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篡唐 >

第156章

篡唐-第156章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

徐世绩挠挠头,颇有些苦恼的说:“我今天怕是没法子过去。家里晌午到学舍里通知,我爹来了……

我恐怕要先回去一趟,看看到底有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眉头一蹙,有些遗憾道:“那可惜了……元庆明天就要回河东去,你要是不能过去,下次就不晓得什么时候再见。不过没关系,要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我明日告诉你。”

徐世绩点点头,在桥上和长孙无忌拱手告别。

他走下承褔桥,循着坊间街道而行。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事情。

徐盖这次来洛阳,恐怕是有事情要和他商议。

随着徐世绩年纪越来越大,他虽不在老家,可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徐盖都会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

这一次徐盖亲自前来,莫非有什么大事情?

徐世绩这心里面,开始盘算起来。

老家那边,似乎有些不太安宁。自王薄在长白山起兵,翟让在瓦岗聚众之后,又有刘霸道的阿舅军,肆虐平原郡。

刘霸道是平原豪强,同时也是官宦世家。

此人家产丰厚,好读史记游侠列传,故而蓄养食客数百人。此次同样是为了躲避兵役,所以在豆子航聚众作乱,已渐成规模。此外,还有清河漳南人的孙安祖刺杀漳南县令,在高鸡泊造反;信都人高士达在清河造反,自称东海公;张金称在河曲造反,也数次击溃当地官军……

山东士马,纷纷而起,使得整个关东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想必父亲也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徐家世居离狐,后迁居滑县。瓦岗贼如今声势越来越大,只怕会对家中产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难不成,父亲此次过来,是要和他商议此事吗?

徐世绩越想,就越发觉得可能。

他是满腹心事的回到家中,徐彦盛从他手里接过雨伞,“公子,老太爷在里面,好像有心事。”

“爹……是自己来的?”

徐彦盛点点头。

徐世绩于是走进中堂,见徐盖正坐在堂上喝茶。

他连忙上前行礼,“爹,孩儿不知父亲突然到来,故而未在家中迎接,还请父亲勿怪罪。”

“世绩,快坐!”

徐盖四旬年纪,比之六七年前,送徐世绩来洛阳时,似衰老不少。

不过也富态了很多,圆乎乎的脸,看上去气色还算不差。

“我这次过来,没有通知任何人,是有事情要和你商量。”

徐世绩连忙坐下来,又让徐彦盛在门口守着。

他诧异的问道:“爹,发生了什么事情,要您来洛阳和我商议?”

“是这样……”徐盖犹豫了一下,“你虽在洛阳,想必也该知道,瓦岗贼的事情。瓦岗最近闹得很凶,已数次侵掠周遭县城。滑县就在瓦岗附近,我实在是有些担心,他们会盯上我们。”

果然是这件事!

不过,被瓦岗盯上,倒也正常。

徐家是滑县有数的大豪,财货丰厚,自然是那些贼人眼中的一块肥肉。

徐盖说:“咱徐家在滑县,根基并不深厚。虽有奴仆千人,但我终究不太放心。那些家伙,不顶事啊……我出门之前,临近村镇遭遇袭掠。那些个家伙就人心惶惶,似乎心怀不轨。

我担心,瓦岗贼要是盯上咱们,咱可没什么抵抗力……

你小娘出了一个主意,说让我派一族人上山入伙,说不定能保住徐家的产业。”

徐盖所说的小娘,是徐世绩的后妈,滑县当地一户人家的女子。

她嫁给徐盖后,又给徐盖生了两个儿子。

徐世绩眼睛一眯,陡然凌厉。

徐盖被徐世绩这目光盯的,心里不由得一颤。

即便是在面对那些官员,乃至于和郑家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未有过如此凌厉的眼神。印象中,倒好像如张仲坚曾有过这样的眼神。看起来,世绩这些年在外,并不是在虚度光阴啊!

徐世绩小娘的算盘,徐盖如何能不知道?

只怕她惦记的,是徐盖的那份家产吧。最有可能接手徐盖家产的人,如今看来就是徐世绩。

让他上山从贼,既可以保住家中的产业;将来如果瓦岗贼被剿灭,徐世绩也将失去对产业的继承权,到时候那写家产,就很自然的将落入徐世绩两个兄弟的手里。

“那爹的意思是……”

徐盖说:“我想了很久,你小娘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徐世绩一皱眉,面颊抽搐一下道:“若是爹也这么认为,那孩儿上瓦岗好了。”

心里,却没由来的,生出一丝悲哀。

徐盖咳嗽两声,“你先别急,听我说完嘛。”

他叹了口气,思忖片刻后说:“你小娘说的虽有道理,却是要你抛弃了自身的前程,爹有些不忍。而且,你如今和郑家有亲事,若你上了瓦岗的话,那郑家的亲事……不仅仅是亲事,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和郑家现在的合作关系。我想了很久,认为此事颇有些不妥。”

“那爹有何打算?”

徐世绩眼睛一亮,忍不住好奇询问。

徐盖说:“前些天,管城县衙派人到家里,发出了一封征召令。”

“征召令?”

徐盖点点头说:“管城县的房乔县令,要征辟你为管城县兵曹,从八品,但不入朝廷品秩。”

不入品秩,也就是没有俸禄可拿。

因为按照隋朝的官制,管城县属于中郡,有吏员人数的限制。县令执掌军政事务,但县尉之下,也只有县丞和县尉、主簿等职务在朝廷品秩内。余者皆为吏员,随属于官府从员,可一旦为吏,则于仕途有碍。所以,县尉之下,又设六曹……六曹从员,不具品秩,多由县令推荐,或是从当地的士绅之中选拔。这些人,有品无禄,不过士绅之流,也不惧这些。

“房乔?”

徐世绩立刻想起了此人。

几年前,他曾与杜如晦拜访郑言庆。

房乔的老子,就是如今东都别驾房彦谦。

“房县令怎么会征辟我?”

徐盖笑道:“此事还要多亏了郑公子。他人在峨嵋,却托人前往管城,为你求取一个出身。”

“哦?”

“房县令派人说,郑公子认为你在官学已有三年,再学下去也无甚意义。他认为,你当学以致用,所以就托人去管城,向房县令推荐了你……呵呵,房县令倒也记得你,还专门派人来洛阳,询问过你的课业,而后才向我发出征辟之令。不过,房县令并没有勉强,只问你愿不愿意前去。”

徐世绩心里,顿时涌荡起一股暖意。

言庆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是担心他心高气傲,不肯接受他的好意。

事实上,如果郑言庆真的直接告诉了徐世绩的话,他还真未必会点头。

可是现在……

徐世绩轻声道:“爹,若是我去管城出仕,那滑县……”

“这个你不用担心。”徐盖笑道:“若你愿意去管城的话,爹就把滑县的产业全都变卖了。

我来的时候,还去巩县拜访了郑老爷。

他说,巩县那边田地颇多。由于这两年徭役过重,使得不少土地都荒废了。如果我愿意,他可以代为疏通,帮我在巩县置办产业。我想了想,巩县那边也不错,南有通济渠连通江都,又有兴洛仓修筑一旁。此外,和管城、荥阳距离也近。要是真能置办下来,比滑县要强许多。”

“可是,这样一来,爹在滑县的产业,岂不是要赔钱贱卖嘛?”

徐盖摇摇头,“谁说我要贱卖。田地我会留着,等官府清剿了瓦岗贼之后,照样还属于我。我只是在巩县另置产业而已。反正这两年和郑家合作,生意倒不差,爹也赚了不少钱帛。”

徐世绩突然生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

从促成徐郑两家的亲事开始,郑言庆难道就预感到了,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吗?

他用力的甩甩头,把这可笑的想法驱除出了脑子。

若言庆真有这样的本领,又何至于离开洛阳?

不过,郑言庆的这份关怀之意,让徐世绩非常感动。

他抬起头,看看徐盖,突然下定决心,“爹,既然您已经有了打算,那我就听您的安排。

恩……我去管城!”

徐盖闻听,也非常高兴,“既然如此,那我立刻派徐彦盛回去,着手安排撤离滑县的事宜。

我这边也要赶去巩县,和郑老爷商议一下,置办产业……你也收拾一下,准备动身。”

他说着话,就立刻让徐彦盛进来,把事情交代了一边。

徐盖还要赶去巩县,故而连晚饭都没有用,就匆匆走了。

徐世绩把徐盖送出了家门,站在台阶上,呆愣许久之后,突然说道:“来人,立刻备马。”

“少爷,都这么晚了,您这是要去哪儿?”

“我要去翠髻楼喝酒。”

第六章 朵朵失踪

三月,多雨的季节。

岷蜀地区,细雨频繁。晚上下,白天晴;白天下,晚上晴。特别是入三月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有一阵霏霏霪雨,下的让人感觉,连骨头缝子里面,都带有一股子浓浓的潮湿气息……

郑言庆迈步走出雷神殿道观。

昨夜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的小雨,清晨的空气,也格外清新。

站在雷神殿,鸟瞰山间云雾,如若置身于仙境一样。不远处,杜鹃花盛开,绚烂无比。在晨光中,恍若是一片杜鹃花的海洋。

雷神殿经过休整,早已没有初次见到时的残破感。

粉刷的白色山墙,漆染过的红色铅皮屋檐。正殿里供奉有雷神和龙神雕像,旁边尚有三座偏殿,分别是女娲殿、伏羲殿以及鬼谷殿。这些殿堂,都是郑言庆和朵朵,出资修建起来。

无垢要在山上治病,但又不能在寺庙中。

而赵希谯又是一个丹痴,经常会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动静。寻常寺庙道观,都不愿意留他,所以才会躲到了破落的雷神殿中。郑言庆一想,觉得既然住在寺庙里不方便的话,索性就花钱重修雷神殿,顺带着连同女娲、伏羲和鬼谷子,一同也修建了殿堂,以享用香火。

本来,一座兴修的道观,香火会很旺盛。

但雷神和龙神,都是主管风雨的神灵,而岷蜀地区,最不缺的就是雨水。

这也是当初雷神殿会破败的一个原因吧。人们喜欢舍近求远,或者卸磨杀驴。没有用的神灵,他们不感兴趣。所以即便是雷神殿重修之后,依旧显得很清静。正合了郑言庆的心思。

孙思邈也搬来了雷神殿。

一方面给无垢治病,另一方面与赵希谯讨论炼丹。

他也是一名修道者,虽然早先言庆的一席话,对他产生了触动。但触动平息之后,他很快有回复了正常。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郑言庆那样,属于坚定的无神论者。而且,即便是郑言庆自己,也不敢说真就不相信神灵。或许重生之前,他不太相信;但重生之后……

不过,言庆更倾向于接受隋唐时的儒家思想。

孙思邈搬来之后,仔细为无垢检查一番。

要说起来,这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气疾,的确属于顽症。不过通过郑言庆制作的建议听诊器,孙思邈可以更加详尽的了解到无垢肺部的呼吸状况。所以在诊断后,他设计出一套治疗方案。

不同于郑言庆所知道的那样,上手就使用药物。

按照孙思邈的说法:食砭针酒药,用药属于最后的手段,不到不得已,他是不会使用药物。

言语中,颇有一些郑言庆耳熟能详的道理:是药三分毒。

同时改变无垢的生活习惯,并加以对她的呼吸,生理,身体等各方面进行调节,以达到根治的结果。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绝非朝夕之功。

闲来无事的时候,孙思邈会带着郑言庆游走于峨嵋山之间,传授他一些基础的药理和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