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糟糕;"楚源叫道;"忘了安装天线了。"
装天线并不难;但是;天这么黑;出去爬高很危险。
秦炼到了屋顶;看着旁边长高了的水杉树影;估算着距离和高度。虽然;水杉就种在屋旁;但是离开屋子还是有一丈多宽。
秦炼看着那处;突然问于立清;‘家里有风筝吗?"
"风筝?"于立清被问的一愣。
旁边的伙计答道;"我见宛娘放过一个风筝;不知还在不在。"宛娘是于立清的女儿。
这话提醒了于立清;他让伙计去前楼取风筝。
风筝取来了;秦炼把牵风筝的线绳换上了铜丝;在伙计的帮助下;把风筝放起来。
铜丝的一头固定了;和电台相接。天线做成了。
梅兰妮心中赞着秦炼的急智。
于立清看着他们调好了频道;贺阿宝坐在电台前;熟练的工作着。
"接通琅琦了。"他说。
梅兰妮心里激动;她能知道边峰他们的消息了。好些日子没有详细的消息;不知他们的南少林寺修建的如何了。
于立清还是不太信。
贺阿宝的笔尖出现了一些点划;楚源在一旁快速的翻译。
这是一系列的项目与数字;报的是苏州贸易栈和南方的生意结算。
这下;于立清激动了;他的结算在昨天才完成;帐本今天才送出去;现在估计也就在上海。为了不让人看懂;特地把数字写成了阿拉伯数字。还把商品的名称也用西洋字母标写;如丝绸写成sichou。茶叶写成cha。这些符号是华家人整理出来;送与各个华记企业作为标准。用信鸽传递消息时;有时也可能被人截获。如果不是华记的人;很难破解。
而眼下;对方已经把双方的结算帐;用电波送了过来。
等这边收完后;楚源也已经翻译了。于立清立刻拿出了自己的账本;进行了核对。
他没有注意;电波还在发送;这次;楚源并没有翻译;这次报的是南方的近况。
等密密麻麻的符号写了下来;贺阿宝把那张纸交给了楚源。
秦炼问于立清有什么事要与那边说。
于立清第一反应就是要火柴。这样东西最好卖;现在苏州的火镰火石都滞销了。
第一次苏州与南方的电报持续了一个时辰。
梅兰妮等人带着寒气回到家里;已经是二更了。
乔妈早就准备好了姜茶;和热水。
她一边还抱怨道;"什么事情;非得晚上跑出去;白日里不能做吗?"
这个埋怨让华家的人自己也觉得好笑。是啊;他们干啥偏要选择晚上呢?过去看间谍片看多了;特务们都在晚上收发报;所以他们也选在了晚上联系。
在电报联系的时代;白天商务联系的电台多;信号纷乱;间谍们选在晚上;信号可以清晰。而他们这个时代;还没有电波干扰问题;他们干啥还选在了晚上?
生活的惯性真是难以忽略啊。
洗了个热水澡;梅兰妮穿上件棉睡袍;来到秦炼的房间;齐逸;梅朵他们已经等在那里了。
楚源把南方来的电文向他们讲述了一番。
南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几个月后;得到了详细的报告;还是很高兴。尤其是秦炼;他对南北的进程都掌握的很好。梅兰妮就明显缺乏作领袖的才能。虽然;知道自家的产业到了什么地步;但是;还未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意义。
秦炼说;"现在;我们北方的商路基本打通;从天津到蒙古的运输线已经开辟。而南方;经过几年的经营;现在有实力;准备向南扩张。我们先在琼州建立了茶场和橡胶场;秋天的时候已经派人过去了。明年;我们的船准备去南洋。目前的南洋最大的势力是荷兰人;西班牙则占据了吕宋岛。要打通南洋;一定会和这两个国家起冲突。所以有小型的战争发生。"
梅兰妮听说战争;心里就抖了一下;"他们洋枪洋炮的;我们打的过吗?"
梅朵笑了;"讲到武器;应该是我们的好;他们才是洋枪样炮的初始阶段。只是;虽然我不懂政治;但是也知道;战争决不是你去打他这样简单的事。"
"当然不简单;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在南越和泰国建立基地。目前的越南分成南北两个藩邦;北面有郑氏家族统治;而南面则由阮氏统治。北面的郑氏是清朝名正言顺的藩属地;他们每年派船来清廷进贡。目前;越北叫被叫作'东京';而南方则称为'广南'。北方的贸易港口是会安;南方的贸易港口则是宪庸。那里的海上贸易现在是由华人掌握。我们要建立的港口;既不在南方;也不在北方。我们的港口在西贡。"
秦炼在一张草画的地图上指着一点;给梅兰妮等人看。
梅兰妮看着那张围着海洋的地图;虽然;地图上不过几蛤口的地方;但是她知道;行船要几个月;甚至一年。
"我们有必要把势力扩张到那么远吗?"她问。
200 蓝
梅兰妮对华家的海洋扩张计划有疑问;她的理想就是在上海滩上称老大。
齐逸问她;"你说;你的上海滩能折腾到什么地步?是独立;还是仍旧属于清廷?"
独立;这事她肯定没有想过。
"那就是仍旧在清廷的统治下;最多折腾出了个小特区了。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个特区的经济靠什么?靠农业;还是工商业?"齐逸问。
"当然是工商业了。"梅兰妮回答;就是傻子都知道;上海是一个工商城市。
"可是;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你的工商业在这里能发展到哪一步?所以要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场上去。现在各国都在抢和中国的贸易权;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优势趁机扩大势力;不要等到人家洋枪洋炮的打进来。"
秦炼同意齐逸的说法。
他继续介绍地图上的点;"这个地方叫西贡;它原来属于柬埔寨的地方;在1623年;当时的国王吉。哲塔二世允许越南难民为了躲避郑阮两派的战争进入此地;但是;无法抵抗随后而来的难民潮。那里住的越南人多于高棉人。在1698年时;阮姓国王派了自己的兄弟去那里管理;目前;这个地方成了广南的一部分。"
"哈哈;这可是'烧香赶和尚'的现实版。‘梅兰妮笑道。
秦炼说;"这个地方;虽然现在属于广南;但是他们的统治也是很薄弱;这里现在成了华人下南洋的停船处。再就在这里;真腊国就是柬埔寨的金瓯大门河海湾;是一个下南洋的必经之地;从这里到华人口中的旧港有二百五十公里的海路。那里就应该是后世的马来西亚首府瓜拉登嘉楼。顺着那条海岸线朝南;就是人说的蒲罗;后世的新加坡。虽然;康熙以来的清政府都禁止国民出海贸易;可是岭南的各大家族都在进行海贸。从越南到日本的贸易船;近年在增多;这些船只全是岭南人的。目前的蒲罗也是中国人居多。荷兰人在这个地方的势力逐渐退出;吕宋岛上还占据着西班牙人。而葡萄牙人现在强居了澳门。其他国家在这些地方尚未形成势力。这是我们扩张的机会。"
梅兰妮的眼睛在地图上顺着天津;看下去;文登;青岛;海州;如皋;上海;象山;台州;温州;连江;泉州;沙汕;陆丰;香港;琼州;西贡;金瓯;丁家奴;蒲罗。这些地方都圈成了红色。
还有蓝色圈了两个地方;台湾和吕宋。看着这些红点蓝点;知道他们的海洋扩张的路线和方向。
"这么多地方;如何管理?"梅兰妮问。
"这就是我们发展洪门的用意;以洪门的名义去组织这些地方。洪门的本部设在莆田的南少林寺。"
梅朵是聪明的;"这么说;你们要取得洪门的领导权才行。"
"照目前的情形来看;老和尚很有可能把领导权传给边峰。"
是啊;任何时候都是凭借实力说话;要抢班夺权就要发展实力。目前;边峰由华家的财力支持;加上他本身的才能;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在洪门中已无人可代替。
在洪门几乎被清廷赶尽杀绝的时候;边峰复兴了洪门;并在南方北方都建立了新的堂口。以华记各个客栈为基础洪门堂口;更是和华家在利益上有密切的联系。
衣钵传承的后面都是各类平衡。有政治头脑的人绝对不会相信感情投资。在政治上;能作为筹码的只能是利益相关。
这是一张蓝图;要实现它;还要一步一步的走。这张图上有些地方已经初建了;有的地方还未建。接下来要建立的地方是上海;梅兰妮最感兴趣的地方。
梅兰妮对上海的发展;早有了成熟的设想。
她说;"上海首先要建立纺织工业。松江府是当今的棉纺织业的中心。我们也以棉纺织品和毛纺织品为第一期生产的主要产品。棉花可以从我们在江南的各农庄收购。羊毛来自从蒙古的贸易。"
梅朵问;"松江的布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我们的布还能销的动吗?"
梅兰妮说;"目前的布门面都很窄;最多一尺二寸。我们要织的是宽机布;门面要达到三尺。这样做被子就会被人优先考虑了。原本的帐纱也可以迁到上海扩大生产。帆布当然还是要生产;因为海运业也发展了。如果;秦炼想办法替我做拉链;我就能让帆布包风行天下。"
秦炼说;"按照你的设想;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纺织机械厂;要建立机械厂;就先要建一个钢铁厂。"
梅兰妮点头;"对;对;就象我们在东山那样;那里是个迷你版;到了上海放大了来。"
秦炼说;"现在最难弄到的是生铁。这两年来;我从日本贩了上百吨过来;他们那里生产铁的数量也是有限。不能解决问题。本地已经让贸易栈收购了些;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这个时代铁矿的开采也是被政府控制的很严。也有一些地头蛇;能私自开矿。我已经探明;德化那里就有铁矿。"
梅朵说;"我们不是原本要在德化建瓷窑?"
"是的;我们已经在那里建立了瓷窑;采取了标准化生产;现在我们的出口瓷有一半在那里生产。元明时期;那里的瓷业很发达;随着泉州港的外贸衰退;那里的瓷业也衰退了。现在随着我们的海贸量增加;我们的瓷厂也不断的扩大。但是;如果要取得那里铁矿的开采权;还要上面有人罩着才行。"
"你的意思是谋那个地方的县令之职?"梅朵问。
秦炼赞许的点头。和聪明的人说话;省很多的力气。
"我已经把这事交待给金掌柜了;这件事要走沈德潜的路子。"
梅兰妮这才明白他们是想让叶惟世或屈仪奉当未来的德化县令。
说了上海建厂的事情;也说了在上海买地的事情。梅朵看了黄浦江东岸有大片的荒地可买。
秦炼拍板道;"既然看好了;过了年就买下来;开工厂粮食的需要量更大了。"
这天夜里;他们几个谈到了深更。
尽管晚上睡的很晚;梅兰妮第二日还是戴着熊猫眼起了个早。
要过年了;家里的事情多;别人能躲懒;而她不行。
茶馆歇年了;燕云山要趁着过年时节出去访亲问友。他如今每天说书的收益很好;一场书一两银子;一个人没什么大开销。又不准备在苏州置产;有了闲钱就到外面出去游玩;另外;他是要躲避众多的邀请。过年是一班艺人赚钱的好季节;很多大户要请艺人们上门去演唱。燕云山在苏州已经是很有名气了;年底受到的邀请很多;可是;他哪家都不想去;借口访亲躲了出去;说好十六日茶馆开门时;他准时回来。
江雨楼夫妇和他不同;他们在年底接了好几家的生意;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如今他们的收入也很好;一天的书场也有一两银子的收入。但是他们想在苏州置产;所以就利用节假日多赚些钱。
席羽绢的家里;一早就派了人来接她回家。绫子原本打算在华家过年;但是觉得让羽绢一人回家;怕是不妥;只得和她一起回去。
乔妈做好了红纸袋;拿来让齐逸写字。
齐逸奇怪的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接帖用的。"乔妈说。
齐逸看想梅兰妮;梅兰妮解释道;"苏州人过年有投帖拜年的习惯;不管认识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