志趣相投的意味。
  石家本前朝世家,然而江山已改,且又血脉凋零,到如今只剩了石璞一人,因是不善言辞,人送个外号叫‘石呆子’。
  石璞独子早夭,老妻亦去世多年,人近古稀,也无复家室之想。家中百事萧条,祖上诸多收藏到如今只留下二十把古扇,如何还肯卖出?被贾琏磨得心头火起,放言:“我穷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贾琏怏怏离去,石璞也知这等世家公子最是受不得气,正要设法避祸,贾琏却得了清客献计,携了贾赦的名帖,并一卷《西山雪霁图》又上了门。
  这次说得很简单:贾赦请石璞去做客,每次带上一到两把扇子,便有历代名家真迹并善本珍本可一饱眼福。
  石璞名门之后,日子虽窘迫,学识眼力却不曾稍减。方将画打开便满眼放光,贾琏趁势相邀,又有好事的邻人一旁帮腔,石璞却不过情面,终是点头应下。
  贾赦扇子入手喜不自胜,石璞原还有些担心,见贾赦当真只是过过眼瘾,心中便已存了几分好感,深觉不是那等倚势凌人之流。他素来不懂转弯抹角,说话直通通地,偏生合了贾赦胃口,金石书画谈得投机,背地里又有贾琏严令家下人等,务必恭而敬之,每每石璞一来贾赦心情大好,身边当差的自有好处,这些人最识眉高眼低,自是侍候得妥妥贴贴,再挑不出一丝儿错处来。
  石璞原就率性,日子一长,来去越加自在。贾赦前阵子一时兴起,将迎春与贾琮也一并唤去见礼,吩咐称为‘世伯’,竟是视做通家之好了。
  贾琮也还罢了,迎春容貌端丽自不消说,更兼言语温文,举止娴雅,石璞孤零半生,一见便大起好感。听贾赦夸耀女儿棋艺非凡,再略尝了两样迎春孝敬的细巧点心,眼珠子转得两转,一脸不屑地向贾赦道:“这等好孩子,如何就到了你家里?可见老天不公!”
  贾赦把头抬得老高:“我家女儿自是好的,你不服又有何用?”
  石璞微微一笑,心下暗自盘算。
  要说这老实人用起心机来更叫人冷不防,于是某次酒后,贾赦输了赌局,迎春迎来了属于她的婚约。
  “男方名唤韩永,表字孟长,是家中独子。他父亲生前曾在兰台寺为校理。”贾琏从外头打听回来:“是个有才学的,只可惜命数不济,其父英年早逝,他一边用功一边守孝,好容易出了孝中了举,紧跟着母亲重病卧床,到底没撑过来。春上方满的服,如今已过弱冠,婚事也耽搁了。”
  “石老伯与他早年结识,算得忘年之交,他家中已无近亲长辈,石老伯便想替他打算一番。”
  贾琮默然点头,兰台寺校书郎?没准还是林妹妹她爹的同事呢。能得石璞许为小友,品行想必不会差的,天下事何来十全十美,既然并无公婆在堂,过门之后倒也清静。
  兄弟俩方松了口气,贾母得知却将贾赦唤去一通好骂:“你也几十岁的人了,竟糊涂至此!石先生纵信得过,到底不是男家人。便是做媒,好歹也要那后生先有个准信儿才是,哪里有男家还不知晓,女家就先许了的?可不成了笑话了!”
  贾赦自知这事情的确有些说不响,但出去的话却收不回来,也只得赔笑谢罪,又忙解释只是以一幅《半山烟雨图》交换两把古扇,若亲事不谐,外人也无从得知。
  贾母虽有不满,但俗话‘儿大不由娘’,便只说“知道了”,其余并无一话。
  这边贾琏交代将事情先瞒住迎春,毕竟只是口头约定,万一传将开去,于名声有碍。贾琮便要打听这人性情,贾琏笑道:“我已叫芸儿去办了,且等信就是。”
  贾芸办事稳妥,贾琮也没再说,径自回了静远轩。他心下突然想到一件事,暗自惊凛不已。
  石璞本有一场牢狱之灾,而今贾赦改了性情,行事也大见和缓,两人反成了好友,还牵出了迎春的亲事。
  不管那韩远是何等样人,至少迎春不会是‘一载赴黄梁’的结局。
  贾琏得了差事,凤姐儿过生日也没空去勾搭鲍二家的,她自也不会去上吊自尽。
  迎春搬回大房这边,司棋便逃过一劫。
  似乎这些事情都串成了一条线,线头就在自己身上。
  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从迎春命运彻底改变的那一刻起,天道的惩戒随时可能降临。
  一念及此,顿觉彻骨冰寒,直透至心底,仿佛三九严冬失脚落进了冰河一般。在原地足足顿了盏茶时分,才渐渐回过神来,后背竟已被冷汗湿透。
  如果贾琮金丹已成,神识能及虚空之外,便可发觉此时荣国府上方的云层中,并肩立着一僧一道。
  遥见贾琮只是打了个寒噤便若无其事地走开,茫茫大士怒气勃发:“好个孽障!”举手又待压下,却被缈缈真人扯住。
  “大士且细看!”
  茫茫大士定睛看去,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此子究是何来历,竟有功德相护!”
  缈缈真人轮指掐了良久,仍是一无所获,摇头叹道:“来处去向尽在虚无,算不得,算不得!”
  茫茫大士沉声道:“既是命外之人,待贫僧收了他去!”摘下项上佛珠,便要掷向下方。
  缈缈真人急喝:“大士不可!”
  茫茫大士一怔:“道兄为何要阻贫僧?此子若留于此间,必定搅了这一桩公案,警幻面前如何交代?”
  缈缈真人双眉深锁:“此子携变数而来,却不曾被天道抹杀,此中玄机,大士何妨细想。”
  “原由无非有二,一是此子本就是劫中应有之数,二是有大能者暗中出手,混淆天机。”
  “无论哪一种,你我都不能管,也管不得!”
  贾琮自不会知道头顶上的事情,只想着事已至此,重重吐了口气,决定从今儿开始,多多地制些护身符、醒神符、安魂符什么的备着!
  ******
  距荣国府四十里外有条胡同,一色的青砖素瓦,回廊挂落,时有儒衫方巾,行动间揖让进退、举止大雅的文士往来。就是几处门外值守的仆役,言谈中也会透出几分书卷气息。
  这里是‘紫衣胡同’,据说这里最早是立国之初,几位高阶文官的府第。本朝自二品以上服紫,时间久了,便得了这么个名字。
  紫衣胡同文风极盛,百年来出了两位状元,进士同进士不下二十人。
  胡同向里第三家是韩家老宅,住着年头方始还京的当朝礼部左侍郎加授从二品昭文馆大学士的韩道□□夫一家。
  今日不知为何,韩大人难得的休沐在家,唤了子侄进书房,却不为考校文章。三个人面面相觑,做声不得,然后不约而同,六只眼睛,齐盯着案上一幅文徵明《半山烟雨图》发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