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着特使的面,他先着力为自己辩护了几句,说之所以放关东军进来,纯粹是虚与尾蛇,并非真意。
又说,自己年迈体弱,想到省城去躲上一躲。
特使是一个很机灵的人,便按照谢珂的交代,表示希望他能到省城主事,帮助小辈万国宾共度时艰。
张麻子顺水推舟,声称只要北平方面点头,一定出山相助。
特使回来一汇报,谢珂重新做了一番布置。
按照谢参谋长的吩咐,新的特使再赴洮南。这次,他们带来了张学良和万福麟专门发来的电报。
电报上,加封张麻子为“蒙边督办”,官升一品,并让他代行黑龙江军事。
拿着电报,张麻子嘿嘿乐了。
不是为讨到了这个官,而是乐张学良、万家父子果然又笨又好骗。
老子才不稀罕什么“蒙边督办”呢,我要做的是黑龙江省主席,要靠的是日本主子,这些你们能给我吗?
私下里,张麻子在为他发起进攻作准备。
他需要什么准备呢?
张麻子不等于二傻子,他知道日本人想让他做马前卒、替死鬼,所以他也向多门开出了价:要我打仗可以,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得提供枪支弹药。
多门眼睛不眨一下就答应了。
我给子弹,你去送死,何乐而不为。
起初说好是一万支步枪,40万发子弹。
对这个承诺,张麻子已经非常满意。
但他的两个儿子却比老爷子还精明,竟然同多门玩起了讨价还价,要求给两万支步枪,200万发子弹。
最后多门折中,送来的是6000支步枪,200万发子弹。
张麻子一蹦老高,简直太为自己的两个宝贝儿子感到自豪了。
说好的步枪虽然打了折扣,但子弹一下子多出五倍,已经大大超出预想。
武装了主力,枪还嫌多,张麻子一激动,开始走火入魔。
正好有几个工程队在给他建军营,他便打上了这些工程队的主意。
一清点,连小工加工头,正好1000多人。
张麻子一扬手,给这些木匠瓦匠水泥匠们套上军装,从大到小,工头当官,小工当兵,像变戏法一样地弄出了一个加强团。
可是,这个加强团没几天就散了伙。
原因是他们接到了要开赴前线的命令。
工头还凑合着肯留下来,毕竟没费什么力就混了个班长排长当当,而且不用冲到第一线。小工们就不干了。
咱们可都是手艺人,本来是给你家扛活拿工钱的,现在穿上戏装,戴上帽子,让你当猴耍着玩玩也就算了。怎么着,还真得去送死?滚你的蛋吧。
小工们炒了张老板的鱿鱼,一哄而散。
虽然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但总的来说,张麻子还是很高兴的。
一想到万国宾还蒙在鼓里,痴痴地等着他去省城就职,这老家伙就感到分外得意。
等着吧,我会让你们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不过他很快就要失望了。
一夜之间,洮南的列车全都不翼而飞。
对于进攻省城来说,列车太重要了。
张麻子赶紧向当地铁路局局长查问究竟。这位局长说,全部车辆都被调到齐齐哈尔近郊去了。
张麻子大怒:我不下命令,谁敢调动这些车辆?
局长很委屈:有人啊,洮昂铁路局局长就可以。我属他管。
洮昂铁路局局长是万国宾。
一语惊醒梦中人,张麻子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
亏自己机关算尽,竟然不小心上了一个毛头小伙的当。
仿佛是知道张老头心情不好受,万国宾还特地发来了电函解释:日本人有进攻省城动向,故调动机车以备不时之需。
张麻子咬了咬后槽牙,致电一封,说自己过两天就要带兵来省城了。
万国宾的回电非常干脆:省城您就别来了,因为高人我们已经请到了。
这个小青年还以领导的口吻发出命令:必须给我死守洮南,不许后退一步。
张麻子突然明白了。
自始至终,那个被忽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
更让他吐血的还在后面。
在多门带仙台师团先头部队抵达洮南时,黑龙江省各作战部队尚离省城较远,齐齐哈尔的防守极其空虚。
而在忽悠张麻子的这段时间里,谢珂已完成了全部的调防布局,几支主力部队都已回防到位。
请记住这个人的名字:谢珂。如果没有他,黑龙江省的命运将和吉、辽无异。
现在该说到他给万国宾出的第二个主意了。
很简单。就是电请少帅选派统兵大将来黑龙江省主持军政。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张少帅有多少选将才能,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
结果北平竟然无人可派。
张海鹏蠢蠢欲动,黑龙江省危如累卵,万国宾惶惶不安,无力挽救危局。
关键时刻,谢珂建议,在黑龙江省两支劲旅的旅长马占山和苏炳文中间选出一人,由这个人来坐镇全局,而谢珂自己,则心甘情愿担任副手。
在当时,谢珂是除万国宾之外的黑龙江省最高军政长官,他推荐的人都是他的下级。
一切都为了抵抗侵略。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局。
我们看到,在那种混乱的局面下,凡东北军政要人,大多不是选择苟且偷生,仓皇逃窜,就是浑水摸鱼,觊觎权位。
谢珂,你是一个纯爷们儿。
万国宾自己已没有多少主见,马上把谢珂的意见电告北平。
张学良经过斟酌,旋电告黑龙江各军,由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指挥兼参谋长。
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我相信,多多少少,上帝会记得关照每一个信徒。哪怕只是一次。
张学良是个基督教徒,而且据说还很虔诚。所以虽然这位仁兄一生之中不知犯了多少个错误,但是上帝他老人家终于还是开了一回眼,让少帅破例聪明了一次。
我们都很欣慰。
我知道,“九一八”前后的历史大多不怎么好看。
但是黑龙江这一段绝对是个例外。至少它还能提提神。
因为我们不需要再拿着“不抵抗”的命令自我阉割。
因为我们不会再让日本兵像追兔子一样撵着四处乱跑。
因为我们即将看到一群铁骨铮铮的英雄,一场虽败犹荣的比赛,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OK。开始吧。
张麻子的脸现在除了有小豆豆,还有猪肝色。
张学良的通电也发给了他一份,上面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江省主席的宝座落空了,已经属于一个叫做马占山的人所有。
他只是像猴子一样被结结实实地耍了一把。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张麻子发了狠,点起本部兵马,浩浩荡荡向省城齐齐哈尔进发。
他的部队该称为伪军。
伪军这个名词,颇有点中国特色。
二战那会儿,德国军队狂飙突进,欧洲各国都陆续出现了一些叛军,就连苏联在战争初期也出现过追随德国的本国部队。不过与中国的伪军放一块儿,那都是小巫见大巫,没法比。
中国的伪军不仅规模大,数量多,存在时间长,而且流派众多。捡大的说,就有北方的“满蒙”伪军,南方的汪派伪军。
北方“满蒙”伪军中,张麻子算是上位比较早的。
第一次亮相,后台老板自然也要给些彩头,以壮声色。多门特地调动了关东军飞行队的一个中队在空中助战。
可是到了临门一脚,张麻子不知怎么又软了,嚷嚷了半天,结果还是没能“伐”成。
多门要派给他的飞机也因为当天风太大而没有起飞。
不久之后,张海鹏再次出兵。
得悉即将大兵压境,省政府一片慌乱。万国宾也终于露出了他公子哥的本色,带头跑了。
一把手都能跑,剩下的文武百官也个个有样学样,拖家带口溜之大吉。
也没别的地方可去,只能先往哈尔滨跑。这一跑,连哈市都被他们祸害了。
战乱年代,金子是硬通货,最值钱。这帮达官贵人逃到哈市以后,用手中的钞票拼命抢购金子,竟然引起哈市金价暴涨,严重扰乱了当地金融市场。
眼看形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马占山尚未到任的情况下,参谋长谢珂立即站出来主持大局。他将剩下的文武要员们召集起来,共商对策。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会上,坚决抵抗的主张却遭到了与会者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大多数人的论调,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谢珂非常失望。他决定不再跟一群胆小鬼们废话。
只有战场之上分出高下才能证明一切。
这个战场在嫩江铁路大桥,即著名的江桥。
一条嫩江成了齐市(齐齐哈尔)的天然屏障。江桥横跨江面,关系省城乃至全省的安危得失。
为什么不索性把大桥炸掉?
这当然是一个最省事也最有效的办法,但是不可能。
因为日本人是这条铁路的债权人,并拥有部分经营权。
张作霖当初答应让日本人修这条路纯属无奈,根本没有想到现在投鼠忌器,会这么麻烦。
此次出兵,张麻子下了血本。
他把家里的三个主力团都派上来,指挥官是他手下最得意的战将徐景隆。
他自己也亲自压阵,坐着专列过来了。
不是说列车都让万国宾给拖走了吗?
这新添的军列是多门给的。为了让这群孙子帮他打仗,多门除了不愿给人,什么都可以商量。
而张麻子之所以把声势搞得这么大,也是因为他得对多门和关东军有所交代。
第一次做了回软脚蟹,第二次怎么着也不能让主子再失望。
“大兵扫荡,草木无存,要拿出皇协军的气势,否则皇军会看不起我们。”
这句话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著名汉奸、南方伪军的优秀代表吴大疤瘌的名言。
其实,北方伪军的老前辈张海鹏也是这么想的。
还没走到江桥,张麻子和徐景隆就乐了,因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除了一座桥和白花花的江水,哪有半个守军的影子。
第23章 东北纯爷们儿(2)
他们认为现在留给他们的省城也许早已是空城一座,城里的人都逃之夭夭(万国宾们的确如此),剩下的也许就是给“皇军”报捷了。
张麻子先去吃饭,徐景隆则率部搜索前进。
没动静只是因为还没进入谢珂的火炮射程,张麻子一走,伪军就陷入了炮火的包围之中。
有的炮弹打远了,落在队伍后面,慌乱不堪的伪军以为后路也被抄了,掉头就跑。
徐景隆急了,部队这么操蛋,回去怎么跟姓张的交代。他当即把自己的撒手锏——骑兵马队调了上来。
能被张麻子看中,这徐景隆的确是很有些二杆子劲头的。为鼓舞士气,他打马扬鞭,冲在了最前头。
骑兵马快,利用打炮的间隙,很快就冲到了南岸桥头,却被北岸的徐宝珍卫队团候个正着,打得人仰马翻。
徐景隆是个老兵痞,子弹从空中划过,他知道是往哪个方向飞的。当下赶紧一拨马头,打马就往小道躲避。
他没想到的是谢珂在小道上还布有地雷阵。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一闪,连累他的坐骑跟着一块儿倒大霉,轰的一声,人马一齐飞上了天。
一桌意外的麻辣大餐,终于把这支张狂一时的伪军给干得没了脾气。
看到折了大将,张麻子气急败坏。他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怎么也不肯从桌上下来,还准备试试运气,让自己的大儿子整队再战。
第二天早上,另一个儿子给他发来了电报。
看完电报,他就一声不吭地带着残兵败将回老家去了。
原因是留在洮南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