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平安纪事 >

第318章

平安纪事-第318章

小说: 平安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帝这么想着便和御医们商量了一下,御医们现在治不好平安,也觉得文帝说的有几分道理,只是既然是心病,那是不是要把七七找回来呢?文帝差点又要拍桌子,找?到哪去找?即便是找回来平安能等到那个时候吗?御医们全都吓得跪伏在地,不敢答一言。

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命玉秀将自己推到平安的床榻前,看着脸烧得通红的平安,抓住了平安的手说道:“我不知道你听不听得见我说话,最好是能听见,我知道七七的事情对你打击很大,可是你还记得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吗?”刚说到这里,文帝就觉得自己的手紧了紧,文帝忙看着平安,平安还没有醒来,但是文帝心中已经有了成算,接着说道:“七七没有错,他失陷在赤眸族人那里,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害得他成了这样的那些人还逍遥自在,甚至还想要打这个国家的主意,我知道你一向对国家什么的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岚颜的故国没有,蕴秀的故国也没有了,你难道希望他们,还有你们的孩子们以后也经历一次失去故国,流离失所的痛苦吗?”平安紧紧抓着文帝的手,整个人都在颤抖,文帝忍着疼痛说道:“除了你阿爹,除了七七,你还有你的这些男人,还有这些孩子,你对那个人说过,要让他有觉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那代价难道就是你躺在这里一心求死吗?”

文帝说着说着声音不断地提高,最后一句简直就是在平安的耳边吼叫了,这一句刚说完,就见平安忽的睁开了眼睛,绿紫的眼眸闪着精光,白眼仁却因为发烧而布满血丝,她举起和文帝握在一起的手,看了看,然后无力地放下。屋里一片惊呼声,平安茫然地转动了一下眼睛,随即看到李蕴秀哭得红肿了的眼睛,平安动了动嘴唇,李蕴秀忙挤出一个笑脸:“陛下,您醒了就好。”平安又举起了握着文帝的手,看了看,然后顺着那手直看上去,就看见文帝蕴满泪水的眼睛,平安忙把文帝的手丢开,嘶哑着声音说道:“你干什么?”搞得文帝一时哭笑不得。

平安既然醒来,人还很精神,文帝又命御医们上来诊脉,虽然与病情而言,平安这个病要完全好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平安现在心中有了愿望,有了要保护的人,心里有了奔头,那好起来还是有希望的。

饶是那些珍贵的药材不值钱地往平安的肚子里填,平安真的能从床上爬起来,能在广明殿和卿玉阁之间调戏自己的那几个男人,然后勉勉强强参与到朝政当中时,已经到了承启六年的春天。这大半年的调养让平安整个人都魁梧了一圈,好在她本身是修长的身材,虽然胖了些却只显得有了威势,加上她经过那些感情的波折,整个人都成熟起来,就算是容貌比不上文帝,看着反而更加有一种成熟沧桑的魅惑感,搞得凤鸣宫的那些侍人们,看见平安不免都要脸红一下,这让平安也是得意非常,难免有的时候就故作深沉,摆摆酷什么的。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五年

第四百一十章五年

为了安慰平安,让平安能放下秦子路,七七以及青蓉,在平安养病期间,李蕴秀和妫岚颜,燕赤霞,月心一商量,将那几个孩子都放在了平安身边。李蕴秀,月心和燕赤霞白天要去处理事务,平安就在广明殿由妫岚颜照顾,广明殿地方够大,孩子们也可以在那里玩耍。平安前世的时候没有机会生育孩子,对小孩子本身就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到了这一世,好吧,这一世居然是男人生孩子,平安又没了生孩子的机会,可是这几个孩子却真真实实是平安的骨肉。

这前生后世一结合,平安对这几个孩子真是喜爱到了极点。平安好一点的时候,只要妫岚颜处理完宫里的事情,进到屋里,要么看见姬昌姗,姬昌世这两个小的,在平安的身上爬来爬去,要么就是姬昌元骑坐在平安的身上,得意洋洋地炫耀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找来的宝贝,要么就能看见姬昌泷小鸟依人地靠在平安身边,给平安说谁谁又给了他一副镯子。

妫岚颜难免要说叨几句,或是要将两个小的抱走,结果一般人还不但抱不走,还惹得这一大四小的集体抗议,让妫岚颜真是哭笑不得。搞得妫岚颜总是对李蕴秀诉苦,有这样心疼孩子的娘吗?那身子还没有好全,哪能由着孩子们在那胡闹?

李蕴秀不由劝了几句,虽然是有些胡闹,可是平安现在心情是不是好了很多,孩子们又这么喜欢她,难道非要她板着脸才是好的娘亲吗?要是平安这么对孩子好,以后说不得这些当爹的就严厉些,也是一样的。

妫岚颜对这事其实也是无可奈何,既管不了平安,也不可能对那几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样,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因为这几个孩子见天黏着平安,男人们每天回到宫里干脆就都聚在平安的身边,一起吃饭,一起带孩子,说说朝堂上的事情,月心说点市井上的笑话,一家人真是其乐融融。

有时候平安看着这景象,难免有些恍惚,觉得好像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秦子路和七七都还在自己的身边。这一刹那的恍惚,虽然平安在掩饰,李蕴秀等人都是人精又怎么会看不出来,所幸那姬昌元和姬昌泷也是小人精,这种时候只要李蕴秀,燕赤霞有些许暗示,这两个小家伙立刻就会采取撒娇,耍赖等战术,分散掉平安的注意力。

就这么着,平安一点一点好起来,文帝却因为这段时间接连地忙碌,又担心平安也病倒了,不过姬氏的体质特殊,说是病倒了,其实倒没有什么大碍,但文帝却借此机会逼着平安接手了一部分政事,实则将大部分的朝政都交给了李蕴秀打理,自己则呆在凤鸣宫里,也学着平安的样子做起了孩子王。

平安开始接手政事,虽然不太耐烦,不过文帝的意思很明确,国无二皇,当时是权宜之计,现在平安应该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东杞虽然得到的南邗是个烂摊子,说要很快和大梁开战可能性不大,但是大梁自身也有很多的问题。

北苏那边原来以为会反抗的很厉害,现在看来反而是安静的,不过这样并不是说大梁就可以掉以轻心。草原匈狄在大梁的接济下,开始复苏,也越来越依靠大梁,开始使用大梁的文字,大方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梁学习,有很多人就不愿意回到草原,不管怎么说大梁的经济条件肯定要比草原上来的好,也有不少人愿意到大梁来娶大梁的男人,在大梁安家落户学习耕种。但在匈狄内部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匈狄丢弃了自己的祖辈,是对阿渥尔的背叛,总之这里面的矛盾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最让平安头疼的是千越之地,那里是赤眸族的圣地所在,平安不是没想过灭掉赤眸族算了,到后来到底是不忍心违背七七的话,所以只能是看守,只是赤眸族人是能看守的住的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此平安也是伤透了脑筋,最后不得不求教于文帝。文帝在听了平安的话之后,便决定将赤眸族全部打散,然后分迁到大梁的各地。既然赤眸族除了圣子的血脉以外,其她的和别的血脉都不太可能生下赤眸人,那么就让时间逐渐冲淡赤眸族的血脉,最后顶多像燕氏一样有一点这样的能力也就不足为患了。至于现在就是要将赤眸族人按着一家人一个地方的原则将她们安置好,命令当地的衙门严加看管。

平安提出疑问,这些赤眸族人会不会被歧视被*待啊?这一点文帝也不能保证,或者说从本心里来说,文帝就是要灭掉赤眸族这种始终都存在威胁的种族。平安思前想后,还是亲自去了一趟千越之地,会见了被俘的赤眸族的那些长老开门见山地问她们到底决定怎么办?两条路,一条平安承诺给七七的,不难为赤眸族人,赤眸族人还可以住在千越之地的这个圣地,但是赤眸族人要立下誓言,接受大梁的管理,否则就要被灭族,另一条,就是赤眸族迁居到大梁内地,从此融入进大梁。这两条路不管哪一条,赤眸族都将作为大梁的女民而存在,大梁将会向对待草原匈狄人一样对待赤眸族人,不歧视不苛待。

当然就这两条而言,赤眸族的选择是一定的,她们当然不会离开这片土地,平安并不强求,说实话,现在对于平安和大梁而言,想要灭掉赤眸族简直是易如反掌,那些精神力攻击在磁铁盔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千越之地本地的那些百姓,平安将她们聚拢在一起,建立了几个大型的寨子,然后在此驻兵,设置衙门,这些都是民族政策中的应有之意,这之后肯定还会有很多的矛盾,但是暂时只能是这样。

让平安有意外之喜的其实是那些从赤眸族圣地搬回来的书籍。早先平安就觉得这个世上有很多的东西都没有,比如说一些关于哲学的理论啊,最让平安觉得诧异的就是医药学一点都不发达,可以说到了贫瘠的地步,就算现在御医们掌握的感觉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医学,很多对于医药学的研究还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要不是平安对医药真的是不太了解,她都恨不得自己将这项事业抓起来。谁知这赤眸族的那些书里,居然保留了大量的关于医药学方面的书籍,这让御医们简直就像找到宝一样,疯狂地要借阅。好在印刷现在不是什么难事,平安立刻命令将那些书籍全都印上个千儿百本的,除了御医雍京的医馆每馆一份,免费赠送,要是外地来的,只要说是要书,立刻就印,总之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除了医书,还有大量的珍贵的典籍,秦子跃不顾韩莫将的阻拦,亲自参与了整理,这真是千年以下的瑰宝啊!这些事情平安就不懂了,怎么会大梁一点都没有流传下来。文帝倒是有很好的解释,医书?知道赤眸族是怎么被灭的吗?是瘟疫。姬氏为什么这么强大?肉体强悍啊!姬氏不怕疾病瘟疫,而赤眸族人却受不得,赤眸族当然大力发展医药,姬氏反正肉体强悍,对于医药就肯定会限制,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说的平安瞠目结舌,看来自己还是不能理解帝王心术呢!

至于那些典籍,赤眸族脑子好使,就研究那些个,姬氏肉体强悍就崇尚武力,结果赤眸族被武力灭了,姬氏搞内斗,玩阴谋诡计,结果先周灭了,所以说一切都有定数。平安听了这话,立刻觉得文帝搞不好有赤眸族的血统,脑子这么好使!不过这些典籍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还是要传播下去才好,当然这也就不是平安操心的事情了,皇帝嘛,动动嘴皮子,就会有很多人跑断腿的。

此后的五年里,大梁一直在草原匈狄贯彻了民族政策,成功地将草原纳进了大梁的版图,匈狄族人和赤眸族人,千越人成为大梁的少数民族。这五年之内,文帝渐渐淡出了大梁政治的舞台,大梁的政权不着痕迹地转移到了平安手里。五年里,国债逐渐地偿还,由于前期有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有平安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行改革,让大梁越来越国富民强。

当大梁在逐渐强盛时,东杞也是逐渐强大起来,原南邗的地界本身就是鱼米之乡,姒恭毅有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下,东杞很快就摆脱了原南邗千疮百孔的窘境。平安之所以在病好之后没有意气用事发兵东杞,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没有十足的把握,平安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将大梁轻易地带入战争。当然正是因为平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