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450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50章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整整十年过去,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前后投入三千万的北洋水师一败于丰岛,再败于黄海,最终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重蹈了福建水师的覆辙。北洋水师训练十年,投资巨万,结果却如此不堪一击,使得甲午战败之后朝野上下人人痛诋海军误国,甚至认为花费巨资建设海军本身就是个错误,致使全国都失去了重建海军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清政府不仅取消了北洋水师的编制,还裁撤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随后的几年里,清政府或许也曾有意振兴海军,但背负着《马关条约》巨额赔款的巨大压力,根本难以筹措购买舰船的大笔经费,只好无奈作罢。而且列强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掀起了瓜分中国港湾的狂潮,旅大、威海卫、胶州湾、广州湾、九龙半岛等优良港口先后被各国强租,中国海军甚至连一个停泊军舰的基地都找不到。尽管如此,北洋作为京师的门户,终究还是需要水师作为藩篱的,那么这个藩篱仅仅是心理安慰也好。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是挤出家底买了几艘勉强敷用的舰艇,拨付北洋使用。

或许大清水师真是流年不利,北洋水师刚有一丝起色,又发生了庚子国变。

在八国联军入侵过程中,有4艘鱼雷艇被联军掳走、2艘驱逐舰被大卸八块,北洋水师元气大伤,重建海军再次遭受沉重打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军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1906年清政府将兵部改为陆军部,次年只在陆军部下设立一个海军处,专门负责海军事务。

直到1909年,年轻气盛、志大才疏的载洵决定祖先遗志管理水师,并与军中宿将萨镇冰一道担任筹办海军大臣,开始了兴复海军的宏伟计划,海军才勉强振作起来。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有了洵贝勒主事,海军经费也明显宽裕起来,又陆续从西方购进了12艘军舰。虽然这些军舰吨位小、样式旧,装备性能落后于时代,但对于严重缺乏军舰的中国海军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转眼到了辛亥年,革命爆发。

以载洵的观点看来,这么些年来大清对于海军投入那么多,海军在卫国战场上却是逢战必败,不仅没能报效国家,反而拖了国家后腿,着实愧对政府花出去的那一堆堆白花花的银子。此时面对南方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难道不该奋发神威,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叛乱?然而现实却是,大清水师数十艘舰艇分期分批次宣布易帜起义、拥护共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革命党的怀抱。直气得载洵跳脚大骂。

虽然海军很重要,但目前来看,投资巨大,收效甚微,而且各艘舰艇装备相对陈旧,海军官兵又没有丝毫的忠诚可言,根本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在袁世凯心目中,海军完全就是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既然孙元起想要接手,那就给他好了!

不过内务、财政、陆军都是炙手可热的席位,孙元起未必有那么慷慨。如果还要退一步的话,袁世凯会选择让出内务部。因为内务部总揆国内民政,向来是总理的禁脔,担任内务总长的都是总理的亲信,只怕孙元起也概莫能外。若是在内务总长人选上较真,孙元起肯定以为他是有什么企图。袁世凯又何必去触这个霉头?

袁世凯真正势在必得的是财政、陆军两部,只要有钱有兵,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得?然而孙元起只满足了他一个要求,即任命鄂军都督段祺瑞为陆军总长,这里面还有调虎离山的味道;却把财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然后送来一个外交总长的席位。当然,外交也很重要,由此也足见孙元起的诚意,不过这却并非袁世凯所需。

自从政以来袁世凯便注意与各国打好交道,经常与各国驻华公使举行会晤并馈赠礼品,私下的交情非常良好。那些可以解决沟通加以解决的外交问题,早就在私底下谈好了,哪用上外交部、谈判桌?真正送给外交部处理的,都是处理不了的棘手活儿。既然如此,要不要外交总长的席位又有多大关系?

不过袁世凯转念又想:组阁执政的新中国党又占了哪些职位呢?内务部是当然之选,海军部是鸡肋,工商部是搭头,只有财政部才是孙元起想要争取的目标,根本不算过分。如果自己和他索要财政总长的席位,会不会激化矛盾呢?

在这一瞬间,袁世凯心中千回百转,才沉声答道:“看得出来百熙为拟定这个方案花费了不少心思,既要注意权力平衡,又要极力争取各方都相对满意,真是辛苦你了!虽然方案不是尽善尽美,但老夫一时间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等过些时日,老夫考虑完后再给你答复吧?”

这不是“经查无果,事出有因”的节奏么?

孙元起还是恭声答应,然后起身告辞。

以后的几天里,袁世凯帮助解决了宋教仁参议员的身份,却再也没提组阁方案的事情,而国会正式召开的日子已经到来。

四一七、七雄戈戟乱如麻

1913年4月8日,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正式召开,临时参议院也于同日宣告解散。

之前临时国会只有参议院一家,议员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一直借用前清资政院旧址办公。——当然,这个地盘原先也不是资政院的,而是京师法律学堂的校舍,因为京师法律学堂与京师法政学堂、京师财政学堂合并组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这个校舍就空了出来,正好改为资政院会场。——现在正式国会却有参议院、众议院两家,人数已经逼近千人大关,自然不可能再挤在一起开会。

早在去年国会选举之初就有聪明人想到了这一点,报经内阁和大总统府批准后,决定人数较少的参议院仍然使用前清资政院旧址办公。至于人数较多的众议院,则利用资政院东侧的原财政学堂校舍改建成一座会堂,作为众议院的办公地点。会议首日就选在这里召开。

这一日风轻云净阳光和煦,京城大街小巷都悬挂着五色旗,颇有后世国庆节的氛围。从上午9时起,议员们就身着特制礼服,陆续来到众议院新落成的会场。孙元起作为中央学会会长、社会名流,也被应邀列席典礼。

午前11时,国会开幕典礼正式开始,拱卫军鸣放108响礼炮以示致敬。随后筹备国会事务局委员长施愚报告国会召集经过,并代表全体议员公推议员中年事最高的云南参议员杨琼担任会议临时主席。

话说杨琼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据说是少数民族(白族),不知道是时乖命蹇考场蹉跎,还是后知后觉大器晚成,直到四十五岁时才勉强考上举人。要按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条例,纵使他有博士学位,也会被挡在门槛之外。好在清朝对公务员的年龄要求比较宽松,他顺利进入仕途,并担任晋宁州学正等职。

但他很快又从官场脱身,转而投身教育事业。庚子国变后,全国大举兴办教育,他已经年近六旬,依然奉命出使日本考察学务,并从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毕业,回到云南继续从事教育。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孙元起倒很想邀请他到经世大学做以场演讲,好好谈谈他的求学经历,让学生们真实体会到什么叫“学无止境”、什么叫“老当益壮”。

紧接着是袁世凯特派代表、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登台致贺,并诵读袁世凯的颂词,声称:“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世凯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最后还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民国国会万岁!”仿佛前几日提议暂时关闭议会是另外一个人,这不由得让孙元起感到阵阵恶寒。

虽然国会已经召开,但你千万别指望能像后世那样十多二十天就胜利闭幕。在真实历史中,这一届国会从4月8日开幕,到10月7日选举出黎元洪为副总统,正式完成所有议程,前后整整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们不过就是选举了议会议长、民国大总统副总统,通过了内阁名单而已。

这哪是什么选举?分明就是熬鹰!

纵观中国历史,估计只有号称“史上第一拖拉”的两院院士增选,才能在拖沓程度上和这届国会一拼高下。两院院士增选从1991年后步入常态,两年增选一次,增选在奇数年举行。选举从元旦发布提名候选人通知算起,经过提名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选举等四个环节,非得等到十二月份才姗姗公布,前后足足花费一年时间。而后还要休整一年。仿佛每次增选都伤筋动骨,非得调养一年才能恢复元气似的。足见其拖拉程度!

最初孙元起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号召本党议员积极推动会议的进程,但很快他就转而万分感谢国会选举的拖沓,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三件大事,让他充分认识到在民国初年担任内阁总理是件多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件大事是四月底、五月初白朗叛乱的日趋严重。

去年年底,时任河南都督的张镇芳为了避开孙元起,离开省会开封亲赴豫西南一带督导大军剿灭白朗叛匪。事实证明,由一个不谙军事的都督来指挥平叛完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白朗利用本身骑乘骡马、没有辎重的速度优势,在北自开封府禹州、南至桐柏山一带广袤的丘陵地带纵横决荡,甚至一度沿着蒋作宾麾下湖北第一混成旅的防线,切入到了湖北德安府的随州地界,吓得正忙着整军的段祺瑞一身冷汗。面对飘忽不定的叛军,张镇芳不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反而根据各地报告的匪情,命令部队跟在白朗匪军屁股后面四处围追堵截,使得参与围剿的各部北洋军、巡防营疲于奔命,不时被白朗抽冷子剿灭一部分。张镇芳剿匪不成,反而变成了运输大队长,赠送的武器弹药让白朗叛军日益强大。

到了今年四五月间,白朗叛军摆脱豫、鄂两省官军的兜剿,突然挥师北上,利用长途奔袭一举攻克唐河、禹州两座县城。此时白朗军已经扩大到五六千人,半数兵员拥有快枪,甚至还有一批机枪和六尊大炮。随着队伍声势日渐浩大,各地大批灾民、散兵游勇、绿林好汉纷纷加入其中。根据孙元起的情报,连日本人和南方革命党都曾秘密派人与白朗进行商谈,尽管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意图合作的目的却昭然若揭。

眼见白朗叛军在豫西坐大,并大肆剽掠,正在京中参加国会的河南省议员郑重地向袁世凯提出了质询案。现在大总统选举八字还没一撇,袁世凯自然不敢节外生枝,只好不顾兵力、财政双重紧张,抽调直隶山东两省的北洋劲旅对白朗叛军进行大规模围剿。

第二件大事是民国政府面临巨大财政困难。

到了四月份,民国政府国库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借款不仅抵无可抵、押无可押,甚至连合适的借口都找不到。4月10日,财政、海军两部以订购舰艇的名义,分别向德商瑞记洋行和奥地利下奥证劵公司分别借款120万英镑和200万英镑。其实哪是买什么舰艇?就是国库没钱,财政濒临崩溃,借用这个名头来借点钱来接济一下。

迫不得已,民国政府不得不重启之前唐绍仪与六国银行团商谈的善后大借款。或许袁世凯是想要一劳永逸,此次借款金额竟然高达2500万英镑。正因为借款金额巨大,六国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比如债券9折出售,借款指定用途,借款要事前扣除各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